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pdf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20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pdf

15.4卡、埋、烧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 4. 1事故的预防

15.4.1.1钻进过程中,遇到动力机响声异常、钻参议表数值升高、钻具回转阻力增大、提钻困难、孔口 冲洗液突然中断或泵压升高、孔内有异常响声、岩心堵塞等情况墩柱施工工艺,应及时提钻。 15.4.1.2提钻发现钻具上有严重泥包或取粉管内有大粒岩屑、掉块或淤泥时,应调整泥浆性能。 15.4.1.3孔底岩粉高度超过0.3m时要采取处理措施。 15.4.1.4在研磨性较强的岩层中,使用金刚石和针状合金钻进时,应控制回次钻进时间,防止磨漏岩 心管。 15.4.1.51 使用喷反钻具前,应检查水路是否通畅,承喷器有无杂物堵塞,以及是否组装正确。下钻后, 应先接上机上钻杆开泵通水,再慢放到底。不允许用钻具探测岩粉厚度。 15.4.1.6在复杂地层中钻进,可使用防事故安全接头。 15.4.1.7钻进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停待或冲洗液突然严重漏失等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将钻具提升 到安全孔段。 15.4.1.8金刚石钻进时,钻杆螺纹联接应密封可靠。泥浆泵工作状态要保持良好。在易塌岩层中, 提钻时要进行钻孔回灌。 15.4.1.9发现钻具回转遇阻时,应立即上下活动钻具,并保持冲洗液循环,不允许无故关泵。

15.4.1.10钻具提钻中途遇阻时,应设法转动和窜动钻具,不许猛拉硬提。 15.4.1.11发现烧钻征兆时,应迅速将钻具提离孔底,不允许停车

15.4.2事故的处理

5.4.2.1卡钻初期尽可能维持大泵量循环,并经常转动钻具和上下窜动钻具。在分析确定卡钻原因 约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a)发生键槽卡钻事故,应设法将被卡钻具导出,然后修整键槽处孔壁,不得强力提拔;修整孔壁键 槽应不断改换钻具的位置和方位,接长岩心管进行扩孔,或使用带铣刀刃的岩心管接头向上反 扫破坏键槽; b) 处理掉块卡钻开始以提、窜为主,继而用拉顶结合或增加工作钢丝绳数来增大提升能力;提、 顶、窜无效时,应采用震、打等方法解卡; C 处理泥包、泥皮粘附卡钻和岩粉埋钻可以采用油浴或碱水浴解卡法,首先降低冲洗液密度,再 将一定数量的石油、废柴油或废机油通过泥浆泵压注到卡钻事故孔段,浸泡8h16h,每隔 1.5h~2h上下活动钻具一次;亦可注入2%~3%纯碱溶液浸泡解卡; 盐酸浴解卡法是石灰岩地层解卡的有效方法,将3%~5%浓度的稀盐酸溶液通过钻柱或孔口 注入孔内,浸泡1h~2h,并辅助活动钻具,配合拉顶一般可以解卡。 5.4.2.2上述方法处理无效后,将钻杆全部返回,再用削、磨钻头,将异径接头消灭。也可用小径钻头 日透异径接头并扫掉岩心,下入公锥捞取岩心管。无效时,采用磨、切法逐段消灭, 5.4.2.3处理烧钻拉、顶无效时,可用反丝钻杆全部返回孔内钻杆和接头,再用专用掏心钻头和小径 钻具透过事故钻具200mm~300mm,下丝锥捞取;无效时,再用扩孔(6级以内岩层)套取或用磨削钻 头处理。

15.5钻具折断、脱落及跑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折断、脱落及跑钻事故的

[15. 5. 1事故的预防

15.5.1.1各种管材、接头、接箍均须按新旧程度分类存放和使用。每个机台都要备有检查钻具磨损的 量具。弯曲的钻杆、岩心管,要及时校直。提升下降钻具时,要观察钻具磨损程度,检查不合格要及时更 换。管材的弯曲和磨损应符合表26的规定

15.5.1.2钻杆、岩心管有裂纹、严重磨损和明显变形、连接旷动等现象,不准下入孔内使用。 15.5.1.3长期停用的管材、打捞工具,在下孔前应经过严格检查。 15.5.1.4钻进过程中,出现泵压表、孔底压力指示表(拉力表)、电流表数值突然变化以及钻具重量减 轻、动力机运转轻快、进尺骤慢、提动钻具有异常响声、钻具突然坠落、下钻到底时实际机上余尺与计算 数字不符等情况,应立即停钻检查。 15.5.1.5扫孔、扩孔、扫脱落岩心时,应挂好提引器,并控制下扫速度。

15.5.1.6钻具不得长时间悬空回转。 15.5.1.7采用拉、窜、顶、打等方法处理事故时,钻杆螺纹易松脱,要经常用人力重新拧紧。 15.5.1.8钻进遇阻力过大,钻具发生急剧反转时,不要急于提动钻具和强行开车,应先将钻具慢拧上 扣,再做处理。 15.5.1.9钻进中遇溶洞,要立即停钻并试探溶洞深度。岩心管要保持足够的长度,使用锐利的硬质合 金钻头并轻压慢转,穿过溶洞后视情况下入套管隔离溶洞。 15.5.1.10提升钻具遇联接螺纹紧、钻具重量轻时,应先人工拧松钻杆,再用拧管机继续卸扣,以免 跑钻。

[5. 5. 2事故的处理

15. 5. 2. 1一般规定

5.5.2.1.1处理事故过程中,丝锥碰不到事故钻具上端时,不允许盲目超过预定部位向深部试探。 15.5.2.1.2采用掏心方法处理孔内岩心管事故时,一般应使用比事故钻具小两级的钻具。采用磨铣 岩心管方法时,应使用加大外径的实心平面钻头或带导向的阶梯钻头。 15.5.2.1.3处理孔内多头钻杆事故时,应用打印法判明情况,先捞活头。如几个头挤在一起,要先消 除挤夹力,然后用反丝钻杆依次反回。在查清孔内情况之前,不准下入正扣丝锥盲目捞取

15. 5. 2. 2处理方法

15.5.2.2.1事故头较正,螺纹完好时,应用相应螺纹端对接打捞,事故头为外螺纹锁接头和光钻杆时, 应合理选用丝锥,小口径金刚石钻具只能用公锥。 15.5.2.2.2事故头偏斜不严重时,可下带导向罩的捞锥(公、母)捞取;钻孔超径,事故头偏离中心较大 时,可用弯钻杆、捞钩或磁力打捞器寻找事故头。 15.5.2.2.3事故头磨损、变形、破损,一般用通天母锥或打捞器捞取,事故头上有障碍物,应先去除。

15.5.2.3粗径钻具断脱事故的处理

5.5.2.3.1岩心管断脱可在捞锥上接一弯钻杆作导向。

15.5.2.3.1岩心管断脱可在捞锥上接一弯钻杆作导向。 15.5.2.3.2管头破损变形时,应用捞管器或卡管器打捞 15.5.2.3.3管头有塌落物阻隔时,应先冲扫除去再打捞,

5.2.4孔内钻头或金刚石胎体脱落事故的处理

15.5.2.4.1捞脱落钻头应先将其内部岩心除去,再用小一级钻头或炮弹钻头挤夹,或套管公锥对扣 订捞。 15.5.2.4.2打捞金刚石胎体可用抓筒、喷射反循环钻具、粘筒或磁力打捞器,也可用掏心钻头,在孔底 钻一深200mm小眼,将胎体碎屑冲落到小眼内,然后换用原钻头钻进取心,取上碎屑。亦可用磨孔钻 头磨灭

15.6套管事故的处理

15.6.1套管断裂、脱节后,应将事故套管全部起拔后再重新下人,不准将上部套管坐在孔内下部套管 上端继续钻进。 15.6.2用扩孔方法处理套管事故时,扩孔钻具应带内导向装置

15.7孔内落入工具物件的处理

落入硬质合金、小零件或工具等,可用冲捞法、粘取法、抓套法、研磨法等处理。

15.8测并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5.8.1测并事故的预防

DZ/T02272010

15.8.1.1测井前,要查明欲测孔段的孔径,换径位置,以及泥浆性能,孔内有无遗留物和孔壁完整程 度等。 15.8.1.2下人探管前,应用原钻进钻具进行通孔,并超过最大测深5m。 15.8.1.3测井前,要对探管、电缆(钢丝绳)连接处,绞车制动装置等进行严格检查。下放探管要缓慢 中途遇阻应将探管提出孔口,重新通孔排除障碍后,再下入探管。

[5. 8. 2测并事故处理

15.8.2.1探管被卡,如上下活动无效,可用套、割等方法进行处理。下入打捞器具时,应将电缆或钢丝 绳拉紧,避免器具转动。 15.8.2.2电缆或钢丝绳脱断,探管掉入孔内时,应先下捞矛捞取电缆或钢丝绳,无效时再用无内刃、小 水口的合金钻头接配钻具套取

15.9处理事故的安全规定

16. 1. 1岩矿心采取率

16.1.1.1根据设计部门或合同

.1.1根据设计部门或合同 .1.2在固体矿产勘探取心孔段中 岩心采取率应达到70%以上,矿心采取率应达 以上。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书或 取心孔段的岩(矿)心采取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岩(矿)心长度/取岩(矿)心进尺长度]×100% . 式中: 进尺和岩(矿)心长度,指在固体岩(矿)层中的实际进尺和取出的岩(矿)心长度,除设计要 包括废矿坑、空洞、表面覆盖物、浮土层、流砂层的进尺及取出物

16. 1. 2 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

16.1.2.1钻孔轴线的形态及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由设计部门提出,同时应给出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 偏离的最大充许值。 16.1.2.2机台应及时、定点测量钻孔顶角及方位角,将测量结果填人“钻孔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通常 情况下,在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2°,在斜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3°。 有特殊需要时,按设计书或合同的要求执行。 16.1.2.3施工部门应及时计算确定钻孔轴线的形态及空间位置。 16.1.2.4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小于或等于3°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不测方位角);顶角大于 3°时,根据地质要求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定向和易斜钻孔,应适当缩短测量间距

16.13简易水文观测

16.1.3.1使用清水或无固相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位1~2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 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 16.1.3.2每个钻进回次应根据水源箱水位、泥浆池液位变化和补充冲洗液量计算冲洗液消耗量。 16.1.3.3钻进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柱坠落等异常现象时 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16.1.3.4在地下水自流钻孔中,根据水文地质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装测试装置测量水头高度和涌 水量。 16.1.3.5孔内发现热水,应测量孔口和孔底温度

16.1.4孔深误差测量与校正

0.1.4.1 下列情况应校正孔深 a)钻进深度达100m及其倍数时; b) 进出矿层时(矿层厚度小于5m时,只测量一次); c) 经地质编录人员确认的重要构造位置及划分地质时代的层位; d)下套管前和终孔后。

1.5.1原始报表包括:钻探班报 观测记录表)、交接班记录表 .1.5.2各班应指定专人在现场及时填写原始报表,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机台实施。 16.1.6.2机台应按封孔设计的要求严格执行。 16.1.6.3封孔后,应在孔口中心处设立水泥标志桩(用水泥固定)。 16.1.6.4封孔后,机长应将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送交设计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存档。 16.1.6.5根据设计书的要求,需要对封孔质量进行验证时,应进行透孔取样

16.2保证钻探工程质量的措施

16.2.1保证岩矿心采取率的措施

16.2.1.1根据各工区地质条件、岩矿层的物理机械性质,正确地选择取心工艺、取样器具、钻进参数和 冲洗液类型。 16.2.1.2取心工具应妥善保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用后要清洗检查、注润滑油脂。 16.2.1.3在取心困难的矿层中钻进时应降低转速、压力和泵量。 16.2.1.4在破碎地层中钻进时,应适当控制回次进尺长度和回次进尺时间。 16.2.1.5钻进回次进尺长度不得超过岩心管长度。 16.2.1.6在矿层、矿层项底板和重要标志层中,岩、矿心没有采取上来时,要专程捞取,必须钻进捞取 时进尺不得超过0.5m。 16.2.1.7退岩心时要细心,不得重敲、猛打,尽量避免人为破碎并防止上下次序颠倒。

16. 2. 2预防钻孔弯曲的措施

16.2.2.1地表机械设备应经过检验,稳固可靠。 16.2.2.2确保安装质量,保证“天车、回转器、孔口”三点一线。 16.2.2.3在易斜岩层施工,应根据地层、见矿深度等条件合理设计开孔角度和弯曲强度DB3204/T 1016-2021 1:500 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pdf,已掌握钻孔 自然弯曲规律的工区应设计初级定向孔。 16.2.2.4合理选择钻具结构和级配,尽量来用满眼钻进。 16.2.2.5开孔应选用锋利的钻头,钻杆不得有偏摆,钻压要均匀,要随钻孔加深加长岩心管。 16.2.2.6深孔钻进时,应尽量采用钻链加压。 16.2.2.7遇到片岩地层、倾斜岩层、破碎带、软硬互层时,应使用锋利的钻头和长、直、重、厚、刚的钻 具。有条件时可采用冲击回转钻进。 16.2.2.8扩孔时要带内导正器,换径时要带外导正器。粗径钻具要用综合式异径接头连接,其中心线 应一致。 16.2.2.9换径时导正管长度要大于4m,第一回次的小径岩心管长度要小于1m。

救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

16.2.3.1要严格按设计及时观测水位及其他应测项目。 16.2.3.2水位观测的基准点应一致,读数要准确。 16.2.3.3不得任意割接测绳

16.2.4降低孔深误差的措施

16.2.4.1钻机场地使用的铁尺应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定期校正。 16.2.4.2丈量机上余尺时钻柱应停止回转,基准点要一致,并应准确丈量,及时记录。 16.2.4.3应用钢卷尺丈量下入孔内钻具的长度,并准确记录数据。 16.2.4.4处理事故后应校正孔深

16. 2.5做好原始记录的措施

16.2.5.2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要及时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16.2.5.2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要及时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DB3502Z 027-2014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指南.pdf16.2.6保证封引质量的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