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pdf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39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pdf

ICS 73.020;73.060.99 CCSD12

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

ationsforrareearthmineralexplora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 4.1勘查目的… 4.2勘查阶段 勘查工作程度 5.1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2 5.2普查阶段要求 5.3详查阶段要求 5 5.4勘探阶段要求 5.5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复杂和小型矿床的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6.1绿色勘查要求. *·· 11 6.2测量工作 ·?* ·12 6.3地质填图 ·............ ·:· 12 6.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 12 6.5物探、化探工作 12 6.6探矿工程 ·”· 13 6.7化学样品的采取、制备及测试 ·?· 13 6.8矿石选冶技术性能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 16 6.9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17 6.10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 18 6.11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 18 可行性评价 ?· 19 7.1基本要求 ·: 19 7.2概略研究 7.3预可行性研究 7.4可行性研究 资源储量类型条件 8.1资源量 "19 8.2储量 ... ..20 8.3资源量、储量类型调整

京唐港区26#-27#集装箱泊位辅建区房建及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Z/T0204—2022

DZ/T0204—2022

资你确重佰算 9.1矿床工业指标 ·.·* 21 9.2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 21 9.3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 9.4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 23 9.5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附录A(资料性)稀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4 附录B(资料性)勘查类型及其主要因素与工程间距的确定 附录C(资料性)稀土矿石特征及选矿工艺 附录D(资料性)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 附录E(资料性)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类型 附录F(资料性)人力冲击取样钻技术要求… ·”· 40 附录G(资料性)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 +**++ 附录H(资料性)稀土矿床工业指标制定原则及一般工业指标 45 附录I(资料性)矿体圈定、外推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DZ/T 020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代替DZ/T0204—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本文件与DZ/T0204—2002相比,除编辑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文件名称由《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改为《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稀土》; 取消了预查阶段,修改了各勘查阶段的内涵(见4); 将“勘查研究程度”与“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程度要求按勘查阶段编 排(见5); 增加了“勘查工程部署”(见5.1.3); 增加了“勘查深度”(见5.1.4); 修改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见5.1.5); 修改了“矿石选冶技术性能研究”(见5.2.4、5.3.4、5.4.4); 增加了勘查阶段资源储量比例的要求(见5.2.6、5.3.6、5.4.6); 增加了“人力冲击取样钻”(见6.6.4); 增加了风化壳(层)岩(矿)芯采样方法、样品分析项目(见6.7.2.2); 修改了分析测试中内外检及其误差的确定与处理以及仲裁分析的要求(见6.7.8); 增加了不同选冶试验样的质量要求(见6.8.1.3); 增加了体积质量样采样要求(见6.9.1.3); 修改了“可行性评价”(见7); 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修改为“资源储量类型条件”,修改了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 条件(见8); 增加了“不同类型矿床工业指标的构成”(见9.1.2); 修改了“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见9.2); 将附录G“稀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修改为附录A“稀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将附录C“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工程间距的确定”修改为附录B“勘查类型及其主要因素 与工程间距的确定”,重新厘定了“含矿率”“矿体边界模数”的表述及表示方法(见附录B); 将附录F“稀土矿石的选矿工艺、物理技术性能”修改为附录C“稀土矿石特征及选矿工艺”,补 充了池浸、堆浸及原地浸矿工艺特点(见附录C); 将附录B“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修改为附录D“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 准”,采用稀土氧化物浸出总量规定了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规模划分标准(见附录D); 将附录H“稀王矿主要矿物及矿床类型”修改为附录E“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类 型”,增加了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类型、浅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 土矿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配分类型(见附录E); 增加了附录F“人力冲击取样钻技术要求”(见附录F); 将附录A“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修改为附录G“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见附 录G); 修改了一般工业指标及共伴生矿产指标制订原则(见附录H);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的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 性评价、资源储量类型条件、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稀土矿产(砂矿除外)勘查工作及其成果评价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003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0141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336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 DZ/T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DZ/T0339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 DZ/T0340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 DZ/T0374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要求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发现和评价稀土矿床(体),为投资决策提供相关地质信息,最终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

勘查工作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一般按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需要,也可合并 或跨越阶段一次勘查完毕,但宜参照各阶段要求分步实施

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勘查手段,寻找、检查、验证、追索矿化线索,发现矿( 并通过稀疏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初步查明稀土(参见附录A)矿体(床)地质特征以及矿 台技术性能,初步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做出是否有必要转入详 平价,对有必要转人详查的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

在普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稀土矿床地质 特征、矿石选冶技术性能以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区规划、勘探区确定等提供地质依据。开展概略研 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做出是否有必要转入勘探的评价,对有必要转人勘探的提出可供勘探 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储量。

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加密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深人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稀土矿床 地质特征、矿石选冶技术性能以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建设设计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 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选冶工艺,以及矿山总体布置等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 控制和探明资源量;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证实储量。

5.1.1.1勘查过程中应合理确定矿体勘查类型和矿床勘查类型,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和部署勘查工 程,对矿床进行有效控制,有效圈定和控制矿体。 5.1.1.2应根据各矿体的地质特征确定各矿体的勘查类型,根据主要矿体的特征和空间相互关系确定 矿床勘查类型。当主要矿体的勘查类型不同时,应综合考虑各主要矿体特征和矿床整体控制研究程度的 要求,合理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对于规模巨大且不同地段勘查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的矿床(体),可分段确 定勘查类型 5.1.1.3主要矿体,即作为未来矿山主要开采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矿体,在勘查阶段一般根据矿体的资源 储量规模确定。 5.1.1.4普查阶段有类比条件的,可通过类比初步确定勘查类型;没有类比条件的,可采用第Ⅱ勘查类 型。详查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勘探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

要地质因素的变化情况验证勘查类型

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Z/T02042022

5.1.1.5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第I类型)、中等(第Ⅱ类型)、复杂(第Ⅲ类型)三种类型。原生稀土矿 床依据矿体延展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影响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五个主要地质因素,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依据矿体延展规模、矿化连续性、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分别用相对应的上述五个地质因素类型 系数之和,确定矿体勘查类型。勘查类型及其主要地质因素的确定参见附录B。

5.1.2勘查工程间距

5.1.2.1应根据勘查类型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参见附录B。 5.1.2.2探明、推断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一般在基本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或放稀(但不限于)1 倍,具体以满足相应勘查研究程度为准则。实际勘查过程中,详查和勘探阶段可通过类比、地质统计学分 析、工程验证等方法,论证工程间距的合理性,并视情况进行调整 5.1.2.3当矿体沿走向或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应适应其变化;当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勘查 工程间距宜适当加密

5.1.3.1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 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一般先根据稀土矿床类型选择进行地质填图、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测量等 面积性工作,以指导、优化探矿工程的布置和施工。 5.1.3.2根据矿床类型、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地形、地貌、物探、化探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 要求,选择适当、有效、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按合理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和相应工程 间距部署勘查工程,对矿床进行整体控制;视具体情况调整局部勘查工程间距,加强矿体局部(如矿体变 化较大的地段)和次要矿体的控制。 5.1.3.3原生稀土矿床采用勘查线法。地表一般以槽井探工程为主、浅钻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化探; 深部以钻探为主。当矿体形态复杂、矿体呈管条状、矿石物质组分变化大,以至于用钻探难以达到勘查目 的时,应以坑探为主配以钻探或者采用坑探工程进行验证。坑探以沿脉配合穿脉进行。若钻探所获地质 成果与坑探验证成果相近,则不宜投入较多的坑探工程。采取选矿大样时,也可动用坑探工程。 5.1.3.4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一般采用勘查线与地形地貌条件相结合的方法。当地形较平坦, 沟谷不发育时,可采用勘查网法;勘查线尽量垂直山脊走向,当山脊较长且走向变化明显时,应分段取不 同方向的勘查线;勘查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顶、山脊、山坡和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 间距。反之,对于地形复杂的矿床(体),应主要以地貌要素(山顶、山脊、山坡和山脚)为单元以梅花形均 衡布置工程,根据勘查类型采用相应密度,并适当加密控制。勘查工程以浅表工程为主,根据矿床风化程 度及风化残留体的分布情况灵活选用人力冲击取样钻、浅井(小圆井)、浅钻的一种或多种,优先选用 人力冲击取样钻。对于矿石物质组分变化较大的,必要时可辅以井探工程对钻探进行验证。地表可 辅以少量探槽对地质界线进行揭露,深部必要时可视露头或探槽揭露情况采用少量钻孔了解矿体底

1) 原生稀土矿床:泛指除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砂矿(床)以外的稀土矿床,其矿石物理性状及稀土元素赋 存状态未发生次生改变。 2) ?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指风化壳中稀土呈阳离子状态吸附于黏土矿物表面,且其稀土的吸附量达到工业 开发利用要求的稀土矿床,简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或离子型稀土矿(床)。 2 人力冲击取样钻:在洛阳铲基础上经过地质勘查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环保的 取样工具。在江西等地又称赣南钻。

? 原生稀土矿床:泛指除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砂矿(床)以外的稀土矿床,其矿石物理性状及稀土元 存状态未发生次生改变。 +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指风化壳中稀土呈阳离子状态吸附于黏土矿物表面,且其稀土的吸附量达至 开发利用要求的稀土矿床,简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或离子型稀土矿(床)。 2 人力冲击取样钻:在洛阳铲基础上经过地质勘查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理 取样工具。在江西等地又称赣南钻。

5.1.4.1勘查深度应根据矿床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未来矿山建设规模以及主要矿体的埋深等科学合 理地确定。原生稀土矿床一般不超过700m;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揭露至矿体底板为准,原则 上不低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一般不超过100m。 5.1.4.2有类比条件的WW/T 0080-2017 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监测规范,鼓励通过类比确定勘查深度;不具备类比条件的,可通过论证确定勘查深度 勘查深部原生稀土矿体应适当加强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5.1.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