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389-2016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JGJT 389-2016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 389-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6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31382
下载资源

JGJT 389-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389-2016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拍表式集模级文净小 年荣安荣儿方 其构配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组装式架 及支撑》JG/T476中均有规定,为便于施工现场使用,将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用组装式桁架及支撑》JG/T476中水平桁架单元、 竖向桁架单元及其构配件作为本规程附录A列人。

3.0.3水平桁架单元及其构配件组装后形成不同基本跨度桁架

3.0.7本规程规定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顶端承托混凝土梁

度不应大于500mm,是因为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结构两立杆中心 距离为900mm,混凝土梁截面宽度超过500mm后,梁模板木 方、主楞、对拉螺栓等施工困难。而当梁截面高度超过 1000mm,混合支撑的上部悬臂高度太大,容易造成混合支撑的 上部失稳破坏职工活动大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稳定承载力降低

3.0.8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组装式桁架及支撑》IG

中,桁架单元规格、尺寸设计是按组装后最大基本跨度5

所承受的最大荷载是按水平架间距为600(900)mm,楼面板厚 度240(120)mm施工时所承担的荷载,在此荷载作用下桁架节 点、杆件不应出现破坏或失稳,挠度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当 楼板跨度大于5.0m时,可依据本规程第6.1.3条的多跨楼板模 板支撑方法实现。 本规程中所用的竖向桁架混合支撑两立杆中心距离为 900mm,当支撑高度为5.8m时,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高宽比为 6.4,大于3,为此应采取整体稳定加固措施设置剪刀撑。经试 验验证当5.8m高时,采取适当构造措施后,稳定承载力满足规 定的荷载要求。

4.2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

4.2.4本条规定了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风荷载标准值计

方法。 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相 关规定确定。由于组装式架模板支撑为临时结构,使用时间较 短,因此采用重现期n10年的基本风压,风振系数取β,=1.0。 4.2.6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选用。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板 较厚时,在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荷载效应计算时就变成了由永久 荷载进行控制的荷载组合,这种情况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要求,相应取=1.35。 在抗倾覆验算时,永久荷载产生的是抗倾覆作用效应,是对 结构有利的,其荷载的分项系数%二0.9是比较合适的,而可变 荷载是水平荷载作用,对结构是不利的,所以Q=1.4。

4.3.2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结构及其构配件的承载能力应考虑 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风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 影响。 当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与周边已浇筑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 土结构构件如柱或剪力墙结构可靠拉结时:可以不验算整体稳 定。对相对独立的组装式支撑,在其高度方向上与周边结构无法 形成有效拉结的情况下,可分别计算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 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Q2)作用下和风荷载(Q3)作用下组装 式支撑的稳定性,以保证及组装式支撑的构造合理性,防止组装 式架模板支撑产生倾覆破坏。 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和附加水平荷载作用产生,而抗倾 覆力矩主要由模板系统及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自重、新浇混凝 土自重和钢筋自重作用产生。抗倾覆计算分三种工况进行,第 一种工况为模板系统搭设完毕而未绑扎钢筋时,在风荷载作用 下产生倾覆的情况;第二种工况为模板系统搭设完毕并且钢筋 也绑扎完毕时,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倾覆的情况:第三种工况

为混凝土施工阶段,在此阶段,模板上部已经浇筑了部分混凝 土,而该部分混凝土产生的自重属于对抗倾覆有利的荷载,另 外,混凝土浇筑阶段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较小,因此该阶段不 再进行抗倾覆验算。

5.1.1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中相关规定编制。 5.1.2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中规定的危险等级Ⅱ级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统 取1.05。 5.1.3本条阐述了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结构设计验算内容。说 阳加下

5.1.3本条阐述了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结构设计验算内容。

1设计方法 本规程采用了与现行结构规范统一的设计表达形式,因组装 式桁架模板支撑系临时支撑结构,在荷载和结构方面缺乏系统积 累的统计资料,不具备永久结构那样的概率分析条件。为此,针 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工作特点,在确定其抗力设计值时,采用一 个综合安全系数,取值为2.4,作为基本依据,经反复调整确 定。所以,本规程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设计,实质上采用的是属 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设计方法

1设计方法 本规程采用了与现行结构规范统一的设计表达形式,因组装 式架模板支撑系临时支撑结构,在荷载和结构方面缺乏系统积 累的统计资料,不具备永久结构那样的概率分析条件。为此,针 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工作特点,在确定其抗力设计值时,采用 一 个综合安全系数,取值为2.4,作为基本依据,经反复调整确 定。所以,本规程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设计,实质上采用的是属 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设计方法。 2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设计计算 本规程对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只规定了水平架、竖向桁架 混合支撑的设计计算。水平桁架之上的楼板模板及竖向桁架混合 支撑上的混凝土梁的模板等设计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 关规定。 3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计算 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地基与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技术要求、基础 构造、地基承载能力、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计算等内容。

本规程对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只规定了水平桁架、竖向桁架 混合支撑的设计计算。水平桁架之上的楼板模板及竖向桁架混合 支撑上的混凝土梁的模板等设计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 关规定。 3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计算 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地基与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技术要求、基础 构造、地基承载能力、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计算等内容。 4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抗倾覆验算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倾覆效应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跨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倾覆会带来整体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倾覆。 为此,只有保证每跨横向组装式架模板支撑不倾覆,才能保证 整体组装式架模板支撑不会倾覆。 为有效抵抗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倾覆效应,在竖向桁架混合 支撑高度大于3.6m时,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间沿横向设置剪 刀撑,此时可不进行抗倾覆验算;当竖向架混合支撑侧向无可 靠连接且高度不大于3.6m时,因无横向剪刀撑应进行抗倾覆验 算,抗倾覆验算模型如图1、图2所示。 5.1.5组装式架及竖向桁架支撑的杆件平面内计算长度是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相关规定确定的。 5.1.6水平架是由架单元组装而成的,在产品设计时已考 虑了组装成一定跨度后,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为此, 在本规程中应按实际组装工况和桁架竖向支撑点的设置及实际荷 载大小进行承载能力验算。

5.2.1、5.2.8单榻水平桁架为桁架单元拼装而成,组装式桁架 内力分析是在建立起力学模型后,输人桁架上弦杆件恒荷载、活 荷载,确定边界条件后用力学方法或相关软件进行内力计算。为 便于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使用,避免计算过程中重复性的建模分 析,本规程提供了各组装基本跨度下,在不同水平架支撑点位 置时,单位力作用内力图表,以附录形式分别绘制水平架自重 及单位力作用下的轴力、剪力、弯矩图,利用图表的形式将软件 计算结果标注在杆件、节点相应位置。水平架分析计算模型, 无论单跨(两支撑点)还是多跨(多支撑点)只有一个支座约束水平 和竖直两个方向,其余支座只约束竖直方向。 水平架内力分析时,施工技术人员首先根据桁架平面布置 间距,桁架上部承托的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与模板体系自重、施 工工艺确定的施工荷载,计算出水平桁架恒、活线荷载。根据单

位力作用下的轴力、剪力、弯矩、度位移图表,将水平桁架 恒、活线荷载值乘以图表中相应系数值得出恒、活荷载作用下桁 架内力标准值。对恒载架内力还应在此基础上加入水平桁架自 重作用下的轴力、剪力、弯矩值。最后根据不同荷载组合形式, 计算出各杆件内力设计值。 5.2.2~5.2.4水平桁架受拉、受压、压弯杆件承载力计算是依 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相关规定。 5.2.5~5.2.7水平架组装拼装节点计算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相关普通螺栓连接计算的规定, 考虑施工现场因素增加了螺栓受力不均匀系数。

5.3竖向桁架混合支撑

电加 计算,考虑了由组装式架模板支撑及模板系统自重、新浇混凝

计算,考虑了由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及模板系统自重、

土自重、钢筋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轴 向力标准值、风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的实际工况,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相关荷载组合规定确定。 考虑到由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轴向力与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组装高 度相关,因此,引入了单位水平荷载作用在支撑顶端,产生的竖 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最大轴力标准值,作为本规程附录G供技 术人员计算时使用。

5.3.2本条为竖向桁架、落地立杆、托梁桁架立杆稳定承载

1竖向桁架稳定承载力计算

竖向桁架类似于门架支撑,其稳定破坏形式与两侧是否设置 交叉支撑有关,当未设交叉支撑时是整体平面外失稳,当设置交 叉支撑时是立杆局部失稳。 2落地立杆、托梁桁架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 落地立杆、托梁桁架立杆为扣件式钢管支架,其稳定承载力 系通过荷载试验确定的,试验时考虑现场实际搭设构造要求进行 的,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与竖向桁架类似。 5.3.4风荷载作用于竖向桁架混合支撑上所引起的立杆弯矩因 与其搭设工况有关,不能引用一般静力计算手册公式,为方便计

与其搭设工况有关,不能引用一般静力计算手册公式,为方便 算,引入了单位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立杆产生的最大 矩,见本规程附录J。

应按本规程第4.3.2条规定的荷载组合分别验算抗倾覆。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因不均匀堆载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较小,混凝土自重 产生的抗倾覆力矩远大于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混凝土 浇筑完毕后抗倾覆力矩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必再验算风荷载、附 加水平荷载产生倾覆问题

5.3.7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整体结构抗倾覆力矩,考虑了竖

向桁架混合支撑、水平架、模板等自重,梁、楼板钢筋自重 等不同工况以每竖向支撑一侧底端支点为倾覆点计算抗倾覆

,8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整体结构倾覆力矩,只考虑风荷载

5.3.8组装式架模板

作用于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及梁模板而产生的倾覆力矩

6.1.1竖向桁架混合支撑与水平架在同一平面内便于设置侧 向交支撑。 6.1.3水平桁架组装基本跨度为5.0m,当楼板跨度大于5.0m 可在楼板跨度中间加设多道竖向架混合支撑解决大跨度结构使 用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技术问题。 为便于使用本规程附录D计算水平桁架内力,规定中间竖 向桁架混合支撑上部所承托楼板模板的水平杆不应与水平桁架连 接,该部分单独搭设单独计算。 6.1.4、6.1.5本条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规范》JG300的有关要求,限定了顶部托撑、连接托撑螺 杆外露的长度及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距离,以保证支 撑结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 试验时发现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顶部扣件式钢管支撑在极限荷 载作用下失稳,为此,限制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顶部纵向水平杆与 水平桁架上弦杆形心距离。 6.1.7泵管支架如需沿水平桁架方向布置时,考虑泵送时泵管 产生动荷载推力,在水平桁架间相应位置增设双排扣件式钢管支 撑构造措施,使动荷载推力传递到新增支撑架体或竖向桁架混合 漫脱加体拇摄

6.1.1竖向桁架混合支撑与水平桁架在同一平面内便于设置侧 向交叉支撑。

可在楼板跨度中间加设多道竖向桁架混合支撑解决大跨度结构使 用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技术问题。 为便于使用本规程附录D计算水平桁架内力,规定中间竖 桁架混合支撑上部所承托楼板模板的水平杆不应与水平桁架连 接,该部分单独搭设单独计算

6.1.4、6.1.5本条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规范》JG300的有关要求,限定了顶部托撑、连接托撑螺 杆外露的长度及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距离,以保证支 撑结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 试验时发现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顶部扣件式钢管支撑在极限荷 载作用下失稳,为此,限制竖向桁架混合支撑顶部纵向水平杆与 水平桁架上弦杆形心距离。

产生动荷载推力,在水平架间相应位置增设双排扣件式钢管支 撑构造措施,使动荷载推力传递到新增支撑架体或竖向架混合 支撑上,以防水平桁架超载而造成螺栓滑脱架体塌。

5.2.1为减小组装式桁架平面外计算长度,提高组装式桁架承 载力,应设置水平系杆;在水平桁架下弦中间加设水平系杆是为 控制水平桁架在平面外推力作用下侧翻

6.2.2托梁桁架通过水平杆承托梁模板,托梁桁架两端用扣件 式钢管多立杆体系支撑。因托梁桁架端部位置及其组装工况不同 而需要用四立杆、六立杆、八立杆空间支撑体系。 6.2.3本条解决托梁桁架与楼板模板架空间位置造成的楼板 模板木方悬空问题,通过在水平杆上加设立杆并在立杆端部连接 通长水平杆方式承托楼板模板木方。 6.2.4水平桁架端杆外端,一般情况下支撑在竖向桁架混合支 撑顶部立杆的顶部托撑上,当顶部托撑形心距水平桁架端部节点 大于150mm时,端杆弯矩过大而造成承载力不足。为此,在水 平桁架端部节点增设落地立杆,其上设置连接托撑与端部节点连 接,改变端杆受力状态,使整体水平桁架提高承载九。

6.2.2托梁架通过水平杆承托梁模板,托梁桁架两端

6.3竖向桁架混合支撑

6.3.1组装式竖向桁架由不同类型的竖向桁架单元按一定顺序 竖向承插,并使用定型横杆水平承插连接竖向架而成的竖向支 架。试验发现插销插人销盘深度会影响定型横杆对竖向桁架立杆 的约束,从而影响竖向桁架混合支撑承载力,为此对插人深度进 行限制(图3)

I型与两个Ⅲ型单元组合 I型与Ⅱ型、Ⅲ型单元组合 图3竖向桁架单元组装示意

图3竖向桁架单元组装示意

6.3.2交叉撑的设置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稳定承

6.3.2交叉撑的设置对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稳定承载力有较 大影响,试验表明未设交叉支撑时,3.6m高竖向桁架混合支撑 为平面外整体失稳,而加设交叉撑时为立杆局部失稳且承载力较 未设时有所提高。

抗侧刚度,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应按本条设置竖向剪刀 撑,同时提高了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抗倾覆能力

试验发现竖向架混合支撑顶部扣件式钢管支撑在极限荷载作用 下失稳,为提高竖向架混合支撑稳定承载力,不应在上部扣件 式钢管位置破坏,增加了本条构造措施。

7.1.1~7.1.4本条为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要求。组装式桁架 模板支撑的搭设与拆除,是技术性、安全性很强的工作。在搭设 和拆除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 对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水平桁架单元、竖向架单元及构配件 质量、规格等进行检查,是保证组装质量、搭设质量的关键环 节,故本规程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施工,并应在施工专项方案中明确。搭设前放线是为了保证竖向 桁架的位置准确

7.2.2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组装式架模板支撑搭设时位置的 准确性,并便于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搭设完成后顶部标高的 校对。

7.2.3组装式架模板支撑中坚向桁架搭设后高宽比较力

部又处于悬臂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使架体有倾覆风险,因

7.2.4本条是关于竖向桁架搭设顺序和施工操作程序的规定, 合理的搭设顺序和施工操作程序,是保证竖向架搭设安全和减 少竖向桁架搭设累积误差的重要措施

7.2.5本条规定了竖向架混合支撑的扣件式钢管支架施工条

件、与竖向桁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相关要求,

7.2.7本条是关于水平架搭设顺序、施工操作程序和构

的规定,合理的搭设顺序和施工操作程序及构造措施,是保证 平架搭设安全的重要保障。 2.9建筑楼板多层连续施工时,为避免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对 部支承楼板产生的荷载导致楼面强度不足,应采用上下层支撑 杆在同一轴线的有效传力方式。

施的规定,合理的搭设顺序和施工操作程序及构造措施,是保证 水平桁架搭设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部支承楼板产生的荷载导致楼面强度不足,应采用上下层支撑 立杆在同一轴线的有效传力方式

7.3.1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非承重侧模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 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大于1.2N/mm²)方可拆模 承重模板的拆除,应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气温、水泥品种 确定。 7.3.2~7.3.4规定了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拆除的基本原则及拆 除顺序。拆除作业前,做好拆除前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 7.3.7组装式架模板支撑的构配件以杆件为主,如从高处抛 至地面,极易产生变形而影响周转使用或造成报废。本条的规 定,是对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构配件的一种保护措施。

至地面,极易产生变形而影响周转使用或造成报废。本条的规 定,是对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构配件的一种保护措施。

8.1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

8.1.1~8.1.3竖向架搭设及水平桁架组装前,应对各竖向桁 架单元、水平桁架单元及构配件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用组装式桁架及支撑》JG/T476的规定进行检查, 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

8.2搭设检查与验收

8.2.2~8.2.6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 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中的搭设尺寸允许偏差 是参考其他脚手架并根据相关桁架试验的结果确定的,其他检查 项目主要为本规程第6章的相关要求。

8.3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3.1~8.3.3便用过程中检查是组装式税架模板支撑与模板工 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遇有本规程第8.3.3条所列情况时, 支撑及架体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3.4拆除前对模板支撑进行检查,是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与 板工程管理工作必要程序。主要是检查支撑及架体的安全状 ,有无影响拆除的障碍物等,

8.3.1~8.3.3使用过程中检查是组装式税架模板支撑与模板工 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遇有本规程第8.3.3条所列情况时, 对支撑及架体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模板工程管理工作必要程序。主要是检查支撑及架体的安全状 态,有无影响拆除的障碍物等

9.0.3产禁超载是指组装式税架模板支撑及模板面板上的施 荷载及材料堆放荷载等可变荷载、永久荷载组合值不应超过设计 直。如果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上的实际荷载值超过荷载设计值, 将会危及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使用安全。 9.0.5、9.0.6规定不充允许拆除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交叉斜撑 和水平系杆,是因为这些杆件都是保证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稳定 的主要构件,不可随意拆除。如遇中途停歇,应在分界处进行临 时加固,并将已经拆除的构件妥善安置,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9.0.7搭设和拆除组装式架模板支撑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部 分构配件处于待紧固或已拆除的不稳定状态,极易落物伤人,因 比,在搭拆过程中需要设置安全警戒线、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 守,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9.0.10因为在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上的梁模板及楼板模板可燃 物比较多,在上面进行电、气焊等作业,极易引起火灾,因此在 进行相关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看守。

附录A竖向架单元、水平桁架

A.0.1根据试验结果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的承载力极限破坏 状态,在设置交叉支撑时为单杆平面外失稳破坏,在不设交叉支 撑时是整体平面外失稳破坏。两者都不是强度破坏而是稳定破 坏,高强度时立杆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竖向架单元 钢材材质采用Q235B。而水平桁架上弦杆为压弯构件,为提高 构件的承载力采用Q345B。为保证构件之间的焊接质量,水平 架、竖向桁架单元与相连的钢板均采用同一种材质的钢板。 A.0.2A.0.16本条给出了竖向桁架单元、水平桁架单元及配 件的尺寸、规格、理论重量供生产和工程中使用。其他相关参数 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组装式桁架及支撑》JG/T476中的规 定取值。

附录B水平桁架的组装、竖向支撑点的

B.0.1单跨水平桁架的组装基于桁架单元规格将I、Ⅱ型单元 及单杆组装成基本跨度桁架,基本跨度可组装为2000mm、 3000mm、4000mm、5000mm。通过在基本跨度基础上,在其端 部加设水平桁架端杆组成各种跨度单跨水平桁架,满足不同混凝 土结构跨度、不同混凝土梁截面宽度的模板支撑。 B.0.2单跨水平桁架当水平桁架端杆较长时,架支座的顶部 托撑形心与架端节点距离加大,端杆为弯矩、轴力和剪力的共 司作用,而端杆截面较小,承载力不足。为此,在水平桁架与端 杆连接节点处设落地立杆增加水平桁架支座数量,改变端杆受力 状态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B.0.3表中对应的楼板厚度均是按普通钢筋混凝土考虑,当

于其他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或活荷载标准值与表注不同时,可根 据表中恒荷载标准值按本规程第4章相关规定计算确定

附录C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组装

C.0.1竖向税架混合支撑组装是按竖向架工、Ⅱ、地单元按 自下而上顺序根据不同搭设高度进行组装的,考虑到竖向架混 合支撑上部需承托不同高度混凝土梁而竖向桁架单元规格较少, 为满足组装高度及梁截面高度要求,在竖向桁架上部设置了较小 高度的扣件式钢管支架。考虑到部分梁截面较大而水平钢管抗弯 及扣件抗滑移承载力不足,为此增加三立杆血型竖向桁架单元满 足承载力需要,同时列出了组装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工况表便于使 用时参考。 C.0.2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组装顺序决定了其破坏状态及承载

C.0.2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组装顺序决定了其破坏状态及承载 力,为此要求按相应顺序搭设

C.0.2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组装顺序决定了其破坏状

附录D单位力作用下水平桁架杆件内力

D.0.1~D.0.3水平桁架目重作用下产生的轴力、剪力、弯矩 为永久荷载产生的荷载效应的一部分,各组装工况下其内力值不 同,在计算永久荷载产生的荷载效应时应在恒荷载(楼板混凝土、 钢筋自重及模板系统自重)基础上叠加水平架自重作用下相应 内力,为此单独列出便于利用单位均布荷载产生的内力进行 组合。 经计算分析除去节点荷载计算取值保留位数引起的计算误差 外,杆件轴力内力与加载节点位置对杆件内力计算结果影响甚 小,可以按线荷载方式代替水平架节点荷载。 通过集中荷载与线性荷载的对比,集中荷载的最大弯矩、螺 栓处弯矩、支座反力、螺栓处剪力数值与线性荷载数值差值不超 出3.4%(3m跨度除外)。当桁架跨度为3m时,架单元左右两 侧不对称导致端部螺栓连接处的弯矩误差较大,布置集中荷载比 线荷载在端部螺栓处误差最大达到7%,因此当跨度3m时端部 螺栓处弯矩用较大的集中荷载弯矩值代替较小的线荷载弯矩值, 其余部位误差不超过3%。 D.0.4D.0.6为便于施工技术人员使用,避免重复性建模分 析,本规程提供了各组装基本跨度下,在不同水平桁架支撑点位 置时,单位力作用内力图表的计算方法,以附录形式分别绘制水 平桁架在单位力作用下的轴力、剪力、弯矩图。 D.0.7水平桁架的桁架单元在节点处均有单杆直线段,在多支 点时(图4)其剪力在此处均有突变,特别是连接点部位内力与其 他架杆件不同,为此将节点处剪力单独列出进行复核验算。图 5为本规程附录D表D.0.5基本跨度5000mm,a值为400mm 时上弦杆单位力作用下的剪力示意。

附录E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E.0.1、E.0.2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其主要结构构件竖向桁架、 水平架及扣件式钢管支架为壁厚3.6mm的冷弯薄壁杆件,其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 范》GB50018的规定值

E.0.1、E.0.2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其主要结构构件竖向桁架、 水平桁架及扣件式钢管支架为壁厚3.6mm的冷弯薄壁杆件,其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 范》GB50018的规定值

附录F单位均布荷载作用下

F.0.1、F.0.2本附录给出了自重及单位永久荷载作用下挠度计 算用表,供技术人员计算水平架挠度时使用

附录G单位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

G.0.1本附录提供了在附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立杆轴力 查表计算方法。 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在顶部单位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立杆 轴力,因竖向组装工况不同、横向跨数不同,其内力并不一致, 为此本附录列出了以三跨为计算单元的轴力值。图6为竖向桁架 混合支撑高度为4900mm时,计算立杆轴力附加水平荷载加载 模型图,图7为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最大轴力图

图6附加水平荷载加载模型

图7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最大轴力

DB13/T 2510.21-2017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21部分:烟草制品企业附录H竖向桁架混合支撑

H.0.1、H.0.2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是在试验 基础上,综合分析试验数据确定。对已有试验数据的按试验数据 计算,对无试验数据的根据试验结果获得边界条件,通过数值分 综合确定。如搭设高度为5800mm竖向架混合支撑在有侧 向交叉支撑时,经试验获得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单立杆极限承载力 为105kN,则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按下式确定:

EI 105000 2. 02

附录单位水平风荷载作用下

J.0.1单位风荷载作用下竖向架立杆弯矩不同于一般等跨连 续梁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doc,因不同高度的竖向架混合支撑组装时竖向桁架单元组装 工况不一。为此,引入本附录计算出底部立杆最大弯矩便于使 用。图8是高度为5200mm三跨单位风荷载加载图,图9为中间 跨最大立杆弯矩

18高度为5200mm三跨单位风荷载加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