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564-2021 电子封装用环氧塑封料测试方法.pdf

GB/T 40564-2021 电子封装用环氧塑封料测试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40564-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23636
下载资源

GB/T 4056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564-2021 电子封装用环氧塑封料测试方法.pdf

表2样品消解参考条件

6.18.4.4试样的测定

东莞市某人行天桥工程(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18.4.4试样的测定

6.18.4.4.1仪器条件

器操作说明规定的条件启动仪器,仪器操作条件

GB/T 405642021

表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参考条件

6.18.4.4.2测定参考条件

表4元素分析模式、内标元素及铀元素同位素(m/z)

6.18.4.4.3校准

6.18.4.4.4测定

将试样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铀元素和内标元 号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6.18.5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表迷

由元素的含量按式(12)计

X 试样中铀元素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试样溶液中铀元素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Po 试样空白溶液中铀元素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单位为克(g)。 1000 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样品中元素含量大于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 过算术平均值的10%;小于或等于1mg/kg且大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小于或等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 饮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6.18.7检出限及定量限

采用无约束支撑,通过三点弯曲,以恒定的加载速率使试样破坏或达到预定的位移值。在整个过程 中,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和试样的挠度,确定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材料试验机,压头2mm/min恒速运行,负载测量系统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土1%。压头的半径 r1为(5士0.1)mm,支柱的半径r2为(2士0.2)mm,配置能恒定至规定温度士2℃的热风循环 烘箱; b)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300mm×300mm的平面台,原则上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 力机; C 弯曲强度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e 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游标卡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2mm); g)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士2℃; h) 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设备和材料如下: a)材料试验机,压头2mm/min恒速运行,负载测量系统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土1%。压头的半径 r1为(5士0.1)mm,支柱的半径r2为(2士0.2)mm,配置能恒定至规定温度士2℃的热风循环 烘箱;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300mm×300mm的平面台,原则上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 力机; c 弯曲强度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d) 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e) 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游标卡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2mm); 名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士2℃; h) 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Z.1.3.1试样制备条件

试样制备条件如下: 试样尺寸要求:长度l≥80mm,宽度6=15mm士0.5mm,厚度h=4mm士0.2mm,具体见 图9; 模具温度:175℃土2℃或根据具体要求; C 注塑速度:100mm/s±25mm/s; 合模压力:10MPa±2MPa; 注塑压力:6.90MPa±0.17MPa; f) 注塑头直径:4.2cm±0.2cm;

试样制备条件如下: 试样尺寸要求:长度l≥80mm,宽度6=15mm士0.5mm,厚度h=4mm士0.2mm,具体 图9; b) 模具温度:175℃土2℃或根据具体要求; c)注塑速度:100mm/s±25mm/s; d)合模压力:10MPa±2MPa; e)注塑压力:6.90MPa±0.17MPa; f)注塑头直径:4.2cm±0.2 cm;

g)注塑固化时间:60s~300s.以环氧塑封料容易脱模为宜

GB/T 405642021

7.1.3.2试样制备步骤

图9弯曲强度试样示意图

试样制备步骤如下: a)当模具温度恒定在175℃时(产品如有特殊要求,按照要求温度进行),称取65g士5g粉末状 样品倒人模腔注塑,转进并开始计时; b)自动开模后,取下模具并打开,取出样块: c)清理模具、模腔、上模板和注头上的残留试样,将模具放回压机上保温,以备下一次制样

7.1.3.3试样预处理

把试样放在热风循环烘箱中,在175℃后固化6h士15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1.3.4试样外观检查

把试样置于自然光线或2501m光线下目测检查,如有弯曲、裂缝、气孔等缺陷和不符合尺寸及 求的,应予作废:保证同批有5个有效试样

7.1.4.1常温下的弯曲强度

常温下的弯曲强度测试步骤如下: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中间的1/3跨距任意三点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宽度记录为6, 准确至0.02mm,厚度记录为h,准确至0.02mm。 D 调节两支柱间的跨距,并测量两支点间的距离,准确至0.02mm,记录为L;调节压头和支柱, 使圆柱形表面的轴线相互平行,压头位于两支柱正中间。 跨距L可由试样厚度h换算而得

7.1.4.2高温下的弯曲强度

图10弯曲强度测试示意图(三点弯曲法)

高温下的弯曲强度测试步骤如下: a)将试样置于260℃士2℃(或其他规定的)温度下保持60min士5min的时间; b)在此温度下按7.1.4.1的步骤测试试样的弯曲强度

7.1.5 结果计算

7.1.5.1弯曲强度计算

按公式(13)计算每一个试样的弯曲强度: 3PL Of= 2bh2 .**.( 13) 式中: df 弯曲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 断裂负荷,单位为牛顿(N); L 跨距,单位为毫米(mm); 6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小 试样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7.1.5.2弯曲模量计算

一一应变ε“=0.0005时测得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α"——应变"=0.0025时测得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GB/T 405642021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五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除4.3的规定外,试验报告还应包括: a)平均弯曲强度、平均弯曲模量; b)试验条件:常温或高温; c)试样厚度。

除4.3的规定外,试验报告还应包括: a)平均弯曲强度、平均弯曲模量; b)试验条件:常温或高温; c)试样厚度

按GB/T1043.1—2008的规定进行

把粉料试样加工成规定形状的样条,测量模具型腔和样条尺寸,计算出试样的收缩率

设备和材料如下: a)注塑压机; b)金属模具; c)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设备和材料如下: a)注塑压机; b)金属模具; c)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试样制备如下: a)将环氧塑封料注塑成120mm×15mm×10mm的样品3根; b 将环氧塑封料注塑成试验样品(要求:无气孔、无翘曲),注塑条件:175℃土5℃,固化2min~ 5min; 注塑成型后,试样在室温下冷却1h~2h。

测试步骤如下: a)测量条形模具型腔的长度Lm; b)测量样品的长度L.。

测试步骤如下: a)测量条形模具型腔的长度Lm b)测量样品的长度L。

通过公式(15)计算出样品的成型收缩率:

将金属框架样品从侧面理。 金属框架和环氧塑封料之间的粘结强度

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材料试验机,压头2mm/min恒速运行,负载测量系统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土1%;配置能恒定至 规定温度土2℃的热风循环烘箱; b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200mm×200mm的平面台,推荐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力机 粘结强度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d) 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e) 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f) 游标卡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2mm); g)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土2℃; h) 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引线框架

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材料试验机,压头2mm/min恒速运行,负载测量系统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土1%;配置能恒定至 规定温度土2℃的热风循环烘箱; b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200mm×200mm的平面台,推荐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力机; 粘结强度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d) 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f 游标卡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2mm);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土2℃; 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i 引线框架

7.4.3.1试样制备条件

试样制备条件如下: a)试样尺寸要求:框架埋入塑封料内的梯形上底长α=6mm,下底长6b=1.5mm,梯形高h= 8mm,环氧模塑料厚度h,=3.4mm,框架厚度h2=0.254mm,框架一面距离塑封体表面厚度 h:=1.2mm,具体见图11; b 模具温度:175℃土2℃或根据具体要求; c)注塑速度:100mm/s±25mm/s; d)合模压力:10MPa±2MPa; e) 注塑压力:6.90MPa±0.17MPa; f) 注塑头直径:4.2cm±0.2cm; g)注塑固化时间:60s~300s以环氧塑封料容易脱模为宜

7.4.3.2试样制备步驱

图11粘结强度试样示意图

试样制备步骤如下: a)当模具温度恒定在175℃时(产品如有特殊要求,按照要求温度进行),称取30g士5g粉末状 样品倒人模腔注塑,转进并开始计时; b) 自动开模后,取下模具并打开,取出样块: c)清理模具、模腔、上模板和注头上的残留试样,将模具放回压机上保温,以备下一次制样

7.4.3.3试样预处理

7.4.3.4试样外观检查

把试样置于自然光线或2501m光线下,目测检查,如有裂缝、气孔等缺陷和不符合尺寸及制备要求 的,应予作废;保证同批有5个有效试样

7.4.4.1常温下的粘结强度

常温下的粘结强度测试步骤如下: a)将试样如图12所示方向置于材料试验机的上下夹具内; b)以2mm/min试验速度对试样施加负荷,直至试样破坏,读取最大负荷值,记录为p,单位 顿(N)

7.4.4.2高温下的粘结强度

高温下的粘结强度测试步骤如下 a)将试样置于260℃土2℃(或其他规定的)温度下保持60min士5min; b)在此温度下按7.4.4.1的步骤测试试样的粘结强度

安公式(16)计算每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

图12试样放置示意图

式中: 粘结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力 最大负荷,单位为牛顿(N); 梯形上底长度,单位为毫米(mm) 6 梯形下底长度,单位为毫米(mm); 梯形高度,单位为毫米(mm)。

除4.3规定的内容外,试验报告还应包括: a)引线框架材料名称; b)引线框架厚度; c)引线框架生产方法; d)引线框架预处理方法; e)引线框架镀层厚度; f)引线框架粗糙度; g)引线框架电镀后处理方式

GB/T 405642021

设备和材料如下: a) 超高电阻测量仪,或等效电阻设备,具有符合相关产品规范的量程,且在量程范围内允许相对 测量误差为士5%,能对试样施加0V~1000V的直流测量电压;配置能恒定至规定温度 土2℃的热风循环烘箱; b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土2℃; C 打磨砂纸; d 导电银漆,或其他等效材料; e)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200mm×200mm的平面台,原则上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 力机; f 体积电阻率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h 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千分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1mm);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士2℃; k) 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超高电阻测量仪,或等效电阻设备,具有符合相关产品规范的量程,且在量程范围内允许相对 测量误差为士5%,能对试样施加0V~1000V的直流测量电压;配置能恒定至规定温度 土2℃的热风循环烘箱; b)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土2℃; c)打磨砂纸; d)导电银漆,或其他等效材料; 传递模塑压力机,至少具有200mm×200mm的平面台,原则上使用15t以上传递模塑压 机; 体积电阻率金属模具,测试前进行清模: g)电子秤(分度值为0.1g); h)数显温度计,装有针式电偶(分度值为1℃); 千分尺或等效量具(分度值为0.01mm); 热风循环烘箱,能保持温度175℃土2℃; k)干燥器,能在23℃下保持相对湿度不大于30%

8.1.3.1试样制备条件

试样制备条件如下: a)试样尺寸要求:直径100mm士1mm,厚度2mm士0.1mm,见图13; b)模具温度:175℃土2℃或根据具体要求; c)注塑速度:100mm/s±25mm/s; d)合模压力:10MPa±2MPa; e)注塑压力:6.90MPa±0.17MPa; 注塑头直径:4.2cm土0.2cm; g 注塑固化时间60s300s,以环氧塑封料容易脱模为宜

8.1.3.2试样制备步骤

图13体积电阻率试样示意图

试样制备步骤如下: a)当模具温度恒定在175℃时(产品如有特殊要求,按照要求温度进行),把粉末状环氧塑封料 50g士5g倒人模腔注塑,转进并开始计时; b 自动开模后,取下模具并打开,取出样块; c)清理模具、模腔、上模板和注头上的残留试样,将模具放回压机上保温,以备下一次制样

8.1.3.3试样预处理

8.1.3.4试样外观检查

把试样置于自然光线或2501m光线下,目测检查,如有弯曲、裂缝、气孔等缺陷和不符合尺寸及 求的,应予作废:保证同批有5个有效试样

试验条件如下: a)试样上表面,用导电银浆或其他等效材料涂敷成图14a)所示的图形(若有能与有效面积紧密 接触的电极夹具,可不涂敷导电材料); b)试样下表面,用导电银浆或其他等效材料涂敷成图14b)所示的图形(若有能与有效面积紧密 接触的电极夹具,可不涂敷导电材料); C 用千分尺测量试样上D,直径范围内三个不同位置的厚度,准确至0.01mm,取平均值,记录 为(h)。

8.1.5.1常温条件下的测量

图14体积电阻率电极示意图

常温条件下测量步骤如下: a)将试样放置在被保护电极和不保护电极之间,保护电极与被保护电极尽量保持同心,见图 b)体积电阻的测试连线如图15:

GB/T 405642021

c)在施加500V士5V直流测量电压1min后读数,体积电阻(Rv),单位为Q; d)更换样块测试三次.结果取最小值

8.1.5.2高温条件下的测量

图15体积电阻测试连线示意图

高温条件下测量步骤如下: a)试样在温度为150℃士2℃(或规定温度)的热风循环烘箱中处理60min士5min; b)在此温度下按8.1.5.1的步骤测试试样的体积电阻

DB63/T 1687-2018标准下载按公式(17)计算体积电阻率:

式中: Ov 体积电阻率,单位为欧姆厘米(Q·cm); A 被保护电极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h 试样平均厚度,单位为厘米(cm); Rv 体积电阻测试值,单位为欧姆(Q)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三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白

除4.3的规定外,试验报告还应包括: a)体积电阻率的最小值作为测试结果; b) 处理测试条件; c)测试温度; d)施加电压; e)试样厚度

.2介电常数、介质损翔

按GB/T1409—2006的规定进行

按GB/T1408.1—2016规定进行

T/CCIAT 0015-2020 建筑劳务管理标准.pdfGB/T 40564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