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66-2020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666-2020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6065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66-2020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总则 (30) 术语 (33) 冷热负荷 (35) 规划 (41) 4.1 一般规定 (41) 4.2系统形式 (48) 4.3能源站 (54) 4.4输配管网及换热站 (55) 设计 :(57) 5.1一般规定 (57) 5.2系统设计 (59) 5.3能源站 (63) 5.4输配管网及换热站 (67) 监测与控制 (72) 6.1一般规定 (72) 6.2能源站与一级管网 (73) 6.3换热站 (74) 调适及运行 (75) 7. 1 一般规定 (75) 7.2调适 (81) 7.3运行 (86)

1.0.1主要对本规程的编制原则和宗旨进行了相关规定。随着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区域供冷供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 视。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通过资源的综合、协同应用,充分利用工 业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冷热电联供技术等,最大限度地降低 区域内的能源消耗,降低有害物排放,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区域供冷供热技术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 前,已建成投入运行和正在施工的工程已达到千余项,其中绝大 部分为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 区域供冷供热技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1)国内缺乏针对区域供冷供热技术的相关标准; (2)对于区域供冷的节能性、经济性、调节性存在争议; (3)缺少合理供能半径的设计指导依据; (4)缺少合理考虑同时使用系数,计算区域总设计冷热负 荷,确定主机容量配置、供能管网管径和路由的方法; (5)缺少如何合理利用多能源系统,对能源类型(电力、燃 气、蒸汽、市政热力、工业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等)、系统方 式(供热:锅炉房供热系统、市政热力供热系统、热泵供热系 统、蓄热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各系统的组合方式等;供冷: 冷水机组供冷系统、热泵供冷系统、蓄冷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 及各系统的组合方式等)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的指导。 因此,针对以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内 容涉及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冷热负荷计算、规划、设计、监测与控 制、调适及运行方面。

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范》 GB5113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蓄能空 调工程技术标准》JGJ158等的有关规定。

2.0.3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一般由区域能源站、一级输送管网、

换热站(或用户人口装置)三部分组成;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可与 分布式能源站、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等组合为能源梯级利用系 统。本规程涉及的区域供冷供热用户一般指由若干个独立建筑、 或1栋建筑但有2个及2个以上独立塔楼实验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且总建筑面积不小于 5万m²的建筑群

2.0.4设计综合冷热负荷密度为区域总设计冷热负荷与该

总建筑面积之比,即(区域供冷供热站的装机容量,包括考虑了 司时使用系数等因素的综合冷热负荷)与该区域总建筑面积 之比。

成,不同业态建筑使用模式、规律不同;即使同一业态建筑也因 朝向、使用时间不同,导致高峰负荷出现时间不同,用同时使用 系数反映区域内不同业态建筑错峰使用情况

2.0.7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需考虑合理的供能半径,区域能

供能范围增大时,输配系统能耗占比增大;但若单个能源站规模 太小,则无法充分发挥区域供能的优势。因此区域供能半径大 小、覆盖范围需综合考虑系统初投资、运行费用(尤其是输配系 统能耗)、维护管理等多种因素。当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设置换热 站时,供能半径指能源站至最远换热站的管道沿程长度;若不设 置换热站,供能半径指能源站至最远用户的管道沿程长度

2.0.8冷热源系统的供冷(热)量与冷热

比,反映能源系统供冷供热的整体性能。当能源系统消耗电力、 燃气等两种以上能源形式时,通过平均低位发热量统一折算到标

2.0.9可再生能源和用量是指区域内由可再生的能源提供的能

多,需综合考虑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节能性 环保性、项自所在地资源赋等多方面因素,往往采用常规能源 系统加可再生能源系统联合的复合式能源系统,

2.0.13给出“调适”的定义是为了与施工单位所做的

试”进行区分。调适的定义强调了该工作的几个特点:全过程、 跨专业、全工况。 (1)全过程:基于用户最终的需求,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 调适工作,在各个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把控工程质量,而非在使 用时再发现无法改造的工程缺陷。 (2)跨专业:为满足最终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应将区域供冷 供热系统视为整个系统而非独立系统。传统层层分包的做法造成 厂各专业系统都能验收,但整个系统的功能无法实现。因此,应 跨专业落实设计和使用的需求。 (3)全工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动态特性需要在所有可预 见的各个工况下验证并达标,才能证明系统的功能是满足设计和 使用需求的。

3.0.1冷热负荷计算至关重要,是确定总的装机容量,预测年 售冷售热量,确定冷热价、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和关键。冷 热负荷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能源站和管网的投资、建设。在规划和 方案设计阶段,一般仅有地块信息(地块功能、占地面积、容积 率、建筑高度等)的控制性参数,尚未完成具体的建筑设计,在 此条件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对规划区域总冷热负荷进行 预测并分析其变化,对于能源系统的合理配置、方案决策等有重 大意义。 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是利用单位建筑面积的冷热负荷乘以建 筑面积,估算出各单体建筑的冷热负荷,再把各单体建筑的冷热 负荷进行叠加,并选取合理的同时使用系数,得到区域总设计冷 热负荷。该方法简单便捷,是一种估算方法,由于区域内所有建 筑同时出现峰值的概率较小,所以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估算 的区域总设计冷热负荷一般会偏大。 3.0.2施工图设计阶段,若用冷热负荷指标进行空调系统设计 时,估算的结果往往偏大,由此造成主机、输配系统及未端设备 容量等偏大,这不仅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给系统 控制、节能和环保带来潜在问题,因此规定在施工图阶段,热负 荷、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有关规定,该标准第5.2 节和第7.2节分别对热负荷、空调冷负荷的计算进行了详细规 定。另外,由于区域供冷供热面积较大,建筑类型复杂多样,建 筑朝向、建筑体形系数、建筑窗墙面积比、建筑功能以及建筑内 部人员、灯光、设备使用时间、使用强度等差异,致使不同类型

建筑物峰值负荷出现的时间有差异,因此,还需考虑同时使用 系数。 3.0.3区域供冷供热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大小直接影响冷热源 装置容量、输配管网管径、末端装置选型以及系统运行策略、冷 热费用计量等,因此区域供冷供热同时使用系数取值非常重要 但由于受气象条件、建筑功能、建筑特性(外形、布局、朝向 围护结构性能)、内扰(人员、照明、设备等)、新风量等因素影 问,使得区域内各建筑负荷特性呈现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各建 筑物出现错峰负荷。 根据工程经验,区域供冷供热同时使用系数可按如下原则: (1)区域供冷同时使用系数可按表1选取; (2)区域供热同时使用系数,严寒地区、寒冷地区选取1;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可按表1选取

表1区域供冷同时使用系数

3.0.4利用情景模拟法计算时,考虑的因素多,更接近区域供

3.0.4利用情景模拟法计算时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施工方案,考虑的因素多,更接近区域供 令供热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因此建议优先采用情景模拟法计算, 该方法可以计算区域建筑全年负荷的逐时变化,对于能源基础设

施的合理配置、方案决策等有重大意义。 情景模拟法是按照本规程要求,利用专用能耗模拟软件来进 行全年累计供冷供热量计算的方法。专用能耗模拟软件可采用 TRNSYS、EnergPlus、DOE2、DeST、PKPM等,专用能耗模 拟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 (1)建立的模型能够描述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开口、墙体 连接、房间功能等信息; (2)实现全年8760h逐时负荷计算; (3)分别逐时设置工作日和节假日室内人员数量、照明功 率、设备功率、室内温度、供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4)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 (5)计算10个以上建筑分区; (6)数据库丰富,有不同墙体、窗户、室内发热源、运行时 间表等的设置; (7)能进行外遮阳、内遮阳、通风设置和实现季节控制; (8)逐时数据在线输出或以word、excel等其他形式导出。 采用情景模拟法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1)选取区域内不同建筑功能的典型单体建筑,分别计算典 型建筑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 (2)气象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 (3)建筑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 筑构造尺寸、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应与设计文件一致;若无设计文 件时,宜参考当地同类建筑典型做法,并应满足国家、地区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4)建筑供暖空调室内环境(如温度、湿度、新风量)设定 与设计文件一致;若无设计文件时,应满足国家、地方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要求; (5)建筑内部负荷强度(人员、照明、设备)应与设计文件 一致;若无设计文件时,应满足国家、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要求; (6)建筑供暖空调运行时间、人员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 设备使用时间、新风开关时间宜按照建筑使用情况设定,若无相 关数据,可参考当地同类建筑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或国家、地方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关规定: (7)供暖季供冷李起止时间设定应符合当地供暖空调习惯; (8)利用对周边建筑进行实地调研的方式,确定模拟建筑每 日供冷供热运行时间,且该运行方式应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充分 沟通; (9)应考虑末端用户使用差异化(使用强度)的影响,使用 强度应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协商确定,无数据参考时,使用强度宜 取0.8~0.85; (10)宜按照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建筑、学校建筑 居住建筑等类型,完成不同情景下的模拟计算,得到项目全年逐 时冷热负荷; (11)应根据建设进度,分期计算区域建筑全年累计供冷量 供热量。

表2逐时热负荷系数K取值

4.1.1区域能源规划前,首先应调研区域的内外条件,包括已 有规划情况、资源情况、建筑及用户需求情况等,以便合理选择 方案和判断方案的适宜性。另外,对当地政策及项目投资运营模 式等情况要有所了解,如某些地区有政策性能源倾向或补贴等。 都将影响方案的合理性选择。 4.1.2区域能源规划应服从于城市规划,应包含在城市规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 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 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 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 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 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本规程涉及的区域能源,主要是针对区域供冷供热。区域能 源规划是指在建设和开发(或是在扩充、改造)初期对选定区域 的能源供应和需求有一个计划,对能源需求的种类,品位、数 量、使用的特点、时间、价格以及排放等有一个预期,对能源供 应的可能有一个展望,包括:能源资源的情况,可利用的情况以 及成本分析;并对在本区域所采用的能源技术进行经济上的对比 分析,尤其是对能源消耗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区域能源 规划对所规划区域内各种能源形式综合利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实现可持续 发展。 区域能源规划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规划、能源、

4.1.1区域能源规划前,首先应调研区域的内外条件,包括已 有规划情况、资源情况、建筑及用户需求情况等,以便合理选择 方案和判断方案的适宜性。另外,对当地政策及项目投资运营模 式等情况要有所了解,如某些地区有政策性能源倾向或补贴等。 都将影响方案的合理性选择。

4.1.2区域能源规划应服从于城市规划,应包含在城市规划中

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团队来完成,并注意与其他规划方面的 协调。 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中涉及到能源的有电力、热力和燃气 等专项规划,缺乏区域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因此导致能源需求与 其能源供应彼此孤立。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区域能源规划以保 证区域内能源供应安全可靠、实现能源资源条件与用户需求合理 匹配、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为目标。 区域能源规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在进行区域能源规划之 前,应充分了解项自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能源结构、常规能源 供应及利用现状、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并分析城区 周边及内部的热力、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及建筑节能情况, 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能源规划目标,制定能落地实 施的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区的能源消 耗及碳排放量。 区域能源规划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应明确能源规划的范围、期限、自标、规划 内容、规划路线及规划依据; (2)资源条件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能源结构、能源供应 及利用现状、可再生能源资源量等;能源资源条件是保证区域能 源规划的基础,应对区域能源资源形式、品位、容量、时间与空 间分布、使用特征、价格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进行适宜性选 择,形成相对合理的利用排序: (3)能源需求分析:应对规划范围的电力负荷、燃气负荷 空调负荷、供暖负荷、生活热水负荷等进行计算: (4)常规能源系统规划: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提供热力、 电力、燃气等规划方案和规划图; (5)可再生能源规划:对太阳能生活热水、太阳能光伏发 电、太阳能供暖空调、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 进行合理规划,绘制可再生能源规划布局图,确定各地块可再生

能源利用的形式、规模等,并计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6)余热、废热等资源利用规划:对余热、废热等资源进行 合理规划,绘制余热、废热等资源规划布局图,确定利用的形 式、规模等,并计算余热、废热等资源利用率; (7)其他能源规划方面:涉及城区的能源监测、监管平台、 能源展示、信息采集等方面; (8)区域能源系统投资及增量成本估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