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19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NB/T100792018

C.5.2湖库生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应符合表C.5.2的规定

DLT1529-2016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表C.5.2湖库生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

NB/T100792018

附录D水生生物评价方法

式中:H 某调查点位中某类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某调查点位中某类生物的所有物种数;

NB/T100792018

i一某调查点位中某种生物的物种序数; P,一一某调查点位中某类生物的第i种个体比例。 2应按H值大小评价不同水域的同类水生生物多样性, 越大,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i一一某调查点位中某种生物的物种序数; P,一一某调查点位中某类生物的第i种个体比例。 D.2.2应按H值大小评价不同水域的同类水生生物多样性 H值越大,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H值越大,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NB/T100792018

渔获物检测应按表F.1记录

渔获物检测应按表F.1记录

NB/T10079—2018

附录F鱼类调查与统计表

表F.1渔获物检测表

渔获物统计应按表F.2记录。

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

G.1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法

式中:D 某调查点位的优势度指数; 某调查点位中优势种的个体数; N,一某调查点位中全部鱼类的个体数。 G.1.2 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B/T100792018

H'一某调查点位中多样性指数H的标准化值: D一某调查点位中优势度指数D的标准化值。 G.1.3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F应按下式计算:

F=(S+H+D)/3

G.1.4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评价分级标准应符合表G.1.4的 规定。

表G.1.4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评价分级标准

G.2鱼类特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持率评价方法

G.2.1鱼类特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持率应以历史水平数据为基 准,进行对比分析,反映河流特有性、指示性物种以及珍稀濒危 物种的保护状况。宜根据鱼类调查或问卷统计获取,统计出特有 生、指示性物种以及珍稀危物种的变化程度。 G.2.2鱼类特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持率评价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G.2.2的规定。

鱼类特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持率评价分

G.3鱼类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

G.3.1采用出生一死亡过程模型,描述物种的生活史、环境变 量与种群生存力的关系,应按下式计算:

G.4.1鱼类重要栖息水域生境适宜性宜采用鱼类栖息地适宜性 指数(habitatsuitabilityindex,HSI)进行评估。鱼类栖息地适 宜性指数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通过鱼类重要生境调查,选择合适的环境因子。 2对所选择的环境因子,应分别构建单因子的适宜性指数 SI函数,并根据生境调查结果,确定各环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 SI值。SI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SI值为0时,表示环境因子不适宜

NB/T10079—2018

2)当SI值为1时,表示环境因子最适宜。 HSI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连乘法(continuedproductmodel,CPM):

式中:㎡一 第m生活史阶段或第m时间段。 7)赋予权重的几何平均值算法(weightedgeometric WGM): mean

HSI=(S*)/2)

式中: 第尺个因子的权重或权数。 8)赋予权重的算术平均值算法(weightedmeanmodel, WMM):

G.4.2采用HSI值评价鱼类重要栖息水域生境适宜性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当HSI值为0时,表示水域生境不适宜。 2当HSI值为1时,表示水域生境最适宜

NB/T10079—2018附录H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H.0.1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收集调查评价水域相关的鱼类历史数据;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数据;设置对照点或综合给出目标值或参考状况。2筛选生物指标,建立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应符合表H.0.1的规定。表H.0.1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类群编号生物指标单位评分标准1总的种类数占期望值比例%种群2鱼类科别1种类数占总的种类数比例%结构3鱼类科别2种类数占总的种类数比例%4鱼类科别3种类数占总的种类数比例%5耐受性个体占总的个体数比例%根据地耐受性商业捕捞获得的鱼类科(亚科)科或种区和河流6数或敏感类群种类数的大小,7杂食性鱼类所占比例%制定期望营养值,划分8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所占比例%结构1~5的评9顶级肉食性鱼类所占比例%分标准kg/船或丰富度10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尾/船11外来种个体比例%鱼类个体疾病、肿瘤、鳍损伤或体形异常的12%个体(DELT)比例注:鱼类科别1表示种类最多的科,鱼类科别2表示种类次多的科,鱼类科别3表示种类第3多的科。47

H.0.2应根据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赋值的累积计算结果,对水 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分级标准 应符合表H.0.2的规定。

表H.0.2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分级标准

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 《水文调查规范》SL196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

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1总则1.0.2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包括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和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专业调查与评价工作。54

NB/T100792018

5.1.1水生生境调查内容根据水生生境要素划分为水域开

5.1.1水生生境调查内容根据水生生境要素划分为水域形态线 构、水文情势和水体理化性质;底质属于与鱼类产卵繁殖条件重 要相关的水域形态结构因子,所以将底质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因 子单独列出进行重点调查评价

5.2.25.2.3鱼类繁殖活动与河流水文情势和水温等变化有密 切的关系。以长江流域四大家鱼产卵为例,四大家鱼为波峰型产 卵鱼类,在繁殖季节中,当产卵场的水温条件适合时,江水上涨 就可能造成四大家鱼的产卵。水位上涨是流量增加的结果,流量 加大,流速相应加大,流速加大的过程会刺激成熟的家鱼,促使 家鱼产卵。家鱼会在江水起涨后0.5d~2d开始产卵。当水位下 降,流速减小,产卵即行停止。 鱼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与水温密切相关。以SX 工程建设前后河道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紧殖活动的影响为例,水 温是影响四大家鱼繁殖的主要外界条件之一,紧殖最低水温要求 为18℃,水温低于18℃时,繁殖活动将被迫终止。繁殖盛期水 温为21℃~24℃。根据监测成果,SX工程建设后坝下江段水温 送到18℃推迟药1个月,相应的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活动延后在1 个月以上。

5.3.1特异性生境主要是指调查水域中形态结构、底质、

.3.1特异性生境主要是指调查水域中形态结构、底质、水文、

NB/T100792018

水质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相对特殊的区域,如瑞急河流河道中出现 的宽谷缓流水域、边滩心滩发育的河段或宽谷河段中的峡谷激 流等。 5.3.2改建、扩建和后评价项目沿用历史调查时段,以便于能

NB/T100792018

7.4.2主要鱼类指保护、珍稀、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 7.4.3利用种群生存力方法,对主要鱼类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 预测种群的未来趋势,估计出频危物种的最小可存活种群,为减 少种群灭绝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7.4.4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用来描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质量,广泛用于物种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丰度分布和生态恢复 研究。 影响HSI的环境因子有很多,包括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 及人类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及其不同生活史阶段 对环境因子的选择有所不同·如研究淡水河流鱼类HSI主要考 虑的环境因子有温度、深度和水流等, 研究湖泊鱼类HSI主要 考虑的环境因子有深度、透明度和水化学参数等;研究河口鱼类 HSI主要考虑的环境因子有盐度、深度和溶解氧等;研究海洋 鱼类HSI主要考虑的环境因子有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面温度 梯度、不同水深温度、海表盐度、海面高度和叶绿素a等;底栖 生物还需考虑沉积物类型和底质等。上述环境因子获取的手段 股包括遥感环境数据、实地测量数据、实验数据、渔业生产数据 或其他间接数据。 构建单因子的适宜性指数SI函数,通常假设:①物种主动 选择适宜其生存的生境;②物种和环境因子存在线性或者正态分 布等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来自经验数据、专家判断或二者结合。 早期构建的SI函数通常是分段的线性函数或根据历史资料、专 家知识直接赋值,但在自然环境中,基本不存在这种假设的线性

T梁安装专项施工方案NB/T100792018

关系。现今研究者多利用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正态分布模 型、分位数回归或指数多项式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模拟生物分布 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得到环境因子的SI函数 曲线。

NB/T100792018

3.2.1河流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独特而完整的系统,其连 通性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更重要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学 过程及其物理环境的连续。河流连通性包括了水文水力学过程空 间连通性、营养物质流和能量流空间连通性、生物群落结构空间 车通性以及信息流空间连通性等四个方面。 河流连通性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能满足一定需求的 保持流动的水流;二是要有水流的连接通道。1980年,Vannote 等以水生昆虫为基础对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上下游递变提出了 河流连续体”的概念,根据外源性物质(如植物碎屑)进入河 流后从上游粗有机质颗粒(CPOM)至下游降解为细小或超微颗 粒(FPOM~UPOM)的变化情况,提出河道区群落中的优势 类群因利用相应颗粒亦自上而下依次为利用CPOM的撕食者 利用着生生物的刮食者和利用FPOM~UPOM的收集者。我国 的河流群落也有上述现象,以鱼类为例,长江上游有较多喜食粗 天颗粒、功能相当于撕食者的铜鱼以及刮食者如墨头鱼和爬岩 鳅,中下游则有不少收集者如专营过滤收集的鲢、。连通性是 河流的一项基本且非常重要的要素,而且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最 直接的影响就是阻隔了河流连通性,因此首先要针对水电工程建 设对河流的连通性进行评价。在水生生境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河流 的水文水力学过程,说明河流的物理连通性情况,在水生生物及 鱼类评价的基础上说明水生生物及鱼类食物链中营养物质和能量 流动的情况,同时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对坝址上下游鱼类遗传及基 因交流信息传递的影响情况。

叁桥(2006)4101-B_单线T形桥台(高清)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