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66-2014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DZ/T 0266-2014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207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66-2014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采状态(正在开采、停产或关闭),查明矿产疑似违法图斑(类型包括无证勘查、越界勘查、擅自改变勘查 对象、以采代探、无证开采、越界开采、擅自改变开采对象、擅自改变开采方式等)的分布和占地情况。

4.2.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遥感监测

建筑物、中转场地(煤堆、矿石堆、洗煤厂、选矿厂、选矿池等)、固体废弃物(排土场、废石堆、尾矿库、煤研 石堆等)等分布和占地情况。 4.2.3.2调查工作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分布情况;调查工作区内水体污染、矿尘引起的土壤污染等污染分布情况。 4.2.3.3查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情况。 4.2.3.4查明动态监测区的矿山开发占地、地质灾害体等的变化情况。 4.2.3.5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圈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

4.3.1矿产资源规划遥感监测

4.3.1.1针对成矿带、矿集区的矿产资源规划遥感监测工作应采用分辨率优于15m的遥感数据、进行 基于原始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工.作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 4.3.1.2针对规划区的矿产资源规划遥感监测工.作应采用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原 始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AK0 218.555匝道桥施工方案,工作比例尺为1:25000

4.3.2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监测

4.3.2.1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主要为1 4.3.2.2露天勘查/开采矿区的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宜采用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原 始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T作比例尺为1:25000或1:10000。 4.3.2.3井工勘查/开采矿区的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宜采用分辨率优于1m的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原始 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工作比例尺为1:10000或1:5000。

4.3.2.2露天勘查/开采矿区的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宜采用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原 始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T作比例尺为1:25000或1:10000, 4.3.2.3井工.勘查/开采矿区的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宜采用分辨率优于1m的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原始 影像最优分辨率的解译,工作比例尺为1:10000或1:5000。

4.3.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遥感监测

4.3.3.1矿山地质环境间题遥感监测T.作比例尺主要为1:25000或1:10000。 4.3.3.2针对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或监测的工作区,T作比例尺应采用1:10000或1:5000。 4.3.3.3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的遥感监测工作,工作比例尺宜采用1:10000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的工作流程为:设计编制、监测底图生产、信息提取、实地调查、成果 综合研究、成果编制等

5.1.1针对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选用时相合适的航大、航空遥感图像、数据。航天、航空遥感 图像一股应无云覆盖、无云影,影像清晰、反差适中,像片内部和相邻像片间无明显偏光、偏色现象 1:250000工作区应选择空间分辨率优于15m的多光谱数据;1:50000工作区应选择空间分辨率优 于2.5m的遥感数据;1:10000工作区应选择最新时相的空间分辨率优于1m的遥感数据。光学遥感 数据难以获取的地区可以采用雷达数据, 5.1.2应收集工作区矿产资源开采申请登记表(数据库)、矿产资源勘探申请登记表(数据库)、全国省 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数据、工作区1:250000、1:100000和1:50000比例尺地形图及DEM数据。 5.1.3工作中应尽可能收集工作区自然地理、人文、气候、地质环境、社会经济、交通等资料;1:10000 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和DEM数据;与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分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有 关的研究报告、图件、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等

5.2.1根据矿山开采方式,分析工作区不同矿种的踏勘目的、遥感监测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5.2.2参考有关资料,初步建立工作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图斑、固体废弃物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的解 泽标志;拟定野外踏勘路线和踏勘内容。 5.2.3重点选择不同类型矿种分布集中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完善工作区遥感图像解译标志。每 个区必须有1~2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 5.2.4详细了解工作区的野外工作条件,为实地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民族习 俗、安全保障等背景资料

5.3.1设计书内容包括目的任务、工作区矿产资源概述、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工作方法、精度要求、实 物工作量、预期成果、人员组织、保障措施和经费预算等。编写提纲见附录A.1。 5.3.2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状况、矿产资源规划情况、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等精心编写设计。设计书应简明扼要,技术方法先进可行;工作安排合理,部署得当,措施 有力。 5.3.3设计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质量监控及 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设计书未经审批,项目不得实施,

5.3.1设计书内容包括目的任务、工作区矿产资源概述、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工作方法、精度要求、实 物工作量、预期成果、人员组织、保障措施和经费预算等。编写提纲见附录A.1。 5.3.2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状况、矿产资源规划情况、矿山 也质环境问题等精心编写设计。设计书应简明扼要.技术方法先进可行;工作安排合理,部署得当,措施 有力。 5.3.3设计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质量监控及 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设计书未经审批,项目不得实施, 5.3.4工作过程中,实施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

[6. 1.1数学基础

1.1.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1.1.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3影像图的投影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1.1.4影像应保持原始影像数据的最优分辨率

6.1.1.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1.1.2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1.1.3影像图的投影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6.1.1.4影像应保持原始影像数据的最优分辨率

6.1.1.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1.2.1制作1:250000监测底图的控制点应来源于1:10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数字影像地图、线划 地形图、数字地图和相应的DEM数据。 6.1.2.2制作1:50000监测底图的控制点应来源于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数字地 图、数字影像地图和相应的DEM数据。 6.1.2.3制作1:10000监测底图的控制点应来源于1:1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数字地 图、数字影像地图和相应的DEM数据。特殊的地区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6.1.2.4经过权威机构认定的像控点数据库亦可作为控制点来源

3.1影像图需严格符合技术设计和任务书的要求,满足应用的需要。 3.2图廊线尺寸、方里网、经纬度、图幅内外整饰、注记符合要求。 3.3影像图上随机抽取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50mm,特殊情况下不大于0.75mm 影像图的用途及用户需求,该指标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上述指标的两倍。 3.4图廓线的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6.1.3.1影像图需严格符合技术设计和任务书的要求,满足应用的需要。 6.1.3.2图廊线尺寸、方里网、经纬度、图幅内外整饰、注记符合要求。 6.1.3.3影像图上随机抽取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50mm,特殊情况下不大于0.75mm。 根据影像图的用途及用户需求,该指标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上述指标的两倍。 6.1.3.4图廊线的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在保持是够信息单和消晰度的前 始图像中噪声和条带需进行去条带和滤波处理。 1.2对辐射度畸变较大的原始图像 止处理

6.2.2.1制作1:250000监测底图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6°或等角圆锥投影,进行多项式纠正;制 作1:50000监测底图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6°投影,进行正射纠正;制作1:10000监测底图应采 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投影,进行正射纠正。 6.2.2.2工作区跨带时,应作跨带坐标转换,可以区域大的投影带为准,相邻投影带进行换带计算,如两 个投影带所占面积大致相同,可在两带上分别选点、分别纠正,或以一带为准,另一带换带计算。 6.2.2.3控制点的选择取决于拟合多项式的次数,剔除粗差后至少应保留两个以上的多余控制点,以便 于平差计算。图像纠正一般应在8个象限内均有控制点,控制区域应尽可能大。拟合多项式一般选择 二次多项式。 6.2.2.4对于侧视角较小的平原地区的高分辨率数据,使用二次多项式法;对于侧视角较大的山区,要 求采用三角有限元法。该方法要求密集采集控制点,尤其在矿区,应加大控制点密度,以达到较好的纠 正效果。其他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控制点较易获取,可采用三角有限元法。 6.2.2.5使用纠正公式对影像逐点进行纠正,纠正误差要求不大于图上距离0.5mm,控制点拟合精度 控制在0.3mm以内

6.2.3.1融合可在同一时相的相同数据源之间进行,也可在不同时相的不同数据源之间进行,视具体目 的而定。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图像间进行融合处理时,要求不同时间图像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融合后 图像应突出目标物信息,力图使目标物与周围地物边界清晰。低分辨率图像的插值算法宜采用三次卷 积法。 6.2.3.2融合方法有HIS法、主成份分析法、小波变换法、Brovey变换线性加权乘积、加法等,不同工作 区可根据效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6.2.3.3融合后影像图带地理编码,文件名称为:监测区名称一数据类型一多光谱组合波段一融合方 法一时相.img(或其他后级)。

6.2.4.1在相邻图像重叠区内选择同名点作为镶嵌控制点,要求两景同名地物严格对准,拟合中误差控 制在1个像元以内。 6.2.4.2镶嵌图像间应进行亮度匹配,以降低灰度差异。 6.2.4.3镶嵌拼接线的选择无论是采用交互法还是自动选择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6-30-04-03) 船闸及升船机运管员(2021年版).pdf,均需是一条折线或曲线;拼接点两旁应进 行灰度圆滑 6.2.4.4镶嵌后文件名:监测区名称一数据类型一时相一镶嵌.img(或其他后缀)

6.3.1.1图廓整饰的内容包括内图廓、外图廊和坐标注记。 6.3.1.2内图廊线应是曲线,东西图廊可以绘成直线,南北图廊为弧线,可以分段用折线表示。图廊线 宽度为图上0.5mm。 6.3.1.3外图廊线平行于内图席线,与内图廓线间隔为10mm,主图廊线宽度为1mm,副图廊线宽度 为图上1个像元,两者相互平行,距离为2mm。 6.3.1.4图廊线坐标注记内容是经纬度和方里网。1:250000影像图在外图廊上以经差15'、纬差10

3.1.1图廓整饰的内容包括内图廓、外图廊和坐标注记。 3.1.2内图廊线应是曲线,东西图廊可以绘成直线,南北图廊为弧线,可以分段用折线表示。图 度为图上0.5mm。 3.1.3外图廊线平行于内图席线,与内图廓线间隔为10mm,主图廊线宽度为1mm,副图廊线货 图上1个像元,两者相互平行,距离为2mm 3.1.4图廊线坐标注记内容是经纬度和方里网。1:250000影像图在外图廊上以经差15'、纬差

间隔注记经纬度坐标,注记2mm长、1个像元宽的短线在主图廓与副图廊之间;贯通图面的方里网间 隔为10km。1:50000影像图在外图廊上以经差3°、纬差2'间隔注记经纬度坐标,注记2mm长、1个 象元宽的短线在主图廓与副图娜之间;贯通图面的方里网间隔为2km。 6.3.1.5图廓四角的经纬度注记标于内图廊四角的延长线两侧,字头朝上。经度注记跨经线的左右,左 注“"”.右注“"”和""”;纬度注记跨纬线的上下,上注“"”,下注""”和""”。 6.3.1.6方里网注记要求每条方里线在图廊间注出其坐标值的两位公里数,首末方里线及百公里数方 里线注记应注出完整的公里数DB15 509.5-201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学校.pdf,在南、北图廊间的两位公里数注在方里线的右侧,百位以上数字注在方 里线的左侧,东、西图廊间的两位公里数注在方里线上方。 6.3.1.7坐标注记采用宋体。注记整十公里.字高3mm,带号与整于公里,字高为2mm

6.3.2.1图面整饰要求标注图名、图幅接图表、数字比例尺和线划比例尺等。 6.3.2.2图名用横列注记在北图廊外居中位置。标准分幅的,图名下方注记图幅编号。字体采用黑体, 大小可视图幅大小确定。 6.3.2.3比例尺注记于南图廊外正中位置。应同时绘制数字比例尺和线划比例尺。其中,数字比例尺 用宋体,字高5mm;线划比例尺的注记用宋体,字高3mm。 6.3.2.4图例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和专业要素。一般放置在东图廊外侧,沿外图廊线从上而下排列,上方 与北内图廓线持平。 6.3.2.5标准分幅的影像图的图幅接合表放置在北图廊外西面。接图表采用90mmX24mm大小,每 单元采用30mm×8mm大小;下沿居北图廊线外侧4mm;注记均用宋体,字高6mm。 6.3.2.6南图廊外西面注记包括所采用的遥感资料种类、时相和波段组合,控制资料等。字体用宋体, 字高为5mm。南图廊外东面注记作业单位。字体用宋体,字高为8mm。 6.3.2.7按照应用的要求注记地理名称、矢量要素、专题要素等信息。名称注记字体用宋体,字高为线 划地形图的2倍。其中,要求每40mm×36mm遥感影像图范围内,参照已有地形图,调注2~5个主 要地理名称且注记应清晰易读,不压盖主要地物

7.1.1矿产资源规划遥感监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