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98-2017 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规程

DZ/T 0298-2017 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Z/T 0298-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3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2211
下载资源

DZ/T 0298-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98-2017 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规程

6.6.3设计的审查、批准和变更

设计审查和变更应满足工作任务委托方的要求进行。

7. 1. 1 基本要求

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18版)7. 1. 2 质量指标

测地工作精度、测点位置的质量指标见表5

表5测地工作精度要求表

7.2.1发射仪器的测试

7.2.1.1开工前和收工后应对发射仪器进行测试,施工期较长的应增加测试次数,两次测试间隔不大于 90d。 7.2.1.2测试发射方波信号的上升沿时间和电流纹波,发射方波的上升时间要求小于2ms,电流纹波应 小于发射波幅度的5%

7.2.2接收仪器的标定

开工前和收工后应对仪 两次标定间隔不大于90

A,=(A,+A,)/2

A=(A.+A)/2

式中: 7 —采样点号(i=1,2,3,,N); n 仪器台(道)数; A, 第一次标定时第i个样点的信号值; 第二次标定时第i个样点的信号值; A, 第i个样点的信号平均值

7.2.3接收仪器一致性对比

两台(道)及以上仪器在同一工区施工时,开工前和收工后应进行一致性对比,根据式(9)、式( 的一致性对比均方相对误差m:应不大于5%

7.2.4磁棒的一致性对比

7.3.1发射源宜布设在构造简单、电性比较均匀的地方。 7.3.2发射源电源线绝缘电阻应大于5MQ2,发射源AB接地电阻宜小于20Q2,在接地困难地区宜采用 多根电极并联、埋置铝箔、挖深坑、填黏土、浇盐水等方法降低接地电阻。 7.3.3发射电流可结合地电条件和人文于扰情况通过试验确定,不宜小于30A

7.4.1测点不宜选在山顶、狭窄的深沟、岩右裸露区或电磁干扰源附近。

7.4.1测点不宜选在山顶、狭窄的深沟、岩右裸露区或电磁干扰源附近。 7.4.2测点不宜布设在明显的局部电性不均匀体上。 7.4.3测点宜避开干扰源的距离,见表6

表6测点与于扰源的距

7.4.4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应实测。 7.4.5测点处应设置标志,标明测点的线点编号和施工单位。 7.4.6实际测线允许在设计测线距10%范围内调整,施工困难地区宜在20%范围内调整 7.4.7施工中如所获资料表明原设计的测线长度不足以完成地质任务时,应延长测线

7.5.1接收分量一般为电场水平分量E,和磁场垂直分量H,各分量以排列方式沿测线多道

7.5.2应按设计规定的接收电偶极矩布极,电偶极矩及方位应实测,两极的定位误差不能大于1%,方 位误差应小于1°。 7.5.3接收电极应采用不极化电极,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k2。在沙漠、戈壁、高阻岩石出露区,宜采用 多电极并联、电极四周垫土等措施降低接地电阻。 7.5.4不应把电极埋在树根处、流水旁、繁忙的公路边,同时宜避免埋设在沟、坎处,两极相对高差与极 距之比应小于10%,在地形条件较复杂地区,可适当放宽到30%。 7.5.5接收电极坑深度30cm,坑内用泥土填满,泥土厚度不小于10cm。 7.5.6接收电极应在采集前20min埋置好,保持接地良好,两电极埋置条件基本相同。 7.5.7垂直磁棒入土深度应大于磁棒长度的三分之二,露出地表部分应用土全部埋实,且磁棒水泡 居中。 7.5.8电极、磁棒连线、接入仪器或前放盒的电缆均不应悬空或并行放置,需压实或掩埋,防止晃动。

7.6.1数据采集前的检查工作

7.6.1数据采集前的检查工作: a)仪器与传输线连接是否牢固,不牢固的要连接紧密; b)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各项测试,记录头段参数应齐全正确; C 测量各道正反向自然电位和接地阻抗; d)进行背景场采集,以观测和分析各道的干扰情况,并进行试采集,以观测各道的信号幅值大小。 7.6.2同一排列的数据应按设计频率扫频观测,分别采集发射电流数据和测点观测数据。 7.6.3每次采集结束,操作员应及时回放记录数据,显示信号随收发距变化的振幅曲线,初步评价发射、 接收的记录质量,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集。 7.6.4测点布极员和操作员应现场填写接收布极班报及操作员记录表,格式见附录A中表A.1、 表A.2。 7.6.5发射操作员应现场填写发射源操作记录表,格式见附录A中表A.3。

7.7.1检查点是同一测点、不同时间、不同采集站(道)的重复观测。 7.7.2检查点应在测区平面上和时间上分布均匀。 7.7.3检查点不得少于测点数的3%。 7.7.4检查观测点与原观测点的全频段振幅曲线和相位曲线,要求形态一致、对应频点的数值接近,经 日一化处理后的振幅和相位的均方相对误差m;的绝对值均应不大于5%,并编制误差统计表。均方相 对误差m:根据式(11)、式(12)计算:

式中: 检查点均方相对误差; n 仪器观测频点数,单位为个; 检查观测时第i个样点的信号值,时间域时为振幅值,单位为毫伏[特](mV);频率域时为 幅或相位值,单位为毫伏[特]或度[mV或()];

原始观测时第i个样点的信号值,时间域时为振幅值,单位为毫伏[特](mV);频率域时为振 幅或相位值,单位为毫伏[特]或度[mV或(°)]; A;一 第i个样点信号值的平均值,时间域时为振幅值,单位为毫伏[特](mV);频率域时为振幅或 相位值,单位为毫伏[特]或度[mV或()]。

7. 8. 1时间域数据

依据原始数据回放对时间域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遵循如下标准划分I、Ⅱ、Ⅲ级。 a)I级:有效信号叠加数不少于30个周期,信号曲线圆滑,连续性好,能唯一确定曲线,信噪比不 低于10; b) Ⅱ级:有效信号叠加数不少于20个周期,信号曲线较圆滑,连续性较好,曲线形态明确,信噪比 不低于5; c) Ⅲ级(不合格):信号曲线散乱,不能满足Ⅱ级的要求。

依据全频段振幅曲线和相位曲线对频率域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遵循如下标准划分I、Ⅱ、Ⅲ级。 a)I级:85%以上频点的数据连续性好,能唯一确定曲线; b)Ⅱ级:75%以上频点的数据连续性好,没有3个以上(含3个)的连续畸变频点; C)Ⅲ级(不合格):数据点分散,不能满足IⅡI级的要求

7.8.3物理点质量评价

每个物理点的时间域数据质量和频率域振幅(或视电阻率)曲线、相位质量应分别评定,对Ⅲ级曲线 注明不合格原因。物理点质量遵循如下标准划分I、Ⅱ、Ⅲ级 a)I级:一个物理点50%以上曲线都为I级,其他曲线评级为Ⅱ级; b)Ⅱ级:一个物理点的所有曲线都为Ⅱ级以上(含Ⅱ级); c)Ⅲ级(不合格):不满足IⅡI级要求。 频率域振幅、相位曲线、时间域数据及测点质量评价表格式参加附录B中表B.1。

7.8.4综合质量评价

野外工作不符合本标准规定、严重影响质量的观测结果应予作废。 野外工作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a)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全部野外工作; b)原始资料齐全且进行了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编写了野外工作总结; c)承担单位已完成初步野外验收,

原始记录包括: a)原始数据; b)仪器测试记录; c)布极班报及操作记录表。

原始记录包括: a)原始数据; b)仪器测试记录; c)布极班报及操作记录表。

8. 2. 2 统计表

统计表包括: a)磁棒一致性误差统计表; b)仪器一致性误差统计表; c)时频电磁法频率域振幅、相位曲线、时间域数据及测点质量评价表,参见表B.1。

统计表包括: a)磁棒一致性误差统计表; b)仪器一致性误差统计表; c)时频电磁法频率域振幅、相位曲线、时间域数据及测点质量评价表,参见表B.1。

测地资料包括: a)发射源及接收点点位测量记录; b)检查点误差统计表。

现场整理资料包括: a)频率域全频段振幅(A)和相位()曲线; b) 时间域衰减曲线; C) 实际材料图; d 视电阻率断面图; e)深度一电阻率断面图

8.4野外工作总结报告

野外工作总结报告包括: a)项目概况(任务来源、地质任务、测区概况、工作要求等); b 任务完成情况; c) 仪器测试、使用情况; d)方法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e) 质量效果; f)初步成果分析; g)其他。

资料处理工作内容包括

盗料处理工作内容包!

a)依据岩石样品T(C含量、电阻率、极化率等参数测定资料,研究相互间的关系,为利用极化率等 参数研究TOC有利区提供基础信息; b) 依据地质资料、地层电阻率、极化率测定结果建立模型,开展正演模拟研究,为资料处理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分离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提供依据,提高解释的可靠性; c)时间域处理包括分离与富有机质页岩相关的纵、横向电性异常;频率域处理包括提取振幅、相位等 定性异常信息和反演电阻率、极化率等定量异常信息,用以推断解释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分布特征。

时间域处理流程包括预处理、求取综合地电参数、电阻率反演3个部分

预处理包括: a)信号回放:分析原始资料品质和噪声水平,对于噪声太大、资料品质明显不好的信号直接删除, 防止较大的干扰影响资料的叠加结果; b) 滤波处理:分析信号和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滤波参数,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压制噪声; c) 同步叠加:采用多次信号叠加,得到光滑的时间域叠加曲线: d) 过渡特性校正:消除仪器响应特征和装置参数不同造成的影响,根据公式(13)进行校正: F(t) =K· t· A(t) .··..(13) 式中: F(t) 综合叠加信号; t 时间,单位为秒((s); A(t) 观测的信号值,单位为毫伏[特(mV); K 一装置系数,

F(t)综合叠加信号; 一时间,单位为秒(s); A(t)——观测的信号值,单位为毫伏[特](mV); K 一装置系数。

9.2.3求取综合地电参数

取的综合叠加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视电阻率曲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静态位移校正

根据求取的综合叠加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视电阻率曲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静

9.2.4.1分析测区电性相对变化规律,初步了解剖面地质结构。 9.2.4.2反演深度一电阻率断面。 9.2.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约束反演。

9.2.4.1分析测区电性相对变化规律,初步了解剖面地质结构。

9.2.5时间域处理提交的图件

时间域处理提交的图件包括: a)视电阻率断面图; b)深度一电阻率断面图

包括预处理、求取定性异常信息、电阻率和极化率反演处理3个部分。

预处理包括: a)整理发射端数据、接收端数据、测量成果数据等,对曲线进行去噪、叠加,形成频率域数据库; b) 使用发射端电流数据对接收端采集数据进行电流归一化,并对同一排列不同频率表数据进行频 率表缝合; C) 删除空道和Ⅲ级品测点,对检查点及重复采集点数据进行处理,确保每个测点是单一数据; d)计算各频率的振幅和相位值,并对其进行编辑、平滑滤波等处理

9.3.3求取定性异常信息

求取定性异常信息包括: a 根据目标地质资料,分析振幅和相位异常响应的频率段,选取合适的处理频率; 合并不同发射源的接收数据,进行统一编辑、滤波,必要时进行发射源影响校正; C 根据地质需求,求取沿剖面或全区的振幅、相位的背景信息,去除背景影响,提取异常信息; 利用求取的异常信息,绘制异常曲线、平剖图、平面图等定性解释图件。

9.3.4电阻率和极化率反演处理

9.3.4.1根据地震及测井资料建立地层电性初始模型。 9.3.4.2以地层电性初始模型为基础,给定不同层位的约束条件和拟合误差要求,反演求取地层电阻率 定量结果。 9.3.4.3使用电阻率定量反演结果为初始模型,导人各层极化率模型。 9.3.4.4给定各层极化率约束条件,反演求取地层极化率定量结果。 9.3.4.5根据反演结果提取目标层系电阻率、极化异常,绘制剖面和平面分布图

9.3.4.1根据地震及测井资料建立地层电性初始模型

9.3.5频率域处理提交的图件

频率域处理提交的图件包括: a) 目标页岩层系振幅剖面图或平面图; b)目标页岩层系电阻率异常剖面图或平面图

10.1时间域地质解释

10.1.1根据电阻率测井曲线及其他物探、岩石物性等相关资料对深度一电阻率断面

10.1.1根据电阻率测井曲线及其他物探、岩石物性等相关资料对深度一电阻率断面进行标定。 10.1.2根据标定结果对深度一电阻率断面进行地质层位划分。 10.1.3结合先验资料,通过对异常值的追踪与对比,对深度一电阻率断面进行综合地质解释

10.2时间域解释提交的成果图件

时间域解释提交的成果图件包括 a)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剖面图; b) 目标页岩层系埋深图; c)目标页岩层系厚度分布图:

10.3频率域资料的解释

频率域资料的解释包括: a)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分析调查区域页岩层系分布情况; b)分析测区主要参数的剖面或平面异常,研究与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有关的振幅、电阻率和极化异 常规律; 统计测区内已知先验资料,对振幅、电阻率和极化异常进行标定; 综合分析剖面、平面和地质资料,预测相应页岩目标层系的TOC异常区分布范围; 宜根据极化率异常与TOC含量对应关系,预测并评价目标层系TOC有利区,评价标准参考 DZ/T0254。

10.4频率域解释提交的成果图件

频率域解释提交的成果图件包括: a)目标页岩层系TOC有利区评价剖面图、平剖图或平面图; b)目标页岩层系极化异常剖面图或平面图

10.5综合解释成果图件

综合解释成果图件包括: a)综合解释剖面图或平剖图 b)综合解释平面图。

的制作按DZ/T0069执

11成果报告编制与评审

成果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 a)根据任务书、设计书、野外工作验收意见书及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b)报告所用资料应是经质量验收合格的正式资料; c)成果报告应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立论有据.所附图符合相关要求

11.2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地质任务及任务完成情况; b)测区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及主要研究成果; 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特征; d)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情况; 资料处理及解释; f) 地质一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成果报告附图包括: a)定性解释图件; b)定量解释图件; c) 地质解释图件; d) 综合对比图件; e) 其他。 11.4 成果报告评审 11.4.1成果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初审。 11.4.2成果报告由项目委托方组织终审

[11.5.1原始资料

11.5.2成果报告及附图

成果报告及附图包括: a)成果报告(文字报告及多媒体); b)附图; c)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11.5.3资料归档

资料归档包括: a)数据为ASCII码格式或标准化的SEGY格式; b)成果报告中的附图及图件(包括地理底图)格式为Surfer格式、emf格式和MapGIS格式等; c)需提交报告和图件的电子版和纸质版,需提交数据的电子版

资料归档包括: a)数据为ASCII码格式或标准化的SEGY格式; b)成果报告中的附图及图件(包括地理底图)格式为Surfer格式、emf格式和MapGIS c)需提交报告和图件的电子版和纸质版,需提交数据的电子版

A.1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记录班报封面格式

图A.1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记录班报封面格式

A.2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接收布极班报及操作记录表格式

表A.1接收布极班报

表A.2接收操作员记录表

GB/T 18477.3-201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A.3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发射操作记录班报格式

地面时频电磁法发射操作记录表格式见表A.3。

表A.3发射操作员记录表

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频率域振幅、相位曲线、时间域数据及物理点质量评价表格式见

气地面时频电磁法频率域振幅、相位曲线、时间域数据及物理点质量评价表格式见表B.1。

GBT 29478-2012 移动实验室有害废物管理规范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调查振幅、相位曲线及物

[1]SY/T6688时频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2傅良魁,罗延钟,李金铭,等.激发极化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罗延钟,张桂青频率域激电法原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4]牛之班。时间域电磁法原理。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如本书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