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484-2013 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pdf

DL/T 5484-2013 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1619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484-2013 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pdf

接地、防雷接地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 计规范GB50174的规定; 2智能监控系统应设专用二次接地网,并与综合接地网一点 直接连接,应彻底消除与其他接地的耦合;二次接地网应采用不小 于100mm的铜缆与综合接地网可靠连接; 3智能监控系统的各子系统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 位措施;应满足各系统抗干扰和电气安全的双重要求。 12.2.7高压电缆系统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内高压电缆系统应设置专用的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干 线(不小于50mmX5mm扁铜带),且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就近 与综合接地网相连接: 2隧道内的高压电缆接头、接地箱的接地应以独立的接地线 与专用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12.3.1隧道出人口分为电缆放线口、管线进出口、通风口及人员 出人(检修)口,各出入口应满足以下一般规定: 1出入口的地面建筑应根据其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条件和 环境要求,选择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造型和 色彩; 出入口地面建筑宜设置在靠近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出人口地面建筑应布置紧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经济 效益高的土地

河南南阳市某电厂脱硫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3.1隧道出人口分为电缆放线口、管线进出口、通风口及人员

12.3.2电缆放线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线口的设计应满足电缆敷设作业所需空间要求,满足放 线时电缆允许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且应满足电缆不同期敷设时 重复使用的要求 2放线口在非放线施工的状态下,应做好封堵,或设置防止 雨、雪、地表水和小动物进入室内的设施

3当放线口兼用作设备、材料吊装口时,应满足吊装设备及 材料进出隧道的空间要求; 4放线口的设置不应对城市景观、交通疏导、市政管线运营 等造成不良影响: 5 放线口的间距宜取500m~1000m,平面尺寸不宜小于 800mmX800mm 12.3.3管线进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线进出口的设计应根据电缆接人、引出隧道的数量及位 置确定,并应适当预留空间:管线进出口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 的1.5倍;电缆隧道与电缆排管接口处应按排管尺寸预留矩形孔 或穿墙套管: 2管线进出口应满足电缆接人、引出隧道时防水封堵的 要求; 3 管线进出口的尺寸及埋深宜结合电缆在隧道外敷设的土 建形式确定,并应满足电缆敷设作业所需空间: 4管线进出口处的结构应有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12.3.4通风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通风口的设置应满足通风区段的划分、隧道工作井的设 置、城市规划、地面环境景观及环境噪声等因索的要求,宜根据线 路长度均匀布置: 2通风口的尺寸应满足隧道正常运行及消防通风的要求; 3通风口的布置可结合人员出入(检修)口一并设置,也可单 独设置,并应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 影响; 4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下缘不得低于当地的防洪、防涝标高, 在进、排风口处应加设能防止小动物进入隧道内的金属网格,风亭 高度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对散口风井应设置排除雨雪的装 置和防止人员人侵的措施; 5在隧道正常运行状态下,通风口不宜兼作电缆放线口、设 64

12.3.5人员出入(检修)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员出人(检修)口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应设置防 止雨、雪和小动物进人室内的设施,并应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满足防 洪、防涝要求; 2人员出人(检修)口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 启; 3 人员出人(检修)口的设置应满足防盗、防强行进人的 要求; 4当人员出人(检修)口单独设置时,距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应 满足相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5人员出人(检修)口的设置应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以及平 时检查、维修的需要: 6当人员出入(检修)口用作设备、材料等的进出口时出入 (检修)口内的梯道、通道尺寸应满足人员搬运设备,材料等的通行 要求: 7在城镇公共区域开挖式隧道的人员出人(检修)口间距不 宜大于200m,非开挖式隧道的人员出人(检修)口间距可适当加 大,且宜根据隧道埋深和结合电缆敷设、通风、消防等综合确定。 链道首末端无安全门时,宜在距离首末端不大于5m处设置人员 出人(检修)口

14劳动安全及卫生 14.0.1隧道设计必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法令、标 准和规定,并应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4.0.2隧道应根据其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消防设计。 14.0.3出入口、通风口、平台等有坠落危险处,应设栏杆或盖板 14.0.4隧道设计时应对通风设施的噪声进行控制,采取必要的 减振隔声措施

附录A围岩分级的有关规定

2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表A.0.5隧道围岩分级

附录B均质圆环法管片截面内力计算方法

图B0.1荷载示意图 B.0.2均质圆环法管片截面内力按照表B.0.2计算

上述分析方法1和方法2理论上与隧道结构和地基条件是协 调的,计算分析模型中将隧道结构体作为梁,同时将地基作为弹 簧。方法3通常用于小断面隧道,也可用于隧道底面下土体均质、 结构刚度大于地基土体和隧道底部地基承载力大于侧面地基承载 力等条件下的地基反力计算。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选用。 地基反力系数的取值应考虑土类、土性参数和实际标贯击数等,参 者有关规范并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

容。隧道地形、地质调查是综合性的工作,查明测区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对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并提出有效措施或 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正确的资料。 由于各类地质问题的复杂程度、规模、性质、自然地理条件的 不同,很难划分初勘、详勘工作的基本内容,实际工作中常互有穿 插。条文中只提出了调查内容,应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调查内容之 深度。一般在初勘阶段,以地质测绘为主要手段,辅以少量的勘探 试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作出定性为主的评价,初步划分围岩级 别;在详勘阶段,合理采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各类地质现象进行综 合分析,互相印证,尽量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量或半定量评 估,详细划分围岩级别。 3.2.6本条规定在调查时,应对某些特殊地质环境间题作专门调 查,并提出注意事项。这是对调查的重点内容作出的特别要求。 例如,当测区存在区域性断裂带,特别是存在近期活动和发震断层 时,应查明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作出评价。 3.2.7施工中的地质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本条对施 工中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条文规定的几种调查方 法是施工地质调查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和素描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每次开挖 后,应立即由专人进行开挖面的观察、素描或摄像等。主要观察内 容有: ((1)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 (2)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 (3)裂隙方向及频度、充填物及性质; (4)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破碎程度; (5)涌水位置及涌水量; (6)塌位置及形态。 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强调地质调查分析与物理探测相 结合的方法,同时应采用中长距离预报与短距离预报相结合的 ·89·

.2.1调查工作是各阶段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由面到线再 到工程具体位置,在初步了解工程地区概貌的基础上,编制调查计 设计、施工所蓄资料,不漏项。 3.2.2本标准遵循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的规定,围岩 分级采用围岩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综合定级方法,这 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国岩分级(分类)所采用的方法。定性和定量 两者可以相互校核和检验,可提高分级的可靠性。 3.2.3本条对施工前各阶段及施工中调查的目标、内容、方法和 范围作了规定 隧道调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在踏勘时,首先进行大范围 的全貌调查,了解线路可能走向及隧道位置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提出调查的重点,然后在先前调查已获得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隧道 两侧为调查重点,并用后续进行的调查成果不断地加以评价、修 正,使之更趋完善, 调查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因此,规定了调查方法, 踏期阶段以地面调查为主,初勘、详勘阶段按要求采用各种勘测和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手段。 3.2.5本条规定了施工前各阶段隧道工程的地形、地质调查内 .88

方法。 根据施工中对实际开挖的岩体进行直接观察、量测等资料,若 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况等与设计资料不一致 时应及时对围岩稳定性、围岩级别作出合理修正。

3.3.1~3.3.4规定了隧道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 境和施工条件的调查内容和要求。通过对环境调查和隧道开挖对 环境影响的初估,将环保意识融人设计理念中。要求尽量减少隧 道开挖对环境的影响,若难以避免时,应采取保护环境的防治 措施。

3.4.4本条所提的特殊荷载是指在第3.4.1条中未列出的而文

.4.4本条所提的特殊荷载是指在第3.4.1条中未列出的而 有可能出现的其他所有荷载。由于对一切出现几率很小的荷载全 部列出既有困难,也没有必要,故在本条中加以概括。

3.5.3在有侵蚀性水的围岩中修建隧道,若处理不当,衬砌混凝 土会被腐蚀成豆腐渣状,严重影前衬础的强度和安全,需要事启补 。故本条强调有侵蚀性水时,隧道衬砌的混凝土或砂浆应采取 抗侵蚀措施。 3.5.6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本条规定“不应使用碱活性 集料”。 3.5.7喷射混凝土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因为它含有较多 的C.A和C,S,凝结时间较快,特别是与速凝剂有良好的相容性, 细集料采用中砂或粗砂及细度模数大于2.5的规定,不仅是为了 有足够的水泥包裹细集料,有利于获得足够的混凝土强度,同时可 成少粉尘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收缩。砂的含水率控制在“5%~ %”,主要是为了减少具有活性的水泥颗粒的损失,减少粉尘,也 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关于粗集料粒径,目前国内的喷射机可 更用的最大粒径为25mm,但为了减少回弹和管路堵寒,故条文规 定不大于16mm, 锚杆的杆体材料,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GB1499规定采用HRB335或HPB300钢筋,杆体直径一般为 0mm~32mm,除考虑强度要求外,由于钻孔眼一股为42mm,可 更于注人必要的砂浆。 钢筋网的钢筋不宜太粗,否则易使喷层产生裂纹,故采用钢筋 直径不大于12mm。 3.5.8为了改善模筑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中加 人有关外加剂是当前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为了提高强度 可掺加增强剂,为提高防水性可掺加抗渗剂,为提高早期强度可掺

3.4.1作用在电缆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如地层压力、水压力、地面 各种荷载及施工荷载等,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应考患每个施工 阶段的变化及使用过程中荷载的变动,选择使结构整体或构件的 应力为最大、工作状态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及加载状态来进行设计。 3.4.3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压力,原则上应采用孔隙水压力, 但孔隙水压力的确定比较困难,从实际和偏于安全考患,设计水压 力一般都按静止水压力计算。 在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时应注意,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工程活动 都可能使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所以在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时,不能完 全凭借地质勘查取得的当前结果,必须估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 化。尤其近年来对水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需要考虑结构在长期 使用过程中城市地下水回的可能性。其次应符合结构受力的最 不利荷载组合原则: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计算比较,选用最 不利的地下水位。设计时应至少考虑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两种情 况。针对圆形隧道,采用较低的地下水压值进行设计往往更加偏 于安全。

接影时到其所受浮力的大小。假段地层渗透系数无限大,即结构 泡在水中,可按阿基米德理论公式计算浮力;假设地层渗透系数为 0,即地层完全不透水且与结构底板光滑接触,则结构浮力也为0。 实际地层渗透性介于两者之间,可以认为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浮 力比理论值小,但实际大小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3)抗浮力一般有隧道自重、隧道内部静荷载及隧道上部的有 效静荷载,也可考患侧壁与地层之间的摩擦力。应注意抗浮力是 随施工过程及使用阶段不断变化的。施工期间,由于静荷载尚未 全部作用在结构上,抗浮稳定性往往会成为问题。 抗浮安全系数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宜参照类似工程,根据各地 的工程实践经验确定,见表1

安全等级 皱坏后果 基坑和环境条作 1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10m; 2在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建 (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等市政设施: 支护结构破坏或土体失稳 3在!1借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其础理 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 深小于坑深的建筑物; 和工程施工影响报严重 4基坑位于地铁、隧道等大型地下设 慈安全保护区范围内: 5地下水埋深小于2m,支护深度范 围内软土层厚度大手5m 支护结构破环或土体失稳 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 影响一般,但对地下结构施工 除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基坑工程 影响严重 1开挖深度小于6m 支护结构皱坏或土体失稳 2在周围3信开挖深度范围内无特 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 殊要求保护的建(构)筑物、管线和道路 及地下结构能工影响不严 等市政设施: 3地下水埋深大于5m,支护深度范 围内软土层厚度小于2m

4.2.2从近年发展来有,明挖隧道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有加深的 趋势,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明挖隧道,基坑工 程的安全等级可依据环境保护等级参照地区经验确定, 上海地区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等因素,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分 为以下三级: (1)基坑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12m或基坑采用支护结构与主 体结构相结合时,属一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 (2)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m时,属三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

个余件即属于该侧墅安全等级,对同时满是不间 安全等级条件的侧,应按基抗工程随工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确定安全等级。 2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4.2.3基坑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外,尚应满 足基坑周围环境对变形的控制要求。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的状况 及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变形控制设计,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当基坑周围环境没有明确的变形控制标准时,可根据基坑的 环境保护等级参考表3、表4确定基坑变形的设计控制指标。

责3上海地区基抗变彩设计控制指标

表6广州地区支护结构影式选型原购I按安全等级分类

表6广州地区支护结构影式造型原购I按安全等级分类

(1)在某些工程中,基坑可能采用组合支护形式,警如,当基玩 度较深时,可采用上部放坡开挖、下部钢板桩支护两次成槽的挖 上方法。对采用组合支护形式的基坑,必须同时验算边坡及坑底 上体稳定性。 基坑坡脚附近有局部深坑时,且坡脚与局部深坑的距离小于 倍深坑的深度,应按深坑的深度验算边坡稳定性。 (2)土钉支护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外部整体 稳定性验算,可将土钉支护视为复合土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进行 算;二是进行土钉支护内部整体稳定性验算,包括根据施工各阶 段实际开挖深度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3)抗隆起验算。基坑隆起破坏,是由于开挖面外土体载重大 于开挖底部土体的抗剪强度,使得土体产生滑动面导致开挖面底 部土体产生向上隆起之现象。 (4)抗渗流验算。以渗流水力梯度i小于或等于地基土的临 界水力梯度。来判别坑底土体的抗渗流稳定性,通常由坑底土 体的性质确定。确定。的方法较多,工程上常用的有基于平面稳 定渗流的直线比例法、流网法、阻力系数法和电模拟实验法等。对 于板式支护体系的基坑,其防渗地下轮廊线形状比较简单,为便于 计算,又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在水头不大时(15m~20m内),一股 采用直线比例法。需指出的是,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基坑形状对 渗流的影响,也没考虑坑周土不透水层的深度,以及地基土的不均 匀性等因素,不能用来计算基坑渗流水量。对于基坑内外地下水 位的取值,宜考虑降雨、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以及施工降水等的 影响。 (5)抗倾覆验算。对水泥土重力式围护与板式支护结构应进 保抗值验

带、控制缝等有效的综合措施时,变形缝间距可以适当增大。设计 者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慎重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结构内力和 裂缝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变形缝间距。 4.3.2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 对受力钢筋有效铺周的要求。 4.3.3地下结构设置横向施工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段浇 筑控制超长结构或大体积浇筑时在混凝土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同 时也是施工作业的需要。 4.3.6当明挖隧道结构位于当地冻土层以上或者直接暴露于外 部环境之中并需要考惠冻融环境作用时,混凝土材料、钢筋保护层 厚度应根据冻融环境级别取值,混凝土还应满足相应的抗冻耐久 性要求。具体要求见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第五章冻融环境

4.3.1当采用低收缩混凝土、加强况筑后的 100

过现场监控量测,观测围岩与初期支护的变形变化,掌握围岩动态 及支护结构受力状态,调整支护参数。围岩地质条件好,围岩变形 小或变形趋于稳定,可适当减少支护;反之,应增强支护,实行动态 设计。 4衬砌一般有直墙和曲墙两种,一般隧道开挖后,围岩均会 产生较大侧压力导致衬砌破坏,电缆隧道断面采用直墙形式可以 有效利用隧道空间,故各级围岩宜采用直墙圆拱式衬砌。 在围岩较差地段,围岩自稳能力差,侧压力较大,地基承载力 弱,为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控制沉降,应采用有仰拱的封闭式衬砌 断面。设置仰拱以后,能够抵抗较大的侧压力,调整围岩和衬翻的 应力状态,保持隧道围岩和衬砌结构的稳定。 在工程实际中,很多情况下拱部围岩条件很差,甚至还需采用 管棚等辅助工程措施。 洞身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围岩压力和变形也不相同,加上围岩 级别分界里程很难准确划分,围岩级别的变化有时是渐变的,围岩 较差段的衬砌向围岩较好段延伸是使衬砌能适应这种条件变化, 起过渡作用。 5.1.2本条说明如下: 2设置沉降缝、伸缩缝的目的是为了把不同承载能力结构, 承受不同围岩压力的结构完全断开,产生的沉降变形和受力变形 各自独立。结构的荷载作用方向垂直于隧道轴线,所以,沉降缝也 应垂直于隧道轴线设置。 3在严寒地区,冬春季节,由于冷缩影响,往往导致衬砌亏工 开裂、变形,为了结构安全,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视隧道 长度及其所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等条件确定。 4沉降缝、伸缩缝本身可作施工缝,施工缝调整到沉降缝、伸 缩缝的同一位置,可减少一道专门工序。同时沉降缝、伸缩缝与邻 近施工缝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m,是为保证一次浇筑衬段的 长度。

5.1.1本条说明如下: 1电缆隧道作为电力工程永久性构筑物,应避免隧道围岩日 久风化和水的侵蚀,产生松弛、掉块、切塌甚至围岩失稳,危及运行 安全;隧道建成后应能适应长期运行的需要。隧道投人运行后, 补做衬砌、加固围岩非常困难,技术、经济、安全方面都是不合理 的,因此,条文规定“暗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或复合式衬砌 结构”。 隧道支护衬砌有: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 2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隧道衬研结构 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隧道围岩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作用,应 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衬砌形式使围岩的这一特性得以充分 发挥,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隧道衬砌是水久性的重要建筑 物,运行中一且破坏很难恢复,维护费用很高,给电缆运行管理带 来极大围难。因此,要求衬砌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不产生病害。 3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的响因素十分复杂,设计中应在满 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隧道围岩级别、埋置 深度、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到围岩的应力状态和结构受 力。电缆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目前仍以工程类比法为主,但由于地 质条件复杂,不同围岩地质条件自身的承载能力不同,并与隧道开 挖方式、支护手段和支护时间密切相关,有时单凭工程类比还不足 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还应进行理论验算。隧道设计阶 段,设计者难以准确预测各种复杂条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通

电热技系卖热群:79261260

微数信号: shudi anxi anln

5隧道衬砌背后,尤其是拱圈项部与围名之1 缩,一般会留有空隙,围岩压力不能均勾传布,也不能充分发挥 固岩的弹性反力,衬砌易变形,故规定:“各级围岩地段的拱部衬砌 背后应压注强度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 .1.3本条说明如下: 1复合式衬砌是由两层衬砌组合而成的,中间设防水层。其 结构稳定,防水和衬砌外观均能满足电缆隧道使用的基本要求,适 合多种地质条件,技术较为成熟,是目前电缆隧道最好的衬砌结构 形式。复合式衬砌已成为电缆隧道衬砌的标准结构形式。因此,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1)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多用喷错锚支护,具有支护及时、柔性 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随着围岩的变形面变形,力求最大限度 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根据围岩条件,复合衬初期支护采用 喷射混凝土、错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一支护形式或组合施工,并 通过监控量测手段确定围岩已基本趋于稳定,再进行内层二次衬 施工,二次衬砌可采用模筑混凝土、喷铺、拼装式衬砌等,但一般 采用模筑混凝土, 2)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多采用喷锚柔性支护,具有支护及时、 柔性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随着固岩的变形而变形,能很好 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由于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的 作用各不相同,初期支护的刚度与其组成成分有着密切关系。故 在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隧道断面尺寸、覆盖层厚度 等条件选择初期支护的组成,确定初期支护的刚度 3)二次衬砌一般受力比较均勾,为防止应力集中,故宜采用连 接圆顺、等厚的马蹄形断面。 2复合式村砌的设计参数是根据国内外公路、铁路隧道支护 参数统计、类比,结合电缆隧道的实际工程情况进行修改的。 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护设计参数可参照表8选用,并应 根据现场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对支护设计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m

表8隧道复合式村翻的支护设计参数

表8随道复合式村翻的支护设计参数

用钢梁时,宜选用格量微测,解要设置向距宣2

品者,可现用免来用销职求文零,费的微主孕度可最小值, 其中IV级、V级围岩当初期支护设置格栅钢架时,要求喷射混 凝土必须覆盖钢架。结合目前工程施工实际,对于V级围岩,岩质 相对较好时可采用钢筋束作加强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可适当减 少;对于IV级围岩,有时视情况也可采用钢筋束作加强支护,喷射 混凝土厚度亦可适当减少。 3国内外隧道现场试验表明,软弱围岩隧道在施工后2年 3年,甚至5年~6年,围岩变形才最终稳定,故对软弱流变围岩隧 道,应考虑以后继续增长的围岩形变压力的作用。 5.1.4本条说明如下: 1通过黄土地层的隧道,应按其土壤分类和物理力学性能确 定衬砌结构。 根据黄土隧道衬砌现场试验研究和量测资料,说明重直压力 105·

衬砌作为永久结构物,可保证隧道长期稳定,并便于防水措施的 实施。 4)在含水层的情况下,松散堆积及流砂地层会发生岩土流失, 软弱围岩遇水更易软化失稳,膨胀性围岩的坑道安全性更为降低。 因此,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具体情况对地表水和地下水 做出妥善处理,如整平地表防止积水下渗,增加衬砌背后疏干地层 的排水设施;采用排水坑道、排水钻孔、井点法、深井法等降低地下 水位,以及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等。 3岩落是可溶性岩层(石灰岩、自云岩、石膏)受水的化学作 用(溶解、沉积)和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地质作用和这些地质作 用所形成的各种现象的总称。不利位置的岩落、润穴对隧道的危 害很大,当隧道穿越岩溶或洞穴时,除大溶洞难以跨越或施工不易 处理及运行安全无保证的复杂洞穴,需改动线路绕避外,凡影响洞 身稳定的,均需予以处理,其处理措施,应视空穴大小、有水无水、 空穴充填情况且与隧道的相对位置而定。 1)对空穴水的处理,不宜盲目采取以排为主,应根据水源、水 量、水压、水的活动规律和工程地质情况等综合研究,慎重考虑,因 地制宜采取截、堵、排的治理措施。 2)对干燥无水、无填充、小的人工洞穴,可采用浆砌片石或干 韧片石堵塞封闭。 3)与隧道国岩接触的空穴,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支顶、锚固等 借施处理。 4通过含瓦斯地层的隧道,衬砌设计时,为保证安全和正常 运营,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含瓦斯地层的隧道,一般采用有仰拱的封闭式衬砌或复合 衬砌,以及混凝土整体模筑,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以 防瓦斯逸出。 2)向衬砌背后压注水泥砂浆及其他化学浆液,使衬砌背后形 成一个惟幕,以隔绝瓦斯的通路,这也是常用的封闭堵塞措施

不均匀的,大致呈马鞍形分布,侧压力比较大,其侧压力系数约 0.5,故规定黄土隧道应采用曲墙仰拱衬砌。实践证明,带仰 、边墙曲率较大(矢高不小于弦长的1/8)的复合衬砌,能促使围 较快地稳定,为了避免或减少土体应力集中,隧道开挖轮廊宜 顺。 由于黄土遇水软化、塌,位于隧道附近的地表冲沟、陷穴、裂 应予以回填、铺砌,并做好地表水的引排设施,将水排至隧道范 固以外,以免下渗影响结构安全。 2通过含水砂层及软弱、膨胀性围岩的隧道,由于围岩压力 交大,开挖后易于变形塌,甚至造成衬砌破裂、下沉情况,为了保 正施工安全和衬砌完好,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衬砌结构应适应围岩压力情况和满足衬砌上的荷载作用要 求,在松散堆积层、流砂层及软弱、膨胀性围岩的隧道,非但有垂直 压力,面且有较大的侧压力和底压力,因此衬应采用曲墙带仰拱 的结构;如压力特别大,为避免单纯增加衬砌厚度,使隧道开挖断 面加大,导致压力增大,给施工造成更大困难,并考虑钢筋混凝土 结构绑扎钢筋的不便,可采用钢骨架混凝土结构(即刚性骨架混凝 土结构),加强衬砌;其钢构,一般采用型钢,也可用旧钢轨,在开挖 过程中可兼作临时直护,防止围岩松散,并减少主撑替换时再次扰 动围岩的稳定。 2)含水砂层强度很低,稍有变形就会松散,其开挖面几乎不能 自稳。此外,如地质特别破碎,还可向围岩中预先压注水泥砂浆或 进行水平、斜向和竖向旋喷(桩)加固地层,确保施工安全, 3)软弱且膨胀性围岩,开挖后变形量大,且延续时间较长,其 中膨胀围岩常作用较大的膨胀侧压力和底压力,有时侧压力大于 垂直压力,从而导致边墙变形大而底鼓,因而不宜一次完成永久衬 砌,宜用复合衬砌,并宜用带仰拱的圆形或接近圆形的马蹄形断 面。初期支护可提供一定的支护抗力,使围岩不致松散,同时又允 许基岩的塑性变形有一定发展,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二次 106

5通过放射性地层的隧道应视放射指标严重程度,采用特殊 方法设计,衬砌材料要依放射性质选取,要求结构具有放射性防护 性能。

然拱的高度为参照,并兼顾开挖对 围来判别结构的深埋、浅埋状态。按照这种判别方法,定义开挖的 有效影响高度达到天然拱高度以外的某个位置,则可以把地下结 构的埋深划分为以下2种不同状态:①浅埋,地下结构的埋深小于 开挖的有效影响高度:②深埋,地下结构的埋深大于等于开挖的有 效影响高度。 3一般来说,对于埋深较浅的隧道,开挖会引起整个上覆地 层的变位,如果不及时支撑,地层就会大量变形和落,波及地表 而形成一个沉陷区。按平衡条件可得松动固岩压力二支护结构反 力=滑动岩体的重力一滑移面上的摩擦阻力,其中,滑移面上的 擦阻力与具体的埋深情况有关。 4对于深埋结构,天然拱可以形成且岩体的变形没有波及地 表,可以把围岩压力的计算归结为确定天然拱的形状和范围。当 然,也可以对围岩变形做出其他假设,并借以计算主动围岩压力。 应用假定天然拱性质的理论计算。 5.2.3本条说明如下: 1整体式衬砌通常用于自成拱能力差的И级围岩,衬砌上方 的覆盖层通常不能形成卸载拱,故应按荷载结构模型设计。 2由于岩土体介质的性质通常具有明显的不确定特征,岩土 工程问题分析中经验常起主导作用,因而本标准规定I级~Ⅲ级 围岩中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主要按工程类比法设计,即参照已 往工程实例确定支护参数。 IV级~V级围岩采用地层结构法计算时,可通过对释放荷载 设置释放系数控制初期支护的受力,以使初期支护和二次衬能 按较为合理的分担比例共同承受释放荷载的作用 3复合式衬砌的二次衬砌用于I级~Ⅲ级围岩时,由于初期 支护作为永久结构已可使围岩保持稳定,因面二次衬砌可按构造 要求选定厚度,不必进行验算。对于IV级~И级固岩,二次衬应 按承载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原理和方法与同类围岩中的初期 ·109·

5.2.1本条说明如下

1在结构设计领域,目前多数工程结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 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并采用以分项系数表 的计算式进行设计,电缆隧道因建设时间短,样本及专题研究 发果积累都尚少,目前尚未具备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条件, 然而由于对隧道衬砌限制裂缝开展宽度等将使其延长使用寿命的 基本条件,因而对隧道结构设计提出同时按承载能力和限制裂缝 开展宽度进行计算的规定。 对构件的截面强度,因电缆隧道目前尚未具备按概率极限状 态设计法设计的条件,故规定按破损阶段法验算,必要时配筋量按 限制裂缝开展宽度进行计算。 2由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说明:隧道衬砌承载后的变形受到 围岩的约束,引起围岩的约束力,阻止衬砌变形的发展,从而改善 了衬砌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衬砌的承载能力,这是地下结构区别于 地面结构的主要标志,故在计算衬砌时应考虑围岩对衬砌变形的 约束作用。 弹性抗力、衬砌与围岩的粘结力均属围岩的约束力,由于粘结 力约束作用以往研究不多,今后应加强注意。 为简化计算,弹性抗力的摩擦力对衬砌内力的影响可不考患, 这对结构安全储备是有利的。 5.2.2本条说明如下: 2一般并不能确切地计算天然拱的高度;天然拱以外的岩体 虽然没有落,但并非没有变形,为偏于安全计,目前通常是以天 108

支护相同。然而,由于已往有对其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的经验,因 面对其也可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 4表5.2.3所列数值主要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 规范》TB10003,这些安全系数是以我国所建成的电缆隧道的调 查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的,且结构基本上是安全的。因此,可以 认为,在结构计算理论和材料指标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这些 安全系数值基本上是合适的。特别是根据地下结构的特点(如 衬砌施工条件差、质量不易保证、作用变异大、结构计算简图与 实际受力状态有出人等),结构强度安全系数的取值应较地面结 构略有提高,以保证隧道在正常设计施工条件下具有必要的安 全储备。 验算施工阶段强度时,因隧道衬砌结构处于施工阶段的时间 比使用阶段短得多,围岩压力等荷载一般不会立即达到使用阶段 的最大值,且在验算施工阶段强度的计算假定中,受力较好的空间 结构常被简化为内力较大的平面结构,一些对衬砌受力有利的因 素,如工作缝的粘结强度、围岩的阻抗及衬砌与围岩的粘结作用等 常忽略或取很小的数值,故本标准规定对施工阶段安全系数可按 使用阶段的值乘以折减系数0.9后采用。 5.3竖井设计 5.3.1本条说明如下: 1为了便于隧道施工及后期敷设电缆、隧道通风及排水,竖 井平面位置宜设置在隧道中线上。 3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有不同的最小转弯半径,因此,在三 通井及四通井内应设置相应的转弯以满足电缆的转弯敷设。 4由于圆形结构受力状态好,因此,电力隧道多采用圆竖井; 为了便于将来电缆运行维护人员的出人,竖并内应设置人员上下 的安全梯。 5.3.2衬砌参数可按表9选用。 ·110·

电锁技术交流群:79261260

直径大于7m的竖井应做专项设计。在竖并支护中,一股地 质条件下均可采用无壁座支护;当地质条件差,衬砌与地层间粘结 力小,地基承载力低,或需承受上方较大的荷载,而设置壁座可以 扩散承受的负荷,故规定“井口段、地质条件较差的井身段及马头 门的上方宜设壁座”。 5.3.3马头门处受力情况复杂,易出现应力集中,为结构的薄弱 点,因此,为了保证竖并的结构安全,竖井施工时应分别逐一的施 做马头门。衬砌结构应进行加强。 5.3.4竖井和隧道的连接为不同结构间的连接,因此,连接处宜 设置变形缝。竖井井身范围内为了施工及电缆敷设的需求不宜再 设置纵向变坡点。

在土质地层中,如果不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底以下是无法保证安 全和正常施工的。 4本款说明如下: 1)降水井点之所以要求距暗挖隧道有一定的距离,其目的是 为防止井点系统渗漏水而影响隧道结构施工。 2)暗挖隧道端头降水井点布置若不延长,将在两端井点行程 的降水影响曲线之间形成一条降水盲区,使地下水降不下去而影 响施工。 5.4.2本条说明如下: 1 超前导管和管棚是喷错暗挖隧道超前预支护的一种措施, 采用这两种支护方法的地层,一般都很软弱、破碎,如不采取措施, 开挖时工作面极易竭,同时,导管和管棚是主要的受力杆件,因 此,纵向两排导管或管棚应采取一定搭接长度 表5.4.2中所列参数,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2导管和管棚的钢管,隧道开挖时均承受地层的压力,特别 是管棚的钢管,为增强其强度和刚度并加固周围的地层,一般都应 灌浆。为保证灌浆质量防止漏浆,导管和管棚钢管的尾部需设置 封堵孔。 5.4.3本条说明如下: 1地层加固施工时的注浆工艺分四种,即渗人性注浆、劈裂 注浆、电动硅化注浆以及喷射注浆,本条针对不同工程地质情况规 定了宜采用的注浆方法, 2地下铁道喷锚暗挖隧道由于埋深浅,钻孔注浆在地面操作 方便,所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如果 地面建筑物多,交通紫忙,很可能环境条件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在洞内进行超前注浆, 洞内注浆,除沿隧道周边超前注浆外,还可以采用先导洞,然 后对隧道周边围岩进行径向注浆,固结后再进行隧道开挖。 3注浆材料系指注浆用的主料,并分颗粒浆化材料和化学浆

4.1本条说明如下: 2在电缆隧道结构施工中,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主要有重力 法、真空法、砂(砾)渗井法等,而各种施工方法各具特点,在选用 时,需根据土层渗透系数、性能及工程具体情况而确定。 (1)各种降水方法与渗透系数的关系。轻型并点和喷射并点 是利用真空度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抽吸上来的,所以这两种降水 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的土层降水;面管井井点采用深井泵或潜 水泵的扬程高,所以适用于渗透系数大的土层降水;砂(砾)渗井点 是疏通上、下含水层,将上层地下水疏向下层含水层,所以中间为 隔水层。 (2)各种降水方法适用降水深度。喷射井点和轻型井点,虽都 是利用真空度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抽吸上来的,但由于喷射井点 的真空度远大于轻型并点,所以喷射并点比轻型井点降水深度深。 面管井井点采用的深井泵或潜水泵,本身的扬程高,抽吸水能力 大,所以管井井点的降水深度深。 3隧道结构线路长、面积大,无论是明挖或暗挖隧道,特别是 .112·

但若压力太高,因扰动围岩,浆液就会溢出地表或其有效范围之 外,给周边结构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 由定量上判断注浆效果在技术上是很困难的,所以可采用开 挖取样和贯人试验等判断注浆效果

是从项进时避免相互影响的最小距离考惠 6.1.6工作井的布置需要综合考患多方面因素,避免对周围建 (构)筑物和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满足工程地形条件、交通、水利等 行业管理要求等制约因索对工作井布置的限定条件;应考患施工 组织的便利,选择靠近电源、水源,便于运输、排水的位置等。工作 井和接收井还应根据确定的顶进形式进行布置,常见的顶进形式 可分为单间项进、双向对接项进、调头项进、多向项进等儿种。工 作井形状一般有矩形、形、腰形、多边形等儿种,其中矩形工作 井最为常见,较深的工作井一般采用圆形,且常采用沉井法施工 长度最 宽度,设计时考惠顶 并底不深的情况下,工作并和接收并可采用水 或放坡开挖式,但需在工作井中浇筑一堵后座墙。 #宜力求长 距离项进,少设工作井;直线顶管工作井宜设在管道附属构筑物 内,以同时作为永久性管道附属构筑物;长距离直线管道顶进时 在检查井处设置工作并,以便掉头顶进;多排顶进或多向顶进时, 应尽可能利用同一个工作井

5.2.2顶力设计公式是根据实际工程的 符合实际情况,但因影响项力的因素很多,不同地区项力的变化情 况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区段的顶管顶力,有时也会相差 很大,对经验公式的应用范围应认真分析研究

6.2.2顶力设计公式是根据实际工程的

6.3.1在土质条件好、顶管口径比较小和顶进距离不长的情况 下,工作井可采用放坡开挖式,在顶进坑中需浇注一堵后座墙。工 作井的围护结构形式可采用钢板桩、沉井、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或

7.1.1盾构隧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椭圆形、双圆搭接型等 多种形式。对于电缆隧道,矩形断面的空间利用率最高,与圆形断 面相比可节约30%左右的空间。但与其他断面相比,圆形断面结 构稳定、受力好,盾构机造价低、容易操作,管片的制作和拼装简单 方便,而且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为圆形断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 以选取断面时宜优先选取圆形断面。如果条件成熟,也可采用其 他断面。 7.1.2从盾构工法自身的施工性方面看,盾构隧道的平面线形宜 选用直线和大曲率半径的曲线, 7.1.3盾构法隧道的理深应根据地面环境、地下设施、地质条件、 开挖面大小、盾构特性等来确定。日本规范中提出盾构法隧道顶 部的覆土厚度一 般为1D~1.5D(D为隧道外径),在工程实践中, 有覆土厚度小于D的成功实例;也有理深较大时仍发生地面沉陷 和爆喷等事故。对于电缆隧道,由于其断面小,而且城市地表多为 填土层,土质一般较差,盾构法施工的电缆隧道的覆土厚度不宜小 于隧道外径,局部地段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7.1.4本条所说的平行设置隧道,是指在一定区间的平面上或立 面上设置相互平行的隧道且距离较近时,会在横断面方向或纵断 面方向发生与单个隧道所不同的位移及应力,严重时会影响到除 道衬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由于多条隧道相互干扰面产生的地 基松弛或施工荷载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根据需要进行衬砌加固、 地基改良或采用辅助施工措施控制变形等。 参照《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日本),当平行隧道的 119

相隔距离小于后续隧道外径(D)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 尤其是相隔距离小于0.5D时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论证。国内实践 也表明,隧道间的相隔距离越小其影响就会越大,且大多平行盾构 隧道的间距都在1D以上,因此本条规定平行隧道间距不宜小于 隧道外径。无法满足时应根据隧道之间的相互位置、地质条件、施 工次序等因索分析其影响程度,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发生的反力。 1该方法假定垂直方向的地基抗力与地基位移无关,取与重 直荷载相平衡的均布反力作为地基抗力,另一方面,作用在隧道 侧面的水平方向的地基抗力,则是伴随衬砌向围岩方向的变形而 产生。 2这一方法是将地基抗力考虑为管片向地基方向变形时所 产生的反力。在欧美各国多采用全周地基弹簧模型,而日本则较 多使用部分地基弹簧模型。从国内外应用实例来看,多数只将半 径方向弹簧作为有效弹簧,也有少数考虑切线方向弹簧。此时的 地基弹黄系数多参考地基抗力系数进行确定(图1)

7.2.1关于重直土压力的取值说明如下

1考患长期作用于隧道上的土压力时,如果覆土厚度小于隧 道外径,一般不考虑地基的拱效应,故采用总覆土压力。 2当覆土厚度大于隧道的外径时,地基产生拱效应的可能性 比较大,可以考虑在设计计算时采用松弛土压力。但对于中等固 结的黏土(4≤N<8,N为标准贯人击数)或软黏土(2≤N<4),很 难产生拱效应,据日本的统计,采用全覆土重量作为土压力考虑的 实例比较常见。 对于圆形断面以外的隧道,只要合理地评价松动带宽度 (B1),也可以采用太沙基(Terzaghi)公式计算松弛土压力。但是 由于荷载的分布形状等条件会跟随隧道的断面而发生变化,应慎 重地进行分析判断。 3在计算松弛土压力时如果土的黏聚力很大,松弛土压力会 变得很小基至变为负值,所以在公式的应用方面要加以注意。根 据以往的经验,当垂直土压力采用松弛土压力时,考虑到施工时的 荷载以及隧道峻工后荷载的变动,多设定一个土压力的下限值,电 缆隧道中一般取相当于2D(D为隧道外径)覆土厚度的土压力值。 7.2.2地基抗力的考患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认为地基抗力与 地层位移无关,是与作用荷载相平衡的反作用力,一般预先对其分 布形状进行假定;另一种方法则认为地基抗力从属于地基的位移, 例如Winkler的假定等,认为地基抗力是由衬确向围岩方向位移 ·120

7.3.2管片结构的计算方法说明如下

(1)均质圆环法。管片接头部分的刚度要小手主截面的刚度, 在荷载作用下,存在接头的管片比刚度完全均勾的管片变形量大。 因此将管片假设成刚度均勾的圆形结构时,可以将接头部分弯曲 度的降低评价为管片环整体刚度的降低。另一方面,管片接头 由于存在一些的功能,所以可以认为弯矩并不是全部都经由管 片接头传递,其中一部分通过环之间接头的剪切阻力传递给由错 接头连接的相邻管片。如图2所示,弯矩增大系数是传递给与 接头相邻管片上的弯矩M与具有n·EI均勾弯曲刚度环上产生 的弯矩M之比M,/M(图2)

电技术变预群:79261260

电技本变微群:79261260

制作管片常用的材料有铸铁、钢材、混凝土等,钢筋混凝土管 片制作方便、强度高、耐腐蚀、耐压性好、造价低,面且使用高精度 的钢模具也可保证其尺寸精度,目前较为常用。所以在电缆隧道 中宜选用钢筋混凝土管片。但在三通井和四通井的位置或预期需 要拆除的区段,管片仅作为临时衬动,为方便拆卸,可采用钢管片 或钢与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管片。 7.4.3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地质条件好、周围地层能提 供一定抗力的前提下,衬砌结构可设计得柔一些,但变形的大小对 结构受力、接缝张角、接缝防水等均有重大响,故应对衬砌结构 的变形进行验算,做必要的控制。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控制圆形 衬砌环的直径(D)变形在0.3%D、纵缝张开量在1mm~2mm以 内为宜。 7.4.4在通缝拼装方式下,衬相邻环间没有剪切力及弯矩的相 互传递,纵缝接头的变形没有受到相邻环管片体的约束,仅靠接头 本身的螺栓连接,因此通缝拼装方式能够使衬砌结构获得较好的 柔性,在良好地层中采用拼装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周围土层的抗 力,在保证衬砌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衬砌设计更加经 济合理。但在变形量大的软弱土体中,尤其是在特浅理、施工环境 复杂等特殊场合,尽管管片结构抗弯能力有很大富余,但有可能产 生较大变形而丧失使用功能。 错缝和通缝之间的区别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管片环整体刚度上 的差异。错缝的存在,使得管片环之间的螺栓可以发挥纵向加强 作用,使得管片间接头处的薄弱部位得到加强从面增加了管片环 整体的刚度,继而使管片变形减小,但截面内力也相应增大。另外 错缝拼装方式下,纵、环缝相交处仅有三缝交汇,相比通缝拼装方 式下的十字缝,在接缝防水上易处理。因此在防水要求较高(如过 江、海底隧道)或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中,往采用错缝拼装方式 此外,在确定拼装方式时还应考虑电缆支架的安装方式。目 前支架的固定多采用与衬砌预埋螺栓连接或者与预埋铁焊接的方 ?125

图4通缝拼装的解析模型 超自弹管:6一径向弹黄:点,一旋转弹簧

图5错缝拼装的解析模型 整转弹簧:,一剪切弹簧(切向和径向)

式。通缝拼装时预埋件的位置容易确定,数量少;面错缝拼装时预 埋件的设置需考虑管片环的旋转,确定难度大且数量多,国内也有 整环布置预埋铁的例子。 7.4.5楔形管片环是具有锥度的管片环,主要用于曲线段和蛇形 修正。楔形量是指楔形管片环中的最大宽度与最小宽度之差,其 倍置不同可将模形环分为单侧模形环和双侧模形环(图6)。

1盾构隧道平、竖曲线的线路可通过以下三种管片衬砌组合 来拟合:①直线环十左转环十右转环的组合方式在直线段使用标 准环,曲线段根据转弯方向分别采用左、右转弯环,封顶块始终位 于顶部,操作简单,目前国内运用较为普追;②左转环十右转环; ③通用。设计时应根据线路情况、结构使用功能、施工难易程度和 经济性等因素来确定。 2为使管片环轴线处环宽一致,模形环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 度宜采用标准管片宽度加减楔形量的一半。 3采用两侧楔形设计可提高通用模形环的排装精度。 4楔形量除应根据管片种类、管片宽度、管片环外径、曲线半

径、曲线区间模形管片环使用比例、管片制作的方使性确定外,还 应根据盾尾操作空隙而定。根据日本的统计,曲线区间模形环和 标准环的使用比例以2:1最多,其次为3:1、1:1、4:1、3:2、 模形量可按公式计算,并参照经验确定,其中混凝土管片的模形量 宜控制在75mm以内。表10给出了《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 说》(日本)中关于模形量、模形角的统计

7.4.6管片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7.4.6管片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使手搬运、组装以及在道曲线段上的施工方面考惠, 再考盾尾长度等条件,管片宽度小一些为好。但是从降低隧道 总长的管片制造成本,减少易出现漏水等缺陷的接头部数量、提高 施工速度等方面考患,则宽度大一些为好。此外,如果电缆隧道中 支架采用与管片预埋件连接的固定方式,还应考虑支架的间距,最 好环宽与支架间距是整数倍数关系。因此应综合考虑。 2管片的厚度通常为管片外径的4%~6%。国内地铁区间 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管片一般为300mm~500mm,直径10m以上 的大型盾构法隧道其厚度为500mm~600mm,电缆隧道一般直径 较小,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 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时厚度不得小于250mm。 3管片的分块数量多可减轻单块管片质量,方便运输和拼 装,但会削弱管片整环的刚度,增加螺栓和纵缝的数量,不利于 防水。 1)国内直径10m以上的大型盾构法隧道一般分8块~10块, 直径为6m~10m的一般分6块8块,直径在6m以下的一般分 5块~6块。当分块数量小于5块时,会使单块管片角度和质量较

工时的荷载。管片质量较大时,起吊装置可考患采用真空吸盘,此 时应设置相应的定位装置,以确保吸盘和管片能紧密结合。 7.4.9本条说明如下: 1钢制管片和球墨铸铁管片一般采用油漾防腐,需要特别防 蚀时,其油漆可使用焦油环氧树脂和沥青涂料:混凝土类管片一般 采用管片背面涂敷水泥或树脂系列材料防腐。 3为加固钢管片的接头板,提高接头的刚度,应设置加劲板 不过,对于面板较薄的钢制管片,如果设置加劲板,则会以加劲板 为支点易造成面板的损坏 4混凝土管片的棱线部分在搬运和组装时容易缺损。因此, 棱线部分应采取类似倒角之类的防缺损措施。另外,也可在梭线 部分和拐角部分配上板条筋以减少损坏。尤其是大断面的管片, 管片受到正弯曲时,在其承压缘上使用角钢,以便防止边缘部分缺 损,同时可分散压力。 5对管片进行标记有利于堆放、运输和拼装。 6在管片与千斤顶之间设置传力村垫,有助于压力的均匀传 递,防止环面混凝土被项碎。 7管片拼装精度要求高时,特别是大直径的隧道,可设置有 利于定位的标示、定位销或者其他措施。 8钢筋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置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确定的。 2)管片的钢筋,除了主筋、箍筋、分布筋、架力筋之外,还有锚 固钢筋和加固钢筋等,一般难以充分保证钢筋间的最小净空。因 此,原则上尽量不要在钢筋上设置接头

钢筋骨架的充许误差:钢筋长度为土10mm,间距为 士5mm,骨架外形尺寸(长、宽、高)为土10mm,主筋保护层为

2因为竖并的开口作业容易引起围岩期竭,所以应按小分片 拆除临时挡土墙体,施工时要迅速而慎重地进行。 3由于盾构刀盘略大于盾构机体,开口结构应设置洞口密封 圈,以防止开挖的土砂、地下水和同步注浆的浆液流人竖井内。特 别是始发竖并应重点考虑泥水仓中的泥水压力间题,一且泄露会 使泥水压力骤降,掌子面无法保持平衡,从而引起地表沉陷、围岩 期方的危险,尤其是泥水平衡盾构最为严重。盾构通过之后待浆 液完全硬化后应浇筑洞口混凝土

.5.1根据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情况以及竖并规模,眉构法登 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其维护结构可选择钢拱架、钢板桩、钻孔、 地下连续墙以及沉井法等。 7.5.2根据隧道的使用目的,中间竖并是作为盾构推进路线的中 间结构物,或者为了进行盾构的检查等而设置的,在电缆隧道中主 要是为了便于电缆的敷设而设立中间检查井。设计时应考患电缆 盘长、敷设方式、运行检修,并结合通风消防要求,确定经济合理的 竖井间距。当线路中间需要预留三通井或者四通井时,最好利用 中间竖井来施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暗挖工法。中间竖井可以在 盾构通过之前施工,也可以在之后施工,一般很少作为盾构推进基 地使用。 7.5.3始发竖井和到达竖井尺寸确定原则如下: 1盾构两侧预留0.75m~2.0m主要是为了方便盾构的吊 装和其他施工作业: 2电缆的转弯半径由电缆的电压等级及截面等确定; 3始发竖井在盾构前后预留的空间主要考虑台车的长度和 数量。到达竖井不用考患土的运出和管片的运人。 7.5.4始发竖井和到达竖井的开口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考虑施工误差和入口密封圈的安装富裕量,开口结构尺寸 应比盾构外径大10cm~20cm。到达竖井考虑到蛇行导致的误 差,宜比出发竖井大一些。 .130:

7.6.1由于管片和土体之间存在缝原,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必须进 行壁后注浆,其目的主要有:①防止地层变形;②提高隧道抗渗性; ③确保管片衬砌早期稳定(外力作用均匀)。同步注浆是在盾构提 进的同时通过盾体外侧的注浆管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即时注浆 是在掘进后迅速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二次注浆是对前期注浆进 行补充的方法,主要通过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壁后注浆。注 浆方法、工艺和单双液材料等应根据地质条件、允许变形速率和变 形值等进行合理地确定。围岩较稳定的地层应采用单液注浆,反 之应采用双液注浆。 1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满足壁后注浆能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 充分的填充,并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但其中很多因素是相互矛 盾的,警如为提高填充性,应使浆液的流动性好,但流动性太好又 会使隧道项部浆液流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双液型浆液中添 加短凝合可塑性成分,但造价较高。因此选择浆液材料时应综合 考虑各方面因素。 2第一种情况宜采用双液型浆液,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跑浆或 者体积收缩大造成的,一般采用与同步注浆同样的材料。 7.6.2急曲线是指转弯半径小于40D(D为隧道外径)的曲线,转 弯时要求地层提供足够的反作用力,以及外侧地层必须达到一定 131

拌桩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高压旋 喷桩适用于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砂质粉土、粉 砂等地基,用于工作井洞门外侧土体的加固较多 冻结法主要有盐水式和低温液化气式,其截水性好且可靠,主 要用于大深度、高地下水压、大土压、存在漏水、大规模塌方危险的 情况。但其造价高,存在冻结期内地层膨胀、解冻后地层沉降的 问题。 7.6.3管线调查:应根据地质、隧道理深等确定地表沉降槽宽度 及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对此范围内的既有地下管线(包括交叉、 平行)进行调查并核实,尤其是位于隧道轴线上方的地下管线和带 压水管、燃气管等对沉降比较敏感的地下管线,应作重点调查。 建(构筑物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建(构)筑物的年代(老化程 度)、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结构形式、形状尺寸、基础形式和支撑条 件、结构物的裂隙和已有的变形、用途、目前的利用状况、地基情况 及距隧道中心线的距离以及容许的变形值。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试验、有限元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预测 盾构推进带来的周围地基的变形和对已有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 预测结果认为对已有建筑物的功能及结构上有可能带来障碍时 应根据情况采取对策。对管线常用的方法有地层加固、保护以及 迁改。对建(构)筑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地层加固,其他的可采用基 建检法二压拓法扭动照捷注管排控配达管

润痕迹, (2)“不积水”是指隧道、竖井衬砌背后不产生积水。在冻害地 区,积水会造成衬砌背后冻胀,影响电缆隧道结构安全。 (3)“不冻结”是指排水沟不出现结冰冻胀。在冻害地区,排水 沟冻结将会影响电缆隧道内排水系统的通畅,甚至造成整个电缆 隧道的冻胀病惠

8.2.1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3GB50108中防水 等级分为四级,在本标准中,根据电缆隧道的性能和作用,将电缆 隧道的防水等级确定为不低于二级。 8.2.4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卷材、涂 料、防水板与无纺布组成的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渗漏进人衬砌 内。由于地下水水量、流向等在电缆隧道施工和运行期间可能有 所变化,在施工期间无水或少水的电缆隧道并不能保证在电缆运 行期间也无水或少水,故在施工期间无水或少水的电缆隧道中,根 据耐久性的要求,也应设置防水层。 8.2.5二次衬砌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是防渗漏水的薄弱环 节。为此,条文提出“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可靠的防水措施 是指除按施工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进行精心的设计,采用合适的 防水材料和构造形式。 8.2.6有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不同的侵蚀类型采用不同的抗 侵蚀混凝土和抗侵蚀性的防水卷材,防止混凝土结构遭侵蚀而影 响其结构强度,失去防水能力。对待侵蚀性地下水要因地制宜,尽 可能采用多道防线达到防侵蚀的目的, 8.2.7围岩注浆是将不透水的凝浆物质(防水材料)通过钻孔注 人、扩散到岩层裂隙中,把裂中的水挤走,堵住地下水的通路,减 少或阻止涌水流人工作面,同时还起到固结破碎岩层的作用,从而 为开挖、衬砌创造条件

8.2.8、8.2.9对于电缆隧道,盾构管片应满足二级防水要求,采 用多道设防是必要的。 首先,根据国内外隧道施工的经验,管片的精度直接影响拼装 后隧道衬砌接缝缝的防水,采用高精度钢模来提高管片精度是 很重要的环节。 其次,管片接缝防水包括管片间的弹性密封垫防水、隧道内侧 相邻管片间的嵌缝防水、螺孔防水以及必要时向接缝内注浆等。 其中弹性密封垫防水是接缝防水的首道防线,是最重要的也是最 可靠的,因此条文规定应至少设置一道密封垫沟精。密封垫应在 管片产生变形时,保证在设计水压下不渗漏水,即密封垫在设计水 压下的允许张开量应大于管片变形时接缝的张开量,另外还得考 虑拼装误差产生的错位量。 嵌缝防水即在管片内侧嵌缝槽内设置嵌缝材料,构成接缝防 水的第二道防线。对于电缆隧道,不要求采用全隧道嵌缝措施,过 河等防水要求高的局部区段宜选。在渗漏严重的接缝处可采用注 入密封剂补强措施。 在管片拼装完成后,常有螺孔渗漏水现象,因此应对环、纵向 螺栓孔进行防水处理。其方法是将螺栓孔加工成锥形的沟槽,并 设置密封圈(常用橡胶类材质)。再者,对于盾构法电缆隧道不需 要设置二次衬砌来加强防水,但对混凝土有中等以上腐蚀的地层 宝卧陶水洽料

9.2.6为保证材料、产品的可靠性作出规是。 9.2.8 灭火器和黄砂箱是最简单、有效的消防器材。 9.2.9为了提前发现和控制火灾事故,电缆隧道内可设置火灾监 控报警系统,

10.0.3露天出入口及散开通风口是雨水的主要进人口,为防止 雨水造成电缆隧道的淹灭,排雨水量按当地5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 计算是比较合适的。 10.0.5电缆隧道应结合隧道工作井、通风口、出人口、隧道纵坡 最低处等雨水容易进人和积聚的地点设置集水井:电缆隧道一般 不能自流排水碳素钢管道施工工艺标准,采用潜水排水泵提升排放,排水泵出水管路上设置 止回阀以防市政雨水倒灌隧道。 10.0.6电缆隧道进人变电站时,应采取防止雨、废水进人变电站 的措施。如:设置集水井或排水沟等措施。 10.0.7为可靠排水并防止潜水排水泵检修时排水.潜水排水泵 宜采用两台,当集水井只设置1台水系时,隧道应保证至少1台 移动式排水泵作为备用。 10.0.8潜水排水泵启动与停泵间隔时间不应太短,集水并有效 容积一般按最大一台排水泵15min~20min流量计算。 10.0.9 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等管材适合地下工程使用。 10.0.10排水控制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索: (1)便于监控; (2)出于排水可靠程度及成本综合考虑; (3)排水应自动化

11.1.5电源切换装置宜采用自动切换方式, 11.1.6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 规定>DL/T5390相关规定,当照明灯具安装高度在2.2m及以 下,且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另外,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相 关规定,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插座回路必须安装剩余电 流保护装置 11.1.7根据《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相关规定,地下 建筑采用电源中性线(N)和保护零线(PE)分开,有利于人身安 全,而且也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需要。 11.1.8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 规定》DL/T5390相关规定,插座回路宜与灯回路分开。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相关规定,消防用电设 备采用专用供电回路。 11.1.9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相关规定编制,由于电缆隧道供电线路较长,导线选择 及供电半径的计算都应进行电压损失校验。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方 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DL/T5390相关规定, 11.1.10本条参照《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相关规定 绵制

11.2.1~11.2.3条文参照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 规定》DL/T5390和《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相关规定 编制。 过渡照明设计可参照CECS45条文规定计算, 11.2.4本条参照《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相关规定 编制。

接地体或接地线接地线要热容量充分,以避免接 短路故障时 出现熔融、熔断情况,致使设备失地运行,导致恶性事故。接地线 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对接地体(线)搭焊接的搭接长度做出要 求,以保证焊接良好。 12.2.5、12.2.6参考部分地区电力系统内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 中二次接地网与变电站主地网连接要求采用截面不小于100mm 的铜缆(带绝缘,防止杂散电流)

12.3.2本条说明如下: 1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除应满足《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 技术规定》DL/T5221—2005中表6.1.1的要求外,不同地区可 能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有相应的设计习惯。对于城市电力 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中表6.1.1范围以外 的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宜按厂家建议值。山于隆道内电缆可 能分期敷设施工,因此放线口设计时需充分考速电缆不同期数设 时重复使用的措施。 5 根据国内部分地区电缆隧道建设经验,山干工程建世务行 及设计考虑因素的不同,电缆放线口设置的间配有较夫着异丰 标准主要基于110kV及以上电缆放线施工的便利,放线目间量量 500m~1000m为建议值【工艺标准】游泳池水系统施工工艺标准,各地区可的情调整具体取值 12.3.3本条说明如下: 1当接人、引出隧道的电缆为多根时,进出口的内轻不宜小 于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 2电缆在隧道外敷设的土建形式主要为电缆沟、直理及排 管,电缆隧道的管线进出口应根据不同土建形式,并结合隧道结构 (冠架、支撑等)的位置制订。 12.3.4本条说明如下: 1不同城市对通风口的设置有相应的要求。部分城市对市

输配电线路(设计总群A)72468968 配电线路(施工总群)46092726 输配电线路(运行) 61573020 输配电线路(电缆)79261260 输配电线路(预算)7852136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