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04-2018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

NB/T 10104-2018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9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49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04-2018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

因此测回数由下式计算:

NB/T101042018

5.1.1水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当地的潮汐性质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利用所获得

5.1.1水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当地的潮汐性质,利用所获得 的潮汐观测资料,来计算该地区的潮汐调和常数、平均海平面、 深度基准面、潮汐预报等,为水深测量和其他相关要素测量提供 水位改正数。建立高程系统与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的转换关系是 为了保证海陆基准的统一,在海上风电场工程中可根据实际需 要,提供基于高程系统的水下地形图或基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的 水深图。

5.1.3水位控制站组或验潮站网的组成要求,短期和临时

站需与近长期验潮站进行同步观测,利用同步数据进行短期和 临时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的推算或确定

5.1.4验潮站的分类规定,引用自现行国家标准《海道测

范》GB12327一1998。长期验潮站又称基本验潮站,其观测资 料用来计算和确定多年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以及研究海港的 朝汐变化规律等;短期验潮站是测量工作中补充的验潮站,用来 十算该地近似多年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临时验潮站大多是为 了水深测量、转测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等的需要而建立的

步,所以水位观测、测深、定位工作都要求采用北京时间,并在 实施前进行对时。

NB/T101042018

5.1.6水位改止的实质是在瞬时测深值中去除海面潮汐时变影 响,将测得的瞬时深度转化为一定基准上与时间无关的“稳态” 深度场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根据两个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计 算其间的瞬时最大潮高差,并按两个验潮站的距离计算测深精度 相对应的距离,即按测深精度要求的验潮站有效作用距离。当测 点位于一个验潮站的有效作用距离内,可认为该点与该站的水位 变化相同,可以用该站的水位资料进行水位改正;当测点距验潮 站超出了验潮站的有效距离时,可采用水位分带法、时差法、最 小二乘拟合内插法及余水位法进行水位改正。由于实地条件的限 制,很多情况在实施海上测量时还采用预报潮汐进行水位改正,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高精度的潮汐模型和余水位数据

验潮站站址。短期和临时验潮站,可设在受风浪和泾流影响较 小、能充分反映测区潮汐情况的地点,在保证水位观测精度的前 提下,通常把验潮站选在居民点附近

验潮站工作水准点主要用于水尺、水位计等验潮设备的零点测定 和数据检校,要求尽量靠近验潮设备以方便工作。

5.2.9验潮站的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联测要求,求出

资料。验潮站水尺零点工作前后各测定1次,考虑到中间间隔时 间较长,为检查水尺零点变化情况,通常要求每7天联测1次。

5.3.1当水位的涨落需要更换水尺观测时,比测的水位差不超 过3cm时,以平均值作为观测的水位值;当比测的水位差超过 3cm时,应当查明原因或校核水尺零点高程;当能判断支水 尺观测不准确时,以较准确的那支水尺读数计算水位

3cm时,应当查明原因或校核水尺零点高程;当能判断哪支水 尺观测不准确时,以较准确的那支水尺读数计算水位。 5.3.2自记式水位仪的水位传感器采样精度为厘米级或优于厘 米级的统一取位至厘米,采样间隔一般设置为5min的倍数,不 同传感器之间应校对内部计时器的起始对时精度和计时的时长 精度

5.3.2自记式水位仪的水位传感器采样精度为厘米级或优

米级的统一取位至厘米,采样间隔一般设置为5min的倍数,不 同传感器之间应校对内部计时器的起始对时精度和计时的时长 精度

5.3.3为了保证水位观测数据的质量,尽

和详细的文学注记说明,电子文件存储方式更有利于统一记录格 式、数据传输和数据自动化处理

5.4.2在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中,一般不需要布设长期验潮站, 为推算短期和临时验潮站的平均海面,需利用长期验潮站的多年 平均海面,应该使用其最近期的长期平均海平面数值;因为随着 观测周期的延长,长期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可能会存在变化。同步 改正法在两站距离不太远的条件下对验潮站的种类没有特殊要 求,可以传递沿岸和岛屿验潮站的稳定平均海面。

为推算短期和临时验潮站的平均海面,需利用长期验潮站的多年 平均海面,应该使用其最近期的长期平均海平面数值;因为随着 观测周期的延长,长期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可能会存在变化。同步 改正法在两站距离不太远的条件下对验潮站的种类没有特殊要 求,可以传递沿岸和岛屿验潮站的稳定平均海面。 5.4.3水位的起伏变化是天文引力潮、气象条件变化等引起的 包含各种随机振动和长期、短期波动,随着水位观测累计时间的 增长,振动和波动逐渐被消除,平均海面的稳定性增强。布设短 期和临时验潮站点是水深测量中经常性的工作,观测周期很短: 其平均海面不能按定义独立计算;而应采用传递技术由邻近长期 验潮站传递,并通过不同方法或不同长期验潮站的传递值进行检

5.4.3水位的起伏变化是天文引力潮、气象条件变化等引

包含各种随机振动和长期、短期波动,随着水位观测累计时间的 增长,振动和波动逐渐被消除,平均海面的稳定性增强。布设短 期和临时验潮站点是水深测量中经常性的工作,观测周期很短 其平均海面不能按定义独立计算;而应采用传递技术由邻近长期 验潮站传递,并通过不同方法或不同长期验潮站的传递值进行检

NB/T101042018

核。当有两个以上同步观测的长期验潮站用于平均海面传递时 可用每个验潮站传递获取多个平均海面估值,然后根据短期站与 长期站的空间分布或单纯以距离倒数加权得最后结果

5.5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5.5.1为了保证基准数据的一致性,对已确定深度基准面的验 潮站,其基准数据一般由海洋、海军等部门管理和发布,可以直 接使用;重新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据应当由上述部门批准后才可 使用

NB/T101042018

6.1.2~6.1.3测深定位点点位中误差、水深测量精度的规定, 是根据海上风电场工程实践,考虑到海洋环境下导航定位设备和 则深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海洋工程地形测 量规范》GB17501一1998的规定。 6.1.4实际工作过程中,风电机组机位布置区等部位需要1: 200地形图,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标准中无相应的图式规 定,通常参照1:500地形图图式要求

NB/T101042018

mD m m=D D

式中mp 测点的观测中误差; D 测点至测站的距离; mp 测距相对中误差,按1/5000综合考虑; D mg 测角中误差,按45"计。 当测点距离为100m,则可计算出每百米测点点位中误差为 3cm;考到数据采集时,棱镜的对中偏差、测站点误差以及实 测时的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取本规程表6.2.4的限值。 6.2.5RTK测图的技术要求,参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一2007第5.3节的相关规定提出。第5款规定了不同参考 站作业时,流动站检测重合点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参考 站测出的平面、高程数据一致。重合点检查的数量根据测区实际 情况,尽可能多一些,考虑到有些海上风电场工程海岸区域重合 点比较难找,因此规定了重合点数量的最低要求为3个。 6.2.6随着测绘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方 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作业中。随着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比犬的代部活

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作业中。随着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技术的成熟,许多单位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保证了质量,提高 了效率。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对于海岸、大面积干出滩的地形 则量,鼓励采用激光扫描和航空摄影测量,

6.3.1考虑海底地形测量的作业条件,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 法等陆上地形测量方法并不适合,传统的无线电定位方法精度较 氏;而GNSS技术成熟、精度较高、使用方便,自前应用已非 常普遍,因此推荐采用 GNSS测量。

6.3.2验潮模式与RTK无验潮模式的区别在于水位

域,RTK平面转换精度可满足水深测量定位的要求,由于受深 度基准面倾斜、高程异常等因素的影响,高程转换精度不能满足 要求。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水 域测量时,RTK参考站的作业半径可放宽到20km。因此,场 区离岸小于20km时可以采用RTK无验潮模式,场区离岸大于 20km时应采用验潮模式;如采用重力水准面模型改正时可不受 距离限制,但采用的模型精度应优于规定的海底高程精度要求。

程测量规范》JTS131一2012第8.2节的规定。 单波束测深线间距的确定要顾及测量区域的重要性、海底地 说特征和水深等因素。通常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cm,考虑到海 上风电场工程测量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主,在1:500、1:1000 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时,图上1cm的主测深线间隔难以实现; 主测深线的间距为图上2cm时,水深点密度仍可满足海上风电 工程海底地形测量需要,因此允许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2cm。对 于需要详细测量的重要区域和海底地形复杂的区域,测深线简隔 应当适当缩小,或进行放大比例尺测量,特别重要的区域地形需 采用多波束测量

残经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I 7501一1998确定。海底地形平坦的水域,单波束测点间距若采 用图上1cm时,数据过多,工作量过大:单波束测点间距为图 上2cm时,水深点密度可满足海上风电工程海底地形测量需要 因此允许单波束测点间隔为图上2cm

6.3.8多波束测深系统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时,一般要求

足测深精度条件下,对水底100%全覆盖。多波束有效测深宽度 受仪器性能、回波信号质量、潮汐、测区水深、测量性质、定位 精度、水深测量精度、水深点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确定有效测 深宽度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效测深宽度确定后,可根据

NB/T101042018

测区深度变化灵活设计测线;设计测线时可在满足测深精度条件 下,尽量增大相邻测线间距,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但需注意相邻 条带间应保证一定的重复覆盖

6.4.1大地坐标的常用记录格式有度:分:秒、度

6.4.1大地坐标的常用记录格式有度:分:秒、度:分秒、度 分秒、度:分、度:等格式,因此需要进行识别并验证,导航软 件中记录的转换后的平面直角坐标也需要与制图软件中利用转换 参数转换的平面直角坐标进行验证,若发现系统不一致,需重新 用七参数法进行转换。 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 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在 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 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当数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可 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并可派生 为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层次模型等测绘 产品。 6.4.2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 图幅接边误差不应大于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的22倍,鉴于 自前测量仪器的精度较高,第2款按2倍中误差来规定接边限 差,高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的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图上地物点的点位 中误差要求为0.6mm1.5mm,高程中误差要求为基本等高距 的1/3~3/2。对手海岸地形图,第2款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取 0.6mm,高程中误差取基本等高距的1/3,限差按2倍中误差 计管

6.4.2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

图幅接边误差不应大于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的22倍,鉴于 自前测量仪器的精度较高:第2款按2倍中误差来规定接边限 差,高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的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一2007规定,图上地物点的点位 中误差要求为0.6mm~1.5mm,高程中误差要求为基本等高距 的1/33/2。对于海岸地形图,第2款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取 0.6mm,高程中误差取基本等高距的1/3,限差按2倍中误差 计算。

读,可合理取舍水深注记点。但不准舍弃如下情况的点: 1能够准确显示航行障碍物的位置、形状以及深度的点

2能够准确显示海底地貌、港口、航道及岛屿周围的地形 及狭窄水道中的深水航道的点。 3特殊深度和反映其变化程度的特征点。 4能正确勾绘零米线、等深线及显示干出滩坡度的特征点

NB/T101042018

7.1.2勘探点放样平面中误差为1.0m,满足第6.

7.1.2勘探点放样平面中误差为1.0m,满足第6.1.2条中1: 500地形图对定位点点位中误差的要求:勘探点复测时精度指标 相对提高,平面中误差为0.5m,相应限差为1.0m。第6.1.3条 水深测量的深度中误差要求,当水深小于20m时,深度中误差 为0.2m,当水深大于20m时,深度中误差为水深的1/100,综 合考虑确定探点放样高程中误差为0.3m,勘探点复测高程中 误差为0.2m。 7.1.3对海上风电场工程勘探点放样成果内容的一般规定。这 些资料的保存,有利于质量管理,有利于测量工作经验及测量技

些资料的保存,有利于质量管理,有利于测量工作经验及测量技 术总结。针对自前许多工地不积累探点放样资料,测量质量检 验样本不全的现状而定的

7.2.1助航标志测量方法包括点测量和面测量,点测量主要是 获取助航标志的三维位置,以点的形式反应在海图上,面测量主 要是获取助航标志的面域范围,以面的形式反应在海图上。灯 塔、灯桩、信号杆、立标、导标、测速标等固定标志的定位中误 差按本规程第6.1.2条测图点精度要求确定为1.0m。左右通航 、禁航标、界限标等浮动标志的定位中误差根据经验值确定 为10.0m。

7.2.2对助航标志测量成果内容的一般规定,这些资料的保存

有利于质量管理,有利于测量工作经验及测量技术总结。

7.3.1海上风电场工程水下障碍物的探测区域范围,通常为海 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区。施工前的探测是为了查明是否有影响施工 的障碍物,工后的探测是为了查明是否有影响通航安全的施工 残留物。水下障碍物探测前,应收集探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已有 海图等资料,对已有可靠资料或经调查已知概位的水下障碍物 可请熟悉情况的有关人员协助探测

7.3.2水下障碍物探测方法较多,可采用其中的一种

7.3.2水下障碍物探测方法较多,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

行探测,并进行相互间的验证,从而达到探测的目的。如任务书 无明确要求,可先采用侧扫声纳粗扫以探明障碍物的大致分布范 围,然后在该范围内利用多波束结合侧扫声纳进行加密探测,或 根据障碍物的性质进行浅地层剖面探测、海洋磁法探测,最后再 根据项目需求采用人工探摸的方法

7.4海底管线路由调查测量

7.4.3对海底管线路由调查测量范围的一般规定。根据海上风 电场工程海域的水深一般将其划分为登陆段、近岸段及浅海段。 登陆段地形测量范围包括登陆点岸线附近的陆域、潮间带及水深 小于5m的近岸海域:通常自岸向陆延伸至100m处:向海至水 深5m处;近岸段指岸线至水深20m的路由海区;浅海段指水 深20m~1000m的路由海区。调查测量的总宽度是参考现行国 家标准《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T17502一2009中的 勘察范围确定的。 7.4.4~7.4.5《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T17502 2009中要求登陆段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0,近 岸段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浅海段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0~1:25000;依据已建、在建的海上风电场工程的海 底中悠道设计的变陆段地形图西求陆球地形测是一舰为

NB/T101042018

500或1:1000比例尺,潮间带地形测量、地貌调查,一般为 1:2000或更大比例尺;近岸段、浅海段地形测量一般为1: 5000比例尺,地形复杂时比例尺适当放大。按海上风电场工程 实际确定地形图比例尺要求

7.4.6地层剖面探测方法可

由调查可进行浅地层剖面探测,获得海底面以下10m深度内的声 学地层部面记录;海底管道路由调查可同时进行浅地层部面探测 和中地层部面探测,以获得海底面以下不小于30m深度内的声学 地层剖面记录;其他可根据任务要求并结合海底理藏物的理深或 浅部地质条件选择进行浅地层面探测或中地层剖面探测

7.5.1海域界线测量要求的一般规定,包括界线测量时采用的 技术标准、精度要求及测量基本方法。界线测量一般采用的方法 有GNSS定位法、解析交会法和极坐标定位法,鉴于GNSS测 量的优越性,推荐采用GNSS定位法

7.6.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测设的主要自的是为满足施工放样要 求。经过工程实际验证,GNSS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厘米级的平面 位置精度和四等及以下水准测量精度的需要,可用于海上风电场 工程施工放样及定位。如有特殊要求,需要布设专用施工控制网 时,要根据设计的施工精度要求选择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并 做专门的技术设计,成果提交时,需同时提供控制网形图、原始 观测记录、平差计算及检验过程等相关资料。三维座标法是用全 站仪测定三维坐标进行放样

测量和峻工管线图测量,通常包含所有海上风电机组集合范围、 海底集电系统、海上升压站、陆地集控中心以及海底管线路由等 区域。

里 海底集电系统、海上升压站、陆地集控中心以及海底管线路由等 区域。 7.7.2~7.7.3为了使竣工图能与原设计图相协调,其坐标系 统、高程基准、测图比例尺、图例符号等,要求与施工设计图 致。峻工总图与一般的地形图不完全相同,主要是为了反映设计 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是以编绘为主。当编绘资料不全时,需要实 测补充或全面实测

7.8.1海上风电场工程建、构筑物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变形监 测,是建设项目的一个必要环节,能及时地为项目的施工安全和 运营安全提供监测预报。因此,对建、构筑物,要求在项目的设 计阶段对变形监测的内容做出统筹安排。

则,是建设项目的一个必要环节,能及时地为项目的施工安全利 云营安全提供监测预报。因此,对建、构筑物,要求在项目的设 计阶段对变形监测的内容做出统筹安排。 7.8.2不同监测类别的变形监测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 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测体的安全性等指 标,综合选用。 第2款中关于监测精度及监测周期的要求,一般由设计部门 根据监测体的特性、变形速率、变形影响因子的变化和观测精度 等综合确定。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测量的周期在施工期内 应保持一致:当发生台风、地震、碰撞等特殊情况后,应当及时 观测。 垂直位移监测除第4款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几何水准的 常规方法,考虑到海上测量的难度大,精度难以保证,自前在海 上风电场工程中运营期已很少使用,因此未推荐该方法。静力水 准仪为自动的监测方法,一般安装在基础顶的内平台上,静力水 准仪的自动监测频次一般为1次/h,频率可达10Hz,因此推荐 采用静力水准仪。 第5款中因为测斜仪可以自动观测记录、数据准确、精度

NB/T101042018

高,因此推荐使用。 7.8.3根据目前国内外变形分析的理论并结合监测工程的要求 确定。其中的观测成果可靠性分析、累计变形量和两相邻观测周 期的相对变形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是变形分析的基 本内容,要求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应该做到

8空间数据编辑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8.1.1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及其属性进行采集、存储、 管理和分析的系统,具有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并可提供数据采集 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 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多种功能,在交通、能源、国 土等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海上风电场工程全生命周期中会 产生大量地理信息数据,因此推荐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开发,满足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运营管 理的需求。

8.1.4GIS项目系统设计采用生命周期法的突出优点是强调系 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 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 发和维护分解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目 标。这种方法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可操作性。另 外,每个阶段都对该阶段的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批,发现问题及时 反馈和纠正,保证了软件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因此需求明确、技术成熟的GIS项目系统设计推荐使用生命周 期法。原型法开发周期短,应变能力强,投入相对较少;需要循 序渐进,反复修改;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 际。因此在需求不明确的GIS项且系统设计时推荐使用原型法

8.1.4GIS项目系统设计采用生命周期法的突出优点

8.2空间数据编辑与入库

8.2.2数据库是项目需求的直观反应和表现,因此设计时必须 要切实符合用户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数据库设计要占用整个项

NB/T101042018

自开发的1/3以上的时间,要多次与用户沟通交流来细化需求, 将需求中的要求和变化都体现在数据库的设计当中,并将其作为 数据入库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

8.3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8.3.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做可行性研究,且需要对解 案进行分析。

8.3.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做可行性研究,且需要对解决方

案进行分析。 8.3.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最重要 决定性的一步。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把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总 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从而奠定系统开发的基 础。系统需求分析时要认真了解用户的要求,细致地进行调查分 析,把用户的要求最终转换成一个完全的、精细的软件逻辑 模型。 8.3.3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是对总体设计中已划分的子系统或 各大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细化设计。按照内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 整性、可修改性进一步划分模块,形成功能独立、规模适当的模 块,画出各模块结构组成图,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内容和功能。进 行各模块的详细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工作,编 制详细设计报告。 7通过

决定性的一步。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把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总 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从而奠定系统开发的基 础。系统需求分析时要认真了解用户的要求,细致地进行调查分 析,把用户的要求最终转换成一个完全的、精细的软件逻辑 模型。

各大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细化设计。按照内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 整性、可修改性进一步划分模块,形成功能独立、规模适当的模 决,画出各模块结构组成图,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内容和功能。进 行各模块的详细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工作,编 制详细设计报告。

负载性能、压力性能、产品化程度等内容进行测试,评价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的质量

NB/T101042

9.1.1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项目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 制度,规定了各级检查的责任部门。 9.1.2明确了各级检查的检查方法,并对检查记录、成果修改 的复查与确认、检查报告的编写做了规定。 9.1.4质量评定等级,最终检查分为四等,验收分为两等。质 量评定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的有关 规定执行。

9.2.1归档资料包含的内容:提交资料的内容和数量需符合项 目任务书、项目合同的要求。 9.2.2纸质文件提交的要求:非打印材料需使用碳素墨水、蓝 黑墨水书写。现场形成的原始记录允许使用铅笔。 9.2.3电子文件归档的要求:纸质文件的手写页、签名栏需扫 描后插入电子文档;电子文件需使用通用格式,电子图纸同时需 提交所用的字体、字型和线形文件DL_T866-2004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

9.2.4资料移交的要求:移交时要有相应的签发、送达、签收 记录。

9.2.4资料移交的要求:移交时要有相应的签发、送达、签收

NB/T101042018

附录D多波束测深系统作业要求

GB/T 42016-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音视频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D.0.1~D.0.3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 术要求》JT/T790一2010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