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046.2-2019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 28046.2-2019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9.5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22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8046.2-2019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模拟发生抛负载现象(产生原因参见附录A)时产生的瞬态。即在断开电池的同时,交流发电机 产生充电电流,而其电路上仍有其他负载时产生的瞬态,

4.6.4.2.1概迷

试验脉冲发生器应能产生规定的抛! 载试验脉冲。附录B给出了脉冲发生器的验证方法。 抛负载试验脉冲发生器内阻R可由式(1)计算

Um—交流发电机的标称电压DB14/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单位为伏(V); Nst—交流发电机实际转速,单位为转每分(t/min): Intd—交流发电机转速为6000t/min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

Um交流发电机的标称电压,单位为伏(V); Nt交流发电机实际转速,单位为转每分(t/min): Inl—交流发电机转速为6000 t/min 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

4.6.4.2.2试验脉冲A无集中抛负载抑制

图8和表5给出了不带有集中抛 抑制的交 流发电机脉冲波形和参数

,采用较高内阻值时使用较高电压,采用较低内阻值时使用较低电压,

4.6.4.2.3试验脉冲B具有集中抛负载抑制

表6给出了具有集中抛负载抑制的交流发电机服

模拟车辆辅助启动时对蓄电池的反向连接。 本试验不适于交流发电机和带有钳位二极管而没有外部反极性保护的装置

4.7.2.1一般规定

按实车连接并给DUT接上熔断器,不接交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从下列情况中选择适合的反向电 压施加到 DUT重源端子上,

4.7.2.2第1种情况(不适用24V系统)

如果DUT用手未接熔断器 极管能耐受反向电压60S,则对12V 用4V的反向试验电压施加 上持续(60土6)s

4.7.2.3第2种情况

情况外,用表7反向电压施加到DUT有效输入

恢复正常的连接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4.8参考接地和供电偏移

如DUT存在两条或多条供电线路时,本试验用于检验组件的可靠运转情况。比如对电源接地与 信号接地的参考点不一致的组件需要进行试验。 注:本试验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所有输入和输出应模拟实车,连接典型负荷或网络,对DUT施加电压U(见GB/T28046.1)使其 正常工作。 接地/供电偏移试验适用于接地/供电线路,供电偏移分别按次序施加于每条接地/供电线路以及各 个接地/供电线路之间。所有DUT的偏移电压为(1.0士0.1)V。试验顺序如下: a)对DUT施加电压UA; b) 对DUT的接地/供电线路施加偏移电压;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功能试验; d)按不同接地/供电组合重复测试c)的内容。 对偏移电压反向重复上述试验

所有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检验DUT在一条线路断开连接时的性能。

连接并运行DUT。断开DUT/系统接口的一条电路,然后恢复连接。观察DUT在断路期间和 后的状态情况。在DUT/系统接口的每条电路分别重复进行。试验条件如下: 一断开时间:(10±1)$; 一开路阻抗:210M0

连接井运行DUT。断开DUT/系统接口的一条电路,然后恢复连接。观察DUT在断路期间和断 路后的状态情况。在DUT/系统接口的每条电路分别重复进行。试验条件如下: 一断开时间:(10土1)$; 开路阳抗:≥10MO

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检验DUT在遭受多条线路突然断路情况下的性能。

连接并运行DUT。断开DUT的连接,然后恢复连接。观察装置断路期间和其后的情况。 试验条件如下: 一断开时间:(10±1)5 一开路阻抗:≥10M0。 对具有多个连接器的 DUT.应对每一种可能的连接进行测试。

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检验DUT在输入或输出端发生短路时的性能

输出端保持开路或协商处理。 试验按如下顺序进行: a) 连接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 1)激活输出:

2)停止输出。 b) 切断电源。

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4.10.3.1 试验

间,可高出上限10%。如使用熔断器外的其他保护(例如,电子保护),试验持续时间应由供需双方 商定。

所有电子保护输出端应确保能承受短路电流且在切断短路电流后能恢复到正常工作(最低达到 C级)。 所有常规熔断器保护输出端应能承受短路电流且在熔断器替换后能恢复到正常工作(最低达到 D级)。 如果DUT材料能满足UL94(参见附录C)的可燃性试验,所有无保护输出端可以被试验电流烧坏 (功能状态为E级)

检验DUT中电介质的绝缘耐压能力。本试验仅对含有电感元件(例如,维电器、电机、线商)或连 接到电感负载电路的系统/组件有要求, 高电压通过电场在电隔离的部件间产生的漏电流,可能对绝缘性能带来影响。本试验着重于绝缘 系统并检验绝缘材料承受因断开感性负载产生高电压的能力。

要求对DUT施加正弦电压500V(有效值)(50Hz~60Hz),持续60$: 一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间: 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和带有电传导面的壳体间; 一塑料外壳情况下,在端子和包裹外壳的电极(例如金属箱)间

功能状态应达到C 级。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和

检验DUT系统和材料的绝缘特性。

按GB/T28046.42011的5.6.2.2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将系统/组件在室温中放置0.5h,按如下 要求对DUT施加500V直流电压,持续60$: 一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间 一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和带有电传导面的壳体间; 一在塑料外壳情况下,在端子和包裹外壳的电极(例如金属箔箱)间。 对特殊应用,经供需双方协商试验电压可减为100V

按GB/T28046.42011的5.6.2.2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将系统/组件在室温中放置0.5h,按如 求对DUT施加500V直流电压,持续60$: 一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间: 一在带有电绝缘的端子和带有电传导面的壳体间; 一在塑料外壳情况下,在端子和包裹外壳的电极(例如金属箱)间。 对特殊应用,经供需双方协商试验电压可减为100V。

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车辆电气系统抛负载的形成原因

抛负载试验脉冲在一定条件下的电路中产生,本附录图示说明了抛负载脉冲产生

其他负载仍然与交流发电机保持 抛负载脉冲

图A.1电路配置示意图

付录为验证试验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特性提供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抛负载试验脉冲发生器验证

1)在不接负载的条件下, b)在连接负载的条件下

试验脉冲发生器应对开路和带载两种条件进行验证,确定与规定参数的一致性。 选用的电阻应有足够的耗散功率,匹配电阻的允差应为土1%。脉冲发生器的源阻抗应与对试验脉 中规定的负载电阻相匹配。

试验脉冲验证参数见表B.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装置和器具中零件的塑性材料可燃性试验”

本附录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说明如下: 余焰:火源移去后,受试材料上留存的火焰。 余时间:火源移去后,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材料上留存火焰的时间。 余灼:在火源移去后,火焰熄灭后或没有火焰,在受试材料上炽热发亮的状态。 余灼时间:火源移去/火焰停止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受试材料上余灼持续的时间。

C.2.1受试材科进行规定的试验以提供下列信息:比较不同受试材料的燃烧特性,或在使用前评估其 燃烧特性的所有变化。本试验方法不提供相关工况条件下的受试材料特性。 C.2.2评估燃烧导致的风险需要考虑到燃料引起的结果、燃烧的强度(热释放的速度)、燃烧的产物和 燃烧源的强度对环境的后果、材料暴露的方向和空气流通的条件。 C.2.3用试验过程来测定燃烧特性,影响的因素有:密度、颜色、因成形条件造成的材料非均质性和样 品的厚度。 C.2.4当材料取自平板的薄材料样品不是因为着火而收缩时,试验的结果是无效的,需追加试验样品。 如果所有取自平板的样品都不是因为着火而收缩时,就不适合用试验过程进行评估,需进行一种替代的 试验过程。

C.3.1通风试验箱:试验箱至少有0.5m内部空间。试验箱应设计观察窗,在燃烧时空气可以流通 为了安全且便手使用,排气罩应有通风装置(能完全关闭),例如排风扇,以使把燃烧物排出。通风装置 应在试验中关闭,并在试验结束后立即再次启动。 注:在燃烧试验中需保持充足的氧气。当燃烧时间延长,试验箱的尺寸小于1m就无法提供正确的试验结果, c.3.2试验燃烧器:试验室型燃烧器(本生灯)的灯管长(100土10)mm;内口直径(9.5士0.3)mm。灯管 是可调整的,而不是预先固定在装置上的。 C.3.3回转支架:将样品和/或丝网水平或垂直地夹持或固定在设备上。回转支架可以调整角度和高 度,或在装置上用铝或钢结构支撑,

C.3.4计时装置:精确到0.5s

C.3.6供气:至少98%纯度的甲烷气体,且带流量均衡调整和显示装置。 注:采用热值为37MJ/m±1MJ/m*燃气可以有相似的结果。仲裁试验可果用98%纯度的甲烷气体。 C.3.7预处理试验箱试验箱保持温度为23℃±2℃和相对湿度为50%±5%。

D 本附录多考 UL 94 编写,

C.3.8 千分尺:可读刻度为0.01mm。 C.3.9棉花:100%脱脂棉。 C.3.10干燥器:干燥器内需放置无水氯化钙,或其他干燥剂,在23℃土2℃维持20%相对湿度。 C.3.11 烘箱:烘箱每小时至少换气5次,烘箱维持在70℃土1℃。 c.3.12压力调整阀:可测量200mm水头高,刻度值5mm。 C.3.13流量计:精度为±2%

C.3.8 千分尺:可读刻度为0.01mm。 C.3.9棉花:100%脱脂棉。 C.3.10干燥器:干燥器内需放置无水氯化钙,或其他干燥剂,在23℃土2℃维持20%相对湿度。 C.3.11 烘箱:烘箱每小时至少换气5次,烘箱维持在70℃土1℃。 c.3.12压力调整阀:可测量200mm水头高,刻度值5mm。 C.3.13流量计:精度为±2%

C.4.1样品在23C主2C和50%土5%相对湿度条件下预处理48h。 C.4.2受试样品在烘箱中70℃土1℃预处理168h,而后立即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少4h。 C.4.3从干燥器取出时,样品在30min内进行试验。 C.4.4所有样品在15℃~35℃和45%~75%相对湿度的实验室大气条件下接受试验。 C.4.5棉花在干燥器中放置24h。 C.4.6从干燥器取出棉花后,在30min内用于试验。

C.4.1样品在23C主2和50%土5%相对湿度条件下预处理48h。 C.4.2受试样品在烘箱中70℃土1℃预处理168h,而后立即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少4h。 C.4.3从干燥器取出时,样品在30min内进行试验。 C.4.4所有样品在15℃~35℃和45%75%相对湿度的实验室大气条件下接受试验。 C.4.5棉花在干燥器中放置24h。 C.4.6从干燥器取出棉花后,在30min内用于试验。

C.520mm垂直燃烧试验

C.5.2.1所有样品应裁成条形材料,或铸造或压注,挤压,转换或压叠浇铸成要求的形状。剪裁后,注 意清除表面所有尘埃和颗粒,边缘和端面都应圆滑处理。 .5.2.2在最小和最大厚度范围内,标准的样品条为长125mm土5mm,宽13.0mm土0.5mm。最大 享度不超过13mm。当提供最小和最大厚度样品的试验结果不一致时,对中间厚度的样品进行试验。 中间厚度样品的增量不超过3.2mm。 同样,边角需进行圆滑处理,其半径不超过1.3mm。

C.5.2.4如果试验结果本质上相同,通常提供的样品大部分可以是深色光亮、深暗色彩和有代表性的 颜色。此外,需提供一组深色彩组合的样品,除非已包括了大部分深色光亮和深暗色彩。当某些已知色 彩(如红、黄或类似色)影响燃烧特性,需提供样品。 C.5.2.5如果试验结果在本质上一致,提供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包括极端(最低和最高端)密度、融化 流动和加强部分样品。如果提供的样品范围在燃烧特性本质上不同,只能对密度、融化流动和加强部分 作有限的评估,或增加中间密度、融化流动和加强部分的样品进行试验

C.5.3.1每组5个,共2组样品按C.4.1要求进行预处理。 C.5.3.2每组5个GTCC-077-2018 高速铁路扣件系统用预埋套管-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共2组样品按C.4.2要求进行预处理。作为一种替代,对工业层压产品选择125℃士 1℃下 24 h预处理

c.5.4.1垂直夹住样品纵向长轴上部6mm处,样品的下端300mm土10mm处水平放置100%脱脂格 0.08g?铺开50mmX50mm.厚度6mm C.5.4.2甲烷气源按图C.1配置,在小于10mm水头压力时流量调整到105mL/min。

图C.1甲烷气源供气系统

c.5.4.3调整本生灯产生20mm士1mm高的蓝色火焰。调整供气和空气直到20mm土1mm黄色火 焰顶端有蓝色火焰产生。而后进一步调整空气的供给量消除火焰的黄色顶端。测量火焰的高度并做必 要的调整。 C.5.4.4当更换燃气、更换试验装置或数据出现问题时,按上述规定至少每月校准试验火焰一次。 c.5.4.5向样品底部的中间点施加火焰,本生灯上沿处于样品下端的10mm土1mm位置,维持这个位 置10s士0.5s,根据燃烧样品反应的长度或位置的变化移动本生灯。如果样品有熔化滴落物或受试材 料自身燃烧,可将本生灯管倾斜到45°避免滴落物进人灯管,维持本生灯上沿处于样品下端10mm土 1mm位置,忽视成串滴落的受试材料熔铸物。在施加火焰10s土0.5s后,本生灯立即以300mm/s的 速度返回到与样品的距离不小于150mm位置,同时开始测定余焰时间t.并记录t1。 C.5.4.6当样品余焰结束时,不管本生灯是否回到了远离样品150mm的位置,立即将本生灯置于样品

下端10mm土1mm位置再次燃烧10s土0.5s,必要时去除灯上的受试材料滴落物。本次施加燃烧后, 本生灯立即以300mm/s的速度返回到与样品的距离不小于150mm位置,同时开始测定余焰时间t2 和t3,记录t2和t3。 注1:如果视觉分辨余焰和余灼有困难时,用锻子夹持如C.3.9描述的50mm×50mm小片棉花接触这个区域,点 燃棉花表示存在火焰, 注2:如果由于疏忽,试验火焰对样品加焰期间熄灭,应将另一样品投人试验,只有一种例外,火焰被样品释放的气 体吹灭,在这种情况下,本生灯被再次点燃继续试验.总时间还是10$士0.5%。

观察和记录以下内容: a)第一次加焰后的余焰时间,t1; 第二次加焰后的余焰时间,t2 第二次加焰后的余灼时间,t3: 是否有样品燃烧到固定夹; 是否有样品滴落物引燃棉花

观察和记录以下内容: a)第一次加焰后的余焰时间,t:; b) 第二次加焰后的余焰时间,t2 c 第二次加焰后的余灼时间,ts; d)是否有样品燃烧到固定夹; e)是否有样品滴落物引燃棉花

DB21/T 3518-202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审查技术规程.pdf[1] UL 94 Tests for flammability of plastic materials for parts in devices and applianc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