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47-2019 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NB/T 10147-2019 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1014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3821
下载资源

NB/T 10147-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47-2019 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2.7泥石流勘察应符合下列

1泥石流勘察内容应包括泥石流发育相关的自然地理、气 象水文、地质环境,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提出泥 石流特征参数,预测泥石流危害,评价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提 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泥石流勘察宜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3S技术为主,在 工程需要或条件具备时开展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试验工作。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比例尺宜为1:50000~1:10000,其范围 应包括全流域。勘探工作应满足泥石流分析评价的要求。 3泥石流沟的判别、分类、活动特征分析、危险性和危害 程度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 范》DZ/T0220的有关规定。

7.2.8采空区勘察应符合下列

1采空区勘察内容应包括采空区开采区的分布范围、深度、 规模、采空区塌落程度,地表变形特征及分布规律,地下水、上 覆岩土层的岩性和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 2采空区勘察宜以调查访问、工程地质调查为主,可采用 物探、坑槽探、并探、钻探、试验和变形监测工作。 3应分析老采空区上覆基岩的稳定性,预测现采空区地表 移动、变形特征和发展趋势,评价采空区对工程的影响XXX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模板支撑施工组织方案,提出相 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采空区的勘察和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2.9地面沉降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沉降勘察应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区域范围、现状、地 层结构、厚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含水层埋深、地下水位变 幅、地下水开采情况。 2地面沉降勘察宜以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 可布置勘探、试验和观测工作

NB/T101472019

3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分析地面沉降原因,预测 发展趋势;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预测地面沉降的可能 性,并估算沉降量。应评价地面沉降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提出工 程处理措施建议。地面沉降的勘察和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3.1对软土,应勘察分析软土的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 规律、土层结构、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强度指标与 变形参数。应评价地基失稳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提出基础形 式和持力层的建议。软土的勘察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 勘察规程》JGJ83的有关规定。 7.3.2对红黏土,应勘察分析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 土体结构特征、裂隙发育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 下伏基岩岩性及岩溶发育特征。提供地基强度指标、变形参数与 地基承载力。评价地基均匀性、涨缩性,提出基础形式和持力层 的建议。红黏土的勘察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3.3对膨胀岩土,应勘察分析膨胀岩土的岩性、地质年代 成因、产状、分布以及颜色、节理、裂缝等外观特征以及水文地 质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提出膨胀岩土的自由膨胀率、膨胀率、 膨胀力、收缩系数等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承载力,评价膨胀岩土 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膨胀岩土的勘察及工程 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501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3.4对盐渍岩土,应勘察分析盐渍岩土的成因、分布、含盐 化学成分、含盐量、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物理力

NB/T10147—2019

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 范》GB/T5094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3.5对湿陷性土,应勘察分析湿陷性土的年代、成因、分布 和其中的夹层、包含物、胶结物的成分和性质,查明湿陷性土层 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湿陷性土的湿陷程 度和地基湿陷等级,确定地基承载力,评价湿陷性土对工程的影 响。湿陷性土的勘察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湿陷性黄土的勘察 和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 7.3.6对季节性冻土,应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对多年 冻土,应勘察分析多年冻土类型,冻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季 节融化深度、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地温、水文地质条件、物理 力学和热学性质,提出多年冻土的物理力学、热学参数和保持冻 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的承载力,评价多年冻土的冻胀性、融沉 性,提出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及冻土层保护和防治措施的建 议。多年冻土的勘察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的有关规定。 7.3.7对填土,应勘察分析填土的来源、类型、堆积年限和堆 积方式、分布、厚度、物质成分、颗粒级配、水文地质条件和物 理力学性质,判定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确定地基承载力,评 价填土地基的均匀性、压缩性、密实度,提出基础形式、持力层 选择及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填土的勘察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3.6对季节性冻土,应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对多全

NB/T101472019

8.1.1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在收集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调查与 测绘、勘探、测试与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 8.1.2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 2岩土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 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地基的均匀性,地基与基础方案。 5 基坑、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 63 环境地质问题。 8.1.3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定性分析,岩土体的变形、强 度和稳定性应定量分析。 8.1.4工程地质分析评价中的定量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评价地基承载力和边坡、支护结构、地基稳定性等 问题,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1对于评价地基承载力和边坡、支护结构、地基稳定性等 司题,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对于岩土体的变形、动力反应、渗透性、涌水量等问题 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整理岩土试验成果时应分析评价其代表性、可靠性和适 岩土参数的选取应根据工程特点、岩土条件确定。 2岩土试验成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分析取样、试验方法对成果的影响。

宜性,岩土参数的选取应根据工程特点、岩王茶件确定。

NB/T 101472019

2应按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分层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统计。 3应进行同一岩土单元内不同试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 对比分析。 4岩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应提供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 异系数、标准值、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的数量;当变异系数较大 时,应分析其原因,并进行修正。 8.2.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取值应根据室内试验、原位 测试、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当岩土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或工程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应以原位测试成果为主要 依据,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所需的力学参数也可结合反演分析 确定。

地和建(构)筑物工程地质分析

程建设适宜性分级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8.3.2建(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地震动参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GB18306的有关规定确定。建筑抗震地段划分应符合 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场地类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 规定。 2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8.3.3建(构)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结构类型、荷载大小进行建(构)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分析 评价。

1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结构类型、荷载大小进行建(构)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分 评价。 2应在分析建(构)筑物地基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

NB/T101472019

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评价各建(构)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适宜性和地基承载 能力,提出地基持力层建议。建(构)筑物地基岩土力学参数和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3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应提供地基变形计 算参数,分析建(构)筑物地基基础的沉降和差异沉降,预测建 (构)筑物的变形特征,并提出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4应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方案和施工的影响。当地 下水位高于基础理埋深时,对需要进行抗浮设计的建(构)筑物: 应进行基础抗浮分析,提出基础抗浮设计水位,并分析评价施工 降水的可能性,提供降水设计需要的参数。 5应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对环境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8.3.4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析评价基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基坑底 部抗隆起稳定性,以及基坑底部和侧壁的渗透稳定性。 2分析评价降水方案及降水对环境和邻近建(构)筑物的 影响。 3分析提出基坑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4提出基坑并挖、支护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8.3.5边坡工程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 础上进行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2应提出边坡开挖坡比、处理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8.3.6对岸边工程,应根据岸坡结构特征,分析冲刷、淤积

8.3.5边坡工程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 础上进行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2应提出边坡开挖坡比、处理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8.3.6对岸边工程,应根据岸坡结构特征,分析冲刷、淤积、 潜蚀等不利影响,评价岸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NB/T 101472019

9.0.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 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 9.0.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所依据的资料应进行整理、检查、 分析,经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9.0.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拟建工程概况。 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1 场地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5 场地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王性质及均 匀性。 6不良地质作用。 7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 8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91 场址比选工程地质意见和建议,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 适宜性评价。 10岩土性质指标统计分析,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承载力建 议值。 11: 持力层、基础形式分析评价及建议。 12 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治理建议。 13 检验与监测建议。 14 结论与建议。

9.0.4选址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阐述拟选场址

条件,评价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分析论证影响场址选择 的不良地质作用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工

NB/T10147—2019

9.0.6详细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 性、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论;阐述工程地质条 件,划分工程地质单元,分析评价场地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性。对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整治处理建议、 应针对各建(构)筑物工程特点,分析评价基础方案,对岸边工 程、基坑工程、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础设 计、基坑及边坡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应对工程施工和 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监测和预防措施的 建议

NB/T 101472019

10.1.1现场检验应在施工期间进行。应根据工程需要,提出施 工期或运行期监测工作的建议。 10.1.2现场检验、监测的记录、数据和图件,应保持完整,并 应按工程要求整理分析,

10.2.1应检验天然地基基槽开挖、桩基工程的地质条件是否与 勘察报告一致。当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差异较大时,应提出补充 勘察的建议。 10.2.2天然地基基槽检验的内容应包括地基岩土分布及其特 性、地下水情况及基底是否存在空洞、古墓、古河道、暗浜等埋 藏物。检验方法宜以直观检验为主。 10.2.3桩基础检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桩周土、桩端持力层的岩 土情况,以及地下水情况。宜采用观察、试钻或试打的方法进行 检验。 10.2.4地基处理检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被处理地层的分布与性 状、地下水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宜性和处理效果。 10.2.5现场检验完成后,应整理分析与岩土条件相关的检验成 果,提出地质检验意见及检测建议

10.3.1在建(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应针对岩土性状、 周围环境、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等发生的变化,提出与

岩体、土体和水体相关的现场监测或处理的建议

1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2建(构)筑物基础施工、运行期的变形。 3大面积填土及边坡、基坑开挖等引起的土体位移等。 4挤土桩打桩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对 邻近桩基或建(构)筑物的影响。 5广区及周边地下水位、水质的变化情况。 10.3.3现场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的有关规定

NB/T 101472019

附录 A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表A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NB/T101472019

附录B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与附件

表B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与附件

NB/T 101472019

表C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

注: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Ⅱ类场地。 2在判定稳定性分级时,按满足一项最不利的参量确定为相应级别。 3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适用范围为工程场址区,即场址周边5km区域

2在判定稳定性分级时,按满足一项最不利的参量确定为相应级别。 3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适用范围为工程场址区,即场址周边5km区

D.0.1场地稳定性分级应符合表D.0.1的规定。

注:1从不稳定开始,向稳定性差、较稳定、稳定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2划分每一级场地稳定性级别时,符合表中分级要素之一即可。

NB/T101472019

D.0.2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级应符合表D.0.2的规定。

表D.0.2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级

注:1表中未列的要素,可按其对场地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比照推定。

2从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定,以最先满足的类别为准 3划分每一类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类别时,符合表中分类要素之一即可。

NB/T101472019

NB/T 101472019

NB/T 101472019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NB/T101472019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雾

NB/T101472019

《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NB/T10147一2019,经国 家能源局2019年6月4日以第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深入研究, 总结了我国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 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向有关 设计和科研单位征求意见。 为便于广大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 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生物质发电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NB/T 101472019

NB/T 101472019

NB/T 101472019

察阶段、勘察要求、工程地质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适应 生物质发电工程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统一生物质发电工程地质 勘察工作,明确各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技 术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地质勘察成果。

3.0.2《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31一2014中场 地复杂程度分级规定地形坡度在8°以上的为复杂场地,3°以下为 简单场地,《城乡规划T程地质勘察规范》CJI572012工程建 设场地适宜性定性分级标准中规定坡度在50%(26.6°)以上为 不适宜场地,坡度在25%~50%(14.1°~26.6)为适宜性差 场地,坡度在10%(5.8°)以下为适宜场地,本条中地形坡度 条件设置是参考了上述标准,并结合生物质发电工程特点提 出的。 本条中“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是指可能影响场 地稳定性并可能威胁工程安全的活断层、地震液化、岩溶、滑 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 这些不良地质作用对生物质发电工程场地的选择、建(构)筑物 的布置都有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判断场地复杂程度的重要因素 之一。

是指湿陷等级Ⅲ级和Ⅲ级以上的湿陷性土,胀缩等级为Ⅱ级的膨 胀性土,溶陷等级为Ⅱ级或强盐胀性的盐渍土,对工程特性影响 程度大的污染土,以及同一场地上存在多种强烈程度不同的特殊 性岩土,对工程地基基础安全影响较大,

NB/T 101472019

4.0.1~4.0.2生物质发电工程选址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地 质角度出发,对各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做出基 本评价,推荐场地相对稳定、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场址 4.0.3对于活断层及地震时可能引发较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的 地段,场址选择中需考虑避开;场地及周边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 不良地质作用的地段,也需尽可能避开,无法避开但容易治理 时,也可考虑作为建设场址。 4.0.4本条中“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指工程在建设 和使用过程中对周边地面沉降及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渗透稳 定、土质水质污染等的影响。 4.0.5选址阶段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调查和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 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工程建设适宜性,为选 择场址提供地质依据,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踏勘调查等手段就可 以满足本阶段勘察工作的需要。 当场地存在影响规划方案成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和不良地 质作用时,可能导致选址方案反复,因此本条强调了需进行专门 的工程地质测绘,并根据需要开展勘探工作。条文中未具体规定 勘探布置要求,主要是考虑到场地规模大小不同,工程地质问题 的类型多样,需要布置的勘探工作差异大,难以统一规定具体的 勘探工作量,可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把握。 本条规定了本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比例尺。现行国家 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一2001(2009年版)规定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比例尺可选用1:50000~ 1:5000,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1031一2014规定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收集1:50000~

NB/T101472019

5.0.1~5.0.2初步勘察阶段的设计任务是确定总平面布置及 拟基础方案,因此,第5.0.1条和第5.0.2条规定了初步勘察 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以及为完成该任务需在天 展工作前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拟基础方案,因此,第5.0.1条和第5.0.2条规定了初步勘察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以及为完成该任务需在开 展工作前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5.0.4采用单一勘察手段往往难以有效揭示场地和建(构)筑 物的地质条件,为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和勘察I.作效率,节省勘察 经费,本条强调了需采用综合勘察手段。 5.0.5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T作是勘察T.作的基础,对全面了 解场地及周边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初步勘察期间总平面方 案尚未最终确定,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作范围露适当扩大,以 能涵盖各项影响因素的评价需要为原则。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规定,初步勘察 阶段地质测绘与调查可选用的比例尺为1:10000~1:2000;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1031一2014中初步设 计阶段勘察采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1:500。根据生 物质发电工程的特点和实践经验,规定了本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与 调查比例尺为1:5000~1:1000。 5.0.6勘探线、勘探点间距是调研了大量的已建、在建秸秆发 电工程勘察布置后提出的,与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T51031一2014初步设计阶段厂区勘探线和勘 探点间距的规定一致,实践证明,该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可满 足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评价的需要。 条文中的“勘探点”是指钻孔、触探孔、坑槽探、并探等。 条文中的“坚实土层”是指碎石土、密实砂、老黏土等。

5.0.4采用单一勘察手段往往难以有效揭示场地和建(构)筑

NB/T 101472019

NB/T 101472019

5.0.9当场地存在多层含水层时,且含水层对工程有影响时, 需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后,再分别量测 相应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各含水层水位观测要求同步进行,便于 分析对比。 当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工程影响较大,且缺乏地下水位动态 观测资料时,初步勘察阶段可通过布设专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进 行水位动态观测,由于要考虑季节变化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观 测周期通常不少于1个水文年

NB/T101472019

6.1.1~6.1.2本阶段的勘察是在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基 础上,针对各具体建(构)筑物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在进行详 细勘察前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设计要求,收集建筑物的荷载和基础 设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自的和意图,更好地把 握场地和建(构)筑物勘察要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详细勘察 工作。 6.1.3对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在初步勘察阶段已有相应结 论,但是考虑到场地岩土条件的复杂性,各类具体建(构)筑物 特点不同,对地基及地震效应评价要求也有差别,故本条规定了 针对具体建(构)筑物地基进行地震效应的评价。 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是建(构)筑物工程地 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工程经验表明,古河道、沟浜、孤石等对地 基均匀性有较大影响,需特别注意。 6.1.5地形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已有工程地质 测绘和调查成果,精度可满足要求,本阶段仅要求对复杂场地进 行工程地质测绘。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一2001(2009年版)中规定,详细勘察阶段地质测绘比例 尺为1:2000~1:500,根据生物质发电工程的特点和实践经 验,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的规定,本条规定了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为 1:1000~1:500。 6.1.6条文对各建(构)筑物勘探点的深度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6.1.1~6.1.2本阶段的勘察是在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基 础上,针对各具体建(构)筑物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在进行详 细勘察前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设计要求,收集建筑物的荷载和基础 设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目的和意图,更好地把 握场地和建(构)筑物勘察要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详细勘察 工作。

6.1.3对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在初步勘察阶段已有

特点不同,对地基及地震效应评价要求也有差别,故本条规定 针对具体建(构)筑物地基进行地震效应的评价。 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是建(构)筑物工程 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工程经验表明,古河道、沟浜、孤石等对 基均匀性有较大影响,需特别注意,

NB/T 101472019

6.1.10高压配电室及主变压器地段的勘察布置是参照《变电立

6.2.1秸秆资源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规模的一种绿色可再 生能源,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 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零排放的作用,在有效 的排污保护措施下发展秸秆发电,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 题具有潜在的贡献价值,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 秸秆发电工程具有以下优势:①农作物及植物秸秆量大,覆

6.2.4自然通风冷却塔地基往往会受到漏水的影响,从而引

当采用机力通风冷却塔时,不需要自然通风冷却塔所需要 高且庞大的风筒济南市5000m3球形储罐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尺寸大为减小,其勘察工作可参照一般建 物的勘察要求适当简化。

NB/T 101472019

NB/T 101472019

自然通风冷却塔体型大,荷载大,尤其是采用双曲线冷却塔 时对差异沉降敏感,因此地基的强度、均匀性是勘察的重点。有 淋水装置的冷却塔往往会受到漏水的影响,从而引起地基强度的 降低和地基变形的增加,为此需进行饱和浸水状态下的固结和抗 剪强度试验,以便对地基强度和变形作出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6.2.5燃料堆场属于大面积堆载,虽然荷重不大,但堆载可能 引起场地不均匀沉隆或地基失稳,因此,需要重视对不均勾沉降

6.2.5燃料堆场属于大面积堆载,虽然荷重不大,但堆载可能

6.2.5燃料堆场属于大面积堆载,虽然荷重不大,但堆载可官 引起场地不均匀沉降或地基失稳,因此,需要重视对不均匀沉冈 及地基稳定性的评价

地下料斗基坑通常作为燃料输送系统的喂料斗,其勘察重 是,按基坑工程的要求评价基坑边坡稳定性、渗漏及渗透利 定性。

绿化改造工程施工方案6.2.6秸秆发电工程燃料堆场及输送系统的勘察方法是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