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pdf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0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104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pdf

1)叠片间有杂质。 2)未按要求的层数进行压紧。 3)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压紧程度。

1)叠片时应清理干净。

1)叠片时应清理干净。

2)严格执行安装工艺要求,按规定层数、压紧度要求进行叠片。3)铁芯受热后,出现压紧度损失时,应再次压紧。4)严格按工序检查,加强安装、调试、检验、检测等过程控制,并及时记录。13.3.2定子绕组整体耐压不合格1现象耐压达不到规定值,放电或产生电晕2主要原因1)定子绕组端部与绝缘盒搭接尺寸不足或搭接不良。2)定子绕组下线时铁芯槽内遗留金属等杂物。3)定子绕组主绝缘有空隙,槽楔、垫条材质不合格或未按要求打紧。4)定子线棒绝缘未达到要求或受潮5)绝缘材料质量不合格3防治措施要点1)严格执行规范、工艺要求,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2)检查单个线棒及耐压,应符合要求3)对测验仪器和设备接线进行详细检查4)严格按工序检查T/CHTS10027-202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指南及条文说明.pdf,加强安装、调试、检验、检测等过程控制,并及时记录。13.3.3定子机座内部清理不合格1现象定子机座内部清理不干净,引起定子烧毁事故。2主要原因1)定子制造、组装和安装过程中,机座内存在铁磁性等杂物。2)机组试运行时,机座内的铁磁性杂物被气流吹动,在磁场作用下聚集在穿心螺杆和绝缘套或绝缘套和铁芯之间,造成穿心螺杆与叠片短路。136

1)机组试运行前,定子机座内的铁磁性等杂物应清除 干净。 2)严格执行主机设备安装标准、工艺要求,创造良好的 施工环境。 3)严格按工序检查,加强安装、调试、检验、检测等过 程控制,并及时记录。

3.3.4定子铁芯低频振动超标

1)转子磁极极靴与线圈间清理和试验是在磁极水平状态 下进行,而磁极是在垂直状态下运行。 2)试验检查后,仍有少量残留物。 3)机组试运行时,杂物集中在磁极下部

1)机组试运行前,转子磁极极靴与线圈间的杂物应清扫 干净。 2)严格执行主机设备安装标准、工艺要求,创造良好的 施工环境。 3)严格按工序检查,加强安装、调试、检验、检测等过

程控制,并及时记录。

13.3.6轴承瓦温异常

瓦温超过允许值。 2主要原因 1)导轴瓦与轴间隙不适合;轴瓦质量存在缺陷。 2)推力轴瓦受力调整不均。 3)油冷却器容量小,安装位置不合理;油量不足、油质 不符合要求。 4)机组摆度及振动超标;盘车质量不合格。 5)测温装置导线接触不良;轴承电阻引线在油槽中摆动 过大而断线。 6)冷却器供排水管路不畅,或供水量不足。 3防治措施要点 1)适量调整轴瓦间隙;必要时更换轴瓦。 2)重新调整推力瓦,使其受力均匀。 3)改进油冷却器的设计与安装;增加油量,使用合格润 滑油。 4)消除引起机组摆度、振动超标的隐惠;保证盘车质量。 5)检查测温导线接头并使之接触良好;增加油槽中轴承 电阻支撑架数量,缩小间距。 6)安装时应清理管路内杂物

13.3.7螺栓预紧力不符合要

机组运行中螺栓断裂、螺纹变形,检修时螺栓拆卸困难。 西店国

机组运行中螺栓断裂、螺纹变形,检修时螺栓拆卸

1)设备制造商除对主轴连接螺栓等大型螺栓和高强螺栓 有预紧力要求外,对大多数螺栓无预紧力要求。 2)大多数螺栓预紧仅凭操作者经验,易出现预紧力不足 或过大等情况。

1)在设备制造合同文件和技术协议中,应详细约定螺栓 预紧力要求。 2)对设备制造商无预紧力要求的螺栓,制定安装工艺, 明确各类螺栓的预紧力要求。严格执行安装标准和工 艺要求。 3)严格按工序检查,加强安装、调试、检验、检测等过 程控制,并及时记录。

13.4.1主变压器受潮

1)运输、保管不善。 2)出厂时充油、充氮未达到要求。 3)安装时铁芯、线圈暴露时间超出环境允许时间。 4)绝缘油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

1)出厂时充油、充氮应达到要求,加强出厂监造。 2)运输、保管时,对充氮变压器应按规定检查氮气压力, 压力不足时应及时补充,保证氮气气压。 3)严格执行铁芯、线圈的检查、安装措施,铁芯、线圈 暴露时间不超出环境允许时间。 4)更换合格的绝缘油。 5)对受潮变压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燥处理

13.4.2主变压器渗、漏油

套管与油箱连接处渗、漏油,油箱钟罩连接螺栓处渗油。 2主要原因

1)螺栓压紧程度不均匀。 2)法兰盘根损坏;油箱本体可能有裂缝或砂眼。 3)法兰盘根安装位置不正确或移位。

1螺性人 2)法兰盘根损坏;油箱本体可能有裂缝或砂眼。 3)法兰盘根安装位置不正确或移位。 防治措施要点 1)均匀、对称紧固连接螺栓。 2)更换损坏的盘根;法兰密封槽清理干净;仔细检查油 箱外表与焊接情况。 3)保证盘根安装位置正确,并固定严密。

1)均匀、对称紧固连接螺栓。 2)更换损坏的盘根;法兰密封槽清理干净;仔细检查油 箱外表与焊接情况。 3)保证盘根安装位置正确,并固定严密

13.5.2户外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

1现象 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不规范,其他安装局部存在 缺陷。 2主要原因 1)隔离开关安装不符合要求。 2)电气设备连接不规范。 3防治措施要点 1)隔离开关拉杆连接应可靠坚固,防止拉杆脱扣。

2)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应承受额外拉力。3)充油(气)设备在注油(气)前,应做煤油渗漏试验。13.5.3GIS整体工频耐压不合格1现象未通过工频耐压试验。2主要原因1)安装环境清洁度不够,2)制造时GIS设备内有杂质,加工时金属遗留物未清除干净。3)绝缘支柱污染、裂损。3防治措施要点1)现场环境、清洁度应达到要求,并采取可靠防护措施。2)加强设备制造过程的监造3)对管道进行严格检查,不应遗留杂物和灰尘。4)确保GIS内部清洁。13.5.4GIS室通风不畅1现象进出风口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底部SF。气体排出不畅。2主要原因1)对SF。气体性质和危害程度不了解。2)未全面理解和执行有关标准。3防治措施要点1)提高对SF。气体性质的认识。2)全面执行相关技术标准,避免对有关标准的片面理解。3)认真核查设计和安装的合理性。13.5.5高低压屏、柜安装不符合要求1现象屏、柜安装不用螺栓固定,端子箱立面不平整,接地安装不符合要求。141

1)屏、柜安装未预埋基础螺栓。 2)接地安装不规范,未做两点接地。

1)屏、柜安装应牢固可靠,应采用螺栓固定。 2)配电、控制、保护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 架和底座,应按设计要求接地或接零。 3)根据有关标准严格现场检查。

13.5.6主接地网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1)接地极打入深度不够。 2)接地极之间距离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接地极间连接(用扁钢等作为接地连接线)时,接地 扁钢与接地极的连接面不足;焊缝长度、高度不满足 规范要求。

1)施工人员忽视接地装置的作用。 2)当接地极施工现场有岩石、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时, 未采取工程措施。 3)未执行规范或设计要求。 4)接地用的钢材质量不合格。 3防治措施要点 1)认真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 2)扁钢和接地极的接触面应保证焊接长度和高度。 3)遇到岩石、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时,接地网安装应做 特殊处理。 4)加强对接地材料的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1)施工人员忽视接地装置的作用。 2)当接地极施工现场有岩石、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时, 未采取工程措施。 3)未执行规范或设计要求。 4)接地用的钢材质量不合格

1)认真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 2)扁钢和接地极的接触面应保证焊接长度和高度。 3)遇到岩石、石块或其他坚硬物体时,接地网安装应做 特殊处理。 4)加强对接地材料的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13.5.7接地系统接地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

接地电阻值大于规范要求。

1)接地体理设区域土壤电阻率较设计值大。 2)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接地极和接地线,接地线之间的 搭接长度不足,焊接的焊缝高度不足。 3)未将所有可利用的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进行有效 可靠连接。

1)实地进行土壤电阻率测试、计算,土壤电阻率偏高且 不满足要求时,可加灌降阻剂、置换土壤或增加辅助 接地网。 2)接地主引线及其他接地线的搭接长度、焊缝高度应符 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加强对接地材料的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14安全监测14.1仪器设备检验及率定14.1.11仪器、设备未经率定和检验1现象未提交仪器设备埋设前检验、率定记录和报告。2主要原因1)未执行安全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和验收相关规定。2)对安全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未制定周密的系统埋设安装计划和实施细则,或落实不到位3防治措施要点1)按现行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安装计划和技术要求。2)根据工程进度要求,适时将规范规定的仪器设备报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鉴定单位进行检验和率定。3)按规定要求提交检验和率定报告。14.1.2电缆未经检验1现象未提交专用电缆耐酸、耐碱、绝缘电阻和耐压等性能和参数等检验报告。2主要原因未执行安全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和验收相关规定。3防治措施要点1)按规范和设计规定编制电缆埋设安装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144

2)电缆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耐酸、耐碱、防水和线路 电阻等抽样检测,并提交检测记录和报告。 14.1.3安装检测用的二次仪表未经检验或检验已超过有效期 1现象 未提交二次仪表现行有效的检验报告。 2主要原因 未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3防治措施要点 1)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和设计等文件。 2)制定安装检测工器具管理制度,工器具的使用及管理 应由专人负责,并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3)对使用的二次仪表应按规定要求定期报送有相应资质 单位进行校检。 14.1.4自动化数据采集装置未经检验 1现象 未提交数据采集仪器装置质量评定认证记录;记录中,无数 据采集仪器装置的出厂合格证和埋设或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检验记 录等。 2主要原因 安装和监理单位未执行验收规范相关规定。 3防治措施要点 1)按技术规范和设计规定制定详细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 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 2)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编制并提交系统全部设备(仪 器)性能技术指标和检验报告。 14.2仪器设备安装埋设

2)电缆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耐酸、耐碱、防水和线路 电阻等抽样检测,并提交检测记录和报告

1现象 未提交二次仪表现行有效的检验报告。 2主要原因 未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3防治措施要点 1)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和设计等文件。 2)制定安装检测工器具管理制度,工器具的使用及管理 应由专人负责,并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3)对使用的二次仪表应按规定要求定期报送有相应资质 单位讲行校检

1)按技术规范和设计规定制定详细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 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 2)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编制并提交系统全部设备(仪 器)性能技术指标和检验报告

14.2仪器设备安装埋设

未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埋设,已安装的仪器设备失灵或 观测数据不合理。 2主要原因 安装人员经验不足;安装时未执行规程规范要求和仪器设备 安装说明。 3防治措施要点 应制订详细的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技术方案,并加强现场检查 工作。

14.2.2仪器设备安装位置和方向等不满足设计要求

1)仪器设备安装位置变动。 2)仪器设备安装时,未使用测量仪器定位放样。 3)仪器设备安装后,未进行复核测量和定位加固处理等。 3防治措施要点 1)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2)仪器设备安装时,应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放点定位。 3)仪器设备安装后,应进行复核测量,并进行加固处理 和做好保护措施

14.2.3读数仪显示的数值不稳定

1)检验工作不细致,未及时发现仪器设备自身缺陷。 2)仪器或电缆的绝缘达不到设计要求。

1)仪器设备安装之前,应按规程规范要求的程序和方法 对仪器设备进行认真的检验和率定,同时还应对电缆 等连接材料进行检验和检测。

2)按相关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理设,并做好保护 措施。 3)设置醒目提示标识,避免后续施工损坏。 4)按相关规定,定期对计量仪表进行检验和率定。

14.2.4仪器设备损坏

1)对仪器设备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2)后续施工单位保护意识淡薄。 3)电缆预留长度或连接处保护措施不满足相关要求。

1)按规范和设计等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 2)加强保护措施和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识。 3)及时提交仪器设备理设位置、电缆走向及明确的书面 保护要求等文件,并提交仪器预埋位置及电缆走向图。 4)配合项目建设的安保人员,做好监测设施保护的宣传 和教育工作

14.2.5仪器设备漏装漏埋

1现象 仪器设备漏装漏埋,且施工面貌已不具备安装埋设或补设 条件。

1)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低,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不周密。 2)安装与土建等施工单位配合脱节,错过了仪器设备 安装时间。

1)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2)安装单位应根据施工单位总进度安排,编制观测仪器 埋设计划并报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将调整的进度

计划及时通报给监测部门,必要时建立协调例会,加 强合作。

6施工安装记录不完整、内容

1)未提交完整的仪器设备安装记录。 2)未按规定的项目及格式填写安装记录,或其内容叙达 不完整。

1)编制竣工文件的基础资料不全,如施工记录不全或部 分仪器设备的安装数据已缺失等。 2)未及时编制工文件。

1)对仪器设备安装的全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按规定要 求进行数据采集。 2)按设计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安装情况,及时编制竣工 文件。

14.3电缆连接与敷设14.3.1电缆连接或接头封闭不满足设计要求1现象1)电缆接头未采用硫化或热塑材料进行密封。2)电缆芯线接头未错开连接,或芯线搭接处存在虚焊或假焊等。3)不能提交全部电缆接头处理施工原始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2主要原因1)安装人员未经专门的技术培训2)未执行电缆连接和密封等技术要求3防治措施要点1)制定严格的电缆焊接和密封工艺技术要求。2)对安装人员应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14.3.2埋设的电缆非人为损坏1现象设备运行后期测值不稳定或信号中断2主要原因在设计或施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结构变形等因素,埋设的电缆预留长度不足,导致电缆被拉断。3防治措施要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预留长度。14.3.3未能及时提交电缆及线路实际敷设的走向图1现象未能及时提交电缆及线路实际敷设文件。2主要原因1)在电缆及线路敷设过程中,未及时记录线路的走向及敷设位置。149

1)认真学习有关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 2)在线路敷设过程中,应现场记录线路的位置和走向等 情况。 3)根据记录资料,及时编制线路实际敷设文件,并报送 监理和建设单位。

14。4。1未获取监测仪器的基准值或其精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现象 未能按规范要求,提交监测仪器的基准观测成果,或成果不 完整、不真实。 2主要原因 1)对规范提出的要求不清楚,或未执行。 2)施工管理不当或与土建施工配合脱节,错过了获取基 准值的时机。

1)对规范提出的要求不清楚,或未执行。 2)施工管理不当或与土建施工配合脱节,错过了获取基 准值的时机。

1)未提交施工期高水位、水位骤降、特大暴雨、强地震 和工程出现不安全征兆等特殊工况下的监测成果资料 2)施工期安全监测方法、监测项目或监测频次不满足现 行规范要求。

1)监测人员未掌握或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监测方面的现行 规程、规范要求。

1)监测人员未掌握或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监测方面的 规程、规范要求。

2)监测人员未全面理解各观测量间的物理逻辑关系和连 带变化规律。 3 防治措施要点 1)对监测人员加强培训教育,落实责任。 2)依据现行规程、规范和设计等要求,及时、认真地开 展施工期监测工作。

2)监测人员未全面理解各观测量间的物理逻辑关系和连 带变化规律

1)对监测人员加强培训教育,落实责任。 2)依据现行规程、规范和设计等要求,及时、认真地开 展施工期监测工作。

14.5.1资料整编不及时

14.5监测资料整编和分析

1现象 施工期监测资料管理混乱,未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和 日档。 2主要原因 安装人员对监测资料整编和归档重要性认识不足。 3防治措施要点 1)按照现行规程、规范和档案管理要求,制定资料整理、 整编和归档等管理制度。 2)资料管理、整理、整编和归档应实行专人负责。 3)资料整理归档至少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设计资料: 仪器采购、率定资料,仪器埋设安装施工资料,监测 记录资料,物理量计算资料,巡视检查资料,环境量 测资料,数据整编资料和数据分析等资料。

未及时向建设单位通报异常监测成果。 2主要原因 监测人员不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不清楚监测项目的主要 控制指标。 班上

1)监测人员应全面了解安全监测系统的主控项目及其主

控指标JC/T 2456-2018 预制混凝土箱涵,明确异常监测情况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2)监测单位应选派技术水平高、丰富经验和责任心强的 专业人员承担此事此项工作

14.5.3成果分析报告提交不及时

1)未按要求及时提交施工期安全监测情况简报、周报和 月报文件。 2)未按要求及时提交特殊工况下的监测报告。 2主要原因 对监测资料分析工作的及时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或监测人 员无分析能力。 3防治措施要点 1)监测单位应制定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归档等 管理制度。 2)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资料分析工作。 3)监测资料整理和整编,应实行专人负责和建立质量监 督机制。 14.5.4分析报告深度不够,其结论与工程实际不符 1现象

1)未按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等进行分析。 2)分析报告未对主控项目或主控指标进行认真详细的论 述,未考虑与主要物理量的相关性或环境因素等影响。 3)未将监测数据的异常值或测量等误差值进行辨识和处 理,或处理方法不正确;分析成果出现明显错误。 4)报告中无必要的分析图表和阐述等,其结论意见不 清晰。

1)监测单位应适时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等教育活动,尽快

DB11/T 1590-2018 道路超薄罩面施工技术规范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选派技术水平高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织或负 责监测资料的分析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

14.5.5监测记录管理不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