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D 2015-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7.7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3149
下载资源

DD 2015-0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充分利用工作区已有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解译与地质灾害发育有关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 构造等有关的孕灾地质背景,查明地质灾害与区域地质背景等因素的关系,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地 质环境特征。

4. 2.2地质灾害调查

以遥感和空间定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调查手段,识别地质灾害,解译地质灾害的类型、边界、 形态特征,查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育规行

根据调查精度要求确定调查比例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的地区采用1:500 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高的地区采用1:10000比例尺,重点城镇可采用1 1: 2 000比例尺,

DB63/ 959-2011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工作规范.pdf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程序为:设计编写、图像处理与制作、遥感解译、野外查证、图件 合分析、成果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

作,应选用地面分辨率优于1m的遥感数据或摄影比例尺为1:20000~1:50000的航空遥感数据: 开展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应选用地面分辨率优于0.5m的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 宜采用无人机遥感数据, 5.1.1.2遥感数据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5%,且不能覆盖重要地物,图像的条带、噪声应尽可能少。

宜采用无人机遥感数据, 5.1.1.2遥感数据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5%,且不能覆盖重要地物,图像的条带、噪声应尽可能少。

应收集与调查比例尺相同或大 比例尺的最新版地形图,以及DEM数据

分收集区域地质图及地质报告资料、历史地质灾 可能收集前人已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勘察成果

5.2.1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工作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通过实地观察典型地质灾害的 形态特征,并与遥感影像对照,系统建立各类地质灾害要素解译标志,进行初步解译。 5.2.2初步解译后,应重点选择地质灾害多发区,以穿越路线法进行踏勘。一般情况下至少有1条贯 穿高易发区并包括所有地质灾害类型的踏勘路线。 5.2.3踏勘时应详细了解工作区的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调查工作的开展准备必要的地形、地貌、交 通、人文、环境等资料,

5.3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5.3.1在充分收集研究工作区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踏勘,了解工作区典型地质灾害及以往工作 程度的基础上,根据任务书或委托书具体要求编写设计书。 5.3.2设计书内容应包括前言、区域环境地质背景、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工作部署与年度工作安排、 预期成果、组织管理及人员安排、保障措施、经费预算情况等内容,各部分内容编写要求见附录A。 5.3.3设计书应做到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先进可行、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有 力。 5.3.4设计书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工作过程中,因情况变化而确需修改设计书时,应及时 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

表1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关系

表2DOM平面位置中误差

6.2.4可利用遥感图像加数字高程模型制作三维影像图,并根据实际应用叠加地理、人文

7. 2. 1地形地貌

7.2.1.1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地貌分区界线

7.2.1.1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地貌分区界线。 7.2.1.2微地貌的个体特征、组合特征,

7.2.2.1断层的位置、长度和延伸方向。 7.2.2.2褶皱的类型、规模、长度及延伸方向。 7.2.2.3破碎带的性质、分布。

7.2.2.1断层的位置、长度和延伸方向。

7. 2. 3 地层岩性

参照已有地质资料,确定地层、岩性类别及岩层产状。

7. 2. 4 土地和用

林植被、地表水体、耕地、荒坡地、城镇、交通等用地类型和分布现状。

7.2.5人类工程活动

也质灾害解译,应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平台,结合孕灾地质背景资料,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 在原始分辨率影像上人机交互进行。各典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特征参见附录B。

8.2.1.1滑坡体所处位置、地貌部位、前后缘高程、沟谷发育状况、植被发育状况等。 8.2.1.2滑坡体的范围、形态、坡度、总体滑动方向,滑坡与重要建筑物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等。

8.2.2.1崩塌所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 8.2.2.2崩塌堆积体的面积、坡度、崩塌方向、崩塌堆积体植被类型

8.2.2.1崩塌所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

8.2.3.1泥石流流域的边界、面积、形态、主沟长度、主沟纵降比、坡度。

8.2.3.1泥石流流域的边界、面积、形态、主沟长度、主沟纵降比、坡

8.2.3.2物源区的水体分布、集水面积、地形坡度、岩层性质,区内植被覆盖程度、植物类别及分布 状况,断裂、滑坡、崩塌、松散堆积物等不良地质现象,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 8.2.3.3流通区沟床的纵横坡度和冲淤变化以及泥石流痕迹,阻塞地段堆积类型,以及跌水、急弯、 卡口情况等。 8.2.3.4堆积区堆积物的分布范围,性质、堆积面积,堆积扇坡降、土地覆盖

8.2.4.1地面塌陷的位置、形状、范围。 8.2.4.2塌陷对地面设施的破坏程度和造成的成灾范围。

8.2.5.1地裂缝群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平面组合形态和展布方向等。

8.2.5.1地裂缝群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平面组合形态和展布方向等。 8.2.5.2主要地裂缝单体的分布位置、长度、宽度。

8.2.6潜在威胁对象

2.6.1受威胁的居民点、城镇、水电站、公路、河流等基础设施。 2.6.2受威胁的自然资源状况,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

8.3.1解译出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最小上图精度为4mm,地面塌陷为2mm。图上面 积大于最小上图精度的,应勾绘出其范围和边界,小于最小上图精度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8.3.2定位时,滑坡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崩塌点定在崩塌发生的前沿,泥石流点定在堆积扇扇顶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定在变形区中部。

9.1.11:50000野外查证应准备如下资料: a) 1:25000遥感影像图; b) 1:25000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图; c) 1:50000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d) 相关地形图等资料。 9. 1. 2 1:10000野外查证应准备如下资料: a) 1:5000遥感影像图; b) 1:5000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图; c)相关地形图等资料。

9.2.1进一步完善解译标志,对室内解译存在疑问的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要素进行实地调查,对 初步解译成果进行系统的检查、修改和完善 9.2.2对室内解译遇到的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边界范围、形态 特征、规模大小和危害程度

9.3.1查证路线应重点布置在解译出的地质灾害分布较为集中地段、室内解译不能确定地段、解译标 志不甚明显地段、综合分析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现有交通可达地段。 9.3.2首先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解译标志及初步解译成果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工作区的查证;验 证时,应确认是否为地质灾害,然后再核定地质灾害的边界范围、形态特征、规模大小、运动方式和危 害程度等要素, 9.3.3对典型地质灾害及其孕灾地质背景,应采用摄像或拍照的方式,作为与遥感影像对照、说明地 质灾害特征的依据。

9.4.1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解译效果好的地段以点验证为主;对于解译效果 中等的地段应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线追索验证;对于解译效果差的地段以面验证为主。 9.4.2野外查证图斑数量不小于解译图斑总量的10%,有疑问的图斑进行100%野外查证。 9.4.3野外查证时应按附录D逐一完善解译结果,填写野外实地验证情况,不应遗漏主要调查要素。

野外查证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野外资料整理,根据查证后的解译标志进行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 的详细解译,修改初步解译成果,对遗漏的地质灾害进行补充,使解译成果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 反应调查区内的地质灾害状况。对调查中存在的不足或遗漏的问题,应及时安排野外补充工作或现场解 译验证。

10.2.1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10.2.2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

以编制好的地理底图为基础, 依次叠覆符号化的地质灾害点类型、分布及规模等,形成地质灾害

11.1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在遥感解译、野外查证的基础上,对工作区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及地面密度等进行 总结各类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11.2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12成果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

12.1.1成果报告应根据具体任务要求,以工作区遥感调查成果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系统地 总结客观规律。 2.1.2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明要,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文、图、表齐全准确。 12.1.3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E。

12.2成果审查提交的资料

成果审查提交的资料包括: a) 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表; b) 项目成果图; 成果报告; d)项目任务书或委托书、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初审意见书。

12.3资料归档与成果汇交

12. 3. 1原始资料

应汇交的原始资料包括: a)遥感影像图及数据; b)遥感解译记录表; c)野外调查记录表与实地照片。

12.3.2成果报告及图件

应江交的成果报告及图件包括: a)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报告; b)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c)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

项目成果归档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汇交时涉密部分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要 求进行。

A.1.1第一节项目来源

B. 1. 1 基本影像特征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典型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

滑坡的基本影像特征如下: a)呈簸箕形、舌形、梨形等平面形态及不规则等坡面形态,规模较大的可见到滑坡壁、滑坡台阶, 滑坡鼓丘、封闭洼地、滑坡舌、滑坡裂缝等微地貌形态; 常表现为连续的地貌形态突然被破坏,由陡坡和缓坡两种地貌单元组成,坡体下方由于土体挤 压,有时可见到高低不平的地貌,缓坡部分深冲沟发育,地形破碎; 滑坡多在峡谷中的缓坡、分水岭的阴坡、侵蚀基准面急剧变化的主沟与支沟交会处及其沟头等 处发育。

B. 1.2 古滑坡影像特征

古滑坡的影像特征如下: a)滑坡后壁一般较高,坡体纵坡较缓,有时生长树木; b) 滑体规模一般较大,表面平整,土体密实,无明显的沉陷不均现象,无明显裂缝,滑坡台阶宽 大且已夷平; c 滑体上冲沟发育,这些冲沟系沿古滑坡的裂缝或洼地发育起来的; dy 滑坡两侧自然沟割切较深,有时出现双沟同源; e) 滑坡前缘斜坡较缓,长满树木,,滑体无松散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时出现大孤石; f) 滑坡舌已远离河道,有些舌部处已有不大的漫滩阶地; g) 滑坡体上多辟为耕地,甚至有居民点、寺庙、电线杆等分布; h) 斜坡上部分坡体较周围地形平缓,但其可与侵蚀平台、阶地等区分; i) 部分缓坡后及两侧有陡壁及侧壁,大部分没有; j) 局部平缓斜坡有明显的界线与周围分割,这些界线可以是沟谷、陡坡下的突变缓坡等: 缓坡后部,后壁下,常有凹陷地带,有时有积水,或成为湖; 1) 斜坡上局部存在平缓斜坡,但其上没有深沟,也没有明显的坚硬基岩形态(与稳定斜坡处的基 岩对比)。

B.1.3活动滑坡影像特征

活动滑坡影像特征如下: 滑坡体地形破碎,起伏不平,斜坡表面有不均匀陷落的局部平台; 斜坡较陡长,虽有滑坡平台,但面积不大,有向下缓倾的现象; c) 有时可见到滑坡体上的裂缝,特别是粘土滑坡和黄土滑坡,地表裂缝明显,裂口大; d) 滑坡体地表湿地、泉水发育,呈斑状或点状深色调: e) 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可见小树木或醉林,且有新生冲沟,沟床窄而深; f 滑坡体前沿有地下水渗出线或泉水点。

活动滑坡影像特征如下: 滑坡体地形破碎,起伏不平,斜坡表面有不均匀陷落的局部平台; 斜坡较陡长,虽有滑坡平台,但面积不大,有向下缓倾的现象; C) 有时可见到滑坡体上的裂缝,特别是粘土滑坡和黄土滑坡,地表裂缝明显,裂口大; d) 滑坡体地表湿地、泉水发育,呈斑状或点状深色调: e) 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可见小树木或醉林,且有新生冲沟,沟床窄而深; 滑坡体前沿有地下水渗出线或泉水点。

B.2.1崩塌堆积体影像特征

崩塌堆积体影像特征如下: 发育在悬崖、陡壁或呈参差不齐的岩块处; 高分辨率影像山可见悬崖、陡壁下有巨大岩块者则为堆积体,有时可见巨石形成的阴影,呈粒 状;有时落石滚落在距坡脚较远处; 崩塌体堆积在谷底或斜坡平缓地段,表面坎珂不平,影像具粗糙感; d)崩竭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到张节理形成的裂缝影像

B.2.2危岩体影像特征

危岩体影像特征如下: a)位于陡峻的山坡地段,其纵断面形态上陡下缓; b)危岩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到张节理形成的裂缝; ℃)有时巨大的崩塌体堵塞了河谷,在崩塌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崩塌体处形成带有瀑布的峡谷。

B.4.1岩溶塌陷影像特征

B. 4. 2 采空塌陷影像特征

采空塌陷影像特征如下: 当采空区影响到达地表以后,在采空区上方常形成地表塌陷,多伴生地裂缝。规模较大的采空 塌陷表现为宽1~2m,长数十米~上百米的不规则封闭、半封闭的环形带或条带,其边缘常 伴生地裂缝,裂缝两侧地表出现一定高差。在环形带的上方图色调较亮,下方色调较暗; b) 平原地区,因地下水位理藏较浅,采空塌陷区多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 C 规模较小的塌陷坑多呈独立的环形或椭圆形斑点、斑块状,独立个体成群分布,色调明暗不同。 由于塌陷坑是有一定深度的负地形,在阴影作用下,立体效果明显:

地裂缝影像特征如下: a)由于地裂缝处的地表和浅层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遥感影像上常形成色调和纹理上的光谱差 异; b)平原区地裂缝一般规模较大,呈线状影像特征,有时穿过农田形成一定落差的断陷陡坎; c)山区规模较大的地裂缝呈条带状,裂缝内常有植被,规模较小的地裂缝,多呈折线状断续分布; d)地裂缝与其他线状地物的区别:①地裂缝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直线型地裂缝,裂缝平直, 延伸方向稳定;曲线型地裂缝,裂缝呈弧形弯曲,大多数由工作面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②地 裂缝的走向一般与地形地貌单元走向不一致,并可能切穿不同地形地貌单元。③其走向与农业 耕作方向不一致,属非人工所为

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环境地质问题;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调查工作部署 完成的工作量及提交的成果资料等

JG/T 546-2019 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E.2第二章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主要包括:遥感信息源介绍、图像处理、遥感解译、野外查证、图件编制、综合分析、质量评述等

E.3第三章孕灾地质背景遥感调查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覆

E.4第四章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包括: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

GB/T 41894.2-2022 船舶与海上技术 通过测量轴变形量确定船舶推进系统轴功率 第2部分:光学反射法.pdf三.5第五章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E. 6 第六章 结论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地质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