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载流量.pdf

电线电缆载流量.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948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电线电缆载流量.pdf

附录A电线电缆载流量表

附录A电线电缆载流量表

电缆单回路基本数设方式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1)A1、A2:墙壁内导管中电缆。墙壁一般有砖墙(水泥混凝土墙)和木质墙壁。IEC提供木 质墙壁表面敷设电缆载流量数据。实际上木质墙壁最不利于电缆散热。因此,木质墙壁敷设电缆的 数据利用于砖墙壁面可提高载流量。提高多少有待于进一步考虑。 内墙壁表面散热系数不小于10W/m²·K常青一中体育馆网架中学施工组织设计,导体尽量靠近但不与内护墙板接触。电缆热量仅通 过内壁散热。管道中穿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分为A1、A2两项。 (2)B1、B2墙壁表面上导管中电缆。电缆穿管(金属或塑料管)敷设于木质墙壁表面,间距 小于导管外径0.3倍。根据管道中穿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分为B1、B2两项。 (3)C墙壁表面上电缆。电缆直接设于木质墙壁表面。电缆与墙壁之间距小于0.3倍的电缆 外径。当电缆敷设于砖石墙壁上,载流量可以提高,问题在考虑之中。 (4)D1、D2直接埋地或穿管理埋地电缆。电缆或电缆管道埋地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为2.5K· m/W。埋地深度为700mm。电缆穿管埋地敷设为Dl。电缆直埋地为D2。 (5)E、F、G空气中电缆。敷设于自由空气中单芯或多芯电缆。电缆安装不应阻碍散热的自然 对流的室内空气中。电缆与附近壁面的间距,对于单芯电缆1倍电缆直径间距或对于多芯电缆0.3 倍的电缆直径的间距足够了。F、G敷设方式条件同E。考虑日光直射或附近其他热源的影响另行 处理。

电缆单回路敷设方式一览表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A.1.2.4空气中电缆载流量修正系数

2)表中因数应用于单层(三角形)电缆组的。当相互接触电缆大于一层敷设时不能用。对于这种敷设要降低 或用适当方法求得。 3)托盘垂直之间间隙300mm,小于该值时因数要降低。 4)托盘背靠背安装平面之间为225mm,小于该值时因数应降低

应用于单层(三角形)电缆组的。当相互接触电缆大于一层敷设时不能用。对于这种敷设要降低因数, 前法求得

电现组日 或用适当方法求得。 3)托盘垂直之间间隙300mm,小于该值时因数要降低。 4)托盘背靠背安装平面之间为225mm,小于该值时因数应降低,

空气中多芯电缆群载流降低因数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多芯电缆穿管直埋于土境中多回路载流逆减率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A.2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

物绝缘防火电缆(单相系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载流量 (墙壁内和其表面管道中,电缆土壤直埋或土壤管道中等)

20.6/1kV铝合金非铠装电力电缆载流量

铝合金非铠装电缆在三相系统中不同数设方式下载流量计算值

注1.本表为单回路单芯或单根多芯电缆载流量值, 数设方式上下对单根多芯用。 2.敷设在土壤中时,埋地深度0.7m,土壤热阻系数2.5K·m/W

注1.本表为单回路单芯或单根多芯电缆载流量值,敷设方式E下为单根多芯电缆。 2.敷设在土壤中时,埋地深度0.7m,土壤热阻系数2.5K·m/W。 ①铠装型铝合金电缆, ②铠装型铝合金电缆。 非能装型相合金由

2.敷设在土壤中时, ①铠装型铝合金电缆。 ②铠装型铝合金电缆。 ③非铠装型铝合金电缆。 ①错装型铝合金耐火电绩。

A.550/6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A.664/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A.6.6基准环境条件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A.7127/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载流量计算值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1]L,Heinhold,R。Stubbe(Hrsg).电力电缆及电线.门汉文,等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某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方案,2001 [2]郑肇骥电力电缆.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3]娄尔康.现代电缆工程.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7刘子玉,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上册电力电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输电技术交流群:72468968

GeneralCable 世德合金电缆 STaBILOY

美国通用电缆(中国) GeneralCable(China

四川南桠河冶勒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然于心 ww.bandweavers.

波汇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电器件、光纤传感设备和安全监控解决 方案的供应商,致力于为各种环境和设施建立光电感知神经网 络,通过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更好地帮助不同区域和行业的人 们保障人员财产安全,更有效地利用资产和资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