DB42/T 1477-2018 城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DB42/T 1477-2018 城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2/T 147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8 m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0438
下载资源

DB42/T 1477-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477-2018 城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整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8.5.1所示

3.5.2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

DB11/T 537-2019 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见图8.5.2。

图8.5.1整形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8.5.3加铺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

DB42/T14772018

图8.5.2复拌施工工艺流程

8.5.3.1整形就地热再生基础上的加铺就地热再生,即整形加铺型就地热再生,其工艺流程与 本规程7.5.1节整形就地热再生相同,加铺新沥青混合料的厚度应按维修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进 行。 8.5.3.2复拌就地热再生基础上的加铺就地热再生,即复拌加铺型就地热再生,其工艺流程与 与本规程8.5.2节复拌就地热再生相同,添加新沥青混合料的比例应按维修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 进行。

9.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中各检查项目应符合表9

DB42/T 14772018

表9.2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9.3.1就地热再生施工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按表7.3.1进行评价。

9.3.1就地热再生施工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按表7.3.1进行评价。 9.3.2就地热再生施工的验收项目与频率应按表9.3.2执行。

表9.3.2就地热再生施工验收项目与频率

本方法适用于整形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A.2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A.2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A.3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A.3.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抽提、筛分试验

DB42/T1477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图A.2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流程

按试验规范要求进行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了解混合料级配情况、沥青含

A.3.2回收沥青的性能试验

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沥青回收,并对回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进行试验,初 评价回收沥青的性能和老化程度。

A.3.3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实测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并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验,评价原路面 青混合料的性能。

A.4再生剂类型与用量的确定

A.4.1再生剂类型及用量对回收沥青性能的影响评价

根据经验按一定的间隔,取3~5个再生剂用量,分别进行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 度试验等,根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再生剂用量。当一种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还原效果不明显时,应 更换再生剂类型,重新进行评价。

2再生剂类型及用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评价

根据初步确定的再生剂用量,在其附*至少取3个再生剂用量值,进行再生混合料的马歇

DB42/T 14772018

试验,根据空隙率、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值确定设计再生剂用量。即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

A.5新添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A.5.1对于整形再生工艺,因不需要调整原路面的级配,因此新添加沥青混合料为标准级配混 合料,其配合比可与原路面相同,也可根据路面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级配的混合料,其配合比设计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进行。 A.5.2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需要根据路面病害情况,如车辙深度、沉陷面积、深度及 再生后路面标高的要求、路面排水的要求等进行确定。

A.6试验路生产配合比验证

6.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室内再生试验与就地热再生现场施工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路面状 、不同的再生设备以及不同的再生工艺又加剧了再生的差异。因此,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 能应经试验路检验。

A.6.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室内再生试验与就地热再生现场施工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路面状 兄、不同的再生设备以及不同的再生工艺又加剧了再生的差异。因此,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 性能应经试验路检验。 .6.2试验路验证的项目主要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马款尔试验,现场检测项目:*整 度、渗水系数、压实度等。如果试验路检测结果存在问题,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予以修正,直 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A.6.2试验路验证的项目主要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马款尔试验,现场检测项目: 度、渗水系数、压实度等。如果试验路检测结果存在问题,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予以修Ⅱ 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本方法适用于复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B.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B.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DB42/T14772018

B.3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图B.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DB42/T14772018

3.6新添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添加比例确定

B.6.1原路面级配不需要调整

图B.5.2添加热沥青设计流程

通过试验,原路面级配满足要求, 计级配与原路面级配一致,只需要漆加新 历青混合料弥补原路面的变形, 则新添加沥 合比按照原路面配合比进行设计。新沥青 混合料的添加比例要根据原路面的变形量进行设计, 最终恢复路面标高。

B.6.2原路面级配需要调整

原路面级配不满足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施工中要通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对原路面的级配进行 调整,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原路面状况及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以确定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配 合比和添加比例。

DB42/T1477—2018

在进行新添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先根据路面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 目标配合比,然后根据理论目标配合比和原路面状况,确定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理论目标配合比和 添加比例。再将原路面混合料和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按设计比例进行拌和,并对拌和后形成的再生沥 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最终确定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添加比例。 B.7试验路生产配合比验证 根据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添加比例,通过铺筑试验路,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进 行验证,验证试验包括级配、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车辙试 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DB42/T 14772018

C.2整形加铺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整形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同本规程附录A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相 司,加铺的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可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热 拌沥青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3复拌加铺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复拌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同本规程附录B条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相 同,加铺的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可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热拌 沥青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4试验路生产配合比验证

同本规程A.6的方法相同

DB42/T1477—2018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 2条文中指明必须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 )”。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DB42/T 14772018

1.1本条规定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

3.1.3、3.1.4、3.1.5三条规定了我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基本工艺类型。

1.3、3.1.4、3.1.5三条规定了我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基本工艺类型。

3.1.3、3.1.4、3.1.5三条规定了我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基本工艺类型。 整形再生、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属于就地热再生的三种基本工艺类型,在三种基本工艺类型的 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衍生出更多的工艺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相应的热再生设备和工艺流 程,在施工前,需要对原路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分析综合比较,选择适合的工艺类型和设备组 合。

3.1.6不同的就地热再生工艺类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定义不同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在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喷洒沥青再生剂并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新 添加沥青混合料不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拌合。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喷洒了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与一定 比例的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 3.1.9铣刨摊铺施工时,为保证层间粘结效果,基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一般采用洒布 层油的方法。而就地热再生施工时,施工前可对下承层路面进行加热软化,碾压时,两层沥青层 均处于已加热的状态。施工后层间为热粘结,保证沥青层形成一个整体,

,0.3当原路值表层有特殊级配预性养护材科时,如件有药层超博卓面等,因该类期层材科级配 校细,通过调整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符合规范要求时,可直接采 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不需铣创处理

DB42/T1477—2018

5.3.3当需要调整原路面材料级配时,常需添加特殊级配、沥青含量的新沥青混合料,当新沥青混 合料类型、性能不符合《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范》(CJ/T43)的相关技术要求时,新 沥青混合料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混合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现行标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 再生利用技术规范》(CJJ/T43)的有关规定即可

1)确定养护目标、养护路段筛选指标及其标准。 根据原路面技术状况,确定路面经过养护维修后需要达到的服务技术水*,该水*要与路面的 实际使用要求相适应。一般情况下,除路面结构强度指标外,使用性能评定指标(RQI、PCI、RDI、 SRI、PQI)应达到良(包括良)以上的技术等级,且不应低于维修前的水*。人 筛选指标可以是技术指标,也可以是评定指标。其中评定指标应该包含分项评定指标和综合评定指 标(PQI)。 2)筛选出所有需要养护维修的路段,记为A。在路段范围内,先根据单个指标的筛选标准筛选

DB42/T 14772018

通过对旧沥青路面混合料相关性能的检测进行评价,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 ①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均厚度不小于5cm,沥青路面再生层下面沥青厚度要大于2cm;②原路面 日沥青25℃针入度不得低于20(0.1mm),宜在30(0.1mm)以上。 分析面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与材料组成,特殊混合料如开级配排水层、开级配抗滑层、大粒径沥 青混合料以及路用组织或夹层、橡胶或橡胶封层等的存在,将影响就地热再生工艺的选择和施工 以及再生材料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进一步详细评价。 从B中剔除不满足该标准的路段,剩余路段即为适合就地热再生的路段,记为C。 5)确定最终的就地热再生路段。 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筛选出最终的就地热再生路段,记为M。对于列入A但不适合就地热再生 的路段,应设计其它合理的养护方案。

7工艺类型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7.2.2热再生工艺选择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整形再生工艺适用于治理沥青路面车辙、 松散、网裂及面层沉陷等路面病害。 2)复拌再生适用于通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弥补原路面变形、原路面材料级配需要调整和优化 青含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根据原路面材料试验结果选择相应工艺

DB42/T1477—2018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不满足使用或规范要求,需要调整,可选择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 原路面混合料沥青含量不满足要求,需要通过施工调整其油石比,可选择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 原路面混合料级配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整体偏细或偏粗,需要优化,或其路用性能不满足使用 要求,需要提高,可选择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 原路面有微表处、封层等路面结构。可通过添加新料调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可选择复 拌就地热再生工艺。 3)加铺再生工艺主要适用于路面破损较严重或早期建设承载力不满足当前载荷对路面的使用 要求,以及沥青路面旧路升级改造工程。 若原路面沥青层偏薄,不能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或路面施工后需要进行升级,可通过加铺就 地热再生工艺增加沥青层的厚度, 加铺就地热再生可以分为整形加铺就地热再生和复拌加铺就地热再生。整形加铺就地热再生是 在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新混合料的添加量,使得整形后路面标高提高;复拌加铺就 地热再生是在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新混合料的添加量,在增加原路面面层厚度的同 时,还可以优化原路面材料的级配和油石比。 4)其它情形就地热再生工艺的选择: 施工气温较低或原路面为SMA、橡胶沥青等特殊材料,对温度要求较高时,可通过增加原路面 加热设备或再生料加热设备提高现场施工温度,确保施工质量。 原路面主要病害为车辙,且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较差时,可在施工过程中添加抗车辙 剂以进一步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就地热再生各工艺类型适用范围见表6.2.2

表6.2.2就地热再生不同工艺类型的适用范围

8.3.1每种局部深层病害的处治方法应满足

每种局部深层病害的处治方法应满足以下规定:

缝宽≥5mm的重度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局部网裂沉陷,宜采用注浆工艺处治方法:

DB42/T 14772018

大面积的网裂,裂块明显,缝较宽,局部产生散落和变形或伴随有唧浆,宜采用开挖回填的工艺处 治。 2)沉陷类病害 若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宜先采用注浆工艺处治稳固基层,再用热沥青 混合料填补沉陷处恢复至原路面标高; 若沉陷伴随有严重网裂,通过取芯或开挖探坑判断基层已经损坏,宜采用开挖回填的工艺处治 3)坑槽类病害 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沿所划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 大深度; 若基层已经松散破坏,将破坏的基层一并清除,清扫槽底、槽壁后,喷刷粘层沥青,分层填入 沥青混合料整*并压实。

8.5.1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

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见图8.5.1

图8.5.1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示意图

1)准备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准备工作阶段应做好交通组织、路面深层病害的预处理和机械设备的调试、准备等。对路边绿 化设施,应进行有效防护。 施工前应清扫干净路面,清除路面泥块、杂物等,以免杂物混入再生混合料内。 施工前应定施工基准线,即再生设备行走基准线,保证施工时边界顺直。宜按现有标线作为参 考基准,将标线连在一起,形成一条连续的基准线。该线应平滑、顺直、明显,保证驾驶员、操作 吸 手易于观察和控制。 为保证施工开始后,起点段纵向施工接缝的顺直,应将施工起点后延50m(不在施工范围内) 开始划行走基准线,方便设备提前就位。 A 2)加热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宜采用间歇式热辐射方式加热原路面。在加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工艺,各加热设备统一按 照设定的施工速度匀速行驶。 加热时应保证原路面的加热温度和深度,不得因加热温度不足影响施工质量或加热温度过高造

DB42/T1477—2018

8.5.2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

T/CCIAT 0003-2019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程复拌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5.2所示。

DB42/T 14772018

图8.5.2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流程示意图

同本规程条文说明8.5.1节中1条规定的内容相同。 2)加热作业 同本规程条文说明8.5.1节中2条规定的内容相同。 3)原路面翻松应符合以下规定: 同本规程条文说明8.5.1节中4条规定的内容相同。 4)喷洒再生剂、沥青应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原路面情况及前期试验确定是否需要添加再生剂、沥青及其添加量。 原路面翻松后,应按照施工前确定的添加量喷洒再生剂、沥青,应将再生剂、沥青准确、均令 喷洒到已经翻松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上,使再生剂、沥青分别与原路面混合料直接接触、融合, 以改善沥青的老化性能、补充沥青用量。 再生剂喷洒量应根据原路面沥青材料的检测试验结果严格控制,沥青喷洒量应根据再生沥青混 合料的检测试验结果严格控制。 再生剂和沥青喷洒方式宜采用盘式喷酒,喷酒时应计量准确、喷洒均匀,喷酒系统应与再生设 备行驶速度关联。一 5)原路面混合料收集应符合以下规定: 将翻松、喷洒再生剂、沥青后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收集成一个梯形截面的料带,实现再生剂, 沥青及原路面混合料的初次拌和。 6)新沥青混合料添加与拌和应符合以下规定: 将新沥青混合料添加到原路面收集而成的料带上,并对料带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混合料应处 于封闭的空间,以保证混合料温度符合拌和要求。待原路面沥菁混合料与新添加混合料充分拌和后 形成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添加比例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 为保证施工后路面平整度,新料添加过程不得对摊铺机的匀速行驶造成影响,新料添加装置与 再生设备应独立。 7)下承层加热应符合以下规定: 再生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施工全断面宽度内的下承层顶面进行加热.(2)加热后下承层表面温

DB42/T1477—2018

9.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1)原路面沥青材料若使用改性沥青, 故使用实验室 标准密度作为压实度参照。 2)由于原路面存在不均匀变形,且就地热再生加铺沥青层与原路面沥青层多呈嵌挤状态,加 铺厚度不均匀且难以测量南京某体育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因此不作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指标

1)根据湖北省气候特点,渗水系数应作为施工验收控制指标。 2)由于原路面存在不均匀变形,且就地热再生加铺沥青层与原路面沥青层多呈嵌挤状态,加 铺厚度不均匀且难以测量,因此不作为施工验收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