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2020.pdf

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202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875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2020.pdf

危险化学*是指具有*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 环境具有危害的剧*化学*和其他化学*。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建立专门的化学*管理制度,明确 各部门职责,确定各关键环节管理要求。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 ·化学*的采*和运输。明确禁止使用清单,如石棉类物*;限制类物质 如“致癌物清单”"“消耗臭氧层物质”;首次采*,需通过安全变更进行评估,明确 该化学物*的使用和控制要求。 ·化学*的仓库储存。存储符合“危险化学*相容性表”;专库专用,符合 法规监管要求,如剧**,匹配符合灭火要求的库房;确认化学*标签完好,以 及定期检查,发现其*质变化、破损、泄漏等,应及时处理。 ·化学*运输/使用。做好外来车辆安全管理,选择防爆运输工具;生产须 亚格控制车间现场危险化学*的数量,现场临时存放时间不超过1天;明确人员 资质/PPE/投料方式/应急措施等管理要求。 ·化学*的废弃。危险化学*的废弃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发生剧烈反应或 有高*的物料需先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才可进行报废处理;高活性物料需要建 立专门的管理程序明确各环节管控要求,

5.5.1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SDS,是一份关于化学*燃爆、*性、环境危害 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 件。SDS是化学*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是作业人员进 行应急处理的技术指南;为制定化学*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是化学*登 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在采*化学*时,必须确认供应商提供符合国家安全规范要求的SDS 和GHS标签,建立和维护化学*SDS文件数据库,以方便其他部门查询和应用。 主要管理要求有: ·化学*原料和分装固体/溶剂应有清晰完整的安全标签,符合《全球化学 *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GB15258《化学*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的要求。内 容应包括名称、警告词、危害信息、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储存要求、废弃措施 信息。 ·按照安全分类标签、SDS,选择合适的仓库、仓储区和库位。 ·建立并维护工厂化学*使用清单(化学原料、化学试剂、清洁剂、制冷 CA 剂等)。 ●所有化学*都应有清晰完整的标贴,包括名称、批次、重量、存储条件, 安全分类等。 ·企业应按要求编制常用化学*安全周知卡。安全周知卡应张贴或悬挂于 化学*生产岗位及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 企业生产的化学药*、中间体等无法完成SDS编制工作的,可咨询或委托 专业机构进行SDS编制工作,获取相关安全健康信息,如人体接触限值等数据; 建立所有化学*相容性及互相禁忌矩阵,以规范化学*的使用、存储。 企业至少每五年对SDS进行审核及更新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JB/T 13710-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钢筋网成型机.pdf,简称SDS,是一份关于化学*燃爆、*性、环境危害 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 件。SDS是化学*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是作业人员进 行应急处理的技术指南;为制定化学*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是化学*登 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在采*化学*时,必须确认供应商提供符合国家安全规范要求的SDS 和GHS标签,建立和维护化学*SDS文件数据库,以方便其他部门查询和应用。 主要管理要求有: ·化学*原料和分装固体/溶剂应有清晰完整的安全标签,符合《全球化学 *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GB15258《化学*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的要求。内 容应包括名称、警告词、危害信息、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储存要求、废弃措施

·按照安全分类标签、SDS,选择合适的仓库、仓储区和库位。 ·建立并维护工厂化学*使用清单(化学原料、化学试剂、清洁剂、制冷 A 剂等)。 ·所有化学*都应有清晰完整的标贴,包括名称、批次、重量、存储条件 安全分类等。 ·企业应按要求编制常用化学*安全周知卡。安全周知卡应张贴或悬挂于 化学*生产岗位及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 企业生产的化学药*、中间体等无法完成SDS编制工作的,可咨询或委托 专业机构进行SDS编制工作,获取相关安全健康信息,如人体接触限值等数据; 建立所有化学*相容性及互相禁忌矩阵,以规范化学*的使用、存储。 企业至少每五年对SDS进行审核及更新

5.5.2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且危险 化学*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重大危险源监 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备案和变更、预警和监 测等。

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 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部门,并制订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计划。 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如防雷、防静、防火、防爆等设施;安全阀、液 立计、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及计量、急救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涉及法 定检测的要请有资质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醒目位置需设置重大危险源警示牌及有关安全、告知标 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 可燃、有*有害气体泄漏监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 言息存储等功能 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装备紧急停车系统;按照 要求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安全仪表系统(SIS)。 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制订重大危险 源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每年至少1次

5.5.3化学*仓库、贮罐区管理

危险化学*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防火等级、充许层数、防火分区、面积、 安全疏散、仓库与仓库及与其它建筑的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危险*贮罐区应当按照规范设置事故应急池,安装温度、液位、压力、可燃 有*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安装喷淋降温设施、阻火器、氮封装置、紧急释放装 置,采取防雷防静电接地。易燃易爆储罐进料方式,应考虑防止料液飞溅产生静 电,宜采用底部进料方式。 化学*装卸和取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防静电金属取样器,做好装卸和 权样前的静电消除工作,制定安全规程,规范操作。有条件的,建议采用底部取 详方式,以消除人员登高作业和静电的风险。危险化学*的贮存必须遵守《常用 化学危险*贮存通则》,根据危险*危险类别和禁忌要求分区、分类、分库贮存 各类危险*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5.5.4易制*化学*管理

国家对易制*化学*的生产、 经营 **、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 和许可/申报/备案制度。企业应制定易制*化学*管理制度和易制*化学*清

5.5.5剧*、易制爆化学*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运输、双人收发、双人管理、双锁、双 人使用),制定剧**、易制爆化学*安全管理程序。从采*、运输、贮存、领 料、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环节进行管控。通过改进工艺,尽量以低*或无*原 料代替高*或剧*化学*。剧**的**和使用必须持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 《剧**准*证》,并到有相应《剧*化学*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剧* *。选择的运输单位也必须持有相应的《剧**运输许可证》,驾驶员和押运人 员、装卸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剧**、易制爆化学*应有 专用仓库,仓库硬件设施条件应当符合《剧*化学*、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 要求》要求。建立领用审批制度和可追踪的使用台帐。剧**的使用首先应尽量 采用工程密闭或隔离控制措施,避免人员直接暴露于剧**,并且考虑高级别个 人防护装备。对于应急防护,应采用全身式防护,并考虑空气呼吸器配备要求 剧**废弃物应当单独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剧**、易制爆化学*的采*,需向当地公安部门备案。涉及剧*、易 制爆化学*的作业人员应同当地公安机关备案。企业应指定专人管理剧*、易制 暴化学*,进行剧*、易制爆化学*的收发、存储和库存管理,做好相应记录。 ·保证用于剧*、易制爆化学*存储场所安保设施的良好(如CCTV、门 禁门锁钥匙、货架、通风系统等),存储剧*、易制爆化学*的仓库应安装CCTV CCTV数据保存需满足GA1002《剧*化学*、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 以及当地公安部门要求。 ·剧*、易制爆化学*仓库应严密、坚固、通风、干燥等要求,并设置相 的防火、防爆、防潮、防盗及防泄漏等安全设施。剧**仓库门口必须设置剧 *化学*安全标识。 ·易制爆危险化学*和剧**管理制度应张贴在现场墙上。及时登记出入 库情况,台账要求记录完整、清晰,**量、用量、库存量必须一致,做好定期 盘存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剧**的收发、使用和存储应按照“五双”要求执行,并使用公安局监 制的《剧*化学*进、出(库)流量登记薄》和《剧*化学*使用领料签发备查 单》。易制爆化学*收发和存储参照剧**管理要求 ●使用部门应做好剧*、易制爆化学*仓库的相关使用记录。使用部门应 按当天使用计划,合理领用,若有剩余必须及时退库,交接班人员必须认真复核 剧*、易制爆化学*仓库的使用量。 ·剧*化学*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防护和应急 处理方法。 ·剧*、易制爆化学*仓库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和器材。使用部门根据 应急预案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和器材。 ·对剧*、易制爆化学*废液进行处理,不得将含有监管化学*成份的残 液直接排放出厂外。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剧*、易制爆化学*仓的 必须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报废的剧*化学*,应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处理并到公安机关备案。 ●剧*、易制爆化学*任何收货异常、使用异常、盘点异常、偷盗、攻击、 火灾、中*、泄露等,必须立即报告,

5.6.1生物安全的范畴

企业应根据《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生物安全的活动进行管理。 工义的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 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这些因素主要是: ·天然的生物因子,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最 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转基因生物; ·生物技术滥用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 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包括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 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5.6.2生物安全等级

注:病原微生物类别分为:病*(含病*)、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5.6.3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所依据的资料及拟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应以国家 主管部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或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 标准等为依据;任何新技术在使用前应经过充分验证,适用时,应得到相关主管 部门的批准。 5.6.3.1在进行未知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时,原则上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进行: ·危险因子的鉴定; ·暴露因素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 ·危害程度鉴定结论。 未知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包括变异的病原微生物),需要委托专业机构进 行,涉及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5.6.3.2对已知病原微生物的评估,病原微生物危害分类是生物危害评估主要依 据,但仍需要考虑多重因素才能确定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主要评估因素如下:

1)微生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概述、危害程度分类: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 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流行特征(现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 人群等); 2)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3)感染途径及潜在暴露的结果:自然感染和其他因实验操作所致的感染途 径(实验室、临床、科研及生产); 4)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灭活条件; 5)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剂量的影响:一般操作的浓度和剂量、标本浓缩 操作的浓度和剂量; 6)自然宿主和易感人群;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或院内感染信息; 8)病原微生物操作活动评估(如离心,气溶胶、超声、接种、灭活等),疫 苗生产企业可参照《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卫办科教函[2020]483 号)及《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检查验收评定标准》; 9)重组DNA操作可能会扩大的宿主范围: CA 10)预防和治疗措施; 11)人员安全状况评估: 12)评估结论:病原微生物分类分级依据;实验活动与实验室级别要求及个 人防护要求:人员健康和素质要求:预防和治疗措施要求

5.6.4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5.6.4.1体系要素

为了确保生物风险可控,涉及到感染性物质作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研 究机构、生产性企业、疾控医院检验、储存运输等),必须建立对应的生物安全 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主要参照《生物安全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WHO生物安全手册》、《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卫 办科教函[2020]483号、《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检查验收评定标 准》、跨国公司最佳实践等内容建设,必要时,可局部参照欧盟、美国、加拿大 等国家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公共卫生流行病管理,按照国家传染 病相关要求执行。

5.6.4.2生物安全概念的实验室及厂房主要

2生物安全概念的实验室及厂房主要考量

主物安全实验室通常分为四个等级: ·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主物安全实验室通常分为四个等级: ·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 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来决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下表叙述了与不同 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各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要求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与微生物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见本手册第4部分)

在实验室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危险度评估结果将微生物因子归人某一生物安 全水平。在通过危险度评估工作来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要考虑危险度等 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归入危险度2级的微生物因子,进行安全工作通常 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设施、仪器、操作和规程。但是,如果特定实验需要发 生高浓度的气溶胶时,由于三级生物安全水平通过对实验工作场所内气溶胶实施 更高级别的防护,所以更适于提供所必需的生物安全防护。因此,在确定所从事 特定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应根据危险度评估结果来进行专业判断,而不应单 纯根据所使用病原微生物所属的某一危险度等级来机械地确定所需的实验室生 物安全水平,下表汇总了四种不同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要求:

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

不同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5.6.4.3感染性材料的运输与保藏

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中将感染性物质分为A、 B两类。《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 以上标准包装。 A类:对健康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残疾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 B类: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 标本或生命物质B类

5.6.4.4菌毒种保藏储存

医疗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教学和科研机构按规定从事临床诊疗、疾病控 制、检疫检验、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保管其工作中经 常使用的菌(毒)种或样本,其保管的菌(毒)种或样本名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 改部门备案。但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及行政部门有特殊管理规定的菌(毒) 种除外。 菌(毒)种和样本安全保管制度和操作程序主要包括:菌毒种和样本的接收: 菌毒种分离;菌毒种鉴定;菌毒种使用、分发;菌毒种销毁;菌毒种去失、破损 或偶发事故。 保存管理的主要要求包括:建立总帐及分类帐。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学名、 殊名、历史、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代数、保存日期和数量等;设菌(毒) 种库,专人(双人双锁)管理(可参照剧毒品进行管理);保存方法:斜面或半 固体、冻王、磁珠等:保存设备:一般为低温冰箱或室温

5.6.4.5企业传染病大流行防控体系

企业传染病大流行防控体系作为公司业务连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保 护员工和家属,识别风险和机会,保证业务持续,为社会负责。 管理策略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的风险分级(任选其一):

中国流感大流行阶段划分和应急反应分级简明

主要程序包括成立防控小组、书面的防控预案、每年演习1次、外部 审核。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 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技术性 强、技术标准高的设备

5.7.1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要求

1)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安全技 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安全法》、TSGR0006《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 定。 2)公司不得自行设计、制造压力容器,只能委托持有国家批准的压力容器 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3)使用特种设备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标准操作规程、岗位责 任制、检修保养规程、交接班制度等。 4)特种设备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特种设备使用证、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颁发); ·质量证明书; IDILA ●使用说明书、附件说明书附图及清单; ·特种设备检修、检验原始记录等资料。 5)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或防爆膜)、压力表、减压阀等其它 安全附件。使用中应保证表盘刻度清晰,严防受高温、冰冻和震动的影响,使用 期满后,应及时校验,保证指示灵敏、可靠。 6)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检验 7)各种气瓶(氧气瓶、乙炔瓶、氮气瓶、氟里昂瓶等)的运输、存放、保 管和使用应按《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 定》等相关规定执行,气瓶上应配上安全帽、防震圈等安全装置,并定期校验。 8)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修保养规程、岗 位责任制等有关规章制度作业,并取得相应国家特种设备操作证。

5.7.2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操作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操作 ·严禁超压、超温运行; ·加载和卸载速度不宜过快:

·避免压力、温度等大幅度的波动; ·尽量减少容器开停次数; ·不得在容器上任意开孔、接管、检修,压力容器使用时不得带压检修及 紧固工作,不得随意移动或用硬物敲击压力容器的任何部位; ·未经定期校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7.3特种设备报废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的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特种设备报废后要及时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 办理注销。

6. 研发EHS 管理

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考虑的EHS的内容包括: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和安全可 靠,需以相关产业政策为导向,尽量采用低毒、无恶臭物料,不得采用国家明令 禁止、淘汰的工艺、装备和物料:评估工艺稳定性及工业化生产的可操作性,操 乍参数如温度、水分、pH、搅拌(非均项)、反应时间等对EHS的影响;节能 降耗,特别是溶剂的回收套用,降低物料使用量,减少三废产生;三废的规范化 处置,除考虑源头减量化外,还需研究废水分类处理的方法、危险固废无害化及

废气产生收集处置等。

企业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要求,制定试验方案时充分考虑原料、中间体、最终 产品和副产品的有关理化特性,制定防范措施,对危害不确定的中间体或产品职 业健康防护等级参照OEB4级控制标准。 企业应研究采用工业级原料下的最佳工艺路线,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 考察,合理制定关键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研究避免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原 料使用,选择危险度低、产污量小的工艺路线,同时应开展破坏性试验,包括产 物、反应的稳定性试验。 小试应以中试或大生产为导向,综合考虑设备的可行化和操作的可行性,完 成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试验。考虑生产放大因素的影响,在选择控制参数时 应考虑反应器的选型、搅拌器的选型、换热效果,以及后处理手段效果等。企业 可以设立禁用物质和工艺清单,对研发项目的物质和工艺进行筛查。对高风险物 料和反应工艺可以建立审批制度,需要特殊审批才可进行

中试是小试过渡到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在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操作条件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等条件具备后方可 开展。企业应建立中试管理制度,结合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设定可进行中试 的必要条件,例如进行反应安全相关的数据测试,评估反应风险等级。高风险反 应不进行中试或采用流体化学等有效降低风险的方式进行。企业可参照《精细化 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建立评估机制和能力,对反应进行安全风险 评估。 企业应严格控制中试装置的规模,中试装置规模一般不超过小试规模的 30~100倍。若确有进一步探索工业化生产工艺条件稳定性的必要,应在以上中 试装置规模规定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放大的方式,以模拟工业化生产进行工艺扩试 活动,且一般不超过中试规模的10倍。 应根据小试结果进行设备选择和工艺管路的改造,并在投料前检查确认完 成。此过程应考虑设备管道容量、材质是否适宜,耐腐蚀性、加热、冷却和搅拌 (类型)速度、防冲料措施、泄爆装置、废气处理等是否符合要求,物料输送 计量、加料、分离等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在中试投料前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落实风险控制措施,选择、培训合格操 作人员,做好应急预案等必要的准备工作。中试过程中暴露出重大问题并可能造 或严重后果时,必须立即中断中试,通过小试研究确认后方可重新开始。中试过 程中应同时开展职业健康检测、分类废水小试等,为工业生产EHS控制提供相 关数据。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涉及到新化学物质的需按规申报,对新物质危险性、毒性 水环境影响等应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试验、分析,提供数据,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7.1新改扩建项目EHS管理

试车方案,落实工验收合规性事项。

7.2并购项目EHS管理

7.3关厂/停用设施的EHS管理

7.4建筑安全和承包商管理

企业运营难免出现意外情况,企业应主动识别出可能的意外情境,并针对这 些情境进行准备。

8.1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企业应当建立、实施和维护一个识别潜在紧急情况的流程,紧急情况包括: 有关化学品或危险物料的事故、生物威胁、洪水、恶劣的天气、地震、炸弹威胁 民众骚乱/暴动、医疗紧急情况、周边企业存在重大风险源,以及其它的可能影 响员工的健康、环境以及业务的情况。 风险评估应当针对每个潜在的紧急情况进行。至少应当考虑潜在的对于员工 或社区健康、环境以及业务恢复的影响。基于紧急情况的特性,发生概率、现有 控制措施,以及内部外部有效的响应能力,同样应当被考虑。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应当被存档,并且当法规、业务运营、工艺或原材料等 发生重大改变时,或事故、紧急情况发生后,或者在进行应急演练后根据情况及 时进行更新。

8.2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应当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基 于企业的复杂性和大小可由一个负责人和一些合适的辅助者构成。辅助者应当包 括但不仅限于控制消防喷淋、消防泵、电气系统等的维修人员,保证所有人员疏 散的监控人员,联系消防部门的人员,现场医疗急救人员,以及其它必要的人员 企业应当建立和维护一份企业最新的应急响应人员清单,包括他们的角色和 职责。

预案的编制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预案的编制应基于危害识别和风险 评估,以及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根据意外情境的风险大小和影响范围,可以制 定现场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制定的预案应按照相关要求进 行评审。经过评审的预案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相关部门备案,并由企业主要 负责人签署发布。企业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成果,建立、实施和维护保持最新的 应急预案,以使事故的潜在影响最小化或使紧急情况对于人员健康、环境、业务 和企业内外的影响降至最低。如有必要,应急预案应至少每年评审和更新。当法 规、业务运营、工艺或原料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发生事故、紧急情况或者应急演

练之后也应该进行评审和更新。没有重大变化,预案也应定期更新。 应急预案除了内部有效传达外,应当确立沟通流程来决定是否对外部进行信 息披露。 应急预案应当建立事后管理程序,

8.5应急响应团队的医疗监护

企业应当符合职业健康的要求为应急响应团队建立、实施和维护适当的医疗 监护和记录程序。 企业应当为急救人员建立、实施和维护处理血源性病原体风险的程序。并且 如果必要,该程序同样适用于其他应急响应团队成员

施工组织设计乌兰察布大酒店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与业务连续性计划(BCP)

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10. EHS 变更管理

企业应建立、执行和维护一个书面流程,确保在研发或设计过程中、以及在 采购之前,对全新的以及现有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的变更进行评审和批准,以满 足适用的法规要求和组织EHS标准

企业应建立、执行和维护一个变更管理流程,确保所有可能对人员、设备 装置、财产以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业务、技术、运营和行政方面的变化得到预 测、评估和控制,以持续地满足适用的法规要求和组织EHS标准。 变更管理流程还应该对常规变更流程范围之外的紧急变更做出规定。紧急变 更应先由被授权的人员批准,然后尽快纳入常规变更流程进行正式评估和批准 变更还可分为临时变更和永久变更。对于临时变更,应规定恢复的时间,并要追 踪临时变更是否按照约定进行了恢复,如果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 变更管理流程至少应包含目的、适用范围、定义、职责、工作程序、文件控 制以及相关文件等方面的要求。 DILA 企业应建立变更影响评估表,对变更可能引发的影响由不同专业具备胜任力 的人员进行评估,识别出行动项和关闭时间。变更影响评估表得到授权人员的审 批后,变更才可以实施。变更的行动项应定期追踪,确保识别出的行动项得到执 行。PSSR应包含对变更行动项的确认。 采购流程中的变更管理:对于涉及变更的设备或设施采购活动,组织应建立 执行和维护一个流程,确保在报价或资本拨款请求中应包含根据适用的法规要求 和组织EHS标准制定的规格标准。这些要求应尽可能的详尽,以帮助建筑师/工 程师、销售商或供应商理解组织的EHS要求。 交付使用的变更管理:对于全新的或改变的工艺、设备或设施,组织应建立 执行和维护一个流程,确保其经过授权方可使用。对工艺、设备或设施所适用的 法规要求以及EHS标准的符合性要进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进行确认 当使用者接受了适当的关于安全地使用、操作、维修设备或安全地使用建筑物的 培训后,才可以交付使用。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后应对相关工艺、设备或设施进 行再评估,以确认所有的EHS风险得到充分的控制。 项目过程中的变更:对于新改扩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偏离原设

计的变更,需要进行变更评估,识别是否有EHS影响,以确定是否符合之前的 审批范围,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对于有EHS影响的变更,需要EHS代表审核。

11.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TB 10069-2017 铁路驼峰信号及编组站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CHINA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SSOCIATIO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