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93-2021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pdf

DB11T 1893-2021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89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2526
下载资源

DB11T 1893-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93-2021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pdf

DB11/T 1893202

作原理、设备性能、常见故障处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并 定期开展培训,每年至少1次。 8.1.4储能电站应对设备运行状态、操作记录、异常及故障处理、维护等进行记录,并对运行指标进 行分析。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应制定电池异常及故障处理专项操作方案。 8.1.5大、中型储能电站应设置现场值班人员。小型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应确保每天至少巡视 1次。 8.1.6 极端天气下,储能电站应设现场值班人员值守。 8.1.7储能电站运行维护应制定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应对当值储能电站运行模式、储能系统运行情 况、缺陷情况、设备操作情况、接地线拆装情况等进行交接。 8.1.8储能电站应制定检修规程,停送电、检修过程应结合储能电站类型制定操作票和工作票。检修 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 8.1.9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电站并网、解列应获得电网调度机构同意。

8.2.1储能电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应设远程监控平台和就地监控系统,并设置分级报警功能,确保链 天24h实时监控可靠性。 8.2.2大、中型储能电站应建立状态运行及预警预测平台,宜在站端配置主动安全系统。小型储能电 站、分散式储能装置宜建立状态运行及预警预测平台。 8.2.3储能电站应连续采集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空调、 消防等系统参数,实时分析是否处于正常区间,并定期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8.2.4储能电站应定期对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额定效率、电能质量、系统保护及告警功能验证、接 地电阻、接地连续性、绝缘电阻等开展检查,并进行综合评价,

8.3.1储能电站应制定现场运行规程。运行设备系统发生变更应同时对规程予以修订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层排架的构件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20118-2004),并在投运前发 至运行人员。

a 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度后操作规范; b) EMS、BMS、PCS等储能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步骤; C) 系统运行过程中充放电策略调整操作步骤: d) 消防系统定期测试时操作步骤; e 消防系统报警时操作步骤; f 涉网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操作步骤。 8.3.4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电站并网和解列操作进行选择,并应符合GB26860的相关要求。 8.3.5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计划曲线控制功率定值控制等运行模式 和优先级进行选择,各储能单元运行模式和优先级选择宜保持一致。 8.3.6运行人员可对储能系统启动、充电、放电、停机、待机、检修等运行工况进行互相切换

电站应制定日常巡检和定期专项巡检项目要求,

DB11/T1893202

a)日常巡检:包括临时故障的排除、检查、清理、调整及配件更换等,对所完成的维护检修项目 做好记录。 b) 定期专项巡检:应对相关设备进行较全面的检查、清扫、试验、测量、检验等,并分项分类制 定巡检周期,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4.2运维人员应按相应的周期逐项开展定期专项巡检,对设备进行巡视、维修和保养。特殊季节和 极端大气前后,应针对专项巡检内容目录开展巡检。 8.4.31 储能电站定期巡检时,应加强检查下列情况: a 检查PCS、并网柜、汇流柜、电池模组等母排电缆连接: b) 分析异常告警信号、故障信号、保护动作信号等; c 分析空调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 d) 测试事故排风联动系统。 8.4.4 储能电站应制定消防设备定期测试及巡检制度。 a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查看消防系统历史报警记录。 b) 灭火剂、灭火器、火灾探测装置等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1次。 C) 消防设施(器材)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 8.4.5 巡视检查时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报告处理,查明原因,避免事故发生。 8.4.6 储能电站应结合巡视检查情况制定维护方案。维护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8.4.4储能电站应制定消防设备定期测试及巡检制度。 a)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查看消防系统历史报警记录。 b 灭火剂、灭火器、火灾探测装置等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1次。 消防设施(器材)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 3.4.5 巡视检查时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报告处理,查明原因,避免事故发生, 8.4.6储能电站应结合巡视检查情况制定维护方案。维护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8.5.1储能电站设备发生异常或监控系统发出异常告警信号时,应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在缺陷和隐患 未消除前应加强监视和增加巡视频次。 8.5.2储能电站运行人员发现异常,应立即汇报,按照运行规程进行处置。 8.5.3接入公共电网的储能电站设备发生异常时,运行人员进行异常处理前应向调度人员汇报。 8.5.4储能电站设备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应立即停运故障设备,隔离故障现场,并按规程对故障设 备进行处置。 8.5.5网侧故障时,应及时联系建设方并停运设备,现场做好隔离,并于故障原因确定后进行处置。 8.5.6无法判断火灾报警信号是否误报时,应先使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进行现场查看,不应打开储能 系统。确需打开时,应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做好防护措施。 8.5.7储能电站交接班期间发生故障时,应于处理完成后进行交接班。 8.5.8运行人员异常或故障处理后应及时记录相关设备名称、现象、处理方法及恢复运行等情况。 3.5.9发生火灾预警、消防设施启动以及其他影响储能电站正常运行必须立即停机停电处理的情况 应按第9章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8.6.1储能电站退役应制定分级处理、拆卸、储存、回收、运输等相关方案。 8.6.2储能电站退役应制定退役计划和作业流程,确保环境安全、公众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 8.6.3储能电站退役计划应按准备、设计、实施和验收四个阶段编制。 8.6.4储能电站退役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回收处理。

DB11/T 1893202

9.2.1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急先期处置中应明确信息报送流程、危险区域、撤离路线、防范措 施及危害扩大应对相关内容。 9.2.2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确定应急响应级别,明确有关人员的应急职责,超出处置能力范围 的应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9.2.3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按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按应急职责和流程实施。 9.2.4发生火灾报警后,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快速确认火情。火情确认后拨打“119”报警,报 告火灾情况,并做好接应和灭火救援协助工作。 9.2.5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结合客观事态发展变化和企业应急处置能力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保 障应急处置效率

9.3应急处置结束、恢复重建

9.3.1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在现场得到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防护措 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 9.3.2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在恢复与重建前,结合应急处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消除安 全隐惠,必要时应开展安全技术鉴定和评估工作。 9.3.3储能系统建设或运行单位应遵循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妥善收集和保管各类数据,保护事故现 场,以便后续事故调查、安全评估和改进应急工作。

DB11/T18932021

1.1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系统、PCS、监控系统以及安全、消防等辅助系统 。图A.1为典型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A.1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典型结构

1.2电池系统选型应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高、安装及维护工作量小的设 1.3电池系统选型应根据设计容量和电压等级、功能需求以及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技术成熟度

A.2.1.1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 A.2.1.2PCS与电池系统布置在同一个储能单元时,其防火分隔措施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2h。 A.2.1.3储能系统直流侧应配置熔断器或断路器等保护装置。 A.2.1.4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宜选用非步入式设计,步入式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A. 2. 2 电池系统

A.2.2.1电池系统应与PCS交流输出端功率和容量需求相匹配。 A.2.2.2电池系统电池成组方式及组数应与PCS的拓扑结构相匹配

A.2.2.1电池系统应与PCS交流输出端功率和容量需求相匹配。

DB11/T 1893202

A.2.2.3电池系统电池容量配 充放电特性及最佳充放电区旧 的条件下保留适当裕度 A.2.2.4电池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 A.2.2.5电池系统布置应考虑电池的防火、通风和散热需求。 A.2.2.6锂离子电池应符合GB/T36276要求。 A.2.2.7钠离子电池宜在零荷电状态下进行运输、贮存,

A.2.3电池管理系统

A.2.3.1BMS应满足GB/T34131要求。 A.2.3.2BMS宜与电池系统就近布置。 A.2.3.3BMS拓扑配置应与PCS的拓扑、电池的成组方式相匹配与协调,并对电池运行状态进行优化控 制及全面管理。 A.2.3.4BMS各功能具体实现层级由BMS的拓扑配置情况决定,宜分层就地实现

A.2.4.3PCS布置应考虑通风和散热需习

A.2.4.3PCS布置应考虑通风和散热需求

A.3.1电池布置区域应做好防渗水、漏水,保证设备安全。 A.3.2电池安装前,应检查电池模块开路电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液等现象。 A.3.3电池安装应采用专业吊装设备。 A.3.4电池安装应注意电池模块极性,确保极性安装正确。严禁使用金属工具等对接插件处进行操作

A.4.1建设运维单位宜加强储能系统的主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和诊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控水平。 A.4.2储能系统运行时电池温度不应超过55℃。 A.4.3储能系统应严格控制电池充、放电截止电压,避免电池过充、过放。 A.4.4储能系统应定期观察分析电芯荷电状态(SOC)、电压一致性。 A.4.5储能设备维护时,应做好该设备与其他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误碰 A.4.6 电池退役应做好跟踪追溯管理,确保电池得到合理处置。

:4:1律设运维单立直强储能系统的主动安年官理,提高安年快念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控水平。 A.4.2储能系统运行时电池温度不应超过55℃。 A.4.3储能系统应严格控制电池充、放电截止电压,避免电池过充、过放。 A.4.4储能系统应定期观察分析电芯荷电状态(SOC)、电压一致性。 A.4.5储能设备维护时,应做好该设备与其他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误碰。 A.4.6电池退役应做好跟踪追溯管理,确保电池得到合理处置。

DB11/T18932021

B.1.1 超级电容应符合DL/T2080的要求, B.1.2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设置乙睛等危险气体检测和强制排空系统,排气口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B.1.3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报废及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B.1.4站房式超级电容储能单元额定容量不应超过100kWh,集装箱式超级电容储能单元额定容量不 应超过500kWh。

B.2.1.1模组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B.2.1.2模组和外部电气组件的连接宜采用通用标准接口。 B.2.1.3模组应在醒目位置标识工作电压。

B. 2. 2 电容管理系统

B.2.2.1管理系统可按GB/T34131要求设计。 B.2.2.2管理系统应设计保护功能,并能根据监测的故障等级发出报警或停机指令。 B.2.2.3管理系统应能监测系统中单体电压、模组温度和系统电流。 B.2.2.4管理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具有自检功能,宜具有本地或在线升级功能。 B.2.2.5管理系统应考虑高低温、气液腐蚀性、气压、电磁兼容等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B.3.1电容器安装前,应清洁电容器和电器具的接触件。 B.3.2不用的电容器应存放在原始包装中,并远离金属物体。 B.3.3不应密封或改装电容器,确需改装时应征求制造商意见。 B.3.4不应私自焊接、拆解电容器,且不应使电容器外壳变形,避免造成电容器过热、泄放、泄漏、 破裂,影响使用寿命,造成坏境污染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

B.4.1运行维护人员应经供应商系统培训、熟悉超级电容运行特性后方可上岗。 3.4.2运行维护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B.4.3更换电容器时应按用户操作手册更换, 3.4.4更换电容器模组应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容器且应更换全部电容器。不同品牌、不同型 号或新旧不一的电容器不应在同一模组中混用

DB11/T 1893202

B.4.5电解液小量泄漏时P 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电解液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采用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将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后,用 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B.4.6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入口应防止乙睛直接排入

DB11/T18932021

C.2.1.1电池单元宜采用模块设计,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C.2.1.2电池单元和外部液路、电气组件的连接宜采用通用标准接口。 C.2.1.3电池单元的动力电缆宜通过电堆的投影区域侧面连接。 C.2.1.4电池单元的动力连接电缆端子宜方便检查及维护。

2.2.1电堆应设置短路保护装置,并设置安全保护罩隔离连接端子,保护罩上应设置警告标识 2.2.2电堆应设置铭牌,标明电堆外形尺寸、干重、湿重、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追溯标识。 2.2.3电堆应具有易于搬运和吊装的外部结构并明确标识。

0.2.3.1支架应具备和基础支撑结构的固定结构,符合承重、防腐要求。 C.2.3.2支架应具有电堆、管路、电缆桥架等固定用固定措施,且不影响支架结构强度。 0.2.3.3支架设计应考虑电堆的安装和后期可维护。 0.2.3.4支架应标识搬运承力结构

c.2.4.1管道材质应满足输送介质的耐腐蚀和耐压强度要求。 C.2.4.2管路的布局应尽量紧凑,管路盲端宜采取防液流冲击措施。 C.2.4.3电堆维护通道上的管路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易于拆卸和维护。

C.2.4.3电堆维护通道上的管路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易于拆卸和

DB11/T 1893202

C.2.4.4管道、阀门及仪表等设备应标明编号、名称、功能、流动方向等标识。 C.2.4.5规格大于DN100的塑料管路,单向长度大于5m时应考虑温度造成的变形、 C.2.4.6管道设计时应考虑泵机连接处的防震措施,防止管道损坏。 C.2.4.7具有管路可断开连接或阀门的位置正下方,不应设置电气部件

C.2.5电解液循环系统

C.2.5.1循环系统额定流量应大于电池系统的最大设计流量。 C.2.5.2循环泵应能维持系统运行所需循环流量所对应的最大扬程,宜采用变频控制。 C.2.5.3循环泵应具备绝缘措施。 C.2.5.4循环泵电机宜具有隔绝腐蚀性液体的保护措施。 C.2.5.5循环系统传感器及现场仪表宜安装于液流的垂直方向

C.2.6.1储罐应密封,储罐材质应满足耐压、耐腐要求。 0.2.6.2储罐的充装系数不应大于0.95,并应考虑设置防止液体溢出的措施。 0.2.6.3储罐内应设置流体分配装置,防止流体冲击。 C.2.6.4户外放置的储罐,应考虑环境温度、风沙及雨雪天气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C.2.7电池管理系统

C.2.7.1全钒液流电池管理系统应符合NB/T42134要求。 C.2.7.2电池管理系统应设计故障保护功能,并根据故障警告等级采取相应安全运行措施或停机 C.2.7.3电池管理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具有自检功能,宜具有本地或在线升级功能 C.2.7.4电池管理系统应考虑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如高低温、气液腐蚀性、气压、电磁兼容等 C.2.7.5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块宜远离流体输送系统,且应设置腐蚀性气体和液体防护措施。

C.2.8电解液温度管理

C.2.8.1液流电池系统应设置换热器,换热器应满足耐压和防腐蚀要 C.2.8.2冷却系统应满足最大工作载荷条件下的换热需求。 C.2.8.3户外自然环境下的电解液储存模块宜具备升温和保温系统

C.2.9辅助系统设讯

C.2.9.1电解液储罐应具备情性气体保护系统,并设置位于电池系统建筑外部的出口排空。 C.2.9.2液流电池系统应设置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 发出在线和现场告警

C.3.1全钒液流电池的安装应符合NB 流电池宜参照行 C.3.2液流电池管道、泵、阀门施工应防止电解液泄漏,并配备应急使用的冲洗设备

DB11/T1893202

C.3.3液流电池系统地基基础平整度应符合工业设施建筑规范要求,电解液储罐落地地面的平整度应 小于3mm/3000mm。 C.3.4液流电池储罐应采用专用的运输和吊装工具安装,防止磕碰及变形。 C.3.5液流电池循环系统现场安装的管路系统耐压不应小于设计压力的1.5倍,压力试验时应采取临 时措施隔离储罐并保持储罐处于口状态。 C.3.6液流电池电解液灌入时,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电解液喷溅伤害。 C.3.7电解液发生意外泄漏时不应直接外排,应回收或处理达标后向外排放。 C.3.8溴基液流电池的溢流通道应采用密闭管路

0.4.1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调试应制定调试计划,遵循分段、逐步、循环系统运行压力由低到高、充放 电功率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 C.4.2调试项目包括循环系统工作工况、BMS系统工作工况、辅助系统工作工况、安全系统工作工况 报警和监控系统工作工况等。 C.4.3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维护应符合NB/T42144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液流电池宜参照执行。 C.4.4液流电池电解液应进行回收处理,不应将电解液擅自丢弃、倾倒、填埋。 C.4.5液流电池运行维护人员在液流电池模组区域工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0.4.6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危险气体传感器和漏液传感器有效性。 .4.7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气体排出管路。 0.4.8运行维护人员应及时检查监控系统报警信息,根据系统报警类别和等级,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DB11/T 1893202

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电动发电机、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辅助设备和系统控制 成,示意图见图D.1。

图D.1飞轮储能系统示意图

D.1.2飞轮储能监控系统应满足5.3.4要求,上传数据至少包括可调功率、可调电量、充放电情况、电 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温度、飞轮转速、荷电状态(SOC)、真空度等数据。 D.1.3飞轮储能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 D.1.4飞轮储能系统应配置真空泵和真空计,保证飞轮内部真空腔的真空度满足设计标准。 D.1.5 飞轮储能系统应具备下列保护功能: a 具有过压、过流、欠压、缺相、过载、超速、过热等保护功能: b 故障后应与电网和负载断开连接,并确保从最低工作转速放电至安全电压以下的时间不超过 30分钟; C 配备防跌落保护部件,在遇到剧烈振动或磁轴承失效时避免飞轮转子与外壳接触。 D.1.6飞轮电动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可采用地埋式、半地埋式、地面安装,设备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围 墙,采用地埋式安装的上方不应放置其他设备设施

D.2.1飞轮储能系统应考虑失效产生破坏对建筑的影响。 D.2.2飞轮储能系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DB11/T1893202

预埋钢构件地基单位面积承重应满足设备在单位面积上重量的3~5倍,水平度小于1mm/m, 地基强度和厚度满足产品相关安装技术要求: b) 飞轮电动发电机组在地面上运行,安装面为地面;在地下或半地下运行,安装面为地坑底部的 水平面: C 钢构件地基要求接地良好; d 自带槽钢、钢板底座的飞轮电动发电机组,为保证飞轮柜体可靠接地,飞轮槽钢底座可与预埋 钢构件地基点焊。 2.3飞轮储能系统应核对地面承重能力,承重不满足设备安装要求时,应对地面进行加固。 2.4飞轮储能系统应根据飞轮系统发热量核算通风量,通风量不满足散热要求时,应改造通风道或 装空调。 2.5飞轮储能系统应配置气体灭火或自动喷淋装置。 2.6飞轮储能系统满载运行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

D.2.5飞轮储能系统应配置气体灭火或自动喷

2.6飞轮储能系统满载运行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 2.7飞轮储能系统应具备机械危险防护措施。飞轮转子失稳不应对外界产生破坏性影响,且应 急停机功能。

D.3.1飞轮储能系统及所有柜体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应倒置,倾斜角度不应超过30° D.3.2 在搬运过程中应考虑飞轮储能系统及柜体的自身重量,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地面造成损坏。 在搬运过程中应根据飞轮储能系统及柜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合理规划搬运路线。 D.3.4 飞轮储能系统应与地基或基座紧固连接。 D.3.5飞轮储能系统应确保所有机柜间缝隙紧密、均匀,所有机柜柜门开关流畅。 D.3.6 飞轮储能系统所有柜体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Q。 D.3.7 飞轮储能系统安装在室内时,应考虑通风散热及操作空间的需要,整套装置背面离墙距离不小 于800mm,装置正面离墙距离不小于1000mm,装置侧面离墙距离不小于800mm。 .3.8 飞轮电机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及配电系统应有可靠的防雷措施。

系统应按表D.1做好定!

表D.1飞轮储能系统定期检查项目

DB11/T 1893202

表D.1飞轮储能系统定期检查项目(续)

DB11/T18932021

玉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压缩机、换热装置、蓄热(冷)器、储气(液)装置、膨服 机、控制系统及相关辅助设施等组成,示意图见图E.1。

图E.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意图

E.1.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膨胀机、蓄热(冷)器、换热装置、储气(液)装置等主要装置的 设计寿命不应低于30年,安全裕度设计应满足30年运行要求, E.1.3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膨胀机等旋转部件子系统应具备完整的应急装置和系统以具备处理 常见突然停电、仪表气供应中断、振动值超限、甩负荷故障等突发故障的能力。对于采用多级齿式压缩 机和膨胀机,振动幅值确定应考虑齿轮箱的影响,符合GB/T22073规定。 E.1.4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地面集气装置钢管应符合GB/T8163的要求,高压容器应满足GB/T150(所 有部分)要求。 E.1.5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1.6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环境噪声排放应满足GB12348中的3类标准要求。 :17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DB11/139要求

DB11/T 1893202

E.2.1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气装置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气条件、储气罐材质及储气装置附近安全因素, 地下高压储气库应进行地质勘察,并根据工程岩体分级开展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估,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 济对比后四川某电子学院学生宿舍工程电气、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正).doc,确定最终工艺方案。 E.2.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考虑危险区域信息,并根据区域分级提供安全标识,应包括但不限于接地 标识、逃生指示、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带电操作、压力容器、高温高转速设备等。事故突发情况 下可指示操作人员及时正确地脱离危险场所。 E.2.3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生产车间、作业场所、辅助建筑、附属建筑、生活建筑和易燃易爆的危险 场所以及地下建筑物设计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 E.2.4补燃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按GB50016设置消防措施,管道系统法兰应加装跨接导体防止静电, E.2.5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有设备应防尘、防潮和防盐雾,并防止昆虫和动物进入以免引起短路和设 备损坏。 E.2.6管道绝热材料、电缆材料和墙体密封材料应采用阻燃材料。 E.2.7内部温度超过100℃的管道和容器应避免泄漏时人体直接接触。 E.2.8储气装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报警系统。 E.2.9 压力容器和压力系统应设置安全阀和安全护栏。 .2.10 储气装置应设置高压气源危险标识,宜在高点设置泄压放空设施以实现安全泄放,

E.3.1地面集气管道外腐蚀控制应符合GB/T21447要求。 E.3.2地下储气库施工应根据工程规模及有关规定拟定规划站址的工程等级、主要建筑物级别和地震 设计烈度,针对地下空间施工、开挖支护、地下水、结构安全等明确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管理制度,从 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开挖支护、结构安全等明确施工条件。 E.3.3利用废旧洞穴建设储气库时,应复核原工程设计标准,考虑对原有建筑物扩、改建的初步方案、 施工务件和中此产生的右关工程间题一并提出评价音间

E.3.4设备安装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

制造厂图纸和技术文件; 设计技术文件: 有关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制造厂图纸和技术文件: 设计技术文件: 有关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储能电站运维人员应实时监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工况和设备机组的各项参数变化及运行 2运维人员发现异常变化趋势时,应对该机组运行状态连续监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E.4.2运维人员发现异常变化趋势时,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GB50693-2011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DB11/T1893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