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3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资料.pdf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3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资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44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3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资料.pdf

3. 11. 1 一般规定

3.11挖孔桩墓础设计

1采用挖孔桩需满足下列要求: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00kN。 2)有中硬以上的粘土、中密以上砂土、卵石层、岩层等作持力层; 3)持力层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降水不很困难: 4)所穿越的土层不含淤泥层、流砂层,或淤泥层、流砂层厚度不大,并经降水后,挖进 中不会造成挎塌。 2挖孔桩地基的勘察要求: 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构造,判断危害程度; 2)场区各地层结构及均匀件,提出各土层侧阻特征值及可能作持力层的各土层端阻特征 值;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变化幅度,降水难易及对混凝土的腐蚀件: 4)勘察深度为持力层下5~10m(岩层为5m、土层为10m),若有断层、破碎带、古墓 溶洞等,与设计部门研究后确定补勘深度;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一柱一桩应按一柱一孔进行勘 察。 3由挖孔桩受力特性决定,应优先采用端承桩,其次是摩擦端承桩,不应采用摩擦桩。 4桩径一般为Φ800~Φ2000,扩底直径D与桩身直径d之比宜小于3.0,扩底宜挖成锅 底形,锅底比四周低200mm,其承载力约可提高20%,构造见图3.11.1。为节省投资,在满 足柱身强度的前提下,直径应尽量取小值,依靠扩底来提高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hz≥2.0h(土质较好) =4.0b(土质较差) H≥1.0m h,=b(土质较好) =1/26(土质较差) 1≥200mm

球形储罐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3.11.1扩底构造示意图

5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办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 虽大于6m,但L/D<3,亦按墩基计算。 6挖孔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荷载及地质条件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2倍。对粘 性土取1.5~2倍,对砂土宜取1.0~1.5倍,对卵石层为1d,对中,微风化硬质岩体最小深 度大于等于0.5m。 7挖孔桩桩端以下3倍桩端直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并应在桩底5 昔桩端直径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若不满足5倍时,专题研究。 8挖孔桩布桩原则: 1)对柱基宜采用一柱一桩,在结构设置变形缝处,也可两柱合用一桩,但应使柱合力重 心与桩中心重合。 2)剪力墙下,根据荷载大小,桩的承载能力及承台梁尺寸等综合比较分析,尽量选用单 排桩的布置方案,井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则可按均匀受力布桩。 3)核心筒下可考虑按群桩布桩,但桩宜布在纵横墙相交处或墙下,且桩群重心与上部结 构荷载重心相重合。 4)桩的中心距宜大于等于2.5d,当有扩大头时桩距宜大于等于1.5D,且两个扩大头间 的净距宜大于等于500mm,在端承桩情况下充许两扩大头间净距为0,但要注意跳花施工,以 免造成事故。 9挖孔桩必须在无水情况下挖进,人工降水深度应始终控制在桩底标高以下大于等于 500mm。施工方法可分:人工挖孔、人工扩底;机械挖孔、机械扩底;机械挖孔、人工扩底 10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注意安全防护: 1)必须设置护壁(黄土地区经验丰富时可不受此限),护壁应采用混凝土与桩芯形成 体,以发挥护壁外的侧阻力。 2)深度大于10m的桩孔应有送风装置,每天开工前先送风5min。 3)竖向提土装置务必安全。 4)当采用机械成孔、人工扩底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11挖孔桩竖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100mm。 12为减少各桩之间的差沉降,宜根据上部荷载的大小,调整各桩扩大头直径或桩身直径 使各桩桩端处持力层的压力大致相同。 13挖孔桩桩底持力层应逐桩验槽

3.11.2挖孔桩桩基计算

R,=pq paA,+pYsZq sal

式中 9.. 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式中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水平荷载作用下:

中R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Oit m.≤1. 2 RJ

F+Gk Mxy Mx; Qi n T Zy2i T Zx?

Hk Hix = n 第76页

式中F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一一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Q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n 桩基中的桩数; Mx、Mx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 x、J:柱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 H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Hi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5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 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必要时可进行带承 台的载荷试验,试验宜根据荷载性质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或多循环加卸载法。 当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主要为水平力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对桩顶变位的限制,对桩基的 水平承载力进行验算。当外力作用面的桩距较大时,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视为各单桩的水平 承载力的总和。当承台侧面的土未经扰动或回填密实时,应计算土抗力的作用。 6当桩基承受拔力时,应对基进行抗拔验算及桩身抗裂验算。 7桩身混凝士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武中。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 Q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一一桩身横截面积。 8挖孔桩桩基沉降计算: 1)以下非嵌岩挖孔桩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 ②体型复杂荷载差异大,或桩端下存在软弱土层乙级的建筑摩擦端承端承摩擦桩桩基 2)挖孔桩基沉降计算:

3)湿陷性黄土、新填土及欠固结土场地桩的负摩擦力按各地区经验数据采用,或由拟建 场地勘察报告提供,或按《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一94规范规定计算。 10挖孔桩基的抗震计算与构造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的第4.4.1~ 4. 4. 3 条执行。

3.11.3挖孔桩构造要求

挖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12一股承台和承台梁的设计与构造

3承台厚度由计算确定,最小不得小于300mm。 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无垫层时不应小 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 5承台的配筋: 1)对条形承台,其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2)对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200mm 3)对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合成的三角形应在 上部柱截面范围内

图3.12.1~2承台防冻构造示意 1~承台梁;2一炉凌等松散填料; 3一空隙:4挡土砖

3. 12. 2 承合计算

1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计算: 1)多桩矩形承台的弯矩计算:

M,=ZN, M,=ZNY

7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1)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①软土层较厚,承台下无可液化、欠固结土层; ②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不超过8层的多层住宅: ③天然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荷载要求或相差不大,但沉降量过大。 2)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原则和要点: ①选用成桩质量可靠性高的小直径桩,一般宜采用边长为200~250mm,长径比1/d为 左右的预制混凝土桩; ②选择非坚硬但压缩性相对较低的土层为桩端持力层,使桩的承载变形性状为摩擦型:

3.13建筑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构造

3.13.1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应包括的内容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第 9.1.3条,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掌握的基本技术资料: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基坑周边环境情况; 3地下室结构、基础及建筑相关要求; 4施工条件; 5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和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6类似工程的调研资料。 3.13.2基坑支护结构选型(见表3.13.2)

表3.13.2支护结构选型表

3.13.3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土体失稳或过变形导致支 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 1)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受弯、受剪承载力: 2)支撑和支撑立柱的承载力; 3)锚杆或土钉的抗拔承载力; 4)腰梁或受力冠梁的受弯、受剪承载力; 5)结构各连接件的受拉、受压、受剪承载力等; 6)支护结构及坑外土体的整体滑动失稳: 7)基底土的隆起失稳; 8)重力式支护结构的抗倾覆或抗滑移稳定性;

9)地下水引起的抗渗透稳定性、基底突涌稳定性。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 的正常使用功能,主要表现在:1)支护结构的变形;2)支护结构变形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引 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周边环境的影响。 3基坑支护设计应进行支护体系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及提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

3.13.4支护结构的荷载计算

1支护结构的荷载效应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基坑影响范围内建筑物荷载、地面荷载、 施工荷载、温度(冻胀)影响、波浪水流作用(临水支护结构)以及作为永久结构时的相关 荷载。 2土压力、水压力及基坑影响范围内垂直荷载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应按当地可靠的经验确 定,当无经验时,可采用假设条件最接近该具体工程的土压力理论,如朗肯土压力理论,库 仑土压力理论。当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时,应采用静止土压力。 3当按照经典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水压力时,对砂性土宜按水土分算的原则计算, 对粘性土宜按水土合算的原则计算。 3.3.5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

注:表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

(3. 13. 5)

4)结构计算首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假定以下参数:排桩直径或连续墙厚度、混凝土强 度等级、支点数量、支点位置、支点倾角、支点刚度及预加力等,计算后需考察计算结果是 否满足工程要求,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否则,需调整假定的参数重新进行计 算,直到计算结果满意为止。 5)以上计算项目随着计算的工况在发生变化,在进行支点设计、截面设计时,应按照每 项目的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保证在任何工况下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锚杆腰梁与支护桩之间需有可靠的连接措施,通常采用桩内植筋焊接垫板或钢筋拉接等 方法。 6)构造要求: 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上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4m。

锚杆杆体下料长度应考虑在锚孔外的外露氏度,外露长度需满足锚杆张拉作业的要求。 锚杆沿轴线方向每隔1.5~2.0m设置一个定位支架,保证锚杆杆体具有足够的保护层。 锚杆锚固体上覆上层厚度不宜小于4m,锚杆倾角宜为15°~25°,最大不应超过45° 多排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当锚杆间距不满足该要求时, 相邻锚杆应采用不同的人射角度,以使相邻锚杆的锚固段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群锚效应。 5支撑形式的选择。 1)支撑平面选型。选择内支撑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基坑的形状、尺寸、深度、土质条件 基坑挖土的施工条件和要求,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位移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方案的 优选,对于长条形基坑一般可采用对撑的形式,对撑受力明确,设计条件简单,安装的偏差 所产生的附加内力一般不大,支撑之间没有受力的相互联系。一般可按压杆稳定进行计算和 断面设计。当支撑轴力较大,压杆计算长度较大时,应在支撑下设置立柱以减小支撑垂直方 向的计算长度和增加受压稳定系数。但立柱不能增加水平方向的受压稳定系数,可采用支撑 两端设斜向压杆形成燕尾形支撑来增加水平向的受压稳定系数。 当基坑尺寸较大、支撑较长时,可沿支撑设置多个立柱,形成多跨的支撑,同时对撑可 设计成衍架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受压稳定,对撑的设计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面都满足受压 隐定的要求。受压稳定应根据支撑轴力的大小按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设 计。 基坑的角部可采用水平斜撑形式并根据斜撑轴力进行设计。斜支撑除满足受压稳定要求 外,应验算支撑端部的受剪承载力。钢支撑应验算其焊缝的抗剪强度并严格保证焊接施工质 量,钢筋混凝土支撑应验算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当基坑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拟正方形时,可考虑采用圆环形或椭圆形支撑。圆形内支 撑将作用在圆径向的荷载转变为切向的压力,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受压强度高的特性,一般 圆环支撑与桩墙间用压杆连接以传递荷载。圆环内支撑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对基坑土 方的开挖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应注意的是:理论上受均匀荷载的圆环截面只有轴力没有弯矩,但由于基坑四周土质条 件的差异,土压力大小不同,圆环支撑与桩墙之间连接杆件的长度和方向不同,基坑四周开 挖的先后顺序不同等等因素,实际上圆环上的内力不仅有轴心受压还有不同程度的附加弯矩, 实际工程中应予以考虑。圆环支撑一般也应设置立柱,以承受支撑自重和防止支撑平面外的 受压失稳。 2)支撑标高的确定。支撑布置形式、支点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施工经验 和通过计算来决定,其中支撑的标高应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单层或多层支撑应通过调整支撑点标高,使支撑的断面设计合理,桩墙的弯分布比 较均匀,避免出现过大的支撑力和弯矩。 ②要结合实际挖土的需要,如机械挖土时,应满足挖土机的活动范围并使运土车顺利通 过。 ③应考虑地下室各层楼板施工时,每层支撑拆除的方便,不影响地下室施工。避免当楼 板替换支撑时,支护结构桩墙内力和上层支撑轴力产生突然的增长,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或 增大设计截面和配筋。 考虑以上因素后,以达到方案可行、受力合理的优化目的。 3)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作用一是承受支撑自身的自重荷载,二是增加支撑的受压稳定 性。无论是钢筋混凝土支撑还是钢支撑,如不设立柱,支撑重量将传到两端与桩墙连接的结 点上,使结点承受很大的作用力,增大结点设计难度,同时自重作用下支撑产生弯矩和挠度, 降低了支撑的稳定性,设置立柱以满足结构设计上的要求。 支护结构的支撑设计一般由受压稳定控制,设置立柱后,竖向的压杆细长比增大,可以 有效地减小支撑截面尺寸和自重或提高受压承载力,目前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的设计是立柱间 的支撑长度不小于12~15m。但立柱不能支撑水平方向的受压稳定系数。这一点在实际工程 中不可忽视,以避免造成支撑水平失稳,对于支撑杆件或支撑衍架,水平和竖直的受压稳定 性应相互协调,避免两者一个过大一个过小的不合理设计。增加支撑水平方向的受压稳定能 力一般可采用衍架形式,或支撑间设立杆来解决。 6内支撑设计计算要点。 1)基坑周边地层差异较大、平面复杂的支撑体系应按支撑体系与排桩、地下连续墙的空 间作用协同分析方法,计算支撑体系及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的内力与变形 2)基坑周边条件相近、平面比较简单的支撑体系,水平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可按水平平 面内的平面结构进行计算(支撑构件的结点根据实际连接情况取刚接或绞接),支点水平荷 载可沿腰梁、冠梁长度方向分段简化为均布荷载,水平荷载设计值按本节3.13.4条支点水平 力设计值确定;支撑体竖向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可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支撑构件的弯矩,剪力: 计算跨度取相邻立柱中心距,竖向荷载设计值应包括构件自重及施工荷载。 3)当基坑形状接近矩形且基坑对边条件相近采用网格对撑时,支撑构件轴向力可近似取 水平荷载设计值乘以支撑点中心距,支点水平荷载可沿腰梁、冠梁长度方向分段简化为均布 荷载,水平荷载设计值按本节3.13.4条支点水平力设计值确定。腰梁内力可按多跨连续梁计 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支撑点中心距。支撑体竖向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可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支

注:以上表格中纵向受力钢筋是按照II级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10MPa)计算的,如果采用其他级 别的钢筋,可按照等强代换的原则换算钢筋面积,即在使用以上表格时将项乘以系数(310), 为实配纵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3.6水泥土墙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 1嵌固深度的确定方法(见表3.13.6)。水泥土墙一般为重力式挡土墙,嵌固深度由整 急定和抗渗透稳定条件控制,设计时先假定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再验算水泥土墙的整体 定性和抗渗透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在满足此两项稳定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嵌

1嵌固深度的确定方法(见表3.13.6)。水泥土墙一般为重力式挡土墙,嵌固深度由整 本稳定和抗渗透稳定条件控制,设计时先假定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再验算水泥土墙的整体 急定性和抗渗透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在满足此两项稳定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嵌 固深度,因为增加嵌固深度对提高水泥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作用不显著

注:表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

/ww.sinoaec.cor

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已作用有渗透水压力时,侧向截水的排桩,地下 连续墙的嵌固深度设计值尚应满足抗渗透稳定条件。 2墙体厚度的确定。水泥土墙的厚度一般由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条件控制,对于横断面 为矩形的水泥土墙,设计时可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方法直接计算墙体厚度;对于 潢断面为非矩形的水泥土墙,应先根据设计意图假定断面尺寸,再验算抗倾覆稳定性。特殊 况下(如各土层性质变化较大),需进一步验算抗滑移稳定性及抗隆起稳定性。以上稳定 性验算均需满足要求,否则,调整水泥土墙断面,重新进行验算。 3水泥土墙的内力和变形计算。一般情况下,水泥土墙厚度较大(大于等于0.4h),水 泥土墙在不发生强度破坏时,其变形特征表现为刚体的平移或转动。因此,基坑被动侧土体 的变形对水泥土墙变形的影响很大,基坑被动侧土层变形参数的选取非常重要,水泥土墙的 内力及变形计算可参照地下连续墙采用弹性支点法。 4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水泥土墙断面形状、尺寸确定后,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对 于横断面为矩形的水泥土墙,验算弯矩最大截面;对于横断面为非矩形的水泥土墙,应验算 弯矩最大截面,墙体厚度变化处等截面;总之,任意截面的正截面承载力均需满足要求,否 则,需调整断面,重新进行验算。 3.13.7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 1设计步骤。土钉墙支护技术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由原位土体、设置在土中的土

3.13.7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折

1设计步骤。土钉墙支护技术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由原位土体、设置在土中的土 钉与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土钉墙的设计计算包括局部稳定性验算和整体稳定性验算,每项 验算均与土钉的长度、数量、锚固体直径、土钉钢筋直径等参数有关,因此,在进行以上验 算之前,应先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初步确定这些参数,然后再进行各项稳定性验算。 2局部稳定性验算。土钉的局部稳定验算保证单根上钉不被拨出或拉断,土钉的受拉荷 载由土钉位置处的平均土压力强度及该土钉承担的面积确定,当土钉墙坡面不是垂直坡面时, 受拉荷载可根据坡面坡度进行折减。局部稳定的计算方法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3整体稳定性验算。土钉墙整体稳定验算采用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抗滑力矩由土体抗滑 力矩和土钉抗滑力矩组成,计算时通过试算找出最危险滑动面圆弧,最危险滑动面圆弧的总 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应满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要求。

4土钉抗拉承载力的确定。土钉墙的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与土钉的抗拉承载力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选取土钉的抗拉承载力对土钉墙支护的安全性、合理性至关重要,确定土钉抗拉 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现场抗拉试验,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难以进行现 场试验,因此,通常的做法是,有类似工程经验时根据工程经验确定,或根据有关规范建议 的锚固体与土体的摩阻力计算确定。采用这些方法确定土钉抗拉承载力,又与土钉的注浆工 艺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时一定要明确土钉的注浆方法及有关参数。此外,设计时根据工程 经验或规范确定的土钉抗拉承载力,在土钉墙施工时,应进行土钉抗拉承载力检测,同一条 件下,检测数量不宜少与土钉总数的1%,并不少于3根。若检测的土钉抗拉承载力不满足 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必要时进行设计修改。 5构造要求。 1)十钉钢筋与面层的莲接方式。十钉钢筋需与面层莲接牢固,才能保证支护结构及被加 固土体的整体性,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大致有图3.13.7所示几种。 2)土钉的排距需根据所在土层无支护自稳能力确定,在较坚硬的粘性土地层,排距可稍 大一些,较软的粘性土地层或粉土地层,排距宜稍小一些,当土中含水量较大,排距宜小 些,一般情况,土钉排距宜取 1. 0~2. 0m

[天津]体育馆屋面网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上钉墙加强筋水意图

图3.13.7土钉钢筋与面层的连接方式

3)土钉墙的安全稳定性对地下水非常敏感,土钉墙支护对地下水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除保证降水系统能有效的工作外,尚应采取其他有效的排水措施,土钉墙坡顶应 做混凝土地面,坡顶。坡底做排水措施,严禁雨水、污水等地表水渗入坡体。在坡面上,根 据土层的含水情况设置卸水孔。 3.13.8基坑支护设计对基坑施工的要求 1基坑的施工程序需满足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工况,不能满足设计工况时,必须由 设计人员复核设计并认可。 2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应配合施工,发现施工中有与设计条件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复核 设计,必要时进行设计变更。 3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应及时了解基坑监测结果,分析基坑监测成果,判断支护结构的工 作状态。 4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情况,对基坑不同施工阶段支护结构的养护龄期提出明确要求: 对支撑或锚杆的拆除(如果需要拆除)时间、注意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5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情况,对基坑周边支护结构影响范围内的材料堆载、车辆荷载 等施工荷载提出明确要求。 6对基坑土方开挖有要求时,应明确提出。 7对支护结构的试验、检测(如锚杆、土钉墙、水泥土强度等)提出要求。 3.13.9基坑监控。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提出对基坑监测的要求。基坑工程监测一般应按以下 要求实施: 1基坑开挖前必须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 求、监测点的布置、观测周期、监控时间、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报警标准以及信息反馈系 统等。 2基坑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 查为辅。 3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基坑开挖影响的范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般从基坑边缘向外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均为监测对象,3倍坑深范围内的重 要建(构)筑物,尤其是古文物保护点应列入监测范围内。 4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可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要求的基坑监测项目中有关规定 选择。 5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设计要求、规范或场地条件 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

3.13.8基坑支护设计对基坑施工的要求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监测项

SZDB/Z 289-2018标准下载6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6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1)基坑工程概况和监测目的; 2)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3)采用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4)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和结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