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477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4.2. 3.1必备功能与指标

a)具备4.2.1配电终端的基本功能 b)应具备串行口和以太网通信接口。 c)具备当地/远方操作功能,配有当地/远方选择开关及控制出口压板; d)具有故障检测及故障判别功能;

f)数据处理与转发功能; g)工作电源工况监视及后备电源的运行监测和管理。提供后备电源电压监视,后备电源为蓄电池 时土方路基施工方案,具备充放电管理、低压告警、欠压切除(交流电源恢复正常时,应具备自恢复功能)人 工自动活化控制等功能。 h)后备电源为蓄电池供电方式时应保证停电后能分合闸操作三次,维持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 8小时; i)整机功耗不宜大于30VA(不含通信模块)

f)数据处理与转发功能

4. 2.3.2选配功能

a)可根据需要配备过流、过负荷保护功能,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判别并切除故障; b)具备单相接地检测功能; c 支持就地馈线自动化功能; d 配电线路闭环运行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情况下宜具备故障方向检测功能; e 可以检测开关两侧相位及电压差,支持解合环功能; f)支持DL/T860(即IEC61850)对配电自动化扩展的相关应用。

4. 2. 4配变终端

4. 2. 4. 1必备功能与指标

a)具备4.2.1配电终端的基本功能 b)实现电压、电流、零序电压、零序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的测量和计算 c)具备整点数据上传、支持实时召唤以及越限信息实时上传等功能; d)应具备串行口或以太网通信接口; e)电源供电方式应采用低压三相四线供电方式,可缺相运行; f)3~13次谐波分量计算、三相不平衡度的分析计算; g)提供通信设备的电源接口,如果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在终端失电情况下,后备电源可确保与主 站进行不少于3次的信息传输; h)整机功耗不宜大于10VA(不含通信模块); i)RS485通信接口防误接线功能,端子间应能承受380V的交流电历时5分钟不损坏; j)抄收台区电能表的数据,并可对电量数据进行存储和远传; k)具备越限、断相、失压、三相不平衡、停电等告警功能; 1)具有电压监测功能,统计电压合格率。

4. 2. 4. 2 选配功能

a)可累积电能量; b)可根据需要扩展采集高压侧的数据; 当需要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控制时,终端应具备相应的投切触点或通信接口。可接受主站下发 的命令进行无功补偿投切; d)可支持有载调压功能。

4.3. 1基本功能与指标

4.3.2通信汇集型子站

b)大气压力:70kPa~106kPa

5. 1. 2周围环境要求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5. 2. 1 适用范围

5.2. 2配电终端/子站运行所需电源的提供方式

a)市电交流220V供电; b)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供电; c)现场直流屏供电; d)或其它新型能源供电; e)在原电源维修或故障情况下,为维持配电终端正常运行,可由后备电源供电

5.2.3交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

a)电压标称值为220V、110V、48V或24V b)标称电压容差为+15%~20% c)电压纹波为不大于5%

安装在户外的装置其结构设计应紧凑、小巧,外壳密封,能防尘、防雨,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T4208 规定的IP54的要求。安装在户内的装置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T4208规定的IP20的要求。 配电终端应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配电终端的接口宜采用航空插头的连接方式。 配电终端应有独立的接地端子,接地螺栓直径不小于6mm,并可以和大地牢固连接。 配电终端中的接插件应满足GB/T5095的规定,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 提供的试验插件及试验插头应满足GB/T5095的规定,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 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

5.4. 1.1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

表2正常条件绝缘电阻

5.4. 1.2 湿热条件:温度(40±2)C,相对湿度90%5%,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下绝缘 见表3

表3湿热条件绝缘电阻

设备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1min的绝缘 ,无击穿与无闪络现象。 试验部位为非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

5. 5. 1. 1 交流工频电量输入

表5以基准值百分数表示的交流工频电量误差极限和等级指数的关系

5. 5. 1. 2 直流量输入

直流输入模拟量范围、模拟转换总误差的要求应符合GB/T13729一2002中3.5.1的规定 5.5.1.3故障电流 a)故障电流输入范围,见表6。 b)故障电流的总误差应不大于± 5%。

5. 5. 1. 3故障电流

a)故障电流输入范围,见表6。 )故障电流的总误差应不大于±5%。

a)故障电流输入范围,见表6。 b)故障电流的总误差应不大于+5%。

5. 5. 2 状态量

a)对用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入方式; b)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及滤波回路,延迟时间为10ms~100ms; c)用一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O”; 用两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0”,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1”;

表7状态量电压标称值

表8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

5.5.3交流工频电量允许过量输入的能力

5.5.3.1连续过量输入 对被测电流量施加下列某项的120%(取其最大值),对被测电压量施加下列某项的120%: a)参比范围上限; b)标称使用范围上限。 施加时间为24h,所有影响量都应保持其参比条件,在连续通电24h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 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5.3. 1连续过量输入

5.5.3. 2短时过量输入

在参比条件下,按表9的规定进行试验

在短时过量输入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在短时过量输入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5.5.4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能力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直接和公用电网或工厂及电厂的低压供电网连接时,在电压突降△U为100%,电压中断为0.5s的条 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满足5.5.1、5.5.2、5.5.3的要求,

5.5.5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以下所规 定的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满足5.5.1、5.5.2、 5.5.3的要求

高频王扰电压值如表10的规定。

5. 5. 6 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按GB/T17626.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施加如表10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5.5.1,、5.5.2、5.5.3 的要求,

.5.7抗浪涌王扰的能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施加如表10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和1.2/50μs波形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符 合 5.5.1、5.5.2、5.5.3的要求,

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敬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装置 *)串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

,高压敲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 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

5.5.8抗静电放电的能力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应能承受如表11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 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在静日 况下设备的各性能指标均应符合5.5.1、5.5.2、5.5.3的要求。

表11静电放电试验的主要参数

5.5.9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在如表12规定的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5.5.1、 5.5.2、5.5.3 的要求,

表12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5.5. 10 耐冲击电压能力

以5kV试验电压,1.2/50μus冲击波形,按正负两个方向,施加间隔不小于5s;用三个正脉冲和三个 负脉冲,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装置的电源回路。 a)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5.5.11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压为额定值 和性能均应符合 4、5.5.1、5.5.2、5.5.3 的技术要求。

5.5. 12机械振动性能

设备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0.3mm及f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的振动。 对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振动,配电终端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

5. 5. 13 可靠性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应不超过下列范围: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试验室的温度偏差不天于±2℃,相对湿度偏差不天于±2%,设备各表面与相应的室内壁之间最小 距离不小于150mm,凝结水不得滴落到试验样品上,试验室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 到+40℃并稳定后再加湿到(93±3)%范围内,保持48h,在试验过程最后1~2h,按5.4.1.1的规定用 相应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s。 试验结束后,先把试验室内的相对湿度在半小时内降到75%+3%,然后半小时内将试验室内温度恢 复到正常温度并稳定后将设备取出试验室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细节按GB/T2423.9进行。 对不便进行整机试验的大型产品根据GB/T2421可按设备技术条件中的规定对关键部件进行相 应试验。 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1.1的要求。

6. 3. 2绝缘强度试验

设备的接口回路和电源回路,按5.4.2中的规定,用工频耐压测试仪进行绝缘强度试验。试验电 玉从0开始,在5s内逐渐升到规定值并保持1min,随后迅速安全放电。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4.2条 的要求

6.4.1基本设备及仪表

a)计算机; b)交流信号源; c)直流信号源; d)状态量输入模拟器:

e)遥控执行指示器; f)功率表及功率因数表; g)数字万用表; h)被测设备。 将上述设备连接成一对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并通电运行,如图1 所示。

6.4.2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

所有标准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推荐标准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 级的1/10。 标准仪表应有一定的标度分辨力,使所取得的数值等于或高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5。 3交流工频输入量基本误差试验

按DL/T630—1997中5.4.3的规定进行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拨动任何一路试验开关,则在相应显示界面上应观察到对应遥信位的 拨动的开关状态一致,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6. 4. 5 遥控试验

6.4.6直流输入模数转换总误差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调节模拟量发生器使之输出20mA,16mA,12mA,8mA,4mA,并用 字电流表测量,读数记为I,同时在被试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输出值记为Ix,则误差E;可由 :

将脉冲信号模拟器的两路输出信号接至配电终端的任意两路遥信输入端(具有SOE功能),对两路 脉冲信号设置一定的时间延迟,该值不大于10ms(可调)启动脉冲模拟器工作,这时在显示屏上显示 出遥信名称、状态及动作时间,其中开关动作的正确性和时间应符合SOE站内分辨率的要求。重复上 述试验5次以上

6. 4. 8 影响量试验

6. 4. 8. 1 高温、低温试验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按照表1所示的温度等级,并按GB/T13729一2002中4.6和4.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分辨 c)计算高温、低温时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式中:AF为输出基准值(以下同)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其他各项指标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4.5的要求

6.4.8.2电源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试验

b)被试设备的电源电压突降U为100%,电压中断0.5s并重复试验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0s) 设备应能正常工作。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 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逆算电源卑庙睿降和电压中断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管出的变流工频由是的改变是应不大王准确等级指数的200%。 甘他冬项指标满品55的要求

6.4.8.3高频干扰影响试验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按5.5.5的规定,在被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c)在施加高频干扰的情况下,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 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 评算高频无扰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的要求。

6.4.8.4快速瞬变脉冲群王扰试验

且)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 b)按表10中对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参数的规定对被试设备的信号回路和电源回路施加快速 瞬变脉冲群干扰,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输入 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计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 5.5.3的要求。

6.4.8.5浪涌干扰试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按5.5.7的规定,在被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c)在施加浪涌干扰的情况下,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 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 许算通无战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计算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 的要求,

6.4.8.6静电放电扰试验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按表11静电放电试验的主要参数的规定,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被试设备的点上和表面 上。 C 在施加静电放电时,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 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算静电放患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 5.5.35.5的要求

6.4.8.7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影响试验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将设备放进表12规定参数的磁场中,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 量、遥控、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 逆算工题磷扬和阻尼振荡磁场引起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的要求

6.4.8.8电源影响试验

a)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改变被试设备的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20%20%(其余各项为额定值),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 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 连算电源卑庙影响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5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 5.5.3的要求。

6.4.9交流工频输入量

6.4.9交流工频输入量通用要求试验

6.4. 9.1稳定性试验

在参比条件下,连续通电72h后进行试验,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6. 4. 9. 2连续过量输入试验

按5.5.3进行试验,连续通电24h。然后在参比条件下测试,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6.4.9.3短时过量输入试验

按表9规定施加短时过量输入,试验电路应为无感回路,其中规定试验一项以上的应按表11 顺序进行,然后在参比条件下测试,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6.4. 9.4 功耗试验

在参比条件下,输出在较高标称值时,在每一回路中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其结果电流回路应 0.75VA,电压回路应小于0.5VA

6.4.9.5冲击电压试验

6.4.9.5冲击电压试验

6.4.10信息响应时间试验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拨动任何一路试验开关,则在模拟主站上应观察到对应的遥信位变化,并记录 下从模拟开关动作到遥信位变化的时间。在传输速率为600bit/s时,此时间应不大于1s。 在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施加一个阶跃信号为较高标称值的0~90%,或者为较高标称值的100% 10%,则在模拟主站上应观察到对应的数值变化,并记录下从施加阶跃信号到数值变化的时间 对重要遥测量在传输速率为600bit/s时此时间应不大于3s。其他遥测量响应时间应满足表13 的规定。

6.4. 11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

被测设备与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按图1连接好通电后,在主站屏幕上校对遥测数据及遥信状态 斤6.4.3、6.4.4、6.4.5、6.4.6中规定的测试。

用伏安法测试整机功耗,其结果应满足4规定的

6.5 耐冲击电压试验

6.6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a)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电源电压为额定值; b)连续通电72h,而且在72h期间每8h抽测一下。直流遥测的准确度,SOE站内分辨率的i 性,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5.11的技术要求,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每台设备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表14项目 检验。

a)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每年100台以上)每二年一次; c)小批量生产的设备每3年一次; d)正式生产后,在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合同规定有型式检验要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2.2型式检验抽样与复验

7. 2. 3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14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按表14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注: “V”为检验项目; A类不合格权值为1,B类为0.6,C类为0.2 检验中发现任一产品的A类不合格或其他类不合格折算为A类不合格的权值的累积数大于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

注: V”为检验项目; A类不合格权值为1,B类为0.6,C类为0.2 检验中发现任一产品的A类不合格或其他类不合格折算为A类不合格的权值的累积数大于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

8标志,包装,运输,赔存

每台设备必须在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铭牌或标志,标注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 b)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c)主要参数; d)产品执行的标准; e)出厂日期及编号。

8. 1.2包装箱标记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 b)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包装箱外形尺寸(长X宽X高)及毛重; d)”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或标记; e)允许叠放层数。 以上标志标识,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1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合格证书和装箱清单中各项内容应齐全; b)产品外观无损伤; c)产品表面无灰尘。

8. 2. 2包装的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插件插箱的可动部分应锁紧扎牢,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 等措施。

包装完好设备应满足GB/T13729一2002中3.1.3规定的贮存运输要求,长期不用设备应保留原包装, 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内贮存,室内应不受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和灰尘以及雨、雪 的侵害。 电池贴存条件应符合: a)蓄电池应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停放或储存,严禁受潮、雨淋; b)避免蓄电池受阳光直射或其他热源影响导致的过热危害; c)避免蓄电池存放中受到外力机械损坏或自身跌落; d)长期储存时,因每3~6个月充电一次,

Q/GDW 514 2010

附录A 配电终端功能列表

Q/GDW 5142010

附录B 配电子站功能列表

配电子站功能列表 配电子站功能

附录C 配电终端环境及抗王扰要求

附录C 配电终端环境及抗王扰要求

配电终端环境及抗王扰要求

D1共模高频王扰试验电路

试验电路如图D1所示,对被试设备施加额定电压的电源,当某回路进行干扰试验时,应将电感L 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电路串入该输入(输出或电源)回路的外回路中,高频干扰波通过电容C 施加王设备被试回路与外壳之间,外壳接地

D2串模高频王扰试验电路

图D1抗共模高频王扰试验电路

试验电路如图A2所示,电源、外电路的连接与抗共模干扰试验相同,不同的是,干扰波施 一组的两条回路之间。

图D2抗串模高频王扰试验电路

附录E 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电路

图E1快速瞬变电脉冲群抗扰性试验用的方框图

固定式被试设备交流电源端口和保护接地端子安

附录F 静电放电试验接线图

图F实验室试验中,立式设备试验布置的实

1.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网架结构应布局合理、成熟稳定。网架结构不具备条件的,配电自动化宜 结合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实施; 2.确需实施馈线自动化,但线路不具备负荷转供条件的区域,可对线路进行供电方式改造;配电网 建设和改造时应考虑通信网络建设与改造,预留通信通道。 3.需要实现遥信功能的开关设备,应至少具备一组辅助触点;需要实现遥测功能的一次设备,应根 据实际需求配置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需要实现遥控功能的开关设备,应具备电动操动机构; 4.一次设备的建设与改造应考虑预留安装配电终端、通信设备及电压互感器所需要的位置、空间、 工作电源、端子及接口等;在一次设备建设或改造完成后,需要对接地电阻大小进行检查。 5.需要为配电终端、通信设备或开关电操机构等提供工作电源,考虑就近取电,或电压互感器(PT 柜电流互感器以及其它取电方式; 6.配电终端宜按每条线路配置4路开入、1路(分、合)开出、3相电流的采集控制容量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CECS421-2015 建筑电气细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Q/GDW 5142010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29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9 主要工作过程· .+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配电自动化相关标准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按照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指导配电自动 化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公司颁布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企业标准和下发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 与改造技术原则》等指导性文件。为了进一步规范配电自动化终端及子站的设计、建设、改造以及物资 采购、系统验收等环节,保证配电自动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公司决定编写《配电自动化终端及子站 功能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总结过去配电自动 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实用性、差异性 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配电自动 置和技术指标,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规范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一部分,结合目前已在现有配电网得到的成熟应用功能和可预见的智 能配电网新应用需求,满足配电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的需要。 本规范制定时参考国家标准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电力行业标准DL/T630《交流采样远动 终端技术条件》、DL/T72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GB/T 36270-2018标准下载,对配电自动化终端及子站的主要技术要求进 行了规范。 本规范制定时参考国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和生配电[20091196号《配 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等标准,并广泛征求了各科研单位、网省公司、制造厂家及用户的 意见,对配电自动化终端及子站的功能配置和技术指标进行了规范。 本规范内容将随今后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完善,

2010年5月14日,在厦门召开的智能电网配电直动化试点工程协调会”上,公司生技部正式布 置了”两个规范”的编写任务,明确由生技部组织,国网电科院作为牵头单位,天津、江苏、山东、宁 夏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作为参与单位,会议要求尽快落实人员组成编写组。 2010年5月18日,国网电科院组织成立了”两个规范”编写组,落实了具体编写人员,明细了分 工。同时还召开了”两个规范”框架讨论会,编写组着手起草工作。 2010年5月21日,公司生技部在北京召开了"智能配电环节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会上进 步明确了”两个规范”编写工作的相关工作原则和时间要求。 2009年5月31日~6月1日,编写组在南京第一次集中讨论”两个规范”草稿,对草稿进行了大 量修改和补充。 2010年6月17日~18日,国网电科院组织在南京对两个规范”的草稿进行第二次集中讨论。除 编写组的主要起草人员外,参加编写单位也派出相关人员,还邀请了东方电子、珠海许继和电研华源等 生产厂家代表,一起对草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会后,根据修改意见,编写组将”两个规范”形成初稿。 2010年6月24日26日,由公司生技部主持,会同智能电网部、国调中心等单位在南京对编写组 提交的”两个规范”初稿进行审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湖南、陕西、福建、山东 辽宁、宁夏等电力公司以及东方电子、珠海许继和电研华源等生产厂家的专家对送审稿进行过论,评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