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679.2-2022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pdf

SY/T 6679.2-2022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895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679.2-2022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pdf

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679.2—2022 代替SY/T6679.2—2009

SY/T 6679.2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定起草。 本文件是SY/T6679《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的第2部分。SY/T667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传感器; 一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 第3部分:数据采集系统; 一第4部分:红外气体分析仪。 本文件代替SY/T6679.2一2009《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JG161-200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SY/T 9.2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引言”; b)更改了规定项目的表述(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d)增加了术语“烃组分”“峰高”“分析周期”,删除了术语“峰宽”(见3.2、3.4、3.6,2009年 版的3.3) e)更改了色谱仪功能和原理的表述(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2章); f)更改了表1色谱仪主要技术指标中的全烃和烃组分技术指标,删除了非烃技术指标(见5.3, 2009年版的4.3); g)更改了表2标准物质一览表中的甲烷和乙烷混合标准气体的浓度值,增加了烃组分标准气体 中各组分的浓度值,删除了氢气标准气体、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氢气与二氧化碳混合标准气 体(见6.3,2009年版的5.3); h)删除了校准项目一览表中的非烃项目(见2009年版的第6章); i)删除了校准方法中有关非烃校准方法的内容(见2009年版的第7章); j)更改了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见8.5.2,2009年版的7.5.2); k)更改了分离度的校准方法(见8.7,2009年版的7.7); 1)删除了非烃检测仪校准记录(见附录A,2009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校准规范直属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 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纬有限公司胜利地 录井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 工程技术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录井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东培亮、李剑、熊兆洪、王伟东、万亚旗、朱祥华、刘军平、齐伟、苑仁 白志刚、甄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9年首次发布为SY/T6679.2一200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

本文件规定了综合录井仪中录井气相色谱仪(以下简称“色谱仪”)的技术要求、校准条件 项目,描述了全烃和烃组分的校准方法,规定了色谱仪的校准结果和校准间隔。 本文件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色谱仪校准。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引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于本文件。 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色谱仪完成一次烃组分周期检测的时间。

4.1色谱仪的主要功能是对钻井液所携带的地层气体进行在线分析,为油气储层评价解释提供依据。 4.2色谱仪包括全烃检测单元和烃组分检测单元。全烃检测单元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将全烃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后发送到计算机,连续检测全烃含量;烃组分检测单元通过 色谱柱将分析样品的各组分彼此分离并先后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将各组分浓度的变化依 次转换为电信号发送到计算机,周期检测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七种 烃组分含量。

5.1.1 色谱仪应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 5.1.2 2 色谱仪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应正常。 5.1.3色谱仪各气体压力、气体流量、柱箱温度、检测器温度显示应正常。

色谱仪气体管路应无泄漏。

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

表1色谱仪主要技术指标

6.1.1环境温度:5℃~35℃。

目测检查色谱仪的外观,应符合5.1的规定。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全烃初始基线值,并在其后每隔10min记录一次基 连续记录6次,取与初始基线值偏离最大的值,按公式(1)计算基线漂移。

式中: s一一基线漂移,用百分数表示; Cmx一与初始基线值偏离最大的值,单位为毫伏(mV); C一一仪器的初始基线值,单位为毫伏(mV); R一满量程值,单位为毫伏(mV)。 8.3.2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后,记录烃组分初始基线值,并在其后每隔10min记录一次基 线值,连续记录6次,取与初始基线值偏离最大的值,按公式(1)计算基线漂移。

8.4.1注人气体浓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10min后,按表4的注入浓度要求,分别注入标准气体,每 的气体注人n次(n≥3),分别记录稳定的峰高,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按公式(2)计算最 浓度。

式中: D 最小检测浓度,用百分数表示; N 噪声,单位为毫伏(mV); C一 标准气体的进样浓度,用百分数表示; H 峰高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伏(mV)。

2N×C ·............. H

主人气体浓度应符合表5

8.5.2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10min后,按表5的注人浓度要求,分别注入标准气体,每种 浓度的气体注人n次(n》3),分别记录其稳定示值,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按公式(3)计算示值 误差。

公 示值误差,用百分数表示; C.一n次测量示值的算术平均值,用百分数表示; C一标准气体的进样浓度,用百分数表示。 8.5.3取每种气体浓度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为该气体的测量误差

注: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其他浓度值的标准物质

8.6.2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10min后,按表6的注入浓度要求,分别注人标准气体,每种 浓度的气体连续注人n次(n≥6),分别记录其稳定示值,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按公式(4)计算 重复性

C 第i次的稳定示值2011-学习资料大全:钢结构施工方案,用百分数表示 测量次数。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10min后,注人1.0%浓度的甲烷、1.0%浓度的乙烷的混合标准气 体,分别记录甲烷峰与乙烷峰交点电压值A和乙烷峰高电压值B,按公式(5)计算色谱仪的分离度。

8.8.1查看并记录色谱仪设定的分析周期,分析周期应符合5.3的规定。 8.8.2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待基线稳定10min后,注人1%的烃组分标准气体,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 其他浓度值,观察并记录出峰情况,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注入的所有气体组分应全部出峰完毕。

9.1按JJF1059.1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9.2 1M1 色谱仪校准结果应记录,记录格式参见附录A,表A.1是全烃检测单元校准记录格式,表A.2 是烃组分检测单元校准记录格式。

9.2 1M1 色谱仪校准结果应记录,记录格式参见附录A鑫苑世家地下室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表A.1是全烃检测单元校准记录格式,表A.2 是烃组分检测单元校准记录格式。 9.3 M1 色谱仪经校准后,应签发校准证书,校准证书格式参见附录B。 9.4 色谱仪校准间隔可根据使用环境条件、频繁程度和重要性来确定,建议不超过12个月。

9.4 色谱仪校准间隔可根据使用环境条件、频素程度和重要性来确定,建议不超过12个月

SY/T 6679.2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