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规范》DL/T 5738-2016.pdf

《电力建设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规范》DL/T 5738-2016.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610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电力建设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规范》DL/T 5738-2016.pdf

5.4.1应根据地质、地势条件设置围墙变形缝,变形缝间距不宜 超过20m,当采取其他可靠措施时,可适当放宽。 5.4.2变形缝位置宜留在围墙壁柱(或构造柱)和围墙转角处 缝宽宜为20mm~30mm。 5.4.3墙体变形缝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和宽度应一致、上下贯通 不得出现错位现象。 5.4.4变形缝两侧宜先填塞20mm30mm厚沥青麻丝或其他弹 性材料,再用密封胶封闭,缝表面宽窄应一致、顺直。

DL/T 5738 2016

6.1.1与主体结构相对应的变形缝应能够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 并不得降低该部位的主要性能要求。 6.1.2建筑变形缝装置的安装不得损伤基层防火涂层,耐火等级 不得低于原钢结构耐火等级,不得腐蚀主体结构, 6.1.3钢结构建筑变形缝装置安装、校正应考虑温度、日照和焊 接变形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6.1.4变形缝施工应根据其特点按照合理顺序进行。

QX/T 397-2017标准下载6.1.4变形缝施工应根据其特点按照合理顺序进行。 6.1.5变形缝盖板应采取防止构件变形及表面污染的保护措施。

6.2.1伸缩缝从基础顶面或地面开始,将相邻区段上部结构的构 件完全分开(基础可不分开),设计双排横向或纵向平面框架,缝 的净宽宜为30mm~60mm。 6.2.2沉降缝两侧的结构、基础全部分开。当有抗震设防时,应 符合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兼起以上两种缝的作用。钢结构房当 高度、跨度或吊车起重量差别较大时,可用沉降缝纵向分开。 6.2.3防震缝地面以上两侧构件应完全分开,缝宽和构造应符合 防震要求。防震缝宽度应按房屋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等情况确定。 6.2.4在变形缝两侧標条、屋面板、吊车梁、墙架梁等构件置从 相邻框架伸臂挑出。

DL/T 5738 2016

与已完成结构采用焊接莲接时,应采取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 应力的措施。

6.3.1在变形缝处的標条、面板、窗应断开。缝宽应按设计要求 设置,当无设计要求时宜为50mm~80mm。 6.3.2 变形缝盖板防腐、防火的处理应满足设计及相关标的 规定。 6.3.3变形缝盖板材质与色泽应与围护结构板相协调。 6.3.4变形缝盖板宜采用专用吊具装卸和转运,严禁直接采用钢 丝绳绑扎吊装。 6.3.5安装变形缝盖板时,应与压型金属板波距对齐,充许偏差 为3mm。安装应平整、顺直,板面不得有施工留物和污物, 5.3.6变形缝盖板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推《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并不得有渗水

6.4.1金属板屋面变形缝处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与金属板屋面 相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 255的规定。 6.4.2金属板屋面变形缝应有防结露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6.4.3金属板在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处宜断开,变形缝上部应加扣 可伸缩的金属盖板。 6.4.4变形缝盖板及其配套的紧固件、密封材料,其材料品种、 舰格和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材料标推的规定。 6.4.5变形缝盖板的连接构造应采取措施防止因结构变形、风力, 温度变化等产生噪声。杆件间的连接处可设置柔性垫片或采取其

6.4.1金属板屋面变形缝处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与金属板屋面 相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 255的规定。

DL/T 5738 2016

他有效构造措施。 6.4.6变形缝盖板应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变形 能力。 6.4.7变形缝盖板与泛水板、金属板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200mm。 6.4.8变形缝盖板的外露自攻螺钉、拉铆钉均应采用硅酮耐候密 封胶密封。 6.4.9金属檐沟、天沟为单个构件时,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30m。

DL/T 5738 2016

7.1.1伸缩缝设置的间距应根据构筑物的理设条件、温差、结 构形式、结构构件配筋率、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等因素,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混凝土中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合理 地采用混凝土后浇带(加强带)等做法,可作为增大伸缩缝间 距的措施。 7.1.2地下混凝土结构若采用分段施工,应根据设计变形缝位置 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施工。 7.1.3变形缝部位所使用的橡胶止水带、填缝板和嵌缝密封料

7.1.2地下混凝土结构若采用分段施工,应根据设计变形缝位置 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施工。

7.1.3变形缝部位所使用的橡胶止水带、填缝板和嵌缝密封料 等材料选择、施工以及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规范4.2的有关规 定。

7.1.4设置在地下结构部位的变形缝,在嵌缝完成后,宜砌筑 砖垛或采用其他措施进行防护,待隐蔽验收完成再进行回填 施工。

7.2.1冷制塔的水池底板、水池壁及压力水沟(循环水沟)、收水 玻(或散水)应设置伸缩缝;排泥车道与池壁交接部位、出水口 与引水流道交接部位、相邻底板之间、底板与基础之间(包括环 形基础、竖井基础及分离式淋水支柱基础)、收水坡(或散水)与 池壁交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7.2.2池壁押缩缝间距宜为12m15m,且不得超过20m。

15m,且不得超过20m。 7.2.3变形缝的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DL/T 5738 2016

7.3.1一般情况下,水池应避开地基不利位置。当地基土有显著 变化或承受的荷载差别较大时,应设置沉降缝加以分隔。 7.3.2水池的伸缩缝设置间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要求 时,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7.3.2 的规定采用。

表7.3.2水池的伸缩缝最大间距(m)

注:1对于地下式或有保温措施的水池,应考患施工条件及温度、度环境等 因素,外露时间较长时,应按露天条件设置伸缩缝, 2 当在混凝土中施加可靠的外加剂或浇筑混凝士时设置后浇带,以减少其 收缩变形时,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经验确定。 3.3水池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和施工应符合GB50108的有关规定

7.4.1循环水排水沟与冷却塔、循环水泵房等构筑物相接部位应 设置沉降缝。循环水排水沟本体应根据具体长度设置伸缩缝,其 间距宜为20m~30m。 7.4.2口式变形缝所使用橡胶止水带不宜设置接头,可根据设 计长度在工厂加工,或对一次加工成型的较长止水带在现场定尺 裁剪;封闭式变形缝接头宜现场加工。

7.5.1取水泵房及前池、取水口、引水明渠、取水隧道等取水工 程相接部位应设置沉降缝,取水明渠、取水隧道等沟体伸缩缝间

距宜为20m~30m。

7.6.1封闭式煤场地坪与挡爆煤墙结构相接部位宜设置变形缝,变 形缝内应嵌填嵌缝材料。

链内应货欧避闪科。 7.6.2挡煤墙结构宜以变形缝为界分段流水施工。

7.6.2挡煤墙结构宜以变形缝为界分段流水施工。

7.6.2挡煤墙结构宜以变形缝为界分段流水施工。

7.7卸煤沟和地下运煤隧道

7.7.1在隧道转折、变断面以及与地上栈桥或建(构)筑物相莲 处应设置防震缝,防震缝的宽度不宜小于50mm。 7.7.2地下隧道与地上廊道之间的防震缝宜在地下隧道底板高出 室外地面不小于500mm处设置。 7.7.3有防水要求的地下隧道,在防震缝处应采用变形能力良好 的止水构造措施。 7.7.4卸煤沟和地下运煤隧道结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时可根据工程结构、工期等,以变形缝为界分段、由 深至浅组织流水作业。 2变形缝宜作为施工的自然分段。 3分段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严格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防止渗水和升裂。 7.7.5安设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止水带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7.5安设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止水带施工时应符合

所需配件应一次配齐。 转角处应做成45°折角,并应增加紧固件的数量。

7.8.1 泄洪沟变形缝间距设置不宣大于30m。 7.8.2 跌水井与管道相连处应设置变形缝。 7.8.3 湿式贮灰场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变形缝间距宜为15m~ 20m

DL/T 5738 2016

8.1.1道路变形缝施工除执行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8.2.1 混凝土道路应设置伸缩缝,包括胀缝和缩缝 8.2.2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配筋混凝土道路与素混凝土 道路之间、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处: 均应设置胀缝。

8.2.3路面施二工缝宜留设在胀缝或缩缝位置。

1胀缝留设间距宜为25m~30m,缝宽宜为20mm~25mm。 2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 3胀缝应设置传力杆,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传力杆的活 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传力杆活动端的套筒由金属或 塑料制成,套简的内径与传力杆之间的最大间隙为20mm,能使 专力杆自由活动。传力杆的滑动端应涂上油脂或润滑剂,以防止 传力与混凝土黏结在一起。传力杆与套筒端部的空隙部分宜填 塞沥青麻丝。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混 凝土浇筑时严禁组装件移位。 4胀缝下部应设置胀缝接缝板,胀缝上部应浇灌填缝料。 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黏结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

DL/T 5738 2016

士板胀缩、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消、低温时不脆裂、 耐老化的材料,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板胀缩、施工时 不变形、水稳定性好、复原率高和耐久性好的材料,并应经防腐 处理。 5胀缝填缝料灌注高度,夏大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 面1mm~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填缝料的灌注 深度宜为30mm~~40mm。当缝槽深度大于40mm时,可填入多孔 柔性衬底材料。

8.2.6混凝土路面缩缝设置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缩缝间距宜为4m~6m,宽度宜为4mm~6mm。 2缩缝的施工宜采用切缝法。宜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25%~30%时进行切割,切缝用水冷却时,应防止水渗入基层和 土基。锯切槽口深度应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1/3。缝内遗留的砂石、 灰浆等杂物应剔除子净,并及时填灌缝料,灌缝应在缝槽于燥状 态下进行。 3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 缝应采用设置拉杆的假缝形式,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拉 纤在纵向缩缝两侧各50mm长度范围内应进行防腐处理。当采用 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当来用半刚性基层时,槽 口深度应为板厚的2/5。槽口宽度宜为4mm~6mm。 8.2.7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 向施工缝采用设置拉杆的平缝形式,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缝上 部应锯切槽口,深度宜为30mm~40mm,槽口宽度宜为4mm~~ 5mm,槽内应灌填缝材料。

8.3.1沟道变形缝间距宜为15m20m,缝宽宜为20mm25mm 8.3.2 沟道在过路段、与建(构)筑物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8.3.3变形缝应与沟道垂直并全断开,缝中不得连浆,缝宽应

DL/T 5738 2016

一 一致。 8.3.4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缝应饱满,表面密封处理应 美观,并满足功能要求。缝中宜先填塞沥青麻丝或其他弹性防水 材料,缝面再用嵌缝材料封闭。 8.3.5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下水位高等特殊地质环境, 应采取止水措施,变形缝处不得渗水。混凝土沟道宜采用橡胶 止水带。

8.3.6沟道回填土前,应进行变形缝嵌缝处理,并经隐蔽验收 合格。

8.3.6沟道回填土前,应进行变形缝嵌缝处理,并经隐蔽

8.4.1室外混凝土地坪应设置胀缝,间距宜为25m30m,缝宽 宜为20mm~25mm,沿缝两侧的混凝土边缘应局部加强。 8.4.2室外混凝土地坪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缝间距宣为 3m~6m。缩缝的施工宜采用切缝法,缝宽宜为4mm6mm。 8.4.3室外混凝土地坪与周围道路、设备基础、建(构)筑物之 间应设置变形缝,缝的宽度宜为15mm~20mm。 8.4.4缝内应填耐候柔性密封材料,填缝前应清除杂物、干燥, 缝宽窄应一致、顺直、表面美观。

8.5.1不同设备基础间、设备基础与建(构)筑物间应设置沉 降缝。 8.5.2GIS等采用管道硬连接的设备宜采用整体基础。当长度过 大时,可设置后浇带或与工艺专业协同在水平伸缩节段设置伸缩 缝。当设备没有设置垂直伸缩节等抵抗差异沉降的措施时,基础 不得分块和设置沉降缝。

9.1.1结构变形缝处的装饰工程应设置变形缝,其他部位应按照 装饰工程的自身要求设置。

9.1.1结构变形缝处的装饰工程应设置变形缝,其他部位应按照 装饰工程的自身要求设置。 9.1.2变形缝饰面层变形能力应满足建筑物伸缩、沉降变形 9.1.3饰面层置根据功能要求选用建筑变形缝装置,建筑变形缝 装置的安装方法应符合厂家产品安装要求。

9.2.1顶棚吊顶龙骨和面板应在变形缝处断开,并采取构造措施

9.2.1顶棚吊顶龙骨和面板应在变形缝处断开,并采取构造措施 或采用建筑变形缝装置适应变形。 9.2.2当纸面石膏板吊顶面积大于100m²时,纵、横方向每12m~ 18m距离宜设置伸缩缝,

9.3.1隔墙跨结构变形缝时应设置相应变形缝,并应采取构造加 强措施。 9.3.2隔墙变形缝应采用柔性材料填充,柔性材料应符合防火、 隔音等设计功能要求。 9.3.3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沿隔墙长度方向每12m或遇到建筑结 构变形缝或与不同材质连接处时,应设置变形缝

9.3.1[ 隔墙跨结构变形缝时应设置应变形缝,并应采取构造加 强措施。

9.3.2隔墙变形缝应米用柔性材料填充,柔性材料应符合防

9.4.1 栏杆在变形缝处应断开或柔性连接,栏杆断开宽度应与结

DL/T 5738 2016

9.4.2变形缝两侧栏杆立柱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4.2变形缝两侧栏杆立柱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5.1墙面饰面板(砖)宜按墙体变形缝宽度留缝,向两侧铺设, 变形缝两侧基层局部范围内宜采取加强措施,满足建筑变形缝装 置安装要求。 9.5.2变形缝内应填充弹性密封胶或变形缝面安装盖缝板,盖缝 板应安装牢固,并平整、顺直。 9.5.3安装变形缝盖板前,应将变形缝内部及两侧的基层面清理 于净,基层面凸凹部分应剔凿和抹灰修补,直至光滑、平整,使 盖板能与基层面紧贴。 9.5.4有外墙外保温的,宜先安装建筑变形缝装置底座,再施工 保温层及饰面层。

9.5.1墙面饰面板(砖)宜按墙体变形缝宽度留缝,向两侧铺设: 变形缝两侧基层局部范围内宜采取加强措施,满足建筑变形缝装 置安装要求。

9.5.4有外墙外保温的,宜先安装建筑变形缝装置底座,再, 保温层及饰面层。

9.5.5外墙外保温设计有胀缝的,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

9.6.1带型窗在结构变形缝处应断开,留缝宽度应同结构变形缝 宽度,两侧窗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6.2窗框变形缝内外面宜采用同材质罩面板盖缝,罩面板一侧 固定、一侧滑动,宜做淋水试验检查渗漏情况。 9.6.3彩钢板围护的窗台及窗檐在变形缝处应断开,并设置金属 导水板或变形缝盖板,防止渗水。

DL/T 5738 =2016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来用“应”,反面词来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宣”,反面词采用“不宣” 4)表示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DL/T 5738 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4806.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18173.2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5022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 《建筑变形缝装置》JG/T37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

DL/T 5738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建设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规范

DL/T 5738— 2016目次3基本规定:353.2伸缩缝.354混凝土结构·364.2主体结构·.36.+++++7构筑物.377.7卸煤沟和地下运煤隧道..378室外工程...388.2混凝土道路·..388.3沟道388.5设备基础·389 装饰工程..399.1一般规定3934

3.2.4当机组单元长度超出温度伸缩缝间距限值较多时,为保证 结构的安全及考虑经济性,宜在机组单元中部增设一道后浇带或 米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措施。 3.2.10第3.2节、第4.3节、第7.4节、第8.3节中的地下沟道 隧遂道,明沟,循环水排水沟,沟道。区分如下:第3.2节地下沟 道、隧道,指有覆士的地下沟道、隧道:第4.3节明沟指设在建 筑物四周独立或与散水相接的排水明沟,可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 筑,其设缝间距宜同散水一致:第7.4节循环水排水沟指用于循 环水排水,有覆土,断面为矩形的钢筋混凝土沟道;第8.3节沟 道指无覆土的电缆沟、管沟、排水沟等,一般为素混凝土或钢筋 混凝士结构,

DL/T 5738 = 2016

【冀】J16Z606-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超深)(带书签)DL/T 5738 2016

7.7卸煤沟和地下运煤隧道

7.7.4垂直施工缝置与变形缝相结合,应尽量避开地下水和裂隙 水较多的地段。 7.7.5可卸式止水带全靠其配件压紧橡胶止水带止水,敌配件质 量是保证防水的重要因素。金属配件的防腐蚀是保证配件可卸的 关键。可转角处的可卸式止水带存在不易密贴的问题,故在转角 处除应做成45°折角外,还应增加紧固件的数量,以确保此处防 水施工的质量。

DL/T 5738 2016

8.2.1为防止混凝上道路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宜设置 缩缝。为防止混凝土道路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 起,宜设置胀缝。

8.3.2沟道在过路段、与建(构)筑物连接处应考虑两种结构的 沉降差异,因而设置沉降缝以彻底断开,避免相互影响。 8.3.5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质常因沟道向外渗水造成地基沉降 别起沟道开裂,所以变形缝处应采取止水措施。沟道变形缝应考 惠地下水水位,避免积水,对于处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下的电缆沟 应考虑设置止水带和排水措施,

8.5.1不同设备基础间、设备基础与建(构)筑物间应设置沉降 缝,生要是考虑到设备基础基底压力不同造成的沉降差异影响设 备运行及设备连接。针对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油坑沟壁、电容(抗) 器油坑沟壁等细长型的混凝士,宜设置伸缩缝,间距4m~6m, 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耐候密封胶封闭。对于油坑沟壁与设备 基础交接处宜设置沉降缝,避免两种基础沉降差异造成的开裂。

9.1.2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及美观,饰面层变形缝不宜设置过 宽,宽度宜为30mm~50mm,既美观又不影响使用,主要满足 建筑伸缩和沉降变形需要。对于防震缝,要求建筑结构符合设计 防震缝宽度要求,因地震发生概率低,并且对装饰工程破环影响 后果小JC/T 2489-2018标准下载,装饰工程可不按结构防震缝宽度设置,但外墙玻璃幕墙 除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