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237-2020 空压机系统运行能效评估技术规范.pdf

DB31T 1237-2020 空压机系统运行能效评估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1T 1237-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198667
下载资源

DB31T 1237-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1T 1237-2020 空压机系统运行能效评估技术规范.pdf

评估小组应和被评估单位协调确定评估人员进人工厂开展评估应遵守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a)应在进人工厂现场前签署保密协议、落实机密性要求、安全要求等; b)应完成评估需要进人的工厂相关区域的组织工作,包括:例行出入登记、身份牌、陪同人员等

序的审核; c 应遵守进人工厂现场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在无人值守或下班后的时间进入现场的特殊 规程; d 应当协调好进人特殊危险区域的工作,包括:进人该类区域的规定时间、限定的工作区域、进人 前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等, e)应确定好允许现场拍照或拍视频的工厂现场程序; f 应当进行工厂现场的特定安全培训,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5.3召开评估启动会议

评估小组应联合被评估单位召开 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介绍现场评估计划 工厂相关区域和设备进行调查的时间节点,以便进行测试设备的安装或拆卸

TCNTAC 54-2020 纺织行业设备管理评价导则5.4实施数据采集和确认

5.4.1现场短期数据采集

评估小组应按照测试计划,通过便携式仪器和便携式数据记录仪记录空压机系统短期运行数据 #行短期数据采集时应注意: a)多台数据记录仪独立进行不同参数的数据采集时,各记录仪的日期和时间设定应一致。 b 应对采集系统是否是按照评估要求的采样频率和数据间隔来读取传感器进行校验。 C) 应对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具有相应的工程单位的数值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d) 当测试数据有误时,评估小组应设法排除相关设备故障,并检查设备或仪器的安装是否存在问 题,以确保所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如无法纠正错误数据,应对发生故障的设备以及所受影响的 数据进行标注

5.4.2工厂现有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评估小组宜利用从工厂现有监控系统提取评估所需的测试数据,但应注意以下内容: a)工厂现有监控系统数据与现场短期测试数据一起使用时,应尽可能使各系统的采集日期和时 间保持一致,并记录其可能存在的差异。 6) 应检查工厂现有监控系统是否是按照评估测试计划所要求的采样频率和数据间隔进行数据采 集,并将数据正确地转换为具有相应计量单位的数值。如果数据有误,应进行相关故障的排除 工作,并记录出现的问题及其对测试置信水平的影响程度,

评估小组应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后,尽快对所收集数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初步分析和确认,为 后期开展详细数据分析做准备。数据确认过程中,如出现数据异常、数据缺失时,宜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a)对异常的数据和缺失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插值或其他可行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 校正和补充,同时对所采用的数据后处理校正方法,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和 置信度的影响进行记录; b)当数据缺失超出了评估所允许的限制范围时,应制定补充测试计划,以获取必要的数据,

5.5开展工厂运行情况调查

5.5.1企业生产情况调

类型和数量等,作为对系统进行改进前、后性能比

5.5.2空压机系统运行情况调查

评估小组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对压缩空气的供气性能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a) 空压机当前的运行能耗; b) 压缩空气后处理设备的能耗; c)压缩空气的供气流量变化规律; d)综合供气效率; e)系统容积; 压缩空气的供气压力变化规律,

5.5.2.2输送管网

评估小组应制定详细的计划, 侧的整个输送管网进行必要的调查利 并对压缩空气输送过程中压维 面的评估

评估小组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对空压机系统用气侧的运行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用气末端及其压力变化规律; 压缩空气需求,包括被高估的压力需求、关键需求等; 压缩空气的浪费现象; d) 改进空气处理环节; e) 优化压缩机控制: f) 降低运行压力; g) 供带平衡; h) 维护与保养; i 热回收。

5.6召开现场评估总结会议

评估小组应在完成工厂运行情况调查后召开阶段性总结交流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a)评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分享信息和收集的数据,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出最有可能存 在改进机会的部分,并确定数据分析的优先等级; b)对评估期间所获得的内容进行评估,并确定所缺失的关键信息,制定追加调研计划

6.1建立系统运行能效和压缩空气需求量基准

评估小组应当根据评估数据确定空压机系统的运行能耗基准、能效基准和压缩空气需求量基准 变化趋势,并对年基本能耗和空气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6.1.2分析功率和能耗变化

6.1.2.1评估小组应对空压机运行功率与系统运行性能动态变化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单台空 压机或多台空压机的运行状态对无效的控制响应进行识别。 6.1.2.2评估小组应统计小时能耗和压缩空气负荷,并绘制系统运行性能曲线,并结合工厂的生产运行 信息来确定具有类似能耗特征的天数

评估小组应绘制压缩空气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系统的动态性能需求和由此产生的空压机 耗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识别系统低效运行的时间

6.1.4分析供气效率

评估小组应分析通过测试所取得的功率和能耗数据与压缩空气流量的关系,建立空压机系统综合 供气效率的基线,分析压缩空气需求趋势与供气效率的关系,可根据DB31/T732的指标进行对标分 析,并对低效的供气运行工况进行更为详细的调研

6.1.5识别运行周期类型

评估小组应结合工厂的生产运行信息进行系统运行总能耗和总空气需求的分析,确立主要运行区 间的类型,并将类似运行区间进行分组。

6.1.6计算年度能耗和压缩空气需求量

评估小组应结合工厂年度生产概况、总空气需求量和用能情况,确定其年度基准表现。对于各个主 要运行工况,应估计每年的发生次数,并将所有工况的基准进行加总计算

评估小组应適过测试和经验来计算确定空压机系统的实际有效容积。当压缩空气量的需求恒定 时,可通过加载和卸载已知供气量的压缩机,并测试加载/卸载压力和加载/卸载的持续时间来计算系统 容积。

6.3分析系统压力变化

6.3.2平均压力和压力变化情况分析

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期间收复 负荷的关系,以及系统压力的动态分布与供、需流量平衡的相互关系,评估是否可以应用存储设备 压缩空气的供需平衡状况,通过改善压力分布带来降低能耗

6.3.3峰值流量对压力的影响分析

评估小组应建立系统压力与峰值用气量的相互关系,分析系统中是否存在由于峰值用气工沉 系统压力下降或压力不稳定性问题,以及企业是否存在通过提高系统整体供气压力的方法来解决

DB31/T1237—2020

下降和压力波动的问题,而导致空压机能耗增加的现象。

6.3.4系统各部件压力损失分析

6.3.5系统压力梯度分析

6.3.5.1评估应对空压机系统管网压力梯度进行分析。对于系统中存在的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的压力损 失,应当确定其是否由于空气流速过快或输送距离过长导致,判断是否存在空气阻塞点,并确定传输系 统中存在过大压力损失的部件。 6.3.5.2评估应对相关用气点的压缩空气需求量进行识别分析,在满足用气需求的情况下提出适当的 改进措施,可通过消除浪费、减少不当使用、增加储气罐等措施来降低压缩空气需求,进而降低流经输送 管路的空气流量,使得压力损失相应地降低。 5.3.5.3评估应提出减少相关设备压缩空气需求量的具体改进措施,并评估用气压力改善后对系统运 行性能的影响及其运行能效的提高值。

6.4分析不恰当的高压需求

评估小组应根据在评估期间收集的数据,对系统所有末端用气压力需求进行校核,对系统中是否存 在不恰当的过高压力需求导致系统整体最低压力设定提高,进而造成系统运行能耗增加的现象进行 分析。

评估应结合现场实际运行要求,提出压缩空气末端用气压力的推荐运行参数值,并对设备运行压缩 空气压力参数要求是否存在明显高于实际生产压力需求的情况进行识别分析。

6.4.3动态的流量/压力关系分析

评估小组应进行一些高频的数据采 确定未端用气的动态需求,应对从设备连 接处到用气末端的压力动态分布 变化规律

6.4.4供气压力稳定性分析

评估小组应对设备连接处的压缩空气压力稳定性进行评估。压力稳定性受到输送系统的动态变 关设备工况变化的影响,但应避免由于上游压力的不稳定导致提高系统压力需求值的现象。

6.4.5改进措施和节能量分析

评估小组应提出解决高压空气需求的改进措施,并应对这些措施对系统运行性能和运行能效的 行评估。

评估小组应根据压缩空气的具体需求情况导求提高系统运行性能和能效的措施。当采用降低空气

蒂求量、改善供需平衡、优化变工况下压缩机的控制策略等措施时,应综合分析供气系统(包括产气和储 存部分)、输送系统和末端用气设备的整体性能,以便确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满足系统需求的方法。应 确定具体的压缩空气需求管理的改进措施,并预估节能量

6.5.2压缩空气流量动态变化分析

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期间采集的数据确定压缩空气的峰值、谷值需求情况,并对压缩空气流量 杀变化,由于流量需求变化而导致的系统压力和空压机功率变化,以及系统维持压缩空气供需平衡 中进行分析。

6.5.3输送系统性能分析

评估小组应对各用气工况下输送系统的性能及其对整个系统压力分布的影响进行评估,主要分析 内容包括: a)分析用气工况变化与压力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供气侧响应策略,并确定压缩 机的控制响应是否有效; b) 分析用气工况变化与末端用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应确定是否存在对末端用气产生任何不利 影响的压力变化。

6.5.4改进措施和节能量分析

评估小组应对压缩机控制、储气罐配 量压力控制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确定 改进措施,并量化预期的节能量

6.6分析特殊用气需求

评估小组应对系统中的特殊用气需求进行分析,分析时应该将运行节能放在次要地位,先主要 文善性能对生产力和相关财务效益的积极影响。拟实施的替代方案和结果应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协 成一致。

5.7分析压缩空气浪费状况

6.7.1.1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中采集的数据对系统压缩空气的泄漏总量进行评估计算。

6.7.1.1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中采集的数据对系统压缩空气的泄漏总量进行评估计算。 6.7.1.2评估小组应对现有管路系统进行检查以确定泄漏点的大小和数量,优先解决相对比较严重的 世漏。如果系统存在大量小泄漏点,应制定改进现有不食管路系统的具体计划。 6.7.1.3应制定短期内减少泄漏的目标和具体的改进计划,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减少泄漏,并对减少泄漏 所能带来的具体节能量进行计算。

6.7.2不适当的使用识别

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期间采集的数据识别不适当的压缩空气应用,并提出替代方案,对 预计耗能和实施替代方案后的节能量进行计算

6.7.3假性需求分析

评适小组应根据评 新的需求侧目标压力模型,计算因压 而减少的假性需求的能耗,并对

6.8分析空气后处理系统

根据末端用气的要求和空气后处理系统的检测数据,综合评价现有空气后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并收 集压力露点数值。确定具体的空气处理优化改进方案及其所引起的运行性能和运行能效的提高,对采 用改进的空气后处理方案后所产生的节能量进行计算,

6.8.2空气质量要求评估

评估小组应根据压缩空气的最终用途和相应的空气质量要求,确定压缩空气中颗粒、碳氢化合物等 的允许污染水平。允许的污染水平应符合GB/T13277.1的规定。

6.8.3穴余的后处理设备

评估小组应评估系统中是否存在有余的空气后处理设备及其应用情况。在确保满足正常应用的 前提下,对不必要的空气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6.8.4空气后处理设备对压力的影响

6.8.4.1应对现有空气后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对系统压力分布的影响进行评估,尽量消除不合理 的压力损失现象发生。 6.8.4.2应对输送系统内空气处理设备引起的压力损失及其空气处理效果进行评估。经空气处理设备 后,压缩空气中如果依然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污染物,应考虑是否在更接近用气末端的位置进行更进一步 的空气处理。 6.8.4.3应分析后处理设备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当的尺寸,既要满足用气末端的峰值用气量 要求,又要将压力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6.8.5改进措施和节能量

6.8.5.1评估的空气处理系统应包括供 同的空气处 理要求等级,应制定整个系统的压缩空气处理方案,包括优化压缩空气处理设备的具体改进措施。 6.8.5.2应根据评估期间采集的数据,计算 处理设备的运行能耗。 6.8.5.3应预估压缩空气改进处理 宜设备相比的节能量

6.9评估降低系统运行压力可行性

0.1应对空压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与系统输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分析,保证压缩空气供、需 的实时平衡。

6.10.2应对主/辅储气罐的应用情况及其满足峰值用气需求的能力评估,尽量延缓或消除因短期用气 需求而启动额外的压缩机的状况。 6.10.3应对采取消除不当使用、泄漏和假性用气等措施而导致压缩空气需求降低的程度进行分析,并 应分析采用所推荐的压缩空气储存设备对发生峰值用气时,减少对产气端供气对影响程度。

6.11分析系统维护与保养状况

6.11.1应对空压机系统维护与保养的现状,以及对系统运行性能、运行能效和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进行 评估和分析。 6.11.2应对压缩机进气过滤器和管路的安装与维护现状,以及对压缩机的排气量、运行能效和运行可 靠性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6.11.3应对凝结水排水疏水器的安装和维护现状,以及因凝结水排放故障造成的压缩空气浪费和附

评估小组应根据合理的传热系统设计方案,分析空压机系统中潜在的可利用余热量,分析中应 助风扇、泵、热泵或与传热系统相关的其他设备用能

在现场评估和后续数据分析绍 a) 执行摘要; b) 工厂概况; 评估月标和范围; 评估中系统的描述和重要的系统问题: e) 评估数据收集与测试; f) 数据分析; 年度能源使用基准; h) 性能改进措施和优先顺序; i) 实施措施的建议; i) 附录

执行摘要是对评估报告进行简要的概述,应概述以下内容: a)工厂概况; b) 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C) 被评估的系统和测试边界; d) 年度基准能耗和相关的置信度和精确度; e) 推荐的降低空压机系统运行能耗的措施; )实施步骤的建议

DB31/T12372020

简要概述工厂的基本情况、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运行状况、产能水平以及生产所 相关设施。

7.1.4评估目标和范围

对评估目标进行简要的陈述。对具体的系统应该明确评估可以实施的边界,并解释选择 原因,并对评估所采用的一般方法和强制性方法做出描述。

7.1.5被评估系统和重要系统问题描述

7.1.5.1对于所评估的具体的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通过图形、表格和系统原理图等形式对被评估系统 的运行状况进行讨论分析,并应阐明系统组件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使用单线框图或其他可视方法对 供气侧和用气侧进行描述,并标明监测点。 7.1.5.2描述所有重要的系统问题,包括系统运行状况的审查,用气侧问题、输送问题和供气侧问题等, 并记录减少运行能耗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步骤。

7.1.6评估数据收集与测试方法

7.1.6.1确定获取数据和进行测试的方法,对 划进行概述,收集测试及观测的数据。 7.1.6.2评估报告或附录应描述测试细节,以便在将来的测试和验证工作中可以保持测试的一致性、可 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中应标明测试的置信度和精度以及丢失的数据,

7.1.6.1确定获取数据和进行测试的方法,对

根据现场特定的评估目标和评估工作计划,提供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记录测试和观察结果、 所采用的重要的分析方法、数据分析结果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压缩机功率消耗; b) 压缩机控制响应; c) 输送至系统的压缩空气流量; d) 综合输功效率; e) 空气处理; f 重要的空气需求; g) 压缩空气泄漏; h) 冷凝水排放; i) 供气侧输出的空气压力; j 供气侧压力曲线; k) 用气侧压力曲线; 1) 输送/分配管路中压缩空气压力梯度; m) 间歇性大气量和高压用气的适用性评估; 热回收。

7.1.8年度能源使用基准

合出系统的年度能源使用基准,同时应说明工厂各个生产区域的功能、产能水平和运行时间表等 .8.2记录在工厂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情况和信息,尤其是生产变化的信息。明确说明

DB31/T12372020

生产(如产品产量的变化、设备类型和数量的变化、气动设备相关生产线的设计变动等)和时间相关的系 统运行能耗和压缩空气需求之间的基准关系,并依此对评估基准进行相关调整,

7.1.9确定性能改进措施及其优先顺序

7.1.9.1系统性能的改进包括改善设备维护现状、改进设备操作方法、设备升级和更换,优化系统控制 策略以及其他降低运行能耗的措施。 7.1.9.2应量化推荐的性能改进措施所能带来的运行能耗总的减少量和节约的成本。 7.1.9.3 为方便确定改进措施的实行次序,应提供有关影响实施优先次序的相关信息。 7.1.9.4 报告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a)1 包含置信度和精度范围的节能量和节约的成本; b) 实现预计节能的潜在障碍; ) 对预期项目的运行寿命和可持续性进行声明; d)对正在进行的生产运行的潜在影响; e 对实施步骤和实施障碍进行精确描述; 预期的其他相关收益(例如,提高生产率,改善运营状况,降低环境污染等)。 7.1.9.5 应确定改进后所带来的非能源机会,如提高生产产出水平、减少排放、提高产品质量等。 7.1.9.6应讨论与非空压机系统相关的节能机会。

7.1.10实行改进措施的建议

7.1.10.1应提出空压机系统性能改进的措施,以及实施改进的步骤。 7.1.10.2对性能改进措施进行成本估算,如果改进措施是可选择的,还应进行筛选或可行性评价,且也 会包含一些重要的指标,例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期。 7.1.10.3在实施评估推荐的改进措施之前,应进行进一步的工程分析。 7.1.10.4确定在改进措施实施后优化和维持系统性能的方法。

报告正文应简洁明了,一些过于究长的必要的材料应放在附录中,例如“评估期间获得的测试 计算示例”等内容。

WB/T 1110-2021 汽车成套零部件出口包装质量检测规范7.2第三方审查的数据

评估报告及随报告提交的文档应包含足够的评估的原始数据,以便第三方可以审查确认评估分析 结果,文档的结构应该方便查阅

7.3评估小组成员审查最终报告

在评估报告定稿之前,评估小 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提出意见。在审查报告 及用取授

DB31/T1237—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评估时建议的检测项及相关的测试位置 评估时建议的检测项及相关的测试位置见表B.1。

评估时建议的检测项及相关的测试位置见表B.1

NY/T 1640-2021 农业机械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评估时建议的检测项及相关的测试位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