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363-2018 基于FDN的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pdf

YD/T 3363-2018 基于FDN的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4182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D/T 3363-2018 基于FDN的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pdf

ICS33.040.40 M32

YD/T 33632018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DN based unified IPv6 transitio) technolo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TB 10630-2019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3363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基于FDN的IPv6的网络功能架构 4.1基于FDN的IPv6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4.2基于FDN的FDNIPv6网络功能架构.. 4.3基于FDN的IPv6过渡技术特征 12 5基于FDN的IPv6转发面的技术要求 12 5.1基于FDN的IPv6转发面的技术功能要求. 12 5.2转发面报文处理流程 14 6基于FDN的IPv6网络控制面的技术要求 14 6.1基于FDN的IPv6控制面的技术功能要求. 14 6.2控制面报文处理流程 16 基于FDN的IPv6网络应用面的技术要求.. 16 7.1应用面系统结构... 16 7.2IPv6应用和控制面建立连接的过程. 17 8 FDN的IPv6网络设备相应接口 18 8.1南向接口... 18 8.2北向接口. 19 基于FDN的IPv6网络设备的Openflow扩展... 19 9.1隧道封装和解封装.. 19 9.2IPv4与IPv4的翻译(NAT44) 20 9.3IPv6与IPv4的翻译(NAT64) 22

YD/T 3363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琼、解冲锋、张忠建、黄、李晨、谷欣。

YD/T3363—2018

FDN的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FDN的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包括基于FDN的IPv6的网络功能架构、网络 初始化、网络转发面功能、网络控制面功能及网络管理功能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FDN的IPv6网络,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RFC2473IPv6标准中的通用分组隧道化(GenericPacketTunnelinginIPv6Specification)

YD/T33632018

4.1.2当前主流过渡技术的流表处理模式

YD/T 33632018

TCBDA 19-2018: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实测实量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YD/T 33632018

NAT64的流表映射模式

由于NAT64是翻译类技术,因此NAT64网关收到的上行数据流IPv6报文(即数据包中不包含IPv4 报头),在NAT64转换表中也就不包含源v4地址、目的v4地址的相关信息。同时,由于NAT64是基 于单流的过渡技术,因此NAT64过渡技术的源端口在转换前后都是不同的。 此外,为了进一步简化管理,减少单流过渡技术的日志存储量,目前基于单流的过渡技术也都提供 了基于每用户的端口区间,即对于同一用户而言,转换后的源端口都在同一个指定的端口区间内。 b)基于用户的处理模式 基于用户的处理模式过渡技术在进行处理时首先为每用户规划了一个端口区间,并将端口区间通知 给客户端,这样在后续的处理时,客户端会首先将主机产生的数据包的端口转换到可用端口区间内,在 网络侧无需进行端口层面的处理,而只需要进行地址层面的转换即可。 表3是LAFT6的用户映射表项,

YD/T33632018

表3LAFT6的用户映射表

由于LAFT6是隧道类技术,因此在该映射表项中包含了转换前源v6地址和转换前源v4地址。同 时,由于LAFT6是基于用户模式的处理,因此每用户只有一条映射表项,因此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表 项均为空。 c)基于规则的处理模式 基于规则的处理主要是无状态过渡方案(如MAP、4rd等),这类过渡技术不需要记录每用户或流 表的特定值,而是为一定区域的用户记录一个规则。 表4是MAP的映射表项。

这里的规则主要是用于规定转换前后的IPv4和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可用端口区间。因此 仍然可以通过规则来判断相应的过渡技术和转换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主流的过渡技术究其本质都是实现在于不同粒度的流表操作JB/T 12435-2015标准下载,同时加上通用的隧道 操作和翻译操作即可构成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过渡技术。表5总结了当前各个过渡技术的特征。

表5过渡技术特征总纟

因此,将FDN的思想应用到IPv6过渡技术中去,就可以把通用的流表操作在转发层面实现, 发层面与具体的过渡技术解耦合,从将不同过渡技术的选择、下发、识别等操作统一在控制面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