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87.2-2019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DL/T 5187.2-2019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1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309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187.2-2019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压力容器》GB150.1~GB150.4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KRC系列环锤式破碎机》DL/T512 《HS系列环锤式破碎机》DL/T707 《火力发电厂微米级干雾除尘装置》DL/T1521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T5035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DL/T 5187.2—2019,经国家能源局2019年11月4日以第6号公告批 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 防治》DL/T5187.2一2004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上一版的主编 单位为西北电力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是李长生、马文濂、刘绍康、 **、吕文娟、张朝阳、曹永振、曹建、张恒*、赵平路、杨平正、臧继 忠、张晓江。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对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在防尘、降 尘、抑尘和除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研究工作,总结了我国火电行 业运煤系统粉尘控制设计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美国 ACGIH、NIOSH以及NFPA等机构出版物中的相关资料。本次 修订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不给执行者 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执行。 为便于广天设计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 规定,《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编制 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本条文说明不 具有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 准规定的参考。

3基本规定 (83) 4 防 尘 (88) 4.1 煤场防尘 (88) 4. 2 密封防尘 (88) 4.4 转运站主动防尘 (88) 5 降 尘 (89) 5. 1 导料槽选择 (89) 5. 2 导料槽密封 (90) 6 抑 尘 (92) 6.1 一般规定 (92) 6.2 微雾抑尘 (93) 6.3 水源与气源 (96) 6. 4 设备与管路布置 (97) 7 通风除尘 (98) 7. 1 除尘风量确定· (98) 7. 2 机械除尘设备选择 (99) 7.3 除尘系统设计 (102) 7. 4 封闭煤场通风 (104) 8 积尘清扫 (107) 8.3真空清扫 (107) 9 运煤系统粉尘监测 (108)

3.0.1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是电厂煤尘污染最严重的场所。原 煤进入电厂后经过卸料、输送、贮存、堆取料、破碎、配煤几个生产 环节输送到主厂房锅炉煤仓中,在这些生产环节过程中DB35/T 1864-2019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自检质量控制基本要求,煤在每次 输送和加工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煤尘产生和扩散。煤尘的污染程度 大小,不仅与煤的种类、粒度分布、表面水分的大小有关,而且与转 运过程中设备的工艺布置、封闭程度等有关,所以,要解决好运煤 系统煤尘污染问题,防止煤尘产生和扩散,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0.2本条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一2007对煤尘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编写, 煤尘中含有10%及以上游离二氧化硅时,其8h时间加权平均的 允许总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按矽尘规定对待;煤尘中含有10%以 下游离二氧化硅时,按煤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的允许总尘和呼吸 性粉尘浓度取值。煤尘的超限倍数为2倍,因此,短时间接触容许 浓度为8h时间加权平均的允许浓度的2倍。 3.0.3本条对机械除尘器的排气筒高度、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做 出了规定。《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一1996对除尘 器排气筒的高度和排放速率针对不同粉尘颗粒物、污染物做出了 具体规定,排气筒的高度要求最小为15m,除满足排放速率要求以 外,还规定要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这个规 定对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而言很难实现。因此本标准规定“高出 所在建筑物屋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对排放速率的要求,运煤系 统绝大部分的除尘器在满足60mg/m的排放浓度时;只要风量不大 于58000m²/h,就不会超过单个排气筒3.5kg/h的二级排放要求。

3.0.5本条根据《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1一2007和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一2008编写。用于电设计的煤 质分析资料中都会给出燃用煤种的全水分M和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煤中全水分指的是游离状态的水分,并不包括化合态存在 的水分,全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外在水分也就是表面水 分。表面水分在粉尘产生、迁移、降落和除尘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 意义,是表征粉尘扬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散度和所处环境的风速,其中煤尘的表面水分是影响扬尘的最大 因素。研究表明,在表面水分等于7%时,是扬尘量的一个转折 点,大于7%时,扬尘量迅速下降;在10%时,可视性粉尘基本不会 产生;在表面水分达到13%时,基本没有粉尘产生;在表面水分小 于4%时,扬尘量呈急剧增加的趋势;到表面水分小于3%时,会出 现极度污染的状况,这在一些经过热力干燥的褐煤加工过程中经 常发生。因此,表面水分可以作为输煤系统粉尘控制设计的一个 指针式指标,对粉尘污染预测、完善和强化除尘设计措施起到指导 作用。

3.0.7表面水分作为影响粉尘扬尘的主要指标,根据电厂建设性 质及所处设计阶段,均会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煤质分析资料计算 确定。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煤种和校 核煤种数据,在水分测量上和实际运行使用的煤种往往差异较大, 对坑口电站来讲这种差异是较小的,但不能忽略送检过程中煤样 水分的散失。 对运行中的燃煤电厂,入厂煤煤质分析和入炉煤煤质分析之 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煤在卸车、堆取料、存放、输送、破碎、筛分过 程中,存在表面水分的散失,是一个于燥过程,对粉尘控制是不利 的。对南方多雨地区露天堆放的煤,降雨是一个加湿的过程,对粉 尘控制是有利的,但对锅炉的燃烧性能又是不利的。目前,大部分 电厂采用了封闭储煤方式,储存周期较长,总体来讲煤从入厂到入 炉是一个逐步散失表面水分的过程,同时入厂煤来源多样化,运行 过程会进行不同煤种的掺烧。因此,上煤系统的粉尘控制设计按

3.0.7表面水分作为影响粉尘扬尘的主要指标,根据电厂建设性 质及所处设计阶段,均会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煤质分析资料计算 确定。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煤种和校 核煤种数据,在水分测量上和实际运行使用的煤种往往差异较大 对坑口电站来讲这种差异是较小的,但不能忽略送检过程中煤样 水分的散失。 对运行中的燃煤电厂,入厂煤煤质分析和入炉煤煤质分析之 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煤在卸车、堆取料、存放、输送、破碎、筛分过 程中,存在表面水分的散失,是一个干燥过程,对粉尘控制是不利 的。对南方多雨地区露天堆放的煤,降雨是一个加湿的过程,对粉 尘控制是有利的,但对锅炉的燃烧性能又是不利的。目前,大部分 电厂采用了封闭储煤方式,储存周期较长,总体来讲煤从人厂到入 炉是一个逐步散失表面水分的过程,同时入厂煤来源多样化,运行 过程会进行不同煤种的掺烧。因此,上煤系统的粉尘控制设计按 入炉煤的煤质分析数据确定煤尘的表面水分是准确可靠的。 3.0.8在运煤系统工艺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和完善主动防尘是 整个运煤系统煤尘防治设计的基础,生产过程要做到不产尘或者 少产尘,从源头上控制扬尘。 1卸煤最常见的方式为火车翻车机卸煤和汽车卸煤,燃煤从 高处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燃煤中既有细小颗粒和煤块之间相互 撞击自然破碎产生的细小颗粒构成煤尘,若有穿堂风通过,煤尘则 会随气流漫延,若对整个卸料过程采用整体封闭,需要付出巨大的 经济代价,因此,通过优化卸料作业流程,如采取翻车机下部封闭 汽车卸煤采用倒入卸车位卸煤方式,在总体布置上留出设置防风 抑尘网的空间,通过防风抑尘网对环境气流的减速作用,减少作业 过程的扬尘。 3转运点煤流到达受料皮带的末速度是造成转运点扬尘的 标志因素之一,较大的末速度使煤流的诱导气流量增加,增加了导 料槽内的压力,使含尘 量增加:其次对受料皮带的冲

3.0.8在运煤系统工艺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和完善主动防尘是 整个运煤系统煤尘防治设计的基础,生产过程要做到不产尘或者 少产尘,从源头上控制扬尘。 1卸煤最常见的方式为火车翻车机卸煤和汽车卸煤,燃煤从 高处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燃煤中既有细小颗粒和煤块之间相互 撞击自然破碎产生的细小颗粒构成煤尘,若有穿堂风通过,煤尘则 会随气流漫延,若对整个卸料过程采用整体封闭,需要付出巨大的 经济代价,因此,通过优化卸料作业流程,如采取翻车机下部封闭、 汽车卸煤采用倒入卸车位卸煤方式,在总体布置上留出设置防风 抑尘网的空间,通过防风抑尘网对环境气流的减速作用,减少作业 过程的扬尘。 3转运点煤流到达受料皮带的末速度是造成转运点扬尘的 标志因素之一,较大的末速度使煤流的诱导气流量增加,增加了导 料槽内的压力,使含尘气流外泄的总量增加;其次对受料皮带的冲

击力大,造成二次扬尘的产生,因此,降低转运站落差,使用惯性流 技术的曲线落料管,在卸料点和受料点增加导流,有利于降低末速 度和物料冲击力,减少扬尘的总量。

技术的曲线落洛科管,在卸科点和支科点 度和物料冲击力,减少扬尘的总量。 3.0.9本条规定了运煤系统建(构)筑物各层地面的积尘应有清 扫措施,推荐采用水力清扫。工作场所包括栈桥、卸煤沟、转运站、 碎煤机室、圆筒仓、皮带拉紧装置小室、煤仓间皮带层等建(构)物 的地面。

3.0.9本条规定了运煤系统建(构)筑物各层地面的积尘应有

扫措施,推荐采用水力清扫。工作场所包括栈桥、卸煤沟、转运站、 碎煤机室、圆筒仓、皮带拉紧装置小室、煤仓间皮带层等建(构)物 的地面。

水力清扫经过多年的实践,对大面积地面积尘的清扫是行之 有效的方法,同时增加了运煤车间内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浮尘和水 汽凝并后的沉降,改善车间内的空气状况,

3.0.11《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

第2部分:煤尘防治》

DL/T5187.2一2004规定了采用水力清扫的运煤建筑内墙表面 宜做1.2m~1.8m高的防水水泥砂浆或瓷砖墙裙,1.8m以上部 分采用了内墙涂料,近些年新建电厂都执行了此项规定。根据中 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燃煤电站运煤系统粉尘 防治综合研究》的调研结果,内墙整个墙面都黏附着煤尘,水冲洗 每天进行1次~3次,实际冲洗操作中无法区分上下区域,结果造 成上部墙面涂料脱落、部分砂浆层脱落,煤尘在不平整的墙面附着 量会更大。因此,采用水力清扫的运煤建筑内墙宜整体墙面做防 水处理。

面采用水力清扫,但该层布置的除尘设备、带式输送机、各类管道 等部位,不宜采用水力清扫。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 厂设计规范》GB50660和《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设计规程》DI 5454中有关锅炉房真空清扫系统兼管煤仓层水力清扫不宜水冲 洗部位的积尘清扫的规定,制订本条文。

和对水质的要求,遵循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来合理确定。原 煤加湿和地面水力清扫用水可以采用水力清扫、湿式除尘器等产

生的含煤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回用水。微雾抑尘系统的喷嘴喉口直 径非常小,大部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尽管自身设置了水过滤系 统,但细微的水中杂质还是有可能造成喷嘴的堵塞,同时回用水中 的氯离子若含量超标,还会对喷嘴产生电化学腐蚀,因此,微雾抑 尘系统的水源不应采用水力清扫的回用水

4.1.2本条为新增条文。近些年多数工程在开式煤场四周均 设有防风抑尘网,较好地抑制了环境风速对煤场表面扬尘的影响。 根据对多个静态煤堆场扬尘量的试验研究结果分析,对较干燥的 煤种,如表面水分为3.2%时,通过对原煤、大矿煤、水洗煤、优质 煤四种不同煤种的试验分析,环境风速等于4m/s时的扬尘量为 环境风速等于2m/s时扬尘量的2倍~3倍;当环境风速达到 5m/s时,其扬尘量为环境风速等于2m/s时扬尘量的20倍~7 倍,防风抑尘网的作用就是降低环境风速对煤堆表面的风蚀扬尘

4.2.1本条为新增条文。原标准中无法兰连接处填充密封材料 的要求,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均按照该要求进行设计,且实用效果不 错,因此增加本条规定。

4.4.2本条为新增条文。缓冲床用于带式输送机容积式导料槽 下方,受料点输送带的下面,缓冲下落物料对输送带的冲击,减缓 物料对输送带的冲击和损坏,避免锐利物体对胶带的撕裂和划伤, 缓冲床通过固定在钢支架上的高弹性橡胶缓冲体,吸收物料对输 送带的冲击,降低了输送带的磨损,有效消除因相邻缓冲托辊之间 的输送带受物料冲击变形而导致的物料飞溅及散漏,有利于受料 点的扬尘控制。缓冲床应安装在受料点的中心位置,鉴于常规安 装尺寸偏差较大,对缓冲床的长度提出了大于1.2倍带宽的要求。

5.1.1本条为新增条文。容积式导料槽是转运站粉尘控制的最 初级粉尘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大颗粒物的沉降,在以往的设计中, 依据标准图选择导料槽,一是导料槽容积小,当诱导气流进入时, 会产生较大的内部压力,容易造成导料槽泄漏含有煤尘的空气,造 成工作场所的粉尘污染;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情况分属于不 同的专业设计,导料槽与后续的除尘器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设备,所 以运行中导料槽与除尘器二者之间不能很好地匹配运行,容易在 导料槽中形成二次扬尘,造成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超过允许范围, 进而导致除尘器的失效,这也是大部分燃煤电厂除尘系统瘫痪的 原因之一。 5.1.2本条为新增条文。容积式导料槽的断面积是控制导料槽 在与除尘器配合工作时保证具有降尘作用、不产生二次扬尘的重 要参数,表5.1.2中的数据是以煤粉炉燃用煤种的颗粒分散度和 常见表面水分范围、降尘粒径范围并兼顾设备的经济性来确定的, 当煤尘表面水分小于或等于4%时,在同样的作用风速下,煤尘扬 尘量会增加数倍到几十倍,因此,针对煤尘表面水分较低的情况规 定了断面积附加要求。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输煤系统,由于燃料颗粒粒度要求一般不 大于8mm~10mm,所以总的细颗粒物比例大幅度提高,一些CFB 锅炉电厂粒度小于1mm的煤占整个燃料输送量的40%~50%, 与煤粉炉相比较,在其他因素一样的情况下,在转运站的产尘量会 曾加数倍,因此,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输煤系统的容积式导料槽的断 面积进行了20%的附加。同样,对表面水分低的干燥煤种,综合

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煤粒度小、煤种干燥的因素,容积式导料槽 的断面积总体附加30%~40%,当表面水分在3%及以下时,宜取 上限40%。 5.1.3本条为新增条文。容积式导料槽的长度从理论上讲长度 越长越好,这对颗粒物的沉降是有利的,但会增加投资,导料槽与 输送带间的摩擦力会因接触面增加而加大,从而增加输送带驱动 装置的电机功率。对不采用曲线落料管或者煤尘表面水分小于 4%的转运站,物料进人导料槽的末速度较高,带来了扬尘量的增 加,因此,为保障导料槽内的粉尘沉降量,降低除尘器入口粉尘浓 度,推荐延长导料槽长度2m~4m。 5.1.5本条为新增条文。惯性碰撞降尘装置主要布置在容积式 导料槽内腔的上部,对悬浮在煤流上方的煤尘起到降尘作用,要求 惯性碰撞降尘装置具有较小的阻力,收集处于悬浮状态的粒径较 大的粉尘,是粉尘控制的措施之一 综合控尘措施示意图见图1

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煤粒度小、煤种干燥的因素,容积式导料 的断面积总体附加30%~40%,当表面水分在3%及以下时,宜 上限40%

5.1.3本条为新增条文。容积式导料槽的长度从理论上讲长

越长越好,这对颗粒物的沉降是有利的,但会增加投资,导料槽与 输送带间的摩擦力会因接触面增加而加大,从而增加输送带驱动 装置的电机功率。对不采用曲线落料管或者煤尘表面水分小于 4%的转运站,物料进人导料槽的末速度较高,带来了扬尘量的增 加,因此,为保障导料槽内的粉尘沉降量,降低除尘器入口粉尘浓 度,推荐延长导料槽长度2m~4m。

5.1.5本条为新增条文。惯性碰撞降尘装置主要布置在容积

本东来指东文。 容积式导科槽与送带间的密封是实 现容积式导料槽降尘的关键,同时保证除尘器从导料槽内吸风时, 有较小的侧面吸风量,导料槽内腔有较大的负压;保证导料槽内的

含尘气流不外溢。 容积式导料槽需要较长的长度来保障大颗粒粉尘的沉降,这 样也就增加了导料槽的密封件与输送带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为了 不增加或者少增加输送带滚筒的驱动电机的功率,要求密封装置 与输送带间有较小的模拟摩擦系数。根据《DTⅡ(A)型带式输送 机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中对模拟摩擦系数的推 荐数据,对水平和向上倾斜的带式输送机,在多尘、低温、过载、带 速高、安装不良、托辊质量差等不利的工作条件下,推荐的模拟摩 擦系数为0.022~0.03,因此本条要求密封装置与输送带间的模 拟摩擦系数不宜大于0.03。 密封装置要求密封性好,就势必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在接触 线或面上造成密封材料的磨损,目前,许多型式的密封件在一年之 内甚至几个月就需要更换,这就对材料的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一般要求密封材料的使用寿命满足不少于1年的更换周期 要求。 5.2.2.双层防溢裙边是最常见的导料槽与输送带间的密封方式 一般由橡胶材料制成,但结构设计和安装质量差经常出现不能满 足密封要求的问题,安装时处于空载状态,重载时裙边与输送带有 了较大的间隙,这种情况下,因为漏风的面积大,除尘器在导料槽 内很难建立起负压,造成导料槽内的含尘气流不断地外溢。 防溢裙边固定在侧板上,侧板内侧运行过程中与物料进行摩 擦,短时间内就会使侧板磨损,为提高此部分侧板的使用寿命,内 侧应设置耐磨衬板,一般采用锰钢衬板或者氧化铝陶瓷衬板

5.2.2.双层防溢裙边是最常见的导料槽与输送带间的密封

一般由橡胶材料制成,但结构设计和安装质量差经常出现不能满 足密封要求的问题,安装时处于空载状态,重载时裙边与输送带有 了较大的间隙,这种情况下,因为漏风的面积大,除尘器在导料槽 为很难建立起负压,造成导料槽内的含尘气流不断地外溢。 防溢裙边固定在侧板上,侧板内侧运行过程中与物料进行摩 擦,短时间内就会使侧板磨损,为提高此部分侧板的使用寿命,内 侧应设置耐磨衬板,一般采用锰钢衬板或者氧化铝陶瓷衬板

6.1.1本条为新增条文。翻车机、汽车卸煤、叶轮给煤机、堆取料 机、转运点、碎煤机及原煤仓人料口等区域均为卸煤、转运、破碎、 筛分及堆料处理时的产尘点,作业过程会产生大量扬尘。根据《燃 煤电站运煤系统煤尘防治综合研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2012年立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煤尘在表面水分较大时,粉尘 由静止状态变成扬尘所需的临界速度要比表面水分较小时大,因 此在粉尘所处风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微雾进行表面加湿,利用停 留在空气中的微雾捕捉悬浮在空气中的呼吸性颗粒物,可以使已经处 于悬浮状态的粉尘增加表面水分,结团沉降,达到沉降粉尘的目的。 处于漂浮状态的粉尘都是粒径较小的粉尘,自然沉降的时间 非常长,有的甚至不可能沉降,水雾的密度与煤尘的密度基本是接 近的,同粒径水雾的沉降速度和煤尘的沉降速度基本一致,采用 10um左右的微雾,其在空气中的滞空时间长,与粉尘的接触、凝 并的机会会大大增加,过去采用水喷雾的方式产生的水雾粒径在 50微米至上百微米之间,沉降速度快,很难捕集到太多的粉尘,这 也是水喷雾耗水量大、抑尘能力差的原因。 6.1.2本条为新增条文。煤的加工处理过程所处区域多为敬升 式空间,如翻车机卸煤、汽车卸煤、堆取料机卸煤和取煤,很容易受 环境风速的影响,因此在上述区域要设置一定的封闭措施,防止煤 尘的扩散,同时在一定空间内保持微雾的浓度,增加捕集粉尘的 效率。

6.1.3本条为新增条文。由于微雾抑尘装置由空压机、力

需配置)等用电量较大的设备组成,当用在碎煤机室、叶轮给煤机

翻车机室等扬尘量很大的区域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扬尘 点设置一套微雾抑尘装置的配置方式;转运点等处的扬尘量相对 较少,可采用多个扬尘点共用一套微雾抑尘装置的配置方式,以减 少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6.1.4本条为新增条文。双流体雾化是利用压缩空气从喷嘴高 速喷出引射另一通道输送的水,借助空气与水之间的相对速度不 同产生的摩擦力,把水分散成雾滴。水及压缩空气经过各自路径通 过喷头,压缩空气在喷嘴喉口处的速度通常可达声速,具有较大动 能,可以高效率地将水雾化成小雾滴。水一般由水泵加压输送,即 使水的流速不高,由压缩空气带来的引射力足以将水引至喷嘴。在 固定供水流量条件下,可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压力来控制雾化程度。 双流体雾化可以实现较好的雾化效果,使大部分雾滴粒径在 10um以下,为对全面的雾滴粒径做出要求,实现良好的抑尘效 果,规定了雾滴粒径不宜大于15μm的要求。 6.1.5本条为新增条文。单流体微雾发生装置是指水由柱塞泵 加压送人喷嘴,液体在喷嘴旋转室内高速旋转,然后从喷嘴的小孔 喷出,使液体雾化成细小的液滴的装置。其雾化特性取决于操作 压力和喷嘴的孔径,一般来说,细孔内外的压力差越高、喷孔越小; 雾化的液滴越细,颗粒的分布越均匀。反之,压力差越低、喷孔越 大;雾化的液滴越大,颗粒的分布越不均匀。 一般采用的水压为5.OMPa~7.OMPa即可满足抑尘的要求, 要求雾化效果更好时,水压要达到10MPa以上。根据单流体雾化 方式的特点,对采用高压雾化方式产生的细雾粒径做出了相对宽 泛的要求,雾滴粒径不大于25μm。

翻车机室等扬尘量很大的区域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扬尘 点设置一套微雾抑尘装置的配置方式;转运点等处的扬尘量相对 较少,可采用多个扬尘点共用一套微雾抑尘装置的配置方式,以减 少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6.1.4本条为新增条文。双流体雾化是利用压缩空气从喷嘴高

速喷出引射另一通道输送的水,借助空气与水之间的相对速度不 司产生的摩擦力,把水分散成雾滴。水及压缩空气经过各自路径通 过喷头,压缩空气在喷嘴喉口处的速度通常可达声速,具有较大动 能,可以高效率地将水雾化成小雾滴。水一般由水泵加压输送,即 使水的流速不高,由压缩空气带来的引射力足以将水引至喷嘴。在 固定供水流量条件下,可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压力来控制雾化程度。 双流体雾化可以实现较好的雾化效果,使大部分雾滴粒径在 10um以下,为对全面的雾滴粒径做出要求,实现良好的抑尘效 果,规定了雾滴粒径不宜大于15μm的要求。

(1)翻车机开始工作,车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车厢内物料倾 斜角度超过安息角,开始在车厢内滑动塌落,物料间相互碰撞,产

生大量粉尘。随着车厢旋转角度不断加大,上层物料开始滑出车 相,下层物料陆续超过安息角相继产生滑动,车厢内连续产尘时间 约为10s~15s。 (2)物料随车厢旋转不断滑出车厢,下落至翻车机受料篦子。 物料在下落及落入篦子时相互碰撞,产生大量粉尘;同时,受物料 下落产生的诱导气流影响,粉尘随诱导空气飞散,发生扬尘。 (3)物料由翻车机受料篦子落人料斗,因瞬时置换出空气而产 生强气流,物料在强气流的作用下扬起大量粉尘,从料斗上部篦子 周围的空隙处溢出,这是造成翻车机卸料池乃至整个翻车机房产 生严重粉尘污染的主要原因。 翻车机在翻车卸煤中会引发间歇性、突发性产尘,且产尘量 巨大,尘源发尘空间大,给设计降尘带来极大的困难。多年来,各 没计院和微雾设备生产企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既有翻 车机粉尘治理改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微雾抑尘喷嘴 的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翻车机微雾抑尘喷嘴布置示意图

一倾翻侧上排喷嘴;2一倾翻侧下排喷嘴; 一重车调车机侧喷嘴:4一进车端和出车端喷嘴

微雾抑尘具有雾化效果好、雾量大、空中停留时间长、易捕捉 细微粉尘及耗水量小等特点,近些年在电厂、煤矿、码头及矿山等 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微雾抑尘作为控制粉尘的方式之一,可单 独采用或者与除尘设备共同使用。 翻车机卸煤区域的微雾抑尘工作方式是间歇运行,运行周期 短,瞬时耗气量和耗水量大,与转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皮带层的 运行时间不同步,因此规定此区域的微雾抑尘装置宜单独设置空 气压缩机房。

6.2.2本条为新增条文。

1汽车卸煤沟上部的汽车卸煤工位目前大部分未采取封闭 防风措施,环境风速对微雾的扩散影响很大,为保证卸料区的微雾 浓度,保证除尘效率,宜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与运煤专业 及建设单位协商确定汽车卸煤工位的封闭防风措施。 2每个卸车位设置独立的微雾抑尘喷嘴,卸煤工位的两侧均 设置2排上下排列的喷嘴,在车辆传感器感应到汽车到达卸煤工 位时,启动微雾抑尘系统。 4汽车卸煤区域每个工位的微雾抑尘工作方式是间歇运行, 运行周期短,但瞬时耗气量和耗水量大,因此规定此区域的微雾抑 尘装置宜单独设置空气压缩机房。 6有些电厂采用单一的汽车来煤方式,因此卸煤工位数量多 达十几个,如果按全部工位进行微雾抑尘系统设计,会造成设备容 量大,增加系统的初投资。根据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汽车卸煤工 位的微雾抑尘系统来看,同时使用系数按0.6进行设计,完全可以 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6.2.3本条为新增条文。叶轮给煤机所在的地下卸煤沟空间有 限,且叶轮给煤机移动作业,微雾抑尘的喷嘴设置在叶轮给煤机上 部的拨煤区和下部的受料皮带导料槽内,水气管道均采用滑线式 敷设,跟踪叶轮给煤机的运行

6.2.3本条为新增条文。叶轮给煤机所在的地下卸煤沟空间有 限,且叶轮给煤机移动作业,微雾抑尘的喷嘴设置在叶轮给煤机上 部的拨煤区和下部的受料皮带导料槽内,水气管道均采用滑线式 敷设,跟踪叶轮给煤机的运行。

6.2.3本条为新增条文。叶轮给煤机所在的地下卸煤沟空间有

6.2.4本条为新增条文。堆料带式输送机的头部落料点和

6.2.5本条为新增条文。转运站、碎煤机室的局部扬尘点

煤尘特性采用微雾抑尘辅助降尘。运煤设备应对带式输送机落料 点、受料点、除尘器落灰管连接处、容积式导料槽及其出口、卸料带 式输送机头部回程皮带下等产生粉尘的部位设置微雾喷头。

煤尘特性采用微雾抑尘辅助降尘。运煤设备应对带式输达机洛不 点、受料点、除尘器落灰管连接处、容积式导料槽及其出口、卸料带 式输送机头部回程皮带下等产生粉尘的部位设置微雾喷头。 6.2.6本条为新增条文。原煤仓入料口为局部扬尘点,该部位在 不影响落料的情况尽量封闭,至少四面封闭,以减少煤尘外溢。原 煤仓入料口用微雾抑尘用压缩空气宜从主厂房仪用或厂用压缩空 管道引接,同时设置储气罐进行稳压,不宜单独设置压缩空气站。 6.2.7本条为新增条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以劣质煤、煤研 石为主,掺烧一定比例的高热值燃煤。运煤系统一般设有粗碎煤 机和细碎煤机两级碎煤机,粗碎煤机后的燃煤粒径在50mm以 下,细碎煤机后的燃煤粒径在10mm~8mm以下,而煤粉炉运煤 系统经碎煤机破碎后的燃煤粒径在30mm25mm以下,相比而 方CP锐临运系缩的煤小炫经小组多一小王其个粒径加1mn

不影响落料的情况尽量封闭,至少四面封闭,以减少煤尘外溢。原 煤仓入料口用微雾抑尘用压缩空气宜从主厂房仪用或厂用压缩空 管道引接,同时设置储气罐进行稳压,不宜单独设置压缩空气站。

石为主,掺烧一定比例的高热值燃煤。运煤系统一般设有粗碎煤 机和细碎煤机两级碎煤机,粗碎煤机后的燃煤粒径在50mm以 下,细碎煤机后的燃煤粒径在10mm~8mm以下,而煤粉炉运煤 系统经碎煤机破碎后的燃煤粒径在30mm~25mm以下,相比而 言,CFB锅炉运煤系统的煤尘粒径小很多,小于某个粒径如1mm 以下的煤粉的重量百分比就大出许多,运煤系统扬尘比煤粉炉要 严重许多,因此,在细碎机及以后要增加微雾点的数量。

6.3.1本条为新增条文。双流体微雾抑尘系统使用的超声雾化 喷嘴和单流体高压微雾喷嘴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通道都非 常狭小,运煤系统冲洗水经过处理后颗粒物含量依然比较高,且有 一定的腐蚀性,尽管微雾发生系统会经过过滤等手段去除大部分 的杂质,但依然可能会造成喷嘴的堵塞,同时加大了水过滤器的工 作负荷,由于微雾抑尘相对于水喷雾抑尘已经大大节省了用水量, 因此,推荐采用水质情况较好的工业水或水质高于工业水的水源。

采用高效水处理装置,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及钙、镁、铁、锰等离 子,过滤精度不大于3μm,确保喷头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堵塞。

6.3.6本条为新增条文。压缩空气系统集中设置替代分散式设

6.3.6本条为新增条文。压缩空气系统集中设置替代分散式设 置空压机,有利于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增加微雾抑尘装置用气 气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微雾抑尘系统的整体造价。分散设 置的空压机在各个产尘点分散布置,大部分所处位置由于粉尘浓 度大,空气压缩机的吸气中即使经过过滤处理仍然含有细微的尘 粒,增加了磨损螺杆式压缩机转子的有害因素,使螺杆压缩机余隙 容积增加,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出力和使用寿命

6.4.2本条为新增条文。大部分微雾抑尘装置的主机都是布置 在运煤系统的内部,如转运站、碎煤机室以及煤仓层的某层平台 上,所处环境均为粉尘环境,按要求每天需进行运煤系统水力清 扫,因此提出了防爆与防护的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与电力行业标 准《火力发电厂微米级干雾除尘装置》DL/T1521一2016中对微 雾抑尘主机的防爆性能和防护等级一致

在运煤系统的内部,如转运站、碎煤机室以及煤仓层的某层平台 上,所处环境均为粉尘环境,按要求每天需进行运煤系统水力清 扫,因此提出了防爆与防护的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与电力行业标 准《火力发电厂微米级干雾除尘装置》DL/T1521一2016中对微 雾抑尘主机的防爆性能和防护等级一致。 6.4.3本条为新增条文。微雾抑尘主机设备所处环境为潮湿环 境,水力清扫可能会将水喷到设备表面上,根据对电厂运煤系统的 调研,设备表面腐蚀现象较严重,为保护设备内部的部件及电器元 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根据运煤系统的潮湿特点,对设备外表面 的防腐做出要求。

6.4.3本条为新增条文。微雾抑尘主机设备所处环境为潮湿环

境,水力清扫可能会将水喷到设备表面上,根据对电厂运煤系统的 调研,设备表面腐蚀现象较严重,为保护设备内部的部件及电器元 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根据运煤系统的潮湿特点,对设备外表面 的防腐做出要求。

险时应配置加热和保温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6.4.5本条为新增条文。当微雾抑

7.1.2碎煤机下部导料槽除尘抽风量,除与碎煤机型式有关之

外,还与是否设煤筛有关系,因此分别对待。

由碎煤机制造厂家提供鼓风量数据较准确,或咨询厂家估算,

现在燃煤电厂普遍使用环锤式碎煤机,HS系列和KRC系列是其 中主力机型,市场上其他型号的环锤式碎煤机普遍参考这两个系 列的机型,附录C给出了这两个系列的鼓风量,在前期设计阶段 参考选用。 不设煤筛时,除考虑碎煤机的鼓风量,还应考虑碎煤机落煤管 和导料槽不严密处的抽风量。对于筛碎结合的碎煤机,虽然有两 个落煤管,但煤筛落煤管的除尘风量大,且已包含了从导料槽等不 严密处的吸风量,所以总除尘风量考虑煤筛落煤管的风量和碎煤 机鼓风量,煤筛落煤管与转运站落煤管基本相同,故规定按相同条 件,即落差、皮带宽度、带速相同的转运站抽风量数据选用 如果运煤设施的密封缓冲措施及运行管理不能保证,漏风量 要大一些,则除尘风量选用应保守一些。 7.1.3表7.1.3中的数据系引用《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技术规范》DL/T5035一2016附录中的数据,其计算条件是: ①煤堆积密度为1t/m3;②引风面积计算时,对卸料车按煤篦子除 落煤管部分敬开外,其余全部封闭,并按两边同时卸煤考虑,对犁 煤器按两个卸煤口净面积的1/3考虑;③引风速度按1m/s计算。 华北电力设计院曾对有关电厂的煤仓进行了除尘抽风量的实 测,实际测试结果与《火力发电厂及变电所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 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中理论计算值接近,考虑到电厂实 际运行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如漏风、运煤量超负荷、落煤口偏大等, 华北电力设计院推荐煤仓除尘抽风量按表7.1.3中推荐数值乘以 系数1.3,所以当煤仓落煤管设锁气挡板时,可按表7.1.3中的数 据选用,无锁气挡板时,可按表7.1.3中数据的1.3倍选用。

7.2机械除尘设备选择

7.2.1本条是依据《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E 50019一2015的相关条款编写的。除尘器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技术 条件、投资和运行管理等各种因素。选用时应掌握各种除尘器各

自的技术特点,结合工艺布置和煤尘性质,最终确定一种符合工 实际需要的除尘器类型。

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条文编写的,目的是保障除尘系统的安 全运行。为防止火花可能引起的爆炸事故,不应采用产生火花的 除尘设备。对高挥发分的煤种,过去已有数起运煤系统采用高压 静电除尘器引发的爆炸事故,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 在煤炭加工、贮存、干燥等过程关于除尘器的适应性要求中,静电 除尘器不适合用于运煤系统的工作场所。

7.2.3本条为新增条文。本条依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7.2.4本条为新增条文。在以下情况下,扬尘点的扬尘量会急

增加,如循环流化床锅炉要求的入炉煤粒径较小,煤源中细粉尘占 比很大;燃煤特别干燥;燃煤经过了热力干燥(如褐煤),产尘点的 粉尘浓度高于除尘器要求的人口浓度限值时,应先进行第一级预 处理,以减轻第二级除尘器的负荷,一级预除尘器可选用惯性除尘

器、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第二级除尘器可选用袋式除尘器 但应注意预除尘和第二级除尘器的适用性需相同或相近,

但应注意预除尘和第二级除尘器的适用性需相同或相近 7.2.5本条为新增条文。袋式除尘器的入口含尘浓度、过滤风速 是影响除尘器效率的主要因素,选用时要核实入口含尘浓度,确定 适合的除尘器类型,对应于粉尘的过滤风速建议取下限为宜。一 般袋式除尘器限制人口含尘浓度大多数不大于15g/m3~20g/m3, 而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煤尘初含尘浓度最高达30g/m~40g/m, 如采用袋式除尘器要使产尘点煤尘浓度不大于20g/m3。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应根据设计煤种进行选择。覆膜滤料具有 较高的过滤负荷,每平方米过滤面积可以达到60m/h的处理能 力,而一般的玻璃纤维滤料每平方米的过滤负荷仅在30m3/h~ 40m3/h之间,除尘行业常用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覆膜材料具有耐 水、耐油、透气性好、透气量高、微粒过滤等物理特性,扩大了袋式 除尘器的使用范围,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是常见的覆膜滤料,孔径可 以做到0.2μm~3.5μm,孔隙率达到80%~90%,具有过滤效率 高、表面光滑、憎水性强、摩擦系数小、剥离性好的特点,有利于减 少除尘器滤料的堵塞问题。同时,即使有潮湿煤尘黏结,在清灰外 力作用下,也很容易使积尘脱落,保持过滤阻力平衡。 脉冲袋式除尘器应具备可靠的压缩空气气源,宜配备独立的 集中清灰气源,随着微雾抑尘系统的应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和微雾 抑尘系统的压缩空气气源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集中压缩空气系 统,保证各系统的用气量,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每台脉冲 袋式除尘器配备空气压缩机的做法,使得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一旦

管理比较方便,最难解决的问题是煤泥水的排放与回收。只有厂 内设置含煤废水回收处理的设施时,湿式除尘器的煤泥水才有排 放去处。当选用冲洗水为湿式除尘器补水时,进水管加装过滤装 置,可防止损坏电磁阀,在电磁阀后设逆止阀,防止污水返流。

7.2.7湿式除尘器的耗水量应依据生产企业提供的数据确定,在 前期设计阶段,各类湿式除尘器每立方来风量的小时耗水量可参 照表1进行估算。

表1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

7.3.2本条为新增条文。煤仓及各种筒仓设置独立的除尘系统, 是多年设计运行经验的总结,主要是考虑到除尘器排灰到煤仓,当 该煤仓检修或仓下给煤机检修等因素,建议每个煤仓设置一套独 立的煤仓除尘系统。当煤仓设置集中除尘系统时,系统不宜过大, 避免一旦风机或除尘器出现问题,全系统停运,推荐1台炉设置1 个除尘系统;一般情况下,每台炉的煤仓数量不大于6个,根据不 同时使用的吸尘点风量附加原则,原煤仓集中除尘系统的风量按 单个原煤仓除尘风量的2倍设计是满足要求的。 原煤仓的煤储存周期不超过2周,煤仓内含有甲烷气体,甲烷 气体比空气轻,容易从煤仓落煤口逸出,但煤仓内甲烧气体含量微 乎其微。同时煤仓除尘系统经常运行,所以甲烷气体浓度几乎不 可能达到爆炸的最低限值,故不要求除尘系统24h连续运行。但 对于长时间不运行并储存有原煤的原煤仓,要求除尘系统定期 运行。

7.3.3本条为新增条文

1、2设置吸尘罩的目的是使导料槽内部形成负压,把不能因 重力、碰撞、凝并等除尘机理沉降下来而弥散在导料槽上部的微细 粉尘吸走经除尘器净化处理,同时吸尘罩距导料槽出口保持一定 距离,防止新风从导料槽出口被大量吸入。 有研究资料对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选煤厂转载点进行了数值 模拟分析,下料冲击波在导料槽内的压力分布和风速沿导料槽长 度方向衰减很快,从落料管和导料槽交会处算起,沿导料槽长度方 向4m范围内处于高压区,吸尘罩应布置在高压区内,但在1.6m 范围内为气流高速飞溅区,吸尘点应避开高速飞溅区,吸尘点合理 设置应该在沿导料槽长度方向1.6m~4m范围内,另外也不能过 分靠近导料槽出口,避免气流短路,该研究成果与本条第1款和第 2款的规定相一致的,对吸尘罩的设置位置有参考作用。 3皮带尾部导煤槽因煤流下落形成正压,当导煤槽密封不严 时,煤尘就会大量冒出,在皮带尾部的导煤槽上加吸尘点,对煤尘 外逸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在该处设吸尘点,一般情况下是难以 布置的,当有条件允许时,宜设置吸尘点。根据美国工业卫生师协 会ACGIH编制的IndustrialVentilation一书对导料槽尾部吸尘 点的介绍,当带式输送机皮带宽度大于900mm时,吸风量为 1620m²/h。当在筛分设备上设置吸风口时,吸风量可按碎煤机鼓 风量选择。 4运煤系统煤尘相当于细粉料筛分和物料粉碎产生的粉尘: 因此吸尘罩口平均风速应控制在0.5m/s~2.0m/s范围内,尽量 采用低风速,尤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煤系统和较干燥的煤种, 应取较小的罩面风速,吸尘罩体积做大时相当于起到扩容泄压的 作用,当运煤系统导料槽采用了系列化的普通导料槽时,更应该尽 量将吸尘罩体积设计得大一些。:

7.3.4本条是对除尘系统风管和落灰管的规定

除尘器前的吸风管不应暗装,是因为除尘器前的吸风管内

空气含尘浓度大,容易造成积尘,若采用暗装很难进行维修和清扫。 3设置必要的测试孔,是因为除尘系统在投产和维修后,都 需要进行效率及工况测试,为避免临时开孔,设计时应统筹确定开 孔位置,测孔一般为Φ50短管并装有丝扣封盖或丝堵。 5为保证除尘器灰斗中的干灰或湿灰(煤泥水)顺利排出,落 灰管宜垂直敷设,但受客观条件限制,有时需倾斜布置,对于干式 落灰管,倾斜角应大于煤尘的滑动角,不同性质的煤质,其滑动角 不同,参考煤尘除尘器灰斗下料角为60°~65°,故规定落灰管与水 平面夹角大于60°,对于湿式落灰管,倾斜度可借鉴污水管自流坡 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一2006的规 定,管道输送污泥时,弯头的转变半径不应小于5倍管径,由于湿 式除尘器煤泥水排完后还要进行清水冲洗,所以湿式落灰管不会 存在遗留煤粉风干板结、甚至堵塞管道问题

屋盖与煤场挡墙间的环形开口作为进风口,屋盖下缘到挡墙顶部 有2m多的高差,煤堆顶部的高度往往高于挡墙的高度JGJ 475-2019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无论来自 于哪个方向的风,都会对圆形封闭煤场内的煤堆上部产生扬尘,因 此,在圆形封闭煤场的环形进风口提出采用进风百叶的要求。

7.4.2本条为新增条文。条形封闭煤场近些年在北方燃煤电

根据西北电力设计院对新疆石河子电厂条形封闭煤场进行的 CFD数值模拟成果分析,通风换气次数在1次/h~1.5次/h左 右,封闭煤场通过门洞、百叶窗或其他型式自然风口进风,进风口 设置在侧墙上,排风通过设置在屋顶的避风天窗或屋顶通风器 排出。

体、可燃气体、烟气、煤堆散热和煤尘,自然通风由热压和风压的共 同作用形成,封闭煤场通风主要受风压作用,自然通风的效果依赖 于外界风场条件和建筑自身构成条件,如何设置风口的大小、数量 和位置尤为重要。 由于排风口通常设在屋顶,而排风在气流组织中的影响相对 较小,当排风口大小确定后,进风口的位置和大小对室内气流组织 合理分布便起着关键作用。进风口位置低一些对排除有害物有帮 助,但对圆形煤场和部分矩形煤场,由于煤堆沿外墙堆积,进风口 只能高于煤堆,所以圆形煤场进风口沿网架穹顶与圆形侧墙间环 形设置;进风口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通风量显著提高,但气 流来流不均匀,室内气流场紊乱,容易形成旋流,气流组织效果并 不理想,另外也容易吹走煤堆粉尘。 对于封闭煤场自然通风进、排风口面积和位置,目前还没有有 效的常规计算方法,宜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多种通风方案 综合比选后,确定最佳通风方案。这项工作宜在项目前期由设计 单位提出技术条件书、由业主方委托完成

CFD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包括模拟区域的设置、封闭煤场室 外气流速度场、室内风速场、室内温度场、室内浓度场、开口位置对 室内风速场、温度场、浓度场的影响和比较,提供最佳的通风方案 推荐建议。

.3.1煤包间带式输送机层 汉,林 带式输送机层的真空清扫管道系统与锅炉房真空吸尘管道系统连 接非常方便。由于锅炉房设置了真空吸尘装置(固定式吸尘装置 或车载式吸尘车)和相应的吸尘管网,因此,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 的真空清扫系统不需要单独设置负压吸尘装置,直接从锅炉房真 空清扫系统接入即可。 8.3.2如果按2台炉设计布置1套真空清扫管道系统时,吸送距 离长、系统阻力大,不利于真空吸尘装置的选型和管道配置。为避 免过长的吸送距离,减少水平管道的布置长度和系统阻力,规定每 台炉设置1套管道系统

离长、系统阻力大,不利于真空吸尘装置的选型和管道配置。为避 免过长的吸送距离,减少水平管道的布置长度和系统阻力,规定每 台炉设置1套管道系统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

9.0.2本条为新增条文,是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 的采样规范》GBZ159一2004和《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 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DL/T799.22010的相关内容 编写的。

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DL/T799.2—2010关于运煤系 统粉尘监测测点布置要求编写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