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DL/T 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1364-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3175
下载资源

DL/T 1364-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要求制定。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编写单位:协鑫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电气(南京)太 阳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桑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中核二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电力设计院、江苏省防雷中心、陕西 光伏产业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神舟电力有限公司、北京 国电科源电气有限公司、北京欧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兆伏新能源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永邦、王德言、刘峰、时爱国、张红文、丁世磊、顾华敏、朱琪琪、刘小宝 平帅、王书鹏、徐明珂、王志新、陈志磊、徐崇浩、骆阳、南婧、胡永生、王野、刘宇腾、李建国、 周俊驰、司德亮、王伟、胡海峰、孙耀杰。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要求制定。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编写单位:协鑫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电气(南京)太 阳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桑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中核二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电力设计院、江苏省防雷中心、陕西 光伏产业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神舟电力有限公司、北京 国电科源电气有限公司、北京欧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兆伏新能源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永邦、王德言、刘峰、时爱国、张红文、丁世磊、顾华敏、朱琪琪、刘小宝、 平帅、王书鹏、徐明珂、王志新、陈志磊、徐崇浩、骆阳、南婧、胡永生、王野、刘宇腾、李建国、 周俊驰、司德亮、王伟、胡海峰、孙耀杰。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DL/T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4.1光伏发电站应采取防雷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雷电对光伏发电站造成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设备 安全。 4.2在进行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 以及光伏发电站的结构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DB63/T 1350-2015 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将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他设备(包括 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压器等)、站区升压站、综合楼(配电室、办公室、通信机房等)的防雷措 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3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应与其他接地系统统一规划。 4.4在既有建筑上安装或改造的光伏发电站应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防雷系统。 4.5光伏发电站的防雷技术要求应满足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的规定

4.1光伏发电站应采取防雷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雷电对光伏发电站造成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设备 安全。 4.2在进行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 以及光伏发电站的结构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将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他设备(包括 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压器等)、站区升压站、综合楼(配电室、办公室、通信机房等)的防雷措 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3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应与其他接地系统统一规划。 4.4在既有建筑上安装或改造的光伏发电站应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防雷系统。 4.5光伏发电站的防雷技术要求应满足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的规定

5.1.1光伏发电单元各室外设备应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设施不应遮挡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站各个防护目 标的防雷措施参见附录A。 市.1.2光伏发电站设备和线路应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入侵的措施。

DL/T13642014

5.1.3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信号线路宜采取屏蔽和合理布线措施。 光伏发电站宜采用共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由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要 接地电阻值确定,接地电阻的计算参见附录B。

5.2.1防直击雷设计原则

a)光伏方阵应采取防雷措施,光伏组件金属框架或夹件应与支架接触良好并可靠接地: b 光伏发电站可增加接闪器,接闪器不应遮挡光伏组件; 独立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光伏发电站电气设备、线路的安全距离应按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 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d) 光伏发电站的接闪器应可靠接地; 建筑物屋面光伏方阵接闪器应与建筑物防雷系统进行综合设计。

5.2.2.1接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面光伏发电站增加接闪器时,可采用独立接闪针(线)、接闪带等防雷措施; b) 地面光伏发电站辅助建(构)筑物防雷接闪器应按GB50057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 设计。 c) 屋面光伏方阵防雷接闪措施应与建筑物防雷接闪措施相结合,可采用屋面接闪器; 屋面光伏方阵防雷接闪器应与建筑物屋面避雷带进行等电位连接; e) 室外布置的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等宜充分利用其箱体金属外壳对设备进行雷电防护,采用非金 属箱体时,应设置接闪器对设备进行防护; f) 升压站防雷接闪器应按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5.2.2.2 引下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接闪针每个支撑杆(塔)至少应安装一根引下线。支撑杆(塔)为金属材料或互联钢筋时,可 作引下线。 b) 接闪器采用接闪线(带)时,每一支点至少应设一根引下线。 c) 建(构)筑物接闪器的引下线应利用建(构)筑物内的钢筋或建(构)筑物金属构件,无钢筋 建构筑物应另设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2根,且应均匀布设在建筑物上。 5.2.2.3引下线、接闪器的材料、尺寸及使用条件应按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的规定执行

5.2.3.1光伏方阵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应按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规定的执行。 5.2.3.2接闪针(线)独立接地装置边缘与其他接地网边缘在土壤中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0.3Rm(R为 独立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参见附录C。 5.2.3.3光伏方阵接地网、建筑物接地网、升压站接地网等接地网边缘应采用不少于2根导线在不同地 点与水平接地网相互连接构成共用接地网。 5.2.3.4光伏组件支架应至少在两端接地,光伏方阵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不大于102,当工频接地 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a)增加接地极; b)将临近接地极连接:

c)将接地极与接地网连接。 5.2.3.5建筑物屋面光伏方阵接地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光伏方阵单元支架应与建筑物屋面避 雷带可靠连接并接地。 5.2.3.6接地网应充分利用光伏方阵基础钢筋等建(构)筑物自然接地体;在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要求 时,增设人工接地体。 5.2.3.7人工接地体宜由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体构成,环形埋设,其外缘应闭合。水平接地体之间连 接点附近宜设置垂直接地极。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在冻土地区宜敷设在冻土层以下。 5.2.3.8人工垂直接地极的埋设间距应不小于垂直接地体长度的两倍,受场地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5.2.3.9人工垂直接地极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也可采用复合接地材料。埋于土壤中的人工 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 5.2.3.10根据现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接地材料的使用年限宜与地面设施的使用 年限相匹配,埋于腐蚀性土壤中的接地极应采用防腐蚀能力强的接地体,接地体的防腐蚀设计按GB/T 50065执行。 5.2.3.11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宜采用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5.2.3.12接地装置的材料及使用条件应按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规定的执行。 5.2.3.13接地装置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在与公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装置遭 受损伤处,均应用钢管等加以保护。 5.2.3.14接地装置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以及站内主接地网引出点(光伏方阵、 光伏方阵其他发电单元、综合楼、站内升压站接地网的连接处),均应设置标识。 5.2.3.15升压站接地网的设计应按GB/T50065规定的执行

5.3.1.1光伏方阵等电位连接

a)每排光伏方阵组件金属框架应相互电气连通,组件金属框架或夹件应与金属支架可靠连接,连 接点过渡电阻值不应超过0.032; b) 每排光伏金属支架应至少两端接地; 屋面光伏方阵组件金属框架应就近与屋面避雷带连接。 5.3.1.2 汇流箱等电位连接: a) 汇流箱应设接地端子或端子板。地面汇流箱接地端子应就近连接到接地网。屋面汇流箱接地端 子应与屋面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 b) 电涌保护器接地端、进出汇流箱的线缆金属外皮、金属屏蔽管、汇流箱金属外壳等应与接地端 子可靠连接。 5.3.1.3 室内设备、线路等电位连接: a) 集控室、继电保护室、逆变器室等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端子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00mm²的铜带,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不少于两处; b)室外进入建(构)筑物的金属管屏蔽层宜在入口处就近连接到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c)各机柜内应设机柜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端子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²的铜带; d)机柜内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 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电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机柜等电 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e) 等电位连接导体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1.3室内设备、线路等电位连接:

表1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

c)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大于系统标称电压的1.15倍; b) 各级电涌保护器应能承受安装位置处预期的雷电流。I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冲击放电电流 不应小于5kAII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10kA;IⅢ类试验的电涌保 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5kA。 5.3.3.6 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 性阻抗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的电涌保护 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1.2倍,电压保护水平应低于被保护设备 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b)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宜设置在被保护设备端口处。根据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幅值和设备端口耐

DL/T1364—2014

DL/T1364—2014

冲击电压额定值,可设单级电涌保护器,也可设能量配合的多级电涌保护器; 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的参数宜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的参数推荐值

3.7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应采用铜导线,应按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的规定 3.8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应设置避雷器。避雷器应按GB11032的规定执行

6.1.1光伏发电站防雷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 工质量检验制度。 6.1.2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中的各工种技工、技术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并应持 证上岗。 6.1.3在工程施工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认证机构检定合格,并应 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614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爆接 做好防魔外理

6.2.1光伏组件金属边框或金属夹件应与金属支架电气连通,连接方式宜采用螺栓连接,螺栓直径应不 小于8mm,连接导体宜采用50mm?铜绞线或铜带。 6.2.2安装接闪针时,针体段与段之间连接处螺栓应紧密。接闪针基座与支撑件的焊接应牢固,符合设 计要求。 6.2.3接闪器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虚焊,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应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 腐油漆应完整。 6.2.4接闪带所有焊接点应牢固可靠,并进行防腐处理。接闪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应均匀 固定可靠,接闪带支持件间距应符合水平直线距离为0.5m~1m的要求。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49N的垂 直拉力。 6.2.5在建筑物外墙敷设专用引下线时,专用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 接。接闪带带体敷设应整齐美观,线条平直。引下线应有标识。 6.2.6明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卡钉应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引下线支持件间距应 符合水平直线部分0.5m~1m,垂直直线部分最大为1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

6.3.1光伏方阵的接地施工宜利用桩基的自然接地体做贯通连接,连接方式宜采用焊接。当难以采用自 然接地体做贯通连接时,可敷设人工接地连接导体。

DL/T1364—2014

3.2就地开压变与开压站的接地施上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开按GB/T50065规定的要求, 3.3人工接地网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离墙或基 础不宜小于1m b 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 c) 升压站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d)35kV及以上升压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敷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 条与接地网相连接的均压带; e) 垂直接地体坑内、水平接地体沟内宜用低电阻率土壤回填并分层夯实。若原来土壤是导电率差 的回填土,应用导电性好的泥土回填。 3.4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在与公路或管道等交叉处及其他可能使接地遭受损伤 ,均应用钢管加以保护。热镀锌钢材焊接时应在焊接痕外100mm内做防腐处理。 3.5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检修用临时接地点以及站内主接地网引出点(光伏方阵、综合楼、 内升压站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处),均应设置标识,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其符号为“”。同一 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a)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b)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c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d) 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e) 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6.3.7导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放热焊接,熔接接头应将被连接的导体完全 包在接头里,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应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无贯穿性的气孔,并应连 接牢固。 6.3.8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

6.3.8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 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

6.4 等电位连接系统

6.4.1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熔接或压接。连接导体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 连接,连接处应进行热糖锡处理。 6.4.2等电位连接导线应使用具有黄绿相间色标的铜质绝缘导线。 6.4.3对于暗敷的等电位连接线及其连接处,应做隐蔽记录,并在竣工图上注明其实际部位走向。 6.4.4等电位连接带表面应无毛刺、明显伤痕、残余焊渣,安装应平整端正、连接牢固,绝缘导线的绝 缘层无老化龟裂现象。 6.4.5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支架时,光伏方阵支架与基础钢筋应牢固连接。屋面光伏方阵支架的基础钢 筋与接地网应焊接。 6.4.6普通钢材支架的全部及热镀锌钢材支架的焊接部位,应进行涂防锈漆等防腐处理。

6.5.1低压配电系统和信号与控制系统中所安装的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 求,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低压配电系统和信号与控制系统中所安装的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 应符合有关标准。 电源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电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 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

6.5.2电源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电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 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

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

DL/T1364—2014

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接地装置连接。 6.5.3各级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 6.5.4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与导线连接时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电涌保护器宜采用 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模块式电涌保护器应直接安装到DIN35mm导轨上。接线应牢固无松动。 6.5.5避雷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并列安装的避雷器三相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铭牌应位于易于观察的一侧: b)拉紧绝缘子串必须紧固;弹簧应能伸缩自如,同相各拉紧绝缘子串的拉力应均匀; c)避雷器引线的连接不应使端子受到超过允许的外加应力。

7.1.1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防雷检测;在发电站运行期间,可根据需要委托有 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防雷检测。 712一险生检测定比一应山目松测过风主

可采用目视法(焊接防锈处理)、接地电阻测量、引下线测量等方法。

a)接闪器应符合本规程5.2.2设计要求及6.2施工要求; b) 接地装置应符合本规程5.2.3设计要求及6.3施工要求; 引下线应符合本规程5.2.2设计要求及6.2施工要求; d) 等电位连接应符合本规程5.3.1设计要求及6.4施工要求; e) 屏蔽与布线应符合本规程5.3.2设计要求; f) 过电压保护装置应符合本规程5.3.3设计要求及6.5施工要求; g) 隐蔽工程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应通知监 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对包括但不限于附录E表E.1验收报告所列内容进行验收,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会同业主组织验 收。在峻工验收前进行专项防雷检测的记录表应填写完整,并由各参与检测方对检测结果共同签字确认。 部分检测记录表参照附录E中表E.2~E.7。

7.2.4技术文件与资料

光伏发电站防雷工程峻工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a)接闪器及引下线安装竣工图; b) 接地装置安装竣工图; c)等电位连接带安装竣工图; 变更设计的说明书:

h)其他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记录文件。

DL/T13642014

B.1均匀土壤中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当1 ≥ d 时 (图 B.1)

DL/T1364—201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计算

图B.1垂直接地极的示意图

均匀土壤中不同形状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可

式中: R——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2; L—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m; h——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m; d—一水平接地极的直径或等效直径,m; A一水平接地极的形状系数。 水平接地极的形状系数可采用表B.1所列

图B.2几种型式导体的计算用尺寸

表B.1水平接地极的形状系数A

DL/T13642014

B.3均**壤中水平接地极为主边缘闭合的复合接地极(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可利用下式计篇

R.——任意形状边缘闭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2; R。——等值(即等面积、等水平接地极总长度)方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2: S——接地网的总面积,m; d——水平接地极的直径或等效直径,m; h——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m; Lo—接地网的外缘边线总长度,m; L—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m。 B.4均匀土壤中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的简易计算,可采用表B.2所列公式。

B.5典型双层土壤中几种接地装置的接地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B.5.1深埋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图B.3),可按下列各式计算:

DL/T13642014

C.1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应按下式计算: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1。,或者有支线大于1。而取其等于 1。时的工频接地电阻,2; A一一换算系数,其值宜按图C.1确定; R一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Q

C.2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C.2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一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C.2计量,m; p一一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2·m。 C.3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地电阻: C.3.1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从与引 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各取有效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地电阻,这时换算系数等于1。 C.3.2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小于有效长度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 出的工频接地电阻再除以换算系数。

DL/T13642014

图C.2接地体有效长度的计量

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 线的连接点量起大于20m时,其冲击接地电 换算系数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 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地电阻。

1用于光伏发电站的电源电涌保护器主要技术参数 标称放电电流1:流过电涌保护器,具有8/20us波形的电流峰值,用于电涌保护器的Ⅱ类试验 以及I类、Ⅱ类试验的预处理试验; 最大放电电流Imax:流过电涌保护器,具有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其值按IⅡI类动做负载试验 的程序确定。Imax大于I; 冲击放电电流limp:由电流峰值Ipeak、电荷量Q和比能量W/R三个参数定义的电流,用于电涌 保护器的1类试验,典型波形为10/350μs;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可连续施加在电涌保护器上而不改变其性能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 直流电压; 电压保护水平U:表征电涌保护器限制接线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该值应大于限制电压的 最高值; 光伏系统直流电涌保护器额定短路电流:与指定脱离器(内部或外部)连接的光伏系统直流电 涌保护器所能承受的电源系统最大预期短路电流额定值。 2用于光伏发电站的信号电涌保护器主要技术参数: 标称放电电流I:流过电涌保护器,具有8/20us波形的电流峰值,用于电涌保护器的ⅡI类试验 以及I类、IⅡ类试验的预处理试验; 最大放电电流Imax:流过电涌保护器,具有8/20us波形的电流峰值,其值按IⅡI类动作负载试验 的程序确定。Imax大于Ig; 冲击放电电流Iimp:由电流峰值Ipeak、电荷量Q和比能量W/R三个参数定义的电流,用于电涌 保护器的I类试验,典型波形为10/350us;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可连续施加在电涌保护器上而不改变其性能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 直流电压; 电压保护水平Up:表征电涌保护器限制接线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该值应大于限制电压的 最高值; 插入损耗: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电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电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 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倒数的模。一般以分贝(dB)来表示。

E.1光伏发电防雷接地验收报告格式见表E.1。

E.1光伏发电防雷接地验收报告格式见表E.1。

CECS 567-2018-T 无增容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L/T13642014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光伏发电防雷接地验收资料

表E.1光伏发电防雷接地验收报告

表E.3接闪器及引下线的检查和检测记录表

表E.3接闪器及引下线的检查和检测记录表

DL/T13642014

DB/T 74-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表E.6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记录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