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630-2021 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pdf

QX/T 630-2021 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2636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X/T 630-2021 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pdf

4.4.1目视检查电池电极绝缘保护装置。

目视检查电池电极绝缘保护装置。 目视检查防止电解液泄漏侵蚀到带电部件的措

6.5.1作物生长状况

6. 5. 1. 1人工对比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 a 被测仪器与观测员对同一个区域的作物进行对比观测至少一个完整的作物生育期; b) 分别读取观测员记录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每个作物发育普遍期的首次出现时间T/CECS 677-2020标准下载,作为该作物 发育期标准值和观测值; C 分别读取观测员记录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每个相同时次的冠层高度值,作为该时次冠层高度 标准值和观测值; d 分别读取观测员记录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每个相同时次的植株密度值,作为该时次植株密度 标准值和观测值; e 对每个作物发育期,用作物发育期观测值减去作物发育期标准值,作为该作物发育期观测 误差; f 对每个相同时次,以冠层高度观测值减去冠层高度标准值,作为该时次冠层高度观测误差; g 对每个相同时次,以植株密度观测值减去植株密度标准值,作为该时次植株密度观测误差

6.5. 1.2样图模拟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 用4种作物完整生育期的生长样图集作为被测仪器输人; 注:样图给出图中作物的发育普追期、冠层高度值、植株密度值以及相应的时间信息 b) 分别以样图集给出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每个作物发育普遍期的首次出现时间,作为该样图作 物发育期标准值和观测值;

用4种作物完整生育期的生长样图集作为被测仪器输人; 注:样图给出图中作物的发育普遍期、冠层高度值、植株密度值以及相应的时间信息。 分别以样图集给出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每个作物发育普遍期的首次出现时间,作为该样图 物发育期标准值和观测值

分别以样图集给出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同一个样图的冠层高度值,作为该样图冠层高度标准 值和观测值: d 分别以样图集给出的与被测仪器观测的同一个样图的植株密度值,作为该样图植株密度标准 值和观测值; e) 对每个作物发育期,用样图作物发育期观测值减去作物发育期标准值,作为该样图作物发育期 观测误差; f 对每个样图,以冠层高度观测值减去冠层高度标准值,作为该样图冠层高度观测误差; 8 对每个样图,以植株密度观测值减去植株密度标准值,作为该样图植株密度观测误差

6.5.1.3测距法(冠层高度试验)

使用高度试验台,测试点为0cm、20cm、40cm、100cm、200cm、300cm、400cm,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被试测距仪安装到试验台上,按观测仪产品说明书进行基准面测定; b)在每个测试点上,读取测试台靶面位置值作为冠层高度标准值,从观测仪读取冠层高度示值 c)以各测试点的冠层高度示值减去冠层高度标准值作为该测试点冠层高度测量误差

6. 5. 2影像质量

按GB/T292982012中5.6.1、5.6.2、5.6.7规定的影像质量试验方法进行。

将观测仪采集频次配置为, 高度和植株密度数据,以及相应的采集时间信息

6. 7. 1数据存储

观测仪连续运行3d后,检查观测仪存储的观测数据、状态信息和相应的时间信息,以及剩余存储空间

6. 7. 2数据传输

根据观测仪通信接口的类型,建立观测仪与计算机的数据链路,在计算机上运行通用的通信工具软 件并做相应配置,同时做以下检查: a)查看观测仪向计算机主动传输的观测数据与状态信息; b)计算机向观测仪发出终端操作命令后,查看观测仪的反馈内容

表5设备状态信息试验方法

表5设备状态信息试验方法(续)

通过远程向观测仪发指令的方式,进行下列检查: a)发送系统复位指令,检查观测仪的响应; D 发送参数配置指令,检查观测仪的参数配置: c 发送嵌入软件升级指令,检查观测仪嵌入式软件升级情况

观测仪通电运行后,使用国家授时中心网站标准时间进行校时,再连续运行72h后,检查观测行 与标准时间的误差

[6. 12. 1 交流电源

按GB/T65872012中5.12.2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电压的下限为176V,上限为264V,试验 的下限为45Hz.上限为55Hz

6. 12. 2蓄电池

按以下步骤进行: 检查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b) 用配备的交流电或太阳能充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检查蓄电池的充电情况; C) 定型检验时: 1)将蓄电池充满电; 2)接通蓄电池,在蓄电池无充电情况下,检查观测仪是否能保持连续运行7d,

按GB/T2423.2一2008的试验Bb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 试验温度:60℃; b) 升温速率:0.7℃/min~1.0℃/min; c 到温后持续时间:2h; d) 恢复采用自然回温到正常温度; e)恢复后进行外观和电气性能检测

5. 13. 3交变湿热

按GB/T2423.4一2008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 高温温度:55℃; 循环次数:2次; c) 降温按GB/T2423.4一2008中7.3.3的方法2,空气相对湿度不小于85%; d) 恢复时间为正常大气条件下24h; e 电气性能的中间检测不少于3次; f) 恢复后进行外观、电气性能和电气安全检测

按GB/T2423.5一2019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产品处于包装状态。 b) 冲击波形为半正弦波,峰值加速度为150m/s²。 对3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每个面连续冲击3次,共18次;结构完全对称的试验样品,允许减少1 个相应的面;因重力作用只有1个受试面时可只做1个面,但总冲击次数仍为18次。 恢复时间为30min。 e) 恢复后进行外观和电气性能检测

按GB/T2423.10一2019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对包装状态和非包装状态的产品分别进行。 b)非包装状态试验时,按产品正常工作时的位置紧固在振动台上,重心位于振动台面的中心区 域,使激振力直接传给受试产品。 严酷程度:频率2Hz~9Hz时,位移1.5mm;频率9Hz~200Hz时,加速度5m/s。 d) 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为扫频耐久1个循环。 e) 对3个互相垂直的轴线,在3个轴向上进行振动试验。 恢复时间为1h。 。)恢复后进行外观和电气性能检测

OX/T 6302021

OX/T 6302021

6. 13. 6自由跌落

按GB/T2423.7一2018中5.2的自由跌落试验方法一,要求如下 a)产品处于包装状态; b)跌落高度为对应被试产品的质量范围的跌落高度系列中的第一个优选值; c)最后进行外观和电气性能检测

6.13.7倾跌与翻倒

按GB/T2423.7—2018的倾倒与翻倒试验方法,要求如下: a)产品处于包装状态; 面倾跌和角倾跌的角度为30°; 倾跌角度为30°; d)最后进行外观和电气性能检测

6.13.8外壳防护等级

208规定的IP65的试验

6. 13. 9 盐雾

按GB/T2423.17—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

6.14.1电磁骚扰限值

6. 14. 1. 1传导骤扰限值

6.14.1.2辐射发射限值

按GB9254一2008中第10章的试验方法进行

6.14.2电磁抗扰度

6.14.2.1静电放电抗扰度

对电源端口、数据端口、外壳端口按GB/T17626.2规定的接触放电等级2、空气放电等级 方法进行。

6.14.2.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规定的等级1的试验方法进行,对交流电源端! T17626.4规定的等级2的试验方法进行

6.14.2.3浪涌(冲击)抗扰度

对电源端口、数据端口按GB/117626.5规定的等级3的试验方法进行。 6.14.2.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对电源端口、数据端口按GB/T17626.6规定的等级2的试验方法进行

6.14.2.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检验分为: a)定型检验; b)出厂检验。

全构成危险或产品严重损坏致基本功能性能丧失

下列性质的缺陷应判为重缺陷: a)测量性能误差超过规定的范围: b)电气或结构突然失效引起的产品单一功能丧失,但可以通过更换部件恢复

发生故障时,无须更换零部件,仅做简单处理即能恢复产品正常工作,应判为轻缺陷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a)新产品定型; b)主要设计、工艺、材料及元器件有重大变更,存在使产品性能下降的风险; c)停产2a以上再生产

7. 4. 2检验项目

表6中规定的定型检验项目,包括项目1

应按下列方法抽样: 项目1一项目5,在完成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5台样本进行,小于10台的产品全部完成后抽 样,大于10台的产品完成10台后抽样; 项目6一项目9,从a)中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取3台针对不同的作物进行; 项目10一项目17,从a)中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取1台进行; d 项目18一项目33,从a)中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取1台进行; 项目34,按GB/T11463—1989中5.3要求从b)、c)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取2台进行定时 定数截尾试验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则可判定定型检验合格 a)项目1一项目5的检验过程中,合格样本数能满足7.4.3b)、c)、d)所需要的样本数总和 6 项目1一项目33的检验过程中,允许出现重缺陷和轻缺陷的次数之和不超过2次,且不得出现 致命缺陷; 项且34的检验结果应达到5.13的要求

7. 5. 1检验项目

表6中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项目1一项目17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则可判定出厂检验合格: )项目1一项目5的检验过程中,均未出现缺陷; b)项目6一项目17的检验过程中,样本中发现的缺陷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Ac)

OX/T 6302021

5.4.1若导致不合格的为轻缺陷,可纠正后重新进行检验。 5.4.2若导致不合格的为重缺陷,终止本次检验。批量产品整改后,按GB/T2828.1一2012中表 加严检验一次抽样方案重新进行检验。 .4.3若导致不合格的为致命缺陷,终止本次检验。批量产品整改后,按定型检验抽样方案进行 检验。

8. 1. 1产品标志

应包括以下内容并形成条形码: a)制造厂名;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出厂编号; d)出厂日期

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和数量; b) 制造厂名; c) 包装箱编号; d) 外形尺寸; e) 毛重; f) “易碎物品”“向上”“怕雨 2008规定的图示标志

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使用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b) 检验报告; c) 合格证; 传感器测试证书; e) 保修单; 装箱单。

1.1产品包装前,对于产品的易锈部位,应涂防锈油脂等,并用防锈纸包敷,防锈期应不少于1a。 1.2包装箱应牢固,内有防震动等措施

1.1产品包装前,对于产品的易锈部位,应涂防锈油脂等,并用防锈纸包敷,防锈期应不少于1a。 1.2包装箱应牢固,内有防震动等措施

9.1.3包装箱内应有随行文件。 9.1.4每个包装箱内都应有装箱单

9.1.3包装箱内应有随行文件。

9.2.1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挤压、雨淋及化学物品侵蚀。

包装好的产品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一10℃~40℃,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室内,且周围无腐蚀性 挥发物,无强电磁作用。

附录A (资料性) 作物发育期主要特征 冬小麦发育期主要特征参见QX/T299一2015中5.2的规定;玉米发育期主要特征参见QX/T 361一2016中5.2的规定;水稻发育期主要特征参见QX/T468一2018中5.2的规定;棉花发育期主要 特征参见表A.1。

冬小麦发育期主要特征参见QX/T299一2015中5.2的规定;玉米发育期主要特征参 361一2016中5.2的规定;水稻发育期主要特征参见QX/T468一2018中5.2的规定;棉花发 特征参见表A.1。

表A.1棉花作物发育期主要特征

B.1作物影像观测数据

附录B (规范性) 观测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

B.2作物生长状况观测数据

应符合表B.1的要求

T/ZZB 1678-2020 一体化通讯塔.pdf表 B. 1 观测数据

注:一表示该数据项取值不需要单位

应符合表B.2的要求。

表B.2设备状态信息

QX/T630—2021表B.2设备状态信息(续)序号状态信息项单位状态信息项记录要求6数据处理单元工作状态正常、故障7通信单元工作状态正常、故障8供电单元主电源电压V记录到0.1V9供电单元辅助电源电压V记录到0.1V10外部存储器工作状态正常、故障11外部存储器剩余容量MB记录到1MB12网络工作状态正常、故障13数据处理单元温度℃记录到0.1℃14机箱门状态打开、关闭注:一表示该数据项取值不需要单位。B.4作物名称编码作物名称编码采用6位编码方式(BBBBB,B),见表B.3。其中:a)BB1:作物编码,固定编码01;b)BzB2:作物类别编码;c)BBs:作物品种、熟性编码。表B.3作物名称编码(B电码表)B. Bs名称B, Bz010203040506070809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季稻一季稻一季稻常规稻00早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晚稻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稻季稻一季稻一季稻常规梗稻01早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晚稻类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双季季稻一季稻一季稻杂交霜02早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晚稻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麦类03春小麦冬性春性大麦元麦青稞莜麦燕麦半冬性春玉米春玉米春玉米夏玉米夏玉米夏玉米套玉米套玉米套玉米玉米04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普通棉普通棉普通棉长绒棉长绒棉长绒棉棉花05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注:一表示无该指标要求。20

表B.4作物发育期编码(E电码表

注:一表示无该指标要求

OX/T 6302021

1 GB/T6593一1996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2] QX/T299—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冬小麦 3] QX/T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玉米 4] QX/T468一2018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水稻 [5]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7.北京:气象出版社大跨度模板工程施工方案,199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