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12页.doc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12页.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8.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004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12页.doc

第六节 安装工程防渗漏

主要渗漏部位及原因分析:

当前,房屋管道、卫生器具等安装工程导致渗漏的现象较为突出,它已严重危害到工程质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涉及因素多种多样,其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水箱渗漏;卫生间暗敷给水管渗漏引起的墙面泛潮;埋地管渗漏引起地面泛潮;排水系统出屋面排气管防水不到位引起屋面渗漏;室内卫生器具和排水管收头不到位引起排水时外溢;检查口、P型弯、S型号检查口封口不严引起滴漏,埋地排水管施工不规范引起地面泛潮,管道四周修补不规范引起层间滴漏等部位渗漏。因此,要避免这些渗漏通病的发生城南国际花园406#楼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无非依赖于合理的设计、正确的选材、规范的施工和严格的测试,工程人员须在这些方面层层把关,严格控制。

(一)塑料给水管敷设

(1)塑料给水管在进基础和过沉降缝处穿钢管保护,而且钢管上部须留100~150mm净空。往往有许多施工单位只注意套管,而忽略留净空,如此施工“沉降之下、岂有完管”。过楼层也须加套管保护;

(2)管道防冻工作既要注意室外地上管道的保温,又要注意埋管标高须在冻土以下,后者常受基础地梁限制而不能保证,但这是防冻裂纹必要条件;

(3)管道的联接质量,地面暗管的回填土质量,墙面暗管的固定点钩钉加橡胶垫和保证30mm的保护层,是暗管施工的注意点,封闭前的水压试验是隐蔽验收的必须程序。在非冰冻期对完成系统管道的盛水是及时发现其他工序对其损坏和自我保护的手段。

(二)塑料排水管的敷设

(1)排水管须注意支墩、砂垫层、回填土、坡度和45°直弯转角、出基础净高等要点。支墩是防管道拔节的手段,砂垫层及回填土质量是防止地面施工压裂埋管的方法,坡度和转角直弯是水流通畅的保证,出基础净空是防沉降压裂管道的措施。工程人员须做隐蔽验收,并做好灌水试验后封闭;

(2)出屋面排气管“出顶”不如“出墙”好,出屋顶时须设钢套管,做好“馒头”,用油膏和纤维布缠包填实防渗,并在出屋顶前加伸缩节,塑料管直出屋面会因寒暑交替,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和渗漏;

(3)卫生器具和排水管结合面处理须到位,浴缸落水和排水管结合,马桶出水和排污口结合,面盆落水和排水管结合,地漏和排水管结合都须保证其联接强度和严密性,这些细部造成的缺陷比比皆是。

(4)排水管的检查口,存水门弯口是常常疏忽的漏水点。这些部位简单地靠内衬橡胶圈防渗是不够的,还须在螺口上用生料带填充旋紧。通球、通水、盛水试验是检验排水管道通畅和检漏的必要手段,必须认真进行;

(5)管道四周的封堵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有无套管,塑料管穿层面时须胶粘一圈止水圈,这对管道固定和防渗漏都十分重要,而现场施工时往往疏忽而形成隐患;

2)四周封堵应按规范分层填实,禁止一次填灌,用套管的须按规范高出楼地面,无套管的须做好“馒头”;

3)卫生间盛水试验和泼水试验是检验防水效果的手段。

第六章 房屋裂缝防治措施

造成房屋裂缝的原因很多,错综复杂。如因房屋产生倾斜而导致裂缝或因倾斜改变构件的受力状态,致使部分构件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温差应力造成的裂缝;干缩和收缩裂缝;构造处理不当在结点处产生裂缝;构件强度或刚度不足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使用劣质材料产生的裂缝;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裂缝;因偷工减料造成的裂缝等。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最广泛的病症之一。

第一节 模板系统造成混凝土构件裂缝

(一)模板支架不规范产生的裂缝

1)模板支设前,没有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上部荷载的大小,计算确定支架的用材规格和间距大小,盲目估计确定,造成施工时承载力、刚度不足变形,致使新浇混凝土裂缝(如图53、图54),严重的还会发生坍塌事故;

2)施工管理不当。支立底层模板之前没有先夯实基土和铺设垫层,则基土达不到持力层的标准;或土质干硬,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基土被浇水、渗水淋湿后软化,在上部荷载的压力下支架沉降变形,造成砼构件产生裂缝;

1)检查变形构件的实际情况,如梁、板局部弯曲变形最大值小于20mm时,可不做处理,仅需在抹灰时纠正外观即可;

2)检查构件上部裂缝的宽度,及时采用灌浆抹压密实,并加强湿养护。

(二)模板支架立在楼板上造成的裂缝

1)多层房屋施工时,上层模板的立柱支在下层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造成楼板变形和裂缝。裂缝的宽度在楼板的底宽、上窄;裂缝是跨中多、四边少;

2)若下层新浇筑钢筋砼楼板的底模和支撑已拆除,在上层模板、支架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荷载大于楼板的弯曲抗压强度时,会产生变形和裂缝;

3)有的工程施工速度较快,下层新浇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值,因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没有对准,在上部集中荷载的作用下,使楼板局部产生变形和裂缝。

1)检查楼板裂缝处,立即加设支撑进行加固,以防止楼板继续变形和裂缝的扩大;

2)检查裂缝宽度,当裂缝宽度小于0.2mm,弯曲变形小于跨度长的1/1000时,可采用灌浆封闭,恢复原有功能和防止钢筋锈蚀;

3)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须加强观测,请相关人员研究加固方案。

(三)早拆底模与支架造成的构件裂缝

1)提前拆除承重梁、板底模,造成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变形和裂缝;

2)提前拆除悬挑梁、悬挑板底模,造成砼构件倾覆、断裂和裂缝;

3)若悬挑构件锚固端上部尚没有抗倾覆的砖砌体或荷载时,拆除底模与支架时,会造成悬挑构件倾覆事故;

4)冬季施工气温较低时,若使用的水泥品种不当,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则该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但工地仍按照常规时间拆除底模与支架,造成构件强度不足而产生变形、裂缝。严重时,还会产生断裂或坍塌事故。

1)检查裂缝宽度,当裂缝宽度小于0.2mm,弯曲变形小于跨度长的1/1000时,采用灌浆封闭;

2)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须加强观测,及时请相关人员研究加固处理方案。

第二节 钢筋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构件裂缝

(一)悬挑构件的钢筋放错和下沉产生的裂缝和断裂(如图55、图56)

1)悬挑构件在嵌固支座处是受负弯距(上部受拉,下部受压),与简支梁结构的受力情况刚好相反。悬挑结构的受力钢筋应在上部,如果错将受力主筋倒放,必将造成事故;

2)操作不规范,如悬挑梁和板的混凝土浇筑时,不搭设操作平台板,而是踩踏在钢筋面上,常把挑梁上部的主筋踩踏下沉,从而造成裂缝或断裂;

3)施工单位对悬挑结构重视不够,弄错主筋直径或放反主筋,或受力筋下沉位移值大,削弱了悬挑结构的承载能力,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过早拆模,致使悬挑构件沿嵌固端根部裂缝和断折。

检查已经裂缝的悬挑梁中的钢筋直径、级别、数量,若直径、数量、位置与设计不符时,必须及时返工,更换合格的钢筋。

(二)现浇楼板的负弯距配筋不规范产生的裂缝

1)现浇楼板的负弯距钢筋或附加构造筋漏放、踩踏、下沉等,导致板沿负弯距区应力较大处产生裂缝;

2)悬挑板的转角附加筋漏放或少放,造成板角处的斜裂缝;

3)施工前交底不清,对板的负弯距配筋或附加构造筋设置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确保钢筋的架空位置。

1)对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楼板,如有裂缝,缝宽大于0.3 mm时,须会同相关人员查明原因,采取加固措施;

2)若负弯距配筋少放或下沉,应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一)混凝土的塑性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当浇筑的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炎热多风使水分蒸发过快,泌水率小于表面蒸发率,引起构件表面失水过多而开裂。裂缝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多沿板短向分布。裂缝随着时间的延长向混凝土内部发展;裂缝断断续续,似连非连,有时呈龟板状,这种裂缝一般粗而短,裂缝到钢筋为止。

1)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多,用水量大,现场私自加水或因外加剂影响,如氯化钙等常会加大混凝土的干缩值;

2)体、表比值小的构件,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蒸发,构件容易干缩;

3)对新浇筑混凝土的遮盖、挡风和湿养护不及时。当风速从无风到六级大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量增大3倍,空气中的湿度由90%下降到50%,水分蒸发速度增加5倍;环境气温由10℃升高到20℃,水分蒸发量增大1倍;

4)高温、干燥、大风等使混凝土失水过快,失水速度大于混凝土泌水速度。塑性混凝土在表面收缩和内部约束作用下,薄弱的硬结表面就会产生拉应力,造成长度不等的裂缝;

用钢丝板刷或平面砂轮机磨除水泥结膜和进行毛化处理,扫除冲洗干净,晾干。用“聚合物砂浆”修复找平即可。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0m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在硬化期间,水泥的水化热较高,加上构件厚度大,内部温度不易散发,构件外表随自然气温下降,内外温差大于25℃时,则外表产生冷缩应力,当应力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常产生破坏性较大的贯穿构件的裂缝或深浅不等的裂缝。

1)混凝土流动性大、坍落度大,用水量大、水泥用量多、砂率大,因而水泥的水化热大。浇筑速度快,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大,表面散热快,收缩大,因而产生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使用不当,当水泥中的硅酸三钙(Ca3Si)的含量高达5.5%时,则每千克水泥的发热量是377kJ某日供水能力100000立方米水厂施工方案,比同标号矿渣水泥的发热量大42 kJ,则构件中的温度差比要求大11%左右,更容易产生温差裂缝;

3)为了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要求,常常在配合比中加大水泥用量,提高水泥标号,两者都会引起高水化热。在施工环境温度下降时,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因而产生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指标不宜大于下列数值:

①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控制在28℃以内。夏季高温施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不超过28℃;

②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入模后最大温升值为35℃。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导热法在混凝土中埋入冷却水管裕辛苑内墙瓷砖镶贴技术交底,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③砼浇筑构件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

2)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