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pdf

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GDW 1512-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84252
下载资源

Q/GDW 1512-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pdf

电缆敷设和运行时的最小弯曲半径见表B.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电缆敷设和运行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表B.1电缆敷设和运行时的最小弯曲半行

GB/T 39284-2020 硫酸镁生产滤泥的处理处置方法.pdf注1:“D”成品电缆标称外径。 注2:非本表范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按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的规定。

在线监测装置试验项目见表C.1

D/GDW1512201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在线监测装置试验项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在线监测装置试验项目

表C.1在线监测装置试验项目

Q/GDW 15122014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净距

表D.1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净距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见表E.1

D/GDW 15122014

D/GDW 15122014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

表E.1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

Q/GDW 15122014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电缆交接试验项目和方法

F.1电缆的交接试验项目

F.1.1橡塑绝缘电缆的交接试验项目包括下列内客

.1.T a) 测量主绝缘及外护套电阻; b) 交流耐压试验; C) 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d) 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e)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f) 电缆系统的局部放电测量。 F.1.2 自容式充油电缆的交接试验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a) 测量绝缘电阻: b)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c) 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F.1.3 纸绝缘电缆的交接试验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a) 测量绝缘电阻: b)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检查电缴线路两端的相位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电缆交接试验项目和方法

F.2.1对电缆系统进行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 时,其它两相导体、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和铠装层一起接地: F.2.2对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护层电压限制器的单芯电缆主绝缘作耐压试验时 应将护层电压限制器短接,使这一端的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临时接地

.3.1主绝缘家可用2500V 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 F.3.2橡塑电缆外护套的绝缘电阻用 ,不低于0.5MQ.km。

F.4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4.1充油电缆,应符合表F.1的规定。 F.4.2纸绝缘电缆,对于统包绝缘(带绝缘):Ut=5(U0+U)/2;对于分相屏蔽绝缘:Ut=5UO,纸绝缘 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符合表F.2的规定 F.4.3交流单芯电缆的护层绝缘,可依据F.9条规定

F.6电缆系统的局部放电测量

电缆系统安装完成后,应结合交流耐且 统的局部放电检测,放电幅值应正常。

可能时(结合其它连接设备 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回路金属屏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求取 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作为今后监测基础数据

检查电缆线路的两端相位应一致,并与电网相位相符合。

F.9充油电缆使用的绝缘油试验项目和标准

充油电缆的绝缘油试验应符合表F.4的规定

表F.4充油电缆使用的绝缘油试验项目和标准

F.10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U.1 文文且联系统对地绝缘的具流谢压试验 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全部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环部分也同时进行试验。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 或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直流电压10kV,加压时间1min,交叉互联系统对地绝缘部分不应击穿。 F.10.2非线性电阻型护层电压限制器: 氧化锌电阻片:对电阻片施加直流参考电流后测量其压降,即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在产品标 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Q/GDW 15122014

b)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将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与接地的外壳 绝缘后,用1000V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MQ2。 F.10.3 交叉互联系统导通试验: a 检查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两个交叉互联箱,交叉互联箱内的连接片安装方式应相同; 6) 假设交叉互联方式如图F.1所示,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连接1#直接接地箱侧电缆金属护层,外 导体连接4#直接接地箱侧电缆金属护层,则测试方法如下:将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所有交义 互联箱的连接片拆除,使用万用表或绝缘摇表进行检测,1#直接接地箱内A、B、C相接地电 缆应分别与2#交叉互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导通,2#交叉互联箱内A、B、C 相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应分别与3#交叉互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导通,3#交叉互 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应分别与4直接接地箱内的A、B、C相接地电缆导通。 将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内的连接片恢复安装,使用万用表或绝缘摇表进行检测,1# 直接接地箱内的A、B、C相接地电缆应分别与4#直接接地箱内的C、A、B相接地电缆导通。

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 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与接地的外壳 绝缘后,用1000V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M2。 F.10.3 交叉互联系统导通试验: ) 检查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两个交叉互联箱,交叉互联箱内的连接片安装方式应相同; 假设交叉互联方式如图F.1所示,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连接1#直接接地箱侧电缆金属护层,外 导体连接4#直接接地箱侧电缆金属护层,则测试方法如下:将一个交叉互联段内的所有交义 互联箱的连接片拆除,使用万用表或绝缘摇表进行检测,1#直接接地箱内A、B、C相接地电 缆应分别与2#交叉互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导通,2#交叉互联箱内A、B、C 相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应分别与3#交叉互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导通,3#交叉互 联箱内A、B、C相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应分别与4#直接接地箱内的A、B、C相接地电缆导通。 将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内的连接片恢复安装,使用万用表或绝缘摇表进行检测,1# 直接接地箱内的A、B、C相接地电缆应分别与4#直接接地箱内的C、A、B相接地电缆导通。

图F.1交叉互联接地系统导通试验

Q/GDW 1512201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电缆及通道巡视记录表

表G1电缆及通道巡视记录表

电缆及通道缺陷分类及判断依据见表I.1

表1.1电缆及通道缺陷分类及判断依据

Q/GDW15122014

O/GDW15122014

O/GDW15122014

O/GDW15122014

Q/GDW15122014表1.1(续)部件部位缺陷描述判断依据缺陷分类对应状态量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5cm之内的一般基础覆土流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5~10cm之内电缆桥基础覆严重失的土流失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10cm以上的危急10%以下围栏主材损坏一般电缆桥架损10%~30%围栏主材损坏严重电缆桥架损坏坏30%以上面积围栏主材损坏危急10%以下遮阳棚面积损坏一般电缆桥迹阳10%~30%遮阳棚面积损坏严重电缆桥遮阳棚电缆棚损坏30%遮阳棚面积损坏危急桥架10%以下钢架桥主材腐蚀一般电缆桥架主10%~30%钢架桥主材腐蚀严重电缆桥架主材材腐蚀30%以上钢架桥主材腐蚀危急接地电阻不电缆桥架接地不满足规程要求一般合格电阻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5cm之内的一般电缆桥架倾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5~10cm之内严重斜电缆桥架倾斜的桥架与过渡工作井之间产生裂缝或者错位在10cm以上的危急敷设电缆与电缆与非热力管道或易燃易爆管道(如通信管道、自来水一般其它敷设电缆与其其它管线距(污水)管道)不满足规程要求它管线距管线离不满足规电缆与热力管道或易燃易爆管道(如煤气(天然气)管道、严重离程要求输油管道)不满足规程要求电缆保护区内构筑物不电缆保护区内电缆保护区内构筑物不满足规程要求一般满足规程要构筑物求土壤流失造成排管包封、工作井等局部点暴露或者导致工井、沟体下沉使盖板倾斜低于周围标高,最大高差在一般电缆3~5cm之内保护土壤流失造成排管包封、工作井等大面积暴露或者导致工保护区内土电缆保护区土区井、沟体下沉使盖板倾斜低于周围标高,最大高差在严重壤流失严重壤流失5~10cm之内的土壤流失造成排管包封开裂、工作井、沟体等墙体开裂甚至凌空的;或者工作井、沟体下沉导致盖板倾斜低于周围危急标高,最大高差在10cm以上的电缆走廊被填埋或电缆明沟被花砖等覆盖施工一般其它施工作业接头附近有打桩等强烈振动施工,而接头无防振措施一般其它 51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

Q/GDW 15122014

编制背景 5 编制主要原则 .55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55 主要工作过程 ..55 标准结构和内容, 56 条文说明 56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工作,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 替代《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Q/GDW512一2010),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省(区、市)公司进行电 力电缆及通道运维的指导性文件。根据《2013年度国网技术标准制修订增补计划》DB32/T 3390-2018标准下载,本文件依据国网运 检部下发《关于印发配电网标准化建 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充分考患各网省公司电缆运维管理特点,进一步总结运行经验,落实运维一体化工作 求,深化电缆及通道的状态管理,对电力电缆及通道的验收、巡视检查、安全防护、状态评价、通 维护等内容进行规范。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013年10月9日,根据《2013年度国网技术标准制修订增补计划》国网运检部下发,正式启动《电 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修订工作,确定承担编写的单位及分工。 2013年11月5日,浙江公司牵头研究和讨论本标准的章节结构和内容深度,编制完成本标准的初 。 2013年11月14日~15日,浙江、山东、上海、湖南、辽宁、宁夏公司专家对本标准的初稿进行 了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讨论稿。 2013年11月27日~29日,国网运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第二次审查会,评审专家对本标 维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要求本标准编写组对相关章节进行进一步梳理完善,完善防火阻燃技术措 施及要求,并补充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等二次设备维护、巡视卡附录等内容。 2013年12月17日~19日,国网运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第三次审查会,根据第二次审查 会的要求对本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和统稿工作,形成了本标准意见征求稿。 2013年12月24日~31日,国网运检部印发了《关于征求配电网运维规程(征求意见稿)等4项 技术标准意见的通知》,在公司系统各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各单位配电网和电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共计 23条,其中采纳17条,商议1条,根据修改意见,编写单位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标准的 送审稿。 2014年1月8日至10日,国网运检部召开本标准统稿会,评审专家对送审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 善的意见。会后,编写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本标准有关章节和文字内容,形成报批 。

Q/GDW 15122014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8章: 第4章“运维基本要求”,对电力电缆及通道的运维人员和运维单位的运维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要 求。 第5章“运维技术要求”,从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的一般要求、电缆本体、电缆附件、附属设 备、附属设施、电缆通道等方面提出技术要求。 第6章“验收”,对电力电缆及通道的验收一般规定、到货验收、验收前工作准备、中间验收、 俊工验收要求进行了规定。 第7章“巡视检查”,对巡视检查的一般要求、巡视周期的确定原则、电缆巡视检查要求及内 容、通道巡视检查要求及内容进行了规定。 第8章“安全防护”,对安全防火的一般要求、保护区及要求、防火与阻燃、外力破坏防护、其 他防护内容进行了规定。 第9章“状态评价”,对状态评价的一般规定、评价办法、缺陷管理、隐患排查、带电检测、在 线监测内容进行了规定。 第10章“通道维护”,对电力电缆通道维护的一般规定、内容进行了规定。 第11章“资料”,对资料的一般规定、资料内容进行了规定。

次概念进行描述。增加了电缆本体、电缆附件、电缆通道、电缆终端、电缆接头、供油装置、接地装 置、接地箱、电缆支架、电缆桥架、非开挖定向钻技术和综合管廊的术语定义。 本标准第5章中,按照电力电缆及通道的部件分类编写了相关技术要求。附属设备按照避雷器、 接地装置、供油装置、在线监测装置等附属装置进行分类;附属设施按照电缆支架、电缆终端站、终 需塔(杆、T接平台)、标识和警示牌、防火设施等附属部件进行分类:电缆通道按照直理、电缆沟、 隧道、工作井、排管、非开挖定向钻拖拉管、电缆桥架、桥梁、综合管廊电缆舱等土建设施进行分 类。 本标准第5.1.3条中,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室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 生,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标准提出了进出电缆通道内部作业除按本标准相关要求外,还应按 照有限空间作业相关要求执行。 本标准第5.2.5条中,《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中规定“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 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当含有35kV及以上高 玉电缆,为满足引入盘柜的电缆符合弯曲半径要求,宣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国家电网公司十 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中规定“同一通道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按照电压等级的高 低从下向上排列DGJ32J262017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分层敷设在电缆支架上”。根据多次实体模拟燃烧试验显示:上层动力电缆着火 后,高温熔融物滴落在下层控制电缆上也会引燃。但是动力缆放置下层后,上层动力电缆着火后,会 直接引燃上方的高压电缆。且高压电缆单m重量、电缆拐弯半径要大于动力及低压、通讯缆,放置高 玉电缆放置上层不利于电缆拐弯半径及施工。因此,本标准按《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 施》(修订版)执行。 本标准第5.4.4条中,随着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电缆中的运用日益成熟,本标准对在线监测装置的 技术要求作出了相关规定。

Q/GDW 1512201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