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3359-2018 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JB/T 13359-2018 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B/T 13359-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7198
下载资源

JB/T 1335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B/T 13359-2018 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按GB/T2423.22一2002规定的试验方法和以下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选取低温点和高温点: 保持时间:宜从3h、2h、1h、30min中选取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转换时间:高温和低温之间转换时间应不大于3min 一循环数:循环数应为5个,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恢复时间:在一般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恢复,至少2h。 传感器在室温状态稳定后,应按本标准7.4.2的规定进行零点输出或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规 的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6.8.3的规定。

按GB/T2423.22一2002规定的试验方法和以下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选取低温点和高温点: 保持时间:宜从3h、2h、1h、30min中选取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转换时间:高温和低温之间转换时间应不大于3min 循环数:循环数应为5个,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恢复时间:在一般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恢复,至少2h。 传感器在室温状态稳定后,应按本标准7.4.2的规定进行零点输出或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规 性能测试,结里应符合本标准683的规定

按GB/T2423.10一2008规定的证 振动幅值、加速度、振动方向和持续时间。记录传感器振动前和振动过程中的零点输出信号DL/T 1766.3-2019 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检修导则 第3部分:转子检修,按本标准 A.13的规定计算振动对传感器零点影响,结果应符合本标准6.8.4的规定

JB/T133592018

按GB/T2423.5一199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应给出以下规定: 脉冲波形; 冲击方向和次数; 峰值加速度: 标称脉冲持续时间。 试验后应检测传感器外观,并按本标准7.4.2的规定进行零点输出或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 的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6.8.5的规定。

按GB/T2423.3一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应给出以下规定: 试验温度、相对湿度; 持续时间:宜从12h、16h、24h或2d、4d、10d、21d、56d中选取; 恢复时间:应不少于2h。 试验后,应检测传感器外观、绝缘电阻和零点输出,结果均应符合6.8.6的规定

按GB/T2423.3一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应给出以下规定: 试验温度、相对湿度; 持续时间:宜从12h、16h、24h或2d、4d、10d、21d、56d中选取; 恢复时间:应不少于2h。 试验后,应检测传感器外观、绝缘电阻和零点输出,结果均应符合6.8.6的规定

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应根据传感器使用场合的电磁干扰类型、环境条件、可靠性程度等综合 因素,按GB/T17626.1一2006中表1的要求,确定抗扰度试验项目和严酷度等级。 抗扰度试验过程中应测试零点输出变化,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应规定可接受的零点变化误差 范围。结果应符合本标准6.8.7的规定。 试验样品数量可单独规定。

7.9.8 高温电寿命

在一般试验的大气条件下,将传感器放入温度箱,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施加激励电 源,调整温度箱至工作温度范围上限,试验时间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试验期间按规定 监测传感器输出。试验后取出传感器恢复到室温,然后进行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规定的项目检测。 结果应符合6.8.8的规定。

传感器安装到压力疲劳试验装置上,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规定的压力、频率、波形和循环 次数进行压力循环试验,压力下限应控制在0%FS~20%FS范围内,压力上限应控制在80%FS~100%FS 范围内,试验后应测试传感器零点输出和满量程输出,或按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规定的项目检测, 结果应符合6.9的规定。

传感器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JB/T133592018

表3检验项目及检验顺压

JB/T133592018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产品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等有重大改变: 产品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检验,检验周期一般应为三年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国家或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检验项目及检验顺序按表3的规定

8.3.3抽样、判定规定

8.3.4对不合格判定的处理

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时,按GB/T28292002中5.123规定的原则进行处理。

8.3.5型式检验后样品的处置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传感器应有以下标志: a)差压型传感器的高压端和低压端接口应有永久性标志; b)量程; c)型号 d)出厂编号; e)商标或生产单位名称。 当传感器尺寸小到无法全部标注以上内容时,其标志至少应包含a)、b)、c)三项内容。

JB/T133592018

JB/T133592018

随机文件应包括: 产品合格证书: 安装使用说明书: 装箱单; 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传感器的包装应符合设计 一2008的规定。产品应采 用防雨、防潮气聚集的塑料薄膜包裹 衬垫泡沫层;技术文件如安装使用 兑明书、产品合格证书和保修单等应进 固定在包装箱内部明显的位置

传感器的运输必须严格遵照包装箱上注明的条件,严禁日晒、雨淋、倾斜或强烈振动。运输方式按 订货合同上载明的要求执行

度不超过85%、无凝露、无腐蚀性气体和腐 不应超过两年

JB/T13359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传感器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在传感器的整个测量范围内取m个校准点,校准点通常应包括零点和测量范围上限点,一般取m (5~11)点,进行n次压力循环校准试验,校准测量循环次数一般取n=(3~5)次,则在任一校准点 上分别有n个正、反行程试验数据,按公式(A.1)计算每个校准点上正行程试验数据的平均值,按公 式(A.2)计算每个校准点上反行程试验数据的平均值,按公式(A.3)计算总的平均值。 正行程平均值

A.2.1端基直线平移法

端点连线方程Yβ表达式为公式(A.4)。

X、X—测量范围上、下限压力值; 眉、测量范围上、下限输出值的平均值。 端基平移直线作为参比工作直线,其直线方程表达式为公式(A.5)

.(A.1) nji pi ·(A.2)

Y=atbX....... (A.5)

JB/T133592018

术平均值与端点连线方程

从公式(A.6)和公式(A.7)的数据中,找出最大的正偏差AyLa和绝对值最大的负偏差AyLH,则 端基平移直线的截距a按公式(A.8)计算。

斜率b按公式(A.9)计算。

A.2.2 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直线作为参比工作直线,其直线方程表达式为公式(A.10)

截距a按公式(A.11)计算。

式中: 77 —校准点个数。 斜率b按公式(A.12)计算。

式中: m—校准点个数.

A.2.3总平均值工作特性

对于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可采用正、反行程的总平均值为其工作特性

A.2.4刻度方程工作特性

用的非线性传感器及带刻度方程的线性传感器,可采

A.3.1线性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JB/T133592018

传感器测量范围上限输出值与测量范围下限输出值之差的绝对值(以理论特性直线的计算值为 据)为满量程输出,按公式(A.13)计算。

b——理论工作直线的斜率; X、X—测量范围上、下限的压力值。

A.3.2非线性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满量程输出按公式(A.14)

、—测量范围上、下限输出值的平均

、测量范围上、下限输出值的平均值。

A.3.3非定点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A.4.1线性传感器非线性

线性传感器的非线性按公式(A.16)计算。

........A...6

,一根据公式(A.3)计算出的总平均值; Y—根据公式(A.5)或公式(A.10)计算出的理论值,对于带刻度方程的线性传感器为其刻度 方程对应值。

A.4.2非线性传感器刻度误差

非线性传感器不计算非线性指标,对于非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按公式(A.17)计算刻度误 (指标要求与非线性相同)。

区,Y ×100% Yrs

JB/T 133592018

式中: ,根据公式(A.3)计算出的总平均值; Y—非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刻度方程对应值。

按公式(A.18)计算迟滞。

Yui YDi ×100% (A.18) Yrs

采用贝塞尔公式分别计算每个校验点上正、反行程的子样标准偏差。 按公式(A.19)计算正行程子样标准偏差Suma

测量循环次数; Yuu 正行程第i个校准点处的第j个测量值(=1,2,3,m,j=1,2,3,n); 正行程第i个校准点处的一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按公式(A.20)计算反行程子样标准偏差Spi°

测量循环次数: YJ 反行程第i个校准点处的第j个测量值(=1,2,3,"m,j=1,2,3,n); YDi 一一反行程第i个校准点处的一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按公式(A.21)计算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子样标准偏差S。

式中: 一校准点个数。 按公式(A.22)计算重复性

aS R ×100% (A.22) Ys

JB/T133592018

式中: 入一包含因子。 传感器的校准试验,一般只做n=(3~5)个循环,其测量值属于小样本。对于小样本,t分布比正 态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标准按t分布取包含因子2=10.95(保证95%的置信度)。t0.95与校准循环次数 n和置信度(本标准取95%)有关,见表A.1。

表人.1校准循环次数与包含因子

A.7.1准确度计算原则

A.7.2线性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带U

线性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带按公式(A.23)计算

a)采用端基平移直线时: 式中: Yui、YDi—分别为根据公式(A.1)和公式(A.2)计算出的正、反行程平均值; Y—根据公式(A.5)计算出的端基平移直线方程值。 b)采用最小二乘法时: 按公式(A.24)计算正行程的系统误差。

式(A.25)计算反行程的系

(AY)D: =D; YLs

Yui、YDi——分别为根据公式(A.1)和公式(A.2)计算出的正、反行程平均值; YLs—根据公式(A.10)计算出的最小二乘法直线方程值。 则 U,为[(AY)u|与[(△Y)p:|中较大者。

A.7.3非线性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带U

JB/T133592018

JB/T133592018

非定点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带

对于非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及带刻度方程的线性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带: 按公式(A.27)计算正行程的系统误差。

按公式(A.28)计算反行程的系统误差。

Yui、YDi分别为根据公式(A.1)和公式(A.2)计算出的正、反行程平均值; Y一刻度方程对应值。 则U,为(AY)ul与(AY)|中较大者。

A.7.5传感器的随机误差U

按公式(A.29)计算传感器的随机误差。

S按公式(A.21)计算的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子样标准偏差。

A.7.6传感器的准确度

按公式(A.30)计算传感器的准确度

按公式(A.31)计算传感器的零点漂移d

、Y考核期间内零点示值的最大值、最小值。

A.9零点长期稳定性r

按公式(A.32)计算传感器的零点长期稳定性r

.... (A.30) Yrs

A.10满量程输出漂移T

按公式(A.33)计算传感器的满量程输出漂移rs。

按公式(A.34)计算传感器的热零点漂移α。

JB/T133592018

...(A.33 Ye

DB63/ 960-2011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规范.pdfYrs(n) (f2 t)) 式中: 上限补偿温度或下限补偿温度; Y()——室温时传感器的零点输出; 室温; Yes 室温下传感器满量程输出。

A.12热满量程输出漂移B

Yt(2)——上限补偿温度或下限补偿温度下传感器测量范围上限输出; Y()室温下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上限输出。

A.13振动对传感器零点影响Z.

按公式(A.36)计算振动对传感器零点影响Zg。

GB/T 42176-2022 海浪等级式中: Y——振动过程中及振动后传感器零点输出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Yo振动前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值。

振动过程中及振动后传感器零点输出的最大值或最 一振动前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