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06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ICS 29.240

Q/GDW11612.22018 代替Q/GDW11612.22016

秦皇岛某公寓楼施工组织设计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 布

Q/GDW 11612 22018

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 结构.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编制说明.

Q/GDW 11612 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本部分规定了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技术要求,包括外壳及其防护性能、金属部分的 气候环境条件、工作电源、通信功能和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电磁兼容、互换性、信息安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等相关设备的 验、验收和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11一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 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Q/GDW1373一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1374.3一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1376.2一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 办议 Q/GDW11612.1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Q/GDW11612.3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3部分:检验方法 Q/GDW11612.41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4一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 Q/GDW11612.42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4一2部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 议 Q/GDW11612.43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4一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FCCPart15—2003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第15部分:射频设备法规(Federal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Part15:RadioFrequencyDevices)

Q/GDW11612.1、Q/GDW11612.3、 Q/GDW11612.42和Q/GDW11612.43券定的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芯片ID号chip identification number

Q/GDW 11612. 22018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结构根据安装要求可为无外封装的通信单元或有机壳封装的通信设备。其尺寸和 接口应符合各类型式规范的要求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电气间隙应符合GB/T16935.1—2008的规定,

4.3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有机壳封装的通信单元其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外壳际 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一2006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650℃,试验时间为30s

4.4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要求。分类见表1

Q/GDW 11612 22018

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5.2.1高速载波通信设备(I型采集器等)采用工频交流电源,工作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 20%~+20%;高速载波通信单元,采用直流电源,电压充许范围:(12土1)V。 5.2.2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 电压4h。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交流磁通密度小于0.5mT。 5.2.3工频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失电后,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由超级电容供电,高速载波通信单元需 维持正常工作30秒以上。 5.2.4安装在集中器或电能表的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见表2

表2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

5.3通信功能和基本传输特性

5.3.1基本通信性能

5. 3. 1. 1工作频带

高速电力线载波的基本频带为2MHz~12MHz、2.4MHz~5.6MHz、0.7MHz~3MHz、1.7MHz3MHz 可支持切换使用

5.3.1.2功率频谱密度

5. 3. 1.3通信速率

Q/GDW 11612.22018

Q/GDW 11612.22018

5.3.1.4网络时延

5.3.1.4网络时延

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主从节点1:1配比下,业务顺长不小于1k字节下的载波报文发送端 刻与接收端接收时刻的上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平均时延应小于30mS。在交流电网环境 智能电表通信口时延。

5.3.1.5长时间传输性能

5.3.1.6抗衰减性能

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 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

5.3.3网络管理功能

5.3.3.1节点管理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具备在 用于建立中继路由关系。应能够在无 页情况下,自动管理下属节点的中 继路田: (CCO)下属节点数量应不小于1016个。

5.3.3.2信道访问机制

支持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和CSM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A(Collisi lance),提供冲突避免机制。

5. 3. 3. 3自动路由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备自动路由快速组网,网络实时优化和动态变化功能,即:无需人工干预, 通信单元之间应该能够自动建立数据传输路由关系;当信道变化、中间节点被拆除或故障后,系统能够 自动建立新路由。

5.3.3.4白名单管理

支持本地通信单元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单地址范围的节点。

5.3.3.5多相位组网

支持电力线A/B/C三相节点组网管理功能。

5.3.3.6多网络管理

支持多网络共存(多台区串扰)下,同时间组网及抄表,性能指标与单网络保持一致: 管理共存多网络数量不少于6个。

5.3.3.7网络信息管理

Q/GDW 11612. 22018

应具备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对主节点(CCO)和从节点(STA)程序版本、参数信息查询等功 能。主节点应具备查询网络拓扑信息,包括子节点层级,网络角色,相位信息的功能;同时支持查询子 节点信道品质,通信成功率,代理变更等信息

5.3.4.1抄表功能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集中器主动方式抄表、路由主动方式抄表及并发方式抄表,并发数不小于 性能指标应满足Q/GDW13732013规定的要求,

5.3.4.2广播对时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终端对电能表的广播对时功能。

5.3.4.3从节点注册

康居标准塔式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3.4.5远程费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主站、集中器对电能表的远程费控操作。

5.3.4.6在线升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有在线升级功能, 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载波信道完成软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3

5. 4. 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2500V(CCO,220V交流电源回路)或4000V (STAYD/T 3497-2019标准下载,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 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5. 4. 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 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 现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