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pdf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19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pdf

OB51/T2407—201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4072017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框架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库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 9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0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常用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框架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库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DB31T 1232-2020 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pdf,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0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常用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DB51/T 24072017

DB51/T 24072017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框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库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以及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31759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1662.2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2部分: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LY/T1662.3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3部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标准 LY/T182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LY/T2169 林业数据库设计总体规范

LY/T2169 ? 术语和定义 GB/T317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准信 3.1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 指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分为非生物因子和 和服务平 生物因子。 3.2 智能生态监测intelligentecologicalmonitoring 面向自然保护区的水、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分布式、网络化、持续性的非介入 式智能监测,实现巡护监测、视频监测、红外相机监测、传感监测等各种手段获取的监测数据的自动采 集、传输、存储、处理、统计汇总等。

DB51/T 24072017

DB51/T 24072017

是一种通过低空多位镜头摄影系统获取高清 晰立体影像数据的监测技术,利用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 人垂直、倾斜多个不同角度采集带有空间信息的高清真实影像,获取全面的地物纹理细节,并通过专业 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直观反应地形、地貌、地物的测绘级精度的真三维场景模型,可从多个角度对模型 数据进行浏览和量测,从而呈现出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应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层、信息 资源库、应用支撑层和应用系统层,“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 信息化基础设施层是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库持续运行的搭载平台,是实现保护区信息资源共享与利 用的基础,包括:供电系统、通信系统、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计算机系统、机房及配套。 信息资源层是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保护区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包 括:保护区基础数据库、保护区空间地理数据库、保护区专题数据库。 应用支撑层是建设应用系统的核心工具,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保护区的各 言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协同、开放的统一支撑平台,包括:地理信息软件平台、信息门户服务系统。 应用系统层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保护管理业务应用和服务的主要体现形式和关 建所在。包括:自然保护区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智能巡护管 理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公众服务系统。 标准规范体系是保护区信息化基础性工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库、应用支撑、应用系统 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准则,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 管理标准。 运维管理体系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与信息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 制,才能保障保护区信息化工作健康、持续推进。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图见附录A。

自然保护区的供电系统建设,应根据当地的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供电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 筹兼顾,供电容量设计应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当无现有 电源可利用或者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自备 电源应优先考虑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并使用清洁环保材料。

自然保护区的通信系统建设,应根据当地的通信条件和保护区对内、外部通信的传输需求,本看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保护区通信系统设计应从全局 出发,统筹兼顾,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应充分利用地方现有通信网。管理局(分局)、管 理站(点)、检查站(卡)、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如旅游服务区)等优先选用有线通信。在没有地方 通信网络的保护区,或地方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保护区,可建基站发射台,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外部

DB51/T 24072017

5.3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

常用的智能生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包括:自动化在线气象监测站、野外智能水文监测仪、红 外触发相机、野外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红外探火预警雷达、智能巡护终端等。各类常用智能生态 监测与数据采集设施设备的技术要点应遵照附录B的规定。

计算机系统建设,应根据保护区实际的服务、应用、存储等需求,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进行设计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计算机系统设计,需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应以近期 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计算机系统应包括主机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以及计算机外部设备, 保护区需根据实际运行服务需求与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操作运行情况,配备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操 作系统的主机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应采用支持海量数据存储的磁盘阵列,数据备份控制软件 应支持所选的存储与备份硬件设备

机房及配套建设应以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为依据,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 应合理分布工作空间及各类设备的安装场所,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电子 设备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室内设备、布线系统选材应采用符合国家 标准的优质产品。机房内部设备应由UPS供电。应做好消防、防雷和接地保护工作

6.1保护区基础数据库

包括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库、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保护区人员数据库、设施与资 产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等数据库。 各数据库的范式要求、命名规范以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现应符合LY门 2169的规定。植物资源调查数据库的内容和技术标准应符合LY/T1820的规定

6.2保护区空间地理数据库

基础地理数据源应采用国家测绘局生产的分幅矢量地形数据产品TB 10414-2018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在数学基础、数据内容、数据管 理和存储、交换格式、数据文件命名以及集成技术要求等方面应符合LY/T1662.2的规定。 卫星遥感基础影像数据源应采用经过辐射量校正(粗校正)的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及高光谱影像。 影像应清晰、具有一定分辨率,无大面积噪声和云覆盖。在数学基础、几何精度、建库标准等方面应符 合LY/T1662.3的规定

6.3保护区专题数据库

包括综合办公数据库、日常护数据库、专项调查数据库、生态监测数据库、灾害监测与应急 保护科研数据库、社区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各数据库的范式要求、命名规范以及需求分析、 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现应符合LY/T2169的规定,

DB51/T24072017

DB2102/T 0038-2021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程.pdfDB51/T 24072017

7.1地理信息软件平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