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65-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DB32/T 4165-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4787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165-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ICS91.140.10 CCS P45

DB32/T 4165202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体育公园人工湖膨润土防水毯施工方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416520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计 4.1一般规定 4. 2 设备与系统选择 4.3制冷剂系统 4.4风系统. 4.5水系统 4.6绝热 4.7配电、控制与计量 设备与材料 5.1一般规定 5.2材料要求, 施工与安装. 6.1一般规定, 6.2室内机安装. 6.3室外机安装 6.4制冷剂管道的安装 6.5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 6.6风系统的安装 6.7水系统的安装 6.8绝热 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 7.1一般规定 7.2调试运转. 7.3检验. 7.4验收. ( 运行管理. 21 8.1一般规定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计 4.1一般规定 4.2 设备与系统选择 4.3制冷剂系统 4.4风系统. 4.5水系统 4.6绝热 4.7配电、控制与计量 设备与材料 5.1一般规定 5.2材料要求 施工与安装. 6.1一般规定 6.2室内机安装. 6.3室外机安装 6.4制冷剂管道的安装 6.5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 6.6风系统的安装 6.7水系统的安装 6.8绝热 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 7.1一般规定 7.2调试运转. 7.3检验. 7.4验收. 运行管理. 8.1一般规定.

DB32/T4165202

附录A(规范性)工程质量检查表,

(规范性)工程质量检查表

DB32/T4165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省制冷学会、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温格科技有 限公司、南通华信申央空调有限公司、南京温格萨帕暖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 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江 苏依斯特制冷有限公司、南京仕高建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忠、朱绳杰、葛爱荣、邵英、朱波、蔡宗良、欧阳丽君、刘军华、俞越 陆琳、薛明辉、张仕高、范钦军。

DB32/T4165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2794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TGJ174《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GB2145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AQ7004《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TGJ158《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GJ32J9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2/T4165202

制冷季节能效比(CSEER) 一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的,系统在整个制冷季节制取的总冷量与消耗的总! 单位为:W/W

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heating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 一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的,系统在整个供暖季节制取的总热量与消耗的总电量之比值 单位:W/W

DB32/T4165202

指按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得到的,在全年制冷及制热季节中,系统向室内提供的冷量及 与同期内消耗电量总和之比,单位即:W.h/(W.h)。 3.8 等效长度equivalencelength 冷媒配管的管道长度与弯头、分歧等配件的总长度之和。 3.9 分歧管bifurcatedpipe 用来实现管道中的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10 集支管collectedbranchpipe 一种在集管上设有多个支管接口、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11 配置率ordonnancerate 同一系统,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名义制冷量之与室外机组总名义制冷量的比值,单位:%。 4设计

指按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得到的,在全年制冷及制热季节中,系统向室内提供的 与同期内消耗电量总和之比,单位即:W.h/(W.h)。 3.8 等效长度equivalencelength 冷媒配管的管道长度与弯头、分歧等配件的总长度之和。 3.9 分歧管bifurcatedpipe 用来实现管道中的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10 集支管collectedbranchpipe 一种在集管上设有多个支管接口、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11 配置率ordonnancerate 同一系统,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名义制冷量之与室外机组总名义制冷量的比值,单位 4设计

4.1.1根据根据建筑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与能源及室外机(主机)布置条件,经技术、 经济、节能、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因数综合比较合理时,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并确定多联式空 调(热泵)系统具体形式。 4.1.2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类似场所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抗电磁干扰措 施,并做相应安全评估。 4.1.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的方法进行冬 季热负荷和夏季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4.1.4空调室内设计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与《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新风量还应满足房间除湿与湿 蔓控制的需要。 4.1.5间歇空调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建筑物蓄热特性所形成的负荷;不同时使用的房间,负荷计 算时应考虑邻室空调不运行时所形成的围护结构传热负荷;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多联式空调(热泵) 系统,应分别计算室内显热负荷、潜热负荷与新风负荷。 4.1.6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制冷季节能效比(CSEER)、制热季节 能效比(HSPF)与全年性能系数(APF)应满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多联式空 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规定 要求。

4.2.1有地热资源或有温度稳定、热储量充足的其他低温热源或废热可利用时,宜采用水 调(热泵)系统。

系统。 司一系统不同房间或同一房间不同位置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热负荷时,宜采用热回收型多联

DB32/T41652021

4.2.3对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 统,并选用独立除(调)湿新风系统。 4.2.4住宅及高大空间有地暖需求时,宜采用空调、地板辐射供暖双功能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4.2.5选用的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优选选择具有智能测霜 与智能融霜功能的机组 4.2.6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房间功能、朝向、使用时间、负荷特性相同或相近、水平距离较短、计量统一的房间,宜划 分为同一系统; b) 室外机组(主机)允许连接的室内机数量不应超过选用产品的技术要求,系统的配比率不应 超过130%,不应低于50%; C 当有单台室内机值班运行要求的时,宜独立配设主机。当确需接入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时,应满足所选产品主机最小运行容量要求。 4.2.7室内机选型与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结合室内净高、气流组织效果、吊顶内空间、顶面装修效果与室内噪音设计标准及经济等因 数,选择室内机形式、规格与数量; b 应根据室内设计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室内机额定制冷量、制热量进行修正; C) 当采用卡嵌明装室内机时,安装高度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要求; d 吊顶空间紧张时,宜选用配带冷凝水提升泵的室内机; e每台室内机应留有检修口和维修空间

4.2.8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室外机(主机

a)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应为系统设计计算负荷; b 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即实际制冷(热)量需根据室外(源)环境温度条件、系统等效管长、 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 c)多联式系统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可按下式确定:

Q=α1α2α3α4 Q

4.2.9室外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远离高温或含防腐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口; b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其振动、噪声、气流等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卧室 的影响; 侧排风的室外机,其排风方向不应与当地气象参数主导风向相对,必要时可设置挡风板或设采 用余压型室外机; d 设置在设有百叶遮挡的三面封闭平台内时,宜采用平直、稀疏百叶遮挡,不应采用防雨百叶等 通风不良遮挡物:

DB32/T41652021

e 设置在楼内时,宜将室外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 f 不宜布置于通风不散的高层建筑物的竖向凹槽内,如下层室外机散热影响上一层室外机的正常 运行,室外机可隔层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g 室外机四周应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并满足制造商技术手册相关参数要求; 室外机应有固定与减震措施; i 室外机应与其他调频设备设备保持合理距离,应避免相互干扰, 室外机布局宜美观、整齐。 4.2.10 制冷剂管路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3.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冷媒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合理布置制冷剂配管,主管路、分歧管宜布置在便于检修的空间内; b)制冷剂管道、管件材质与性能指标应符合设备制造商要求,制冷剂管道规格按空调设备制造商 技术手册计算确定, 4.3.2制冷剂管道系统室内机之间、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长度、高差以及系统总配管长度等不得超 过所选产品技术限定值: 4.3.3除热回收型或低温热泵型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外,制冷剂管道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 况下满负荷时的系统能效比(EER)应不小于3.0。 4.3.4室外管道宜敷设于防腐桥架内,镂空吊顶内敷设的冷剂管道应规整布置

4.4.1风管式室内机机外静压、室内机连接风管规格、送回风口形式、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避 免送风与回风、送风与排风短路。 4.4.2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并应结合建 筑条件、功能、要求与管理模式,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新风处理与组织形式。 4.4.3大于1000m3/h的新风系统,应选用具有热湿处理功能的新风机组处理新风,且不宜采用空调系 统中普通室内机替代新风机组。

DB32/T41652021

修空间,以及热交换器、过滤器的更换空间需要。 4.4.5设置在吊顶内的新风机组,新风机组额定风量不宜大于1000m3/h,位置应避免噪音敏感处,并 应采取隔震、消音等措施,机组两侧及吊顶检修口尺寸应满足机组检修与热交换器或过滤器的更换、清 洗需要。 4.4.6新风量大于2000m3/h时,宜采用具有排风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组,其全热热回收效率应不低于 60%。 4.4.7新风系统风管风速、风口风速,以及采风口位置,均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4.4.8新风系统应设初效过滤器,宜设初中效两级过滤器。额定风量大于2000m3/h的新风机组应设初 中效两级过滤器,酒店、医院等场所,留设高效过滤器安装条件;排风热回收新风机组,应在机组排风 接入口处设置初效过滤器。 4.4.9新风管道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表4.5.1空调冷凝水管的管径

DB32/T41652021

DB32/T41652021

f)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热泵机组设计进水温度与流量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制热工况 设计进水温度一般不高于30℃,不低于10℃,制冷工况,不宜高于32℃。 4.5.3水系统的设计应同时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

4.6.1设备和管道绝热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和《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要求确定,并应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 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

a) 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冷凝水; b 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均应采取防止“冷桥”、“热桥”的措施; 当设备采用非闭孔材料保冷时,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 d)室外管道的保温层应设镀锌铁皮、铝皮或PVC等保护层。 4.6.4制冷剂配管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闭孔发泡材料,且耐热性不小于120℃。 4.6.5制冷剂配管绝热材料厚度应根据配管管径、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小、环境温湿度等因数计算 确定。并应符合GB/T27941的规定。

4.6.6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3.6.6

表4.6.6室内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

4.6.7冷凝水管应按《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计算确定,且最小绝热层厚 表规定,

表4.6.7空调冷凝水管防结露最小绝热层厚度(mm)

4.6.9绝热材料的接缝处应用专用胶粘接,再缠保温用胶带,胶带宽度不小于50m

4.6.9绝热材料的接缝处应用专用胶粘接,再缠保温用胶带,胶带宽度不小于50m

4.7配电、控制与计量

4.7.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具有就地与远程定时启停控制功能: 4.7.2室内机控制器应具有手动及定时开关、运行模式转换、温度设定与控制、风速调节等功能。系 统主室内机控制器(设定系统制热、制冷模式)宜有标识,并布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 4.7.3室内机控制器应布置在空调回风区域一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且距楼层地面1.2一1.5米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 4.7.4室内机、新风机的过滤器宜设压差报警装置

e)公共空间能耗应独立计量

DB32/T41652021

7.10室外机和室内机应分别设置带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及漏电保护器。根据脱扣整定 最大电流和室外机启动方式,确定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开关容量为最大运行电流的1.25~1.5倍 机前端的供电线路应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SPD)。 7.11空调系统配电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规定,

5.2.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制冷剂配管可选用磷脱氧脱脂无缝铜管等材质,其材质、性能应符合 《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GB/T9237规定。 5.2.2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制冷剂管道、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连接方式以及焊接材料的选 用,除应满足设计文件与产品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件内部表面清洁、无氧化、无水、无油等,不充许使用内外表面带有裂纹、变形、扭曲、可 见砂眼、喷墨、发黑(氧化)等缺陷的制冷剂管道; b)断口处直径改变应在制冷剂配管标准直径的2%以内,且断口不允许有飞边,毛刺; 5.2.3空调系统的风管材料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 等标准要求。

表4.2.4制冷剂配管最小壁厚名义值(mm)

DB32/T41652021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 > > 管道 6.35~ 15.88 28.6~ 31.8 ~ 38.1 41.3 外径 ~ 15.88 铜管 ~28.6 31.8 38.1 41.3 44.5 最小 0.8 1.0 1.1 1.3 1.4 1.5 壁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