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082-2021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pdf

DZ/T 0082-2021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628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082-2021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pdf

a:、b:、C;、"、r;(i1、2、3、、n)一一条件式系数。系数的符号按各圈、各边段箭头方向确定,顺时 针方向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实例中两个闭合圈可列两个改正数条件方程式,它们之间线性无关,两个国家基本点组成的附合圈, 只具备一个与前两个方程不同的新条件(线性无关)只应列一个条件方程。条件方程的个数(r)应等于观

其中系数为: 第—式:a1=a2=a3=1,az=—1,其余的a:=0; 第二、三式可以类推。

DB11/T 1649-2019 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验收技术规程L.2.3建立联系数法方程式

法方程式组的一般式为

)K.+()K.+.+()K.+W.=0 ()K.+()K++()K.+W,=0 )K.+(")K++()K.+W.=0

Ka、Kb、K、"、K,一联系数,K的个数与条件式的个数相同。 本例中的法方程式系数的计算,按表I.1进行。表I.1中边段编号就是改正数v的编号;a、b、c可看 asbs 是检验项,当其行、列两个总和数值相 方程式,

解法方程式组: 解一般式(I.3),可计算出联系数K。、Kb、K。、、K.。 解本例方程式(1.4),求得联系数为

K,+22=0 11 2 11 K 26=0 12

表I.1法方程式系数表

L.2.4计算改正数v.的值

DZ/T00822021

“平差值”.即图I.1中各边段上括号内的值

到用平差值计算出的各圈闭合差应等于零,有时因“四舍五入”等原因,闭合差不为零,这时可做适 将不符值分在不与邻圈接界的权较小的边上

L.2.6平差后各基点的重力值的计算

圈闭合差应等于零,有时因“四舍五人”等原因,闭 圈接界的权较小的边上

待求各基点的重力值G;,可由某一高一级重力点为起算点,利用平差值推算出。因此它是各边平 线性函数.称为平差值函数。

G,=G+fia,+f2++fr

L.3.1求单位权中误差

I.3.2平差后各基点重力值的中误差计算

L.3.2.1各基点转换系数的计算

转换系数应满足方程组(1.9)

+(+(+()= ).+()++()+()=0 . (I. )+()++()+()=

求得该基点的转换系数g.=一0.8

I.3.2.2计算平差值函数的权倒数。

本例中G,基点的平差值函数的权倒数:

I.3.2.3计算平差值函数中误差m

13 5 =0 11 11 .11

—0.8537,qb=—0.3659,q=—0.3659。见表I.3。

=()+()+()+()

DZ/T0082—2021

1.1地理底图的编绘规定

[n.1. 1 地理资料

1:100000 局(或总参测绘局)出版的1:100000、 1:250000地形图矢量化取得地理底图(或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出版的电子版地理要素)。基于 我国1:100000、1:250000地形图的现势性较差,应根据现势资料,对所选取的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区 划等内容进行修正。各地理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

I.1.2图的投影、分幅及编号

图的投影、分幅及编号与同比例尺地质图相同。

居民地选取标准为每平方分米4个~6个,特殊情况可增减。选取原则:优先选取指示重力基点、重 力异常位置的居民地,以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最终使居民地在图上分布大体均匀。外国部分居民地可 适当减少。 1:100000、1:250000比例尺重力图中居民地用真形符号表示。 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大小分为五级,即首都,省、区、直辖市政府驻地,地、县级市及县驻地,乡镇,村居 民点。乡、镇以上居民地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名称,应用副名形式表示

首都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3.5mmX×3.5mm; 省、区、直辖市政府驻地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3mm×3mm; 地、县级市及县驻地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2.75mm×2.75mm; 乡镇 字体:宋体; 字体大小:2.5mm×2.5mm; 村居民点 字体:宋体; 字体大小:2mm×2mm。

在陆地应表示铁路、公路。铁路、公路在图上均不分等级。市郊、工矿铁路和森林铁路的短支线可不 予表示,小段公路及公路支岔道也可不表示,交通发达地区可只表示主要公路。通过双线河上的主要桥 梁应予表示。国外部分的铁路、公路可适当减少。 在海域应表示航海线。起、终点均在图幅内时,只标注里程;当起、终点不在图幅内时应标注起、终点 地名和里程。 铁路 线宽:0.6mm; 颜色:黑色[RGB(35,3132),CMYK(0,0,0,100)]; 公路 线宽:0.6mm; 颜色:棕色[RGB(194.121.19).CMYK(0.47.100.25)

颜色RGB(0,255.255).CMYK(52.0.13.0)1

DZ/T 00822021

陆地的海岸线、双线河、大运河应全部表示。单线河的选取标准一般为图上长5cm~10cm,单线河 宽窄应采用过渡的方法,与底图保持一致;湖泊、水库、岛屿、礁的选取标准一般为0.25cm²~0.5cm²,特 殊地区还可增减。 海岸线、双线河、水库等水涯线和单线河的非特征性小弯曲可适当简化,但必须保持主要转折点的正 确位置和基本轮廓特征。 水涯线粗细为0.12mm,单线河的粗细看图上长度而定,一般为0.1mm~0.4mm。洋、海、海峡及 大的河流、湖泊、水库、海湾、岛屿、礁等,应分级标注出名称。 海域区,在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的重力异常平面图上表示出10m、50m、100m及 200m整倍数的等深线。等深线粗细为0.12mm,在适当部位标注等深线注记。

[.1. 6 境、界线

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的重力异常平面图一般要表示到县、旗界,在我国东部地区省、市 内的县界也可不表示。 各级境界相重合时,只绘最高一级境界线符号。当境界以河流、道路为界时,可在其两侧间断、交错 地绘出境界

地形等高线采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总参谋部测绘局出版)的1:100000、1:250000地形图经 矢量化或从国家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数字化地形图取得。 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地形等高线为宽为0.15mm的实线,颜色为棕色[RGB(213,148, 20),CMYK(0,36,100,17)],其标注字体为中等线体,字体大小为1.8mmX1.8mm,颜色同等高线。 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重力异常平面图的等高距为80m。平坦地区可缩小二分之一,高 山区可放大一倍,但同一图幅不得出现两种等高距。 正向地貌封闭等高线圈闭面积选取标准为0.25cm~0.5cm²;负向地貌封闭等高线选取标准为 0.7cm~1.0cm。 等高线注记在图上每平方分米2个~3个,地形复杂、破碎地区应适当增加。

长城、主要的山脉和山岭应予以表示。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重力异常平面图应适当选 取一些有名称的三角点、水准点、高程点及GNSS控制点,以指示重力异常位置和反映地貌趋势。 一 三角点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1.6mmX1.6mm; 一水准点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1.6mmX1.6mm; 一高程点 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1.6mm×1.6mm。 山峰、岩峰、山隘、陡崖、冲沟、干河、干湖、雪山、堤坝、戈壁、沙地等其他内容,一般不予表示。 以上矢量化的数据必须经过误差校正,确保其准确性。比例尺为1:100000、1:250000图框分布 用25个、49个经纬网点进行误差校正。 电子文件分层层序及内容如下: a)居民点; b)交通网; )水系; d)境界线; e)其他地理要素;

f) 图框、经纬网及标注; g) 图例、技术说明、图名及比例尺; h) 重力基点及标注; i) 重力测点及标注; j) 等高线及标注; k) 其他。

f) 图框、经纬网及标注; g 图例、技术说明、图名及比例尺; h) 重力基点及标注; i) 重力测点及标注; j 等高线及标注; 其他。

图J.1为区域重力异常图图示; 图J.2为图名及比例尺样图[距离标注单位为毫米(mm)]; 图J.3为布格重力异常点位数据图右上角、右下角图廊样图[距离标注单位为毫米(mm)]; 图I.4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右上角、右下角图廓样图[距离标注单位为毫米(mm)]。

图J.1区域重力异常图

图J.3布格重力异常点位数据图右上角、右下角图廓样图

图J.4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右上角、右下角图

K.1重力场可识别的地质体或现象

附录K (资料性) 主要地质目标的识别标志

根据重力(主要是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场的标志可识别以下地质体或现象。 岩浆岩带往往形成既宽又长的高重力异常带(带中以基性一超基性岩为主时,磁场也为磁力高异常) 或既宽又长的低重力异常带(带中以酸性岩为主时,磁场或为弱异常或无明显异常)。 岩体多呈近等轴状或椭圆状的异常,酸性岩体多呈重力低或局部重力负异常(磁场或为弱异常或无 明显异常),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多呈重力高或局部重力正异常(磁场多为强磁异常),中性岩体的重力场介 于两者之间(磁场为中强异常)。 火山岩的岩性和物性均复杂,酸性火山岩分布区总体呈现重力低或重力负异常,酸性、碱性火山地 或盆地也呈现负异常(一般磁场不强,有时也呈现为跳动弱异常区),基性火山岩区也可能呈现重力正异 常(磁场多呈强跳动异常);火山机构的异常多呈圆形、弧形,中心为重力低,周围为环形重力高(磁场也呈 圆形、弧形异常,有的中心为磁力低,周围为环形正磁异常)。从环形异常的完整程度可判断火山构造是 否完整和受到后期破坏。 断裂的识别标志(重、磁场相同)主要有:梯级带;不同特征异常的分界线;线性分布的高低异常过渡 带;线状(窄带状)异常带;异常(异常轴线)错动线;异常等值线规则扭曲部位;异常等值线的疏密突变带; 异常(特别是多异常)的宽度突变带;串珠状异常的分布带等。不同的标志反映了不同级别和性质的断 裂。前三种标志往往反映了深大断裂或大断裂,但也可能反映的是大范围不同岩性的接触带,按板块观 点认为反映的是不同块体(地体)的拼贴或增生带、板块的缝合带等。 不同时代的盆地显示的重力场不同。巨厚的中、新生代盆地一般显示为较强的重力低或负重力异常 磁场一般也为负场区或负异常),重力资料可确定盆地基底及古生界隆起区和带(磁场可反映磁性前震 旦系的基底及其隆起)。有浅覆盖的古生代盆地在重力场上显示为不同特点,多为不强的重力负异常,但 当盆地下的前古生代变质基底上隆时,古生代盆地也可能显示为重力高。地堑显示为带状局部重力低或 负异常带。 在一些活动区内,中生代地层、火山岩分布区及中酸性侵人岩大范围分布区之下的隐伏老地层、老基 底隆起或古老地块,将在剩余异常图上显示局部重力高或正异常(沿这些隐伏老基底周边侵入的岩体有 可能产生局部磁异常)。老基底的走向为研究古构造方向提供了依据(在表层弱磁性区,磁场显示的异常 带或异常区反映的是前震且系老变质基底)。 在沉积区的背斜构造隆起带将显示具有一定走向的重力高带或局部正异常带,若为继承性构造,异 常更为明显(若前震且系老变质基底也为隆起时磁场也可呈现磁力高异常带)。 有一定分布范围并出露地表(或第四系覆盖下)厚度不大的老地层推覆体(多为大密度或有磁性),有 时并不显示为重力场(磁场)高异常,而与周边较新地层或岩石分布区的场相似。 古裂谷多显示为带状重力场(磁场)高异常带。

K.2研究相对地质时代的重力场标志

块体时代老;而异常走向趋势与边界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块体时代新。 在两组交错的异常带中,连续延伸的一组较年轻。 切割等轴状异常区的线状异常较年轻。 与已知时代的地质体的特征异常进行比较或根据与已知时代地质体空间相对位置的分析,确定该异 常体的相对年代。 一般情况下,同一岩浆杂岩体从早期到晚期的岩石密度(磁化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据此可估计侵 人体的相对年代

K.3均衡重力场的识别

前言格式及内容如下: 一、简要说明任务来源及任务书确定的地质任务; 二、任务完成情况(含实测工作量); 三、主要技术指标; 四、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五,报告编写概况(起止时间、人员分工)

主要结构及内容如下。 第一节自然经济地理概况(行政区划、地形、交通、水系、气候、人文景观等)。 第二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示工作程度): 一、地质; 二、重力调查; 三、航(地)磁调查; 四、深部地球物理(工区内及邻区均未进行过工作则不写); 五、区域化探

L.3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DZ/T 00822021

附录L (资料性) 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变质岩; 四、构造; 五、矿产; 六、待解决的具体地质问题。 第二节地球物理特征: 一、重力场特征及已解决的地质问题; 二、区域航磁场特征及已解决的地质问题; 三、岩石密度、磁性(含项目工作中实测及收集资料整理两部分)特征(按岩性及构造部位分别论 述); 四、深部地球物理对深部构造提出的认识(根据工区及邻区地震波速度换算地壳密度分层)。 第三节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 一、分析评述前人利用区域重力资料建立的某些地质体的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这些地质体的

地球物理场特征和标志); 、根据工区的物性资料,参考前人所建的模型,建立本区与重力调查目标物有关的地质一地球 物理模型。

DBJ50T-271-201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L.4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节工作方法技术: 一、测地工作; 二、重力工作; 三、物性工作: 四、资料整理(各项改正、各类重力异常计算公式、物性数据整理等) 第二节工作质量: 一、测地工作精度; 二、重力工作精度; 三、布格重力异常总精度; 四、物性工作精度; 五、重力测点分布情况(重点说明测点密度过稀的地段和原因)

L.5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网格化、扩边)。 第二节重力场的分解及位场转换(根据任务和模型特点选择): 一、区域重力场的求取与剩余重力异常的划分方法; 二、垂向一次、二次导数; 三、水平方向导数; 四、向上延拓; 五、其他。 第三节重力图件的编制情况

L.6解释推断(地质目标)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节重力场分区(区域构造研究): 一、重力场(区域、布格、剩余等异常)的分布特征; 二、重力场分区(插图表示)及地质意义。 第二节局部异常解释(地质体解译): 一、局部重力异常提取方法及标志(目标异常识别与提取); 二、局部重力异常分类(按地质起因分类); 三、局部重力异常推断表(注明新成果及其推断依据); 四、主要局部异常的定量反演和地质解释。 第三节断裂的解释: 一、确定断裂的标志(重、磁); 二、断裂构造分类(按级别、性质和相对时代);

GB/T 51292-2018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Z/T00822021

三、断裂构造推断成果表(注明新成果及其依据); 四、主要断裂构造的地质解释。 第四节构造单元划分: 一、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标志;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结果(插图); 三、构造单元地质概况分述(突出新认识)。 第五节深部构造研究: 一、莫氏面的求取和解释; 二、地壳结构剖面推断(结合深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 三、深部构造分区(插图)。 第六节资源预测研究: 一、区域资源背景; 二、典型资源特征分析; 三、综合资源预测。 第七节水文、工程、环境、灾害等专题性地质问题研究方面的意见(根据任务书要求)。 第八节地质推断图编制: 一、剖面定量解释各地质体断面分布(多条剖面定量反演各地质体分布); 二、平面解释各地质体的分布和边界: 三、推断地质图的编制(将平面和剖面解释的结果综合,编制含有各项地质内容的推断地质图); 四、专题性地质问题研究成果的图件

内容如下: 一、结论(主要成果、新发现和新认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三、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