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384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DL/T1906—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 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唐武安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宁夏 国华宁东发电有限公司、武汉永平科技有限公司、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中、姚国鹏、钟祎勃、祁金胜、宋举星、张清峰、范会勇、贾勇、王福宁、 田敬元、刘上中、王建新、刘同华、林雨、毛军华、景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号,10076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 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唐武安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宁夏 国华宁东发电有限公司、武汉永平科技有限公司、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中、姚国鹏、钟祎、祁金胜、宋举星、张清峰、范会勇、贾勇、王福宁、 田敬元、刘上中、王建新、刘同华、林雨、毛军华、景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TB 10035-2018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100761)。

DL/T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蒸发量75t/h及以上的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其他容量或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参 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16507水管锅炉 GB50972循环流化床锅炉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DL/T2461 化学监督导则 DL/T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561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612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647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T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939 火力发电厂受热面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DL/T1034 135MW级循环流化床运行导则 DL/T1035.1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1部分:总则 DL/T1035.2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 DL/T1319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DL/T13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 DL/T1326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595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防磨喷涂技术规范 DL5009.1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 DL/T5190.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 DL/T5210.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汽水系统流程,烟风系统流程。 )锅炉主要部件结构、规格、材质、布置形式。

DL/T1906—2018d)受热面原始组织、原始厚度数据。e)全部焊口数款、位置和性质。f)耐磨耐火材料敷设位置及材料特性。g)锅炉强度校核计算书、热力计算书等。3.4应建立锅炉运行台账(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a)锅炉运行时间。b)启停次数。c)历次超温幅度及时间。d)汽水品质不合格记录。e)实际入炉燃料、炉内脱硫石灰石分析数据等。3.5应建立锅炉检修台账(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a)全部大修、小修、停备检查及检验资料。b)泄漏后的更换和抢修记录。c)历年采用的防磨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情况。d)风帽更换记录及统计分析。f)常规检修及设备改造等技术资料。3.6应定期对上述台账(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锅炉磨损趋势,编写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和完善检修方案及运行调整措施。3.7发生炉膛磨损泄漏时,应组织运行、检修及管理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和治理计划。3.8检修前应根据检修导则或规程确定检修项目,制订作业指导书,结合锅炉受热面、耐磨耐火材料、风帽、门孔、测点等的设计参数、规格、检修记录,确定常规检查部位和内容、重点检查部位和内容,统一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4防磨技术要求4.1防磨技术的选取应与锅炉机组结构形式、煤质特性和运行方式相适应。4.2防磨技术方案实施前应进行充分论证,全面分析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4.3防磨技术方案设计前应搜集以下技术资料作为设计参考:a)锅炉设计煤质、实际使用煤质、燃煤粒径及级配。b)实际磨损状况,受热面壁厚测量数据。c)分离器形式与分离效率。d)炉膛密相区及出口温度、排烟温度。e)过热器、再热器汽温和减温水量。f)锅炉一次风和二次风风量、比例以及氧量。g)炉膛中上部灰浓度情况(炉膛中上部压力)。h)锅炉历史运行DCS画面及数据。4.4方案实施后,应对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受热面壁厚测量数据进行比较。4.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磨损机理及主要磨损区域参见附录A,设计中应合理选取炉膛截面速度、循环量、燃料粒径及级配,选择采取主动或者被动防磨措施。4.6主动防磨措施通过破坏产生磨损的涡流,改变流场结构,或者将受热面避开涡流区布置减轻磨损,一般包括让管防磨技术、防侧磨挡板防护技术、防磨梁技术等。4.7被动防磨措施通过提高磨损区域的抗磨损能力来减轻磨损,一般包括使用厚壁管、加设防磨护瓦、金属喷涂等。4.8主动防磨措施技术要求:2

4.8.1采用让管防磨技术时,应严格按照设备制造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 4.8.2对于炉膛上部区域发生的侧向磨损可通过加装防侧磨挡板保护。防侧磨挡板的材质应能长期耐 受高温,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磨损和抗变形能力。 4.8.3炉膛四角磨损严重时,可使用耐磨耐火材料包覆四角的2根~3根水冷壁管,施工时应保证耐磨 耐火材料过渡的平滑,防止形成新的磨损点。 4.8.4炉膛顶部及出口区域磨损严重时,可使用耐磨耐火材料进行覆盖,但应减少对锅炉传热的 影响。 4.8.5防磨梁技术通过在水冷壁四周加设防磨梁降低边壁流速度减轻磨损。 4.8.6应对防磨梁高度、宽度、梁间距等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避免影响锅炉出力或加剧局部磨损。 4.8.7防磨梁宜用耐磨耐火可塑料制成,通过焊接在水冷壁鳍片上的销钉固定。 4.8.8阳 防磨梁耐磨耐火材料施工结束后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蜂窝、麻点等缺陷,边界应 平直。 4.8.9防磨梁的销钉应采用强度和耐热性能不低于1Cr18Ni9Ti的耐热不锈钢材料。 4.8.10新设防磨梁或对原有防磨梁修复后,如涉及焊接作业,应严格按照DL/T869、DL5009.1、 DL/T5190.2要求施工,按照GB50972、DL/T5210.2要求开展质量验收,并应进行锅炉水压试验。 4.9被动防磨措施技术要求: 4.9.1金属喷涂前应进行预处理,保持基体表面无氧化、无腐蚀、无污染状态,预处理与喷涂的时间 间隔不宜超过2h。 4.9.2受热面防磨喷涂可按照DL/T1595要求执行,燃烧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等可作为 常规的被动防磨措施使用,喷涂材料不应影响基体受热面传热和理化性能。 4.9.3喷涂层对工件基体应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并与基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相接近。喷涂层不应改变工 件基体的金相组织及理化性能。 4.9.4喷涂层应有良好的导热性,不会对锅炉热传导带来不良影响。 4.9.5电弧喷涂涂层厚度宜为0.3mm~0.8mm,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厚度宜为0.2mm0.3mm 4.9.6电弧喷涂涂层硬度不应小于50HRc,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硬度不应小于55HRc。 4.9.7涂层外观应完整,表面均匀连续,无裂纹、剥落、分层和边缘翘起等缺陷,边缘应平滑过渡, 无凹凸部位。 4.9.8喷沙和喷涂过程中不应损害受热面母材。 4.9.9喷涂过的受热面换管前必须将喷涂层打磨干净,打磨部位经检测无喷涂材料残余元素附着为合格。 4.9.10禁止在喷涂管表面引弧。 4.10落煤口和返料口应设置合理的倾角,并确保使用的销钉牢固、密集,防止耐磨耐火材料脱落。 4.11分离器靶区等易磨损部位应选用高性能耐磨耐火材料,同时保证圆弧区域的平滑过渡,不宜采用 局部增加耐磨耐火材料厚度的方法进行防磨。 4.12耐磨耐火材料层膨胀缝应整齐,并保证尺寸和间隔符合设备制造单位要求,避免膨胀不畅造成耐 磨耐火材料层脱落或引起局部磨损。 4.13尾部烟道的防磨可参照煤粉锅炉和设备制造单位的要求执行,还可通过设置均流板(导流板)、 在首排及边壁管加装防磨护瓦等措施,避免烟气转向及烟气走廊引起磨损。 4.14使用蒸汽吹灰器时为避免吹损受热面,可在相应区域管壁加装防磨护瓦。 4.15按照DL/T1319要求设置的测点、门孔、炉墙等处应关闭严密,防止漏风引起局部烟速过大产生 磨损。

DL/T19062018

DL/T1906—2018

5.2入炉煤宜与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相接近,并通过破碎筛分系统控制入炉煤粒径及级配符合设备要 求。石灰石纯度、粒径及级配应满足设备制造单位要求并与煤种、运行工况相适应。 5.3应结合设备制造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锅炉冷态及燃烧调整试验结果并结合DL/T1034、DL/T 1326和DL/T1322有关要求建立运行规程或运行操作卡,由运行人员严格执行。 5.4一、二次风份额及上下二次风份额等锅炉运行参数应与煤质特性、负荷参数变化相适应,不得长 期偏离设计工况运行。 5.5给煤给风应均匀,避免风量过大或局部风煤不匹配,不宜使用给煤量偏置调节床温均匀性。 5.6应维持合适的炉膛出口氧量和负压,在保证流化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一次风量,降低炉膛下部水 冷壁及布风板风帽磨损。 5.7在煤种、运行参数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低床压方式运行。 5.8炉膛二次风口、床上燃烧器口等部位在运行期间应保持足够的冷却风,防止烧损和变形。 5.9炉膛受热面的选材应与设计参数匹配,运行中应避免受热面长期超温。 5.10各级受热面管壁温度测点损坏或测量值不准确时,应及时修复。 5.11 锅炉受热面应有足够的安全裕量并充分考虑冷热态膨胀。 5.12 锅炉启停及运行过程中应检查并记录膨胀指示器位置,并使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5.13新建锅炉或大修结束的锅炉,启动前应进行冷态试验,启动后应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及时处理发 现的尚题。 5.14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不宜配置四管泄漏在线监测装置,但应采取措施加强运行监控,防止受热面 泄漏事故扩大。 5.15锅炉启停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制造单位启停曲线进行操作,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防止温度、 压力和负荷变化率过大造成受热面损伤。 5.16应严格执行GB/T12145、DL/T561和DL/T246中的有关规定,确保进入锅炉的水质和运行中的 锅炉汽水品质合格。 5.17锅炉长时间停用或备用时应进行保养。 5.18采用蒸汽吹灰器时应防止吹扭位置不当、漏汽、漏水损伤受热面

6.2炉内受热面检查重点包括:

a)是否存在管壁磨损减薄、腐蚀、鼓包以及变形、胀粗、氧化、裂纹等情况。 b)水冷壁鳍片焊缝有无开裂、咬边、漏焊、假焊等情况。 c)开孔部位周围水冷壁管有无磨损、拉裂、鼓包、变形、胀粗等情况。 d)炉膛四角是否存在热应力拉裂现象。 e)屏式受热面间距是否均匀、管子是否碰撞,膨胀间隙是否足够,是否存在磨损、过热和胀粗 有无明显的烟气走廊。 6.3锅炉磨损检查记录可按照附录B的方式统一进行。 6.4新装受热面或更换受热面时,管与管的对接处理、焊口的修复打磨、鳍片的焊接等工艺必须满足 设备制造单位技术要求。 6.5如遇安装焊缝、特别是鳍片壁面不光滑,可将凸起的焊缝磨平,凹进的焊缝补平直。 6.6对受热面的固定装置、拉钩、管卡、膨胀装置、吊架等部件进行检查时,应确认这些部件外观完 好,无损坏、无变形,具有足够的膨胀间隙。炉顶水冷壁上联箱吊架无失载,吊杆无变形、无断裂。 5.7 受热面管子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更换: a)管子外表面有宏观裂纹和明显鼓包。

b)水冷壁、省煤器、低温段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壁厚减薄超过设计壁厚的30%;高温段过热器 管,壁厚减薄超过设计壁厚的20%。 c)管子减薄后壁厚不能满足GB/T16507计算的管子最小需要厚度。 d)高温过热器管和高温再热器管外表面氧化皮厚度超过0.6mm。 e 低合金钢管外径蠕变应变大于2.5%,碳素钢管外径螨变应变大于3.5%,T91、T122类管子外 径蠕变应变大于1.2%,奥氏体耐热钢管子外径变应变大于4.5%。 f 碳钢、钼钢管石墨化达到4级以上,20钢、15CrMoG、12Cr1MoVG和12Cr2MoG的珠光体 球化达到5级,T91、T92、T122钢管的纽织老化达到5级,不符合过热器和再热器管的材质 评定和寿命评估要求。 g)金相组织检验发现晶界氧化裂纹深度超过5个晶粒或晶界出现蠕变裂纹。 h)采取应急措施处理过的管段(如堆焊、挖补、堵管等)或弯曲变形严重等其他情况。 6.8受热面管子更换后应进行锅炉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受热面管子更换比例在50%以上,过热器、再 热器、省煤器等部件成组更换,或汽包进行重大修理后,应进行超压水压试验。锅炉水压试验和超压 水压试验应严格按照DL612的要求执行。 6.9炉膛改造、锅炉受热面改造或大面积更换受热面管子时,受热面管子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焊缝 检验等应严格按照DL/T869、DL/T438、DL/T939的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6.10对于垂直布置的受热面管子(如水冷壁管、屏式受热面管等)在检修切割时,应有防止残渣杂物 落入管内的技术措施。 6.11应加强外置换热器受热面管子和固定管卡的检查,确保二者紧固,防止微振摩擦造成的管壁 磨损。 6.12针对不同使用部位的耐磨耐火材料,应制订严密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质量标准,对施I过程 进行跟踪检验、检查、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6.13耐磨耐火材料应完好无磨损、无脱落,表面应平滑,发现问题应及时修补,防止造成局部涡 流磨损。 6.14进行耐磨耐火材料拆除及修复作业时,应由上而下逐步实施,防止损伤受热面管材,施工过程中 脱落的销钉要及时修补。 6.15分离器中心筒变形或项部拉裂时应及时恢复,防止分离效率降低增大尾部对流烟道受热面磨损。 6.16尾部烟道防磨护瓦、均流板(导流板)出现脱落、歪斜、鼓起、松动翻转、磨穿或烧损变形应及 时更换。 6.17堵塞的风帽应进行疏通,脱落、歪斜、松动、磨损、烧损、变形的风帽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风 帽应固定牢固,出风口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6.18应对风帽磨损情况分区统计,分析磨损严重区域的问题成因、制订解决措施。

JGJ/T 396-2018 咬合式排桩技术标准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炉膛磨损机理及主要磨损区域

A.1.1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固体物料沿水冷壁向下流动形成边壁流,这是磨损产生的重要原因,炉 障内气固流动的整体结构如图A.1所示。

A.1.2影响磨损的因素很多,可以使用式(A.1)对磨损倾向作定性分析: E=kpd'u

A.1.2影响磨损的因素很多,可以使用式(A.1)对磨损倾向作定性分机

式中: E 磨损速率,kg/s; 灰特性系数,s2/m² p 气体密度,kg/m; d 颗粒直径,m; 气流速度,m/s。

A.2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

GTCC-057-2018 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图A.1炉膛内气固流动的整体结构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如图A.2所示。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如下: a)炉膛四周水冷壁(包括密相区耐磨耐火层、密相区与水冷壁管交界处的过渡区、炉膛四角区 域、炉膛出口烟窗区域、炉膛中部水冷壁管、屏式受热面穿墙区域); b)炉膛内布置的水冷屏、过热屏、再热屏下端; ) 风帽及布风板、落渣管; d)给煤口、返料口、二次风口、床上燃烧器区域; e)测点及人孔区域; f)炉顶受热面; g)旋风分离器及其进出口烟道内表面; h)立管及返料装置内表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