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879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

Q/GDW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TheguidelinesforplanninganddesignofAC/DCHybridPower

CJJ122-2017标准下载Distribution Network

为规范公司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有效指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 设计工作,规范规划设计流程,明确规划设计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 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湖北 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 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宏志、张正陵、谷毅、王雅丽、杨卫红、姜世公、吴志力、刘思革、郑欢 戴攀、杨洁、张伟、王云飞、王旭阳、张林垚、王蕾、方仍存、韦涛、石雪梅、宣菊琴、孙可、刘艳茹 侯佳、胡丁文、韩桂全、苏黎、韩家辉、黄河、吴桂联、徐晨博、蔡杰、黄宗君、王辉、李锰、韩俊 袁晓冬。 本标准首次发布。

为规范公司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有效指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 设计工作,规范规划设计流程,明确规划设计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 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湖北 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 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宏志、张正陵、谷毅、王雅丽、杨卫红、姜世公、吴志力、刘思革、郑欢、 戴攀、杨洁、张伟、王云飞、王旭阳、张林、王蕾、方仍存、韦涛、石雪梅、宣菊琴、孙可、刘艳茹 侯佳、胡丁文、韩桂全、苏黎、韩家辉、黄河、吴桂联、徐晨博、蔡杰、黄宗君、王辉、李锰、韩俊、 袁晓冬。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 科技部

Q/GDW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本标准规定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压等级、网架结构、主要设备、系统二次、电源及用户接入等方 面的相关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区、市)公司及下属供电公司交流110kV/ 直流+100kV及以下各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有关工作

Q/GDW117222017

Q/GDW117222017

D/GDW11722201

4.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涉及输电网以及高、中、低压交直流网络四个层级的协调与配合,应将其作为 整体进行规划及设计,综合考虑电压等级的优化设计、网架结构的协调发展、主要设备的合理选择、二 次系统的整体融合以及电源用户的便捷接入。 4.2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直流配电或交流配电方式, 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宜以交流供电为主,有大容量或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的电力孤岛、海岛电网等可 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电源、直流负荷、敏感负荷、储能等接入需求较大的供电区域可采用直流为主的 供电方式。 4.3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经济性、适应性,应充分体现直流技术的可控性优 势,应具备负荷转移能力、故障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故障自愈能力、潮流控制能力和分布式电源 及各类负荷的接纳能力。 4.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交直流电网间影响及交直流运行方式的计算和分析

6.1.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安全稳定性、调度操作灵活性、电能 质量要求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结合已有交流网架确定,高、中、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 字、相互支援 6.1.2交流侧电网结构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6.1.3交流侧电能质量应满足GB/T12326、GB/T14549、GB/T24337、GB/T15543、GB/T15945、 GB/T12325的要求。 6.1.4直流侧电网可通过换流器与本层级对应电压等级交流电网互联,也可通过直流变压器实现直流 电网各层级互联。 6.1.5直流侧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时,可配置储能装置,储能容量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6.1.6直流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应根据实际负荷和线路条件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中、低压直流配电 网的供电半径推荐值参考附录表A.1、表A.2。 6.1.7在电网建设的初期及过渡期,应根据供电安全准则要求及目标网架,合理选择过渡电网结构

6.2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直流侧电网结构应综合考虑功率交换、电网稳定、新能源并网等需求,可按照DL/T5729中110 35kV电网结构的要求开展规划设计。

Q/GDW117222017

LS/T 1817-2018 粮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6.3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6.3.1同一地区的同类供电区域电网结构应尽量统一。 6.3.2网架结构设计应遵循不交叉供电原则,形成相对独立的供电区。 6.3.3根据规划区域特点,直流侧电网结构可选择辐射式结构、单端环式结构、双端式结构、多端式 结构、多端环式结构等,但不限于以上结构。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电网结构参考附录图B.1 图B.5。 6.3.4中压交、直流配电网互联时应合理选择交流接入点,宜优先接入上级交流变电站的中压侧母线 6.3.5直流线路应根据主千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合理配置各分段负荷容量。

6.4.1直流侧电网宜采用辐射式结构,并根据供电区域、直流负荷水平、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储能 接入容量等进行分层分区供电。 6.4.2低压直流配电线路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设备合理选择接入中压直流母线或中压交 流主干线。

7.1.1设备容量配置应综合考虑负荷密度、空间资源条件、上下级电网的协调和整体经济性等因素确 定。 7.1.2直流设备及线路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同时应考 功率反送的需求。 7.1.3设备选择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及差异化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 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所选设备应通过具备相应资质机构的检测。电能质量要求较高区域 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 7.1.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设备配置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7.1.5低压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的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其容量应根据负荷需求进行选取。 7.1.6各级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配电设备宜户内配置。 7.1.7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的主要设备包含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断路器、直流线路等。 7.1.8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直流负荷供电时,可配置两台及以上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当任意一台换 流器或直流变压器退出运行,其余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

7.1.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设备配置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7.1.5 低压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的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其容量应根据负荷需求进行选取 7.1.6 各级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配电设备宜户内配置。 7.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的主要设备包含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断路器、直流线路 7.1.8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直流负荷供电时,可配置两台及以上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当任意 流器或直流变压器退出运行,其余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

,之.1用于接人直流项和无功率外送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直未用单同换流器施工组织设计,用于接人有切率文换市 求的直流储能系统和直流微电网宜采用双向换流器 .2.2换流器的选择应考虑换流器的性能、可靠性、损耗、占地、体积、安装条件、综合造价等因素 7.2.3换流器宜选择电压源型 (VSC) 根据接入电压等级不同可选用两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宜选择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或两电平换流 器,低压直流配电网宜选择 或两电平换流器 7.2.4换流器的交流侧可配置换流变压器,提供站用电源,实现电压调节和故障隔离。 换流器应具备交流故障穿越能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