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6-2012.pdf

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6-2012.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718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6-2012.pdf

9.1.3.2验收方法

GB/T 284052012

按照任务书GTCC-056-2018 ZPW-2000A.T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发送器)-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收,承担 单位对相关成果的电子版进行演示。

9. 1. 4验收组织

验收由下达任务部门组织,验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9.1.5验收项目与标准

农用地定级验收项目与标准如下: 定级因素选择合理性检查; b) 单元划分检查,抽查单元总数的5%~10%,错误率不超过5%; c 定级指数计算方法、过程、结果检查; 级别结果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5%~10%,错误率不超过5%; 统计面积和图斑量算面积核查,抽查总数的10%~20%,错误率不超过5%; 编图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10%~20%,其图示、符号、注记等错误率不超过5%; g) 定级报告检查,核查内容是否全面、论述是否清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符合以上各项要求的,评为合格。

9. 1. 6验收报告

出验收报告,经验收组成员签字后,报下达任务

为保持成果的现势性,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定级成果进行全部 成局部更新。

每2年至3年,对农用地级别进行社会经济因索调整,修订原成果;每6年全面更新农用地级 地质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局部地区,露要及时更新

接本标准规定的农用地定级工作程序进行

9.3.1.1初始定级档率

档案内容需要能全面反映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全过程,对受理任务、编写任务书、定级工作程序与方 法、工作成果及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文件都要收集、整理齐全,及时归档,确保档案材料 的完整。

GB/T28405—2012

9.3.1.2更新成果档案

成果更新工作中,注意保持新老资料的连续性;成果更新后的资料作为当前农用地定级成果存档: 原农用地定级成果作为历史资料存档。

通过验收并经公布(公示)的成果才能应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

表A.1农用地定级备选因素因子

表A.2农用地定级因素权重调查表

表A.3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调查表

GB/T284052012

土地位置, 县(市) 多(镇)

GB/T284052012

表A.6标准样地属性登记表

:对标准样地编号时,按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产量水平最高的为1号 如果省在县内设有省级标准样地,则在县内的省级标准样地编排在前,作为县内农用地定级的标准样地 使用。

表A.7标准样地特征分值表

表A.8定级因素分级记分规则表

表A.9土地级别面积统计表

B.1评价指标量化方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

对于扩散型的因素,如中心城镇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道路通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其作 直会按一定规律衰减(指数衰减或直线衰减)而面状因素具有非扩散性,则直接采用区域赋值的方

B.1.1.3各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

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计算见式(B.3):

M一一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 K;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指数,K:值依据各级扩散源的类型、规模、功能等条件确定。

B,1.1.4扩散因素作用分值

计算公式见式(B.4)

GB/T 284052012

式中: F——某空间扩散因素作用分值; n—某空间扩散因素级别数;

B.1.2面状因素因子作用分值计算方法

B.1.2.1最大最小值法

对面状赋分的因素、因子,其指标分值计算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按公式f=100(;~工mie)/(mx一工i)计算指标分值初值,式中f:为某因素、因子指标值 的作用分,工min、工mx、;分别为指标最小值、最大值和某值,但对末一级指标的分值不按零考虑,而是根 据土地质量的衰减程度由经验法确定。 第二步:对求算出的指标分值初值部分进行修正。具体修正要视土地质量衰减是否均衡等情况而 定,均衡衰减修正幅度最小甚至为零,非均衡衰减视情况做一定修正。以修正后的分值作为指标分值最 终值。 对无指标值表示,只有定性说明的因素、因子,可直接按各区域因素、因子状况赋予一定分值,分值 体系采用(0,100)的半封闭区间。

B.1.2.2均值度法

表示随机变量X的炳, 取X,时的概率,则区域的均质度D可由式(B.7

W一一表示均质地域内第i种类型土地的面积; n一一为该均质地域具有的土地类型数。 当均质度达到误差允许范围时,可认为所划区域为均质区;当均质度较低时,需要重新划分均质区: 直到均质度符合要求为止。一般认为均质度在[0.90,1.00]区间内,所划均质区具有较好的均质性。

b)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

数值型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衡量定级因素因子优劣的原始数据为可以度量的数值,依 据这些数据划分的均质区称为数值型均质区。如人均耕地等。其划分过程为:对原始样

GB/T 284052012

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或作频率分布曲线,选取分界点值,确定均质区级别数,并采用 式(B.8)斌值:

P:一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作用分值; b:一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b元一一某因索因子最优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b穷一一某因素因子最劣均质区原始数据的均值。 2 域值型均质区的划分及赋值。定级因素因子的原始数据,为包含一定区域的域值,且已 划分出若于级别,我们称其为域值型均质区。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等,通过分析其数值 关系,对可以合并的进行合并,对域值区域跨度过大的进行分解,最终在原级别的基础上 确定参评级别,并利用下式(B.9)进行赋值:

F: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的作用分值; T,一一某因素因子第i级均质区域值中的中值; T优一一某因素因子最优级均质区域值的中值,有上下界线的,直接取其中值,只有下界 的依据级差确定; T 一 某因素因子最劣级均质区域值的中值,有上下界线的,直接取其中值,只有上界 的依据级差确定。 3 语言型均质区的分级及赋值。区域状态为语言表述的均质区我们称其为语言型均质区, 如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等。一般以其基本类型为均质区分级数,对面积过小的可作适当 调整,均质区界线以原类型界线为主确定。该类均质区由于缺乏可度量的数值,无法直 接对其赋值,故采用各均质区与能够反映土地质量的可度量的指标的关系来确定。确定 步骤为:先选取与所要赋值均质区有较高相关程度的土地质量指标,如土地产量、产值、 土地纯收益等,计算所选指标在每级均质区域内样点加权和的均值,将均值标准化后,以 相应的标准化数值作为该均质区赋值的依据(见式(B.10)):

Q.一一某因素因子第1个均质区的作用值; 某因素因子第i个均质区反映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某因素因子最劣级均质区反映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忧 某因素因子最优级均质区反映的土地质量的标准化值。

B.2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B.2.1由于农用地定级因素较多,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土地质量特 征。因素组合方式不同,组合体中各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对土地质量形成趋向不同。在对因素进行综合 评价时,可根据因素特点采取相应的度量单位,又因各因素度量时单位不一致,使因素间缺乏可比性。 而评价土地质量级别需将因素进行作用程度比较,因此需要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清除计量单 位的影响,使不同性质、不同度量的指标具有同一可比性,

逆向型关系,即因素指标值越大,反映土地质量越差,如土壤含盐量、灾害性天气额率等; 适度型关系,即因素指标有一适度值,在此适度值上,土地质量最优,大于或小于此适度值,土士 地质量均由优向劣方向发展,如土壤酸碱度,pH值为7时,土壤对多种作物生长均适宜,pH 值大于7或小于7时,土壤碱度和酸度随数值变大或变小而增高,土地对作物限制程度愈来愈 大,生产力逐渐降低。 针对上述这三种情况,因素指标无量纲处理公式分别为式(B.11)、式(B.12)、式(B.13)和 式(B.14): a)正向型因素 A;=a/amx· 100 (B.11 b 逆向型因素 A;=amin/a;·100 ·(B.12) 适度型因素 设α为某因素适度值: 当a≥α时,A=a/a;·100 (B.13) 当a;

逆问型关系,即因索指标值越大,反映土地质量越差,如土壤含盐量、灾害性大气率等; 适度型关系,即因素指标有一适度值,在此适度值上,土地质量最优,大于或小于此适度值,土 地质量均由优向劣方向发展,如土壤酸碱度,pH值为7时,土壤对多种作物生长均适宜,pH 值大于7或小于7时,土壤碱度和酸度随数值变大或变小而增高,土地对作物限制程度愈来愈 大,生产力逐渐降低。 时上述这三种情况,因素指标无量纲处理公式分别为式(B.11)、式(B.12)、式(B.13)和 :

处理前某因素指标值; 2mx 一处理前某因素最大指标值; Amin一处理前某因素最小指标值; A:一处理后某因素指标值。 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分值计算中

当a;≥a时,A=a/a·100 当a

C.1自然质量状况调查

自然质量状况调查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等阶段

GB/T28405201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定级野外调查导则

C.1.1.1组织专业队伍:土壤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工作,涉及地学、土壤学、农学、测绘学、土 地管理等多门学科,要求调查人员具备上述各科的知识和科学素质。 C.1.1.2制定工作计划:可根据农用地定级任务及现有资料,初步拟定总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调 查的项目、内容、精度要求、工作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 C.1.1.3资料准备:主要是收集、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调查区的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文字资料、工作 底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遥感图、航片图等)。 C.1.1.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必须的仪器、工具和设备

C.1. 2 外业调绘

C.1.2.1路线勘查

路线勘查的目的是为了解调查区的自然景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概况。路线勘查的线路往往是 垂直于主要地貌类型的断面线,这样可以走最短的路线,了解全面的概况。路线勘查时,原则上要求通 过不同的地形部位,特别是一定的通视良好的高程点,如交通和地形条件不允许,不要强求,以保证安 全;在丘陵区和山区,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分区分组进行;在平原区可以机械分区,可以通过某些因素差 异而进行分区,不得已则可直线穿插。

C. 1.2.2野外调查内客

自然质量状况野外调查内容包括:土壤剖面点的特性、土壤剖面点地表景观描述,必要时还要采集 土壤样本。

C.1.2.2.1土壤剖面点的布置、选择与挖掘

在土堰调查中,需要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为了正确了解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分布情况,需要根据一 定的规范来布置剖面点和具体选择剖面点。 在野外工作中,除了尽量观测到一些已有的天然断面以外,都要特地为了观察土壤的层次变化关系 而挖掘一定数量的土坑,称为土壤剖面坑。因为自然断面固然有断面大而深、省工、省时等优点,但它往 往经过长期风化、蒸发,土壤中的元素和水分状况迥然不同于真正的没经过暴露的土壤实况,所以,天然 断面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正式的土壤剖面。 剖面点位实地选择的具体要求是: a)剖面点对所要制图的地面景观具有代表性; b)要求地形条件相对一致,即土壤发育条件相对平稳。土壤类型的侵蚀除外; )避开路旁、渠埋、积肥坑、旧宅基和坟幕附近等土层被扰乱的地点:

d)在剖面挖掘过程中,如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瓦片等入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士 外,一般宜换它处,另行挖掘

C.1.2.2.2士壤剖面点地表景观描述

土壤剖面点地表景观描述内容如下: a)地形/地貌 1)地貌:主要描述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其地表形态,因为地貌只是说明其发生类型,地 表形态是进一步从量的方面描述其立体空简。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一个 大的地形区中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河谷、扇形地、阶地··等,在每一个地貌类 型上可进一步分出不同的地貌部位,如扇形地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以至扇缘地区等,一个 丘陵体的侧坡,可分出坡顶、坡肩、坡身、坡脚等; 2)地形坡度。 6)基础岩性 对上述内容描述后,还要对地表景观拍彩色照片,并注明照片编号。编号规则: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6位)十流水编号(2位),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执行。 C.1.2.2.3土壤剖面形态描述 土壤剖面形态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土壤剖面不仅综合地记录和反映 了各种因素对土体的影响,也反映了该士壤剖面肥力特性,因此: a)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按分层土壤剖面性状的术语标准严格进行,如士壤质地、颜色等。 6 描述后进而注意其如下的总结性评价,如: 1)土体构型; 2 有效土层厚度; 3 障碍层埋深; 4 地下水埋深; 5 盐渍化程度; 6)土壤pH值。 对土壤剖面形态描述后,在竖有标尺的一侧对剖面拍彩色照片,并注明照片编号。编号规则: 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十流水编号(2位),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执行。

C.1.2.2.3干境部面形态描述

外业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对原始资料进 室内整理及土样进化分析,分析结果填人野外调查: 手根据调查及理化分析结果,进行成果图的设计、清绘与整饰

每个补充调查点均有新挖的土壤剖面,可顺利地对定级因素进行指标诊断;同一评价单元内可设置 数个调查点,实测定级因素值,取其平均数;调查成果是定级的重要基础资料,原始记录文字、表格、图 件、剖面照片及其说明、环境照片及其说明,都以每一点为一组整理成册,定级工作完成时整理成基础资 料汇编、存入档案。

C.2农用地利用状况与经营状况调查

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主要包括农用地的产出!

C.2.1产出数据调查

以村为基本调查单位;接按标准耕作制度中所确定的标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实物产出量计算,以单位 面积产量表示(kg/hm");采用实测、评估和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调查结果要满足调查 精度的要求。 调查结果填人表格中,表格样式见表A.4。

C.2.2投入数据调查

GB/T 28405—201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级别划分方法

数轴法指把各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看成是一个一维变量,点绘在一维数轴上,按指数在数轴上 市状况划分土地级。 0.1.1建立定级指数数轴,在平面上建立一个一维数轴,在数轴的方向线上连续标注单元定级指 的数值。

数轴法指把各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看成是一个一维变量,点绘在一维数轴上,按指数在 布状况划分土地级,

D.1.2每一个单元的定级指数,在数轴上有一个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样,将单元定级指数对号点绘 在数轴上方。如果一个指数值对应多个单元,则依次向上绘,形成高低不等的单元分值集中与分散分 布图。 D.1.3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可通过对数轴的观察,根据数轴上点的分布稀疏与集中的情况,在相对稀 疏处分开,把相对密集的地方划分成一个集合,定出其代表的级别,并绘出各级别的分值区间(如图D.1 所示)。

图D.1单元定级指数分布图

级别确定后,经实地勘察级别界线,进行级别合理性检验后,量算级别面积,进行汇总。 注:数轴法有直观、简便易操作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当评价单元很多时,需要很长的数轴,表达上不太方便

D.2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将每个定级指数作为样本,对其进行频率统计,并绘制相应的曲线,然后按 土地优劣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频率曲线突变处,结合野外调查与定性分析,确定土地级别间的界线值和 总级数。

样点的分组,确定全距、组数、组限(组与组之间白

全距最大定级指数一最小定级指数=max(z)一min() 组数n按经验规律判断确定。 组距=全距/组数=[max()一min()/n 最小值的下限=最小值一1/2组距 最小值的上限一下限十组距,依次类推其他组上限和下限。 制作定级指数频率值计算表,见表D.1。

DB34/T 3378-2019 管道式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GB/T284052012

表D.1综合指标频率值及其计算表

GB/T 28405—2012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级别图图式

DB37/T 3364-2018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钢支撑通用技术要求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级别图图式

GB/T28405—2012参考文献[1]GB/T18507—200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