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848.3-2019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pdf

DL/T 848.3-2019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259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848.3-2019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pdf

ICS27.100 F2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848.32019

DL/T848.32019

GTCC-115-2019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手持终端DL/T84832019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

本部分规定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以下简称无局放试验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只和随行文件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进行交流局部放电试验的油浸式、六氟化硫气体式绝缘无局放试验变的生产 采用其他绝缘介质的无局放试验变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7674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T11022一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6927.1一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DL/T5062018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 JB/T501一2006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3837—2016 6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无局放试验变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压变换;采用油浸纸(油纸)绝缘或六氟化硫气体式绝 缘,同时通过合理的绝缘设计、电场设计和制造工艺,使其输出端的局部放电量小于规定值,在试验 室或被试品安装现场,对电工产品和绝缘材料开展交流局部放电试验的升压装置。

图1无局放试验变的型号命名规则

无局放试验变的工作条件要求如下: a)环境温度:一20℃~5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 c)电源频率:30Hz~300Hz(定频或变频),正弦波。 d)海拔:不超过1000m。当海拔超过1000m时,与外绝缘有关的参数应按GB/T311.1修正。 e)使用场所:户内或户外,使用场所无影响无局放试验变绝缘的气体、蒸汽、化学性沉积灰尘、 污垢及其他爆炸性介质及严重振动等不利因素。 f)加压方式:无局放试验变正常使用时应使其输入电压逐渐升高,并且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当上述正常使用条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协商。

无局放试验变的工作条件要求如下: a)环境温度:一20℃~5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 c)电源频率:30Hz~300Hz(定频或变频),正弦波。 d)海拔:不超过1000m。当海拔超过1000m时,与外绝缘有关的参数应按GB/T311.1修正。 e)使用场所:户内或户外,使用场所无影响无局放试验变绝缘的气体、蒸汽、化学性沉积灰尘, 污垢及其他爆炸性介质及严重振动等不利因素。 f)加压方式:无局放试验变正常使用时应使其输入电压逐渐升高,并且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当上述正常使用条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协商。

无局放试验变的外观要求如下: a)外壳无明显的凹陷、变形; b)套管(如果有)完好无破损; c)铭牌标志正确、易辨、清晰; d)外表面应涂漆保护。

5.2.2一般结构要求

无局放试验变的一般结构要求如下: a)应配便于接线的均压罩。 b)在低压绕组、测量绕组(若有)和高压绕组之间应有接地屏隔离,接地屏应可靠接地。 c)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螺栓,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识或标明“接地”字样。 d)50kVA及以下的无局放试验变主体应配有满足便于移动和放置稳固的配套附件。串级式应提 供电位架、绝缘支柱、防晕屏蔽罩等全部附件。应有供起吊用的吊拌(环)。 e 应保证正常运输后各部件相互位置不变,紧固件不松动。附件的布置及结构不妨碍吊装、运输 及运输中紧固定位。

设置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电流监测和显示装置

带储油柜的油浸式变压器除一般结构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装有储油柜,带有储油柜的无局放试验变加装带油封的吸湿器; b)装有注油、放油和检查油样用的阀门; c)装有油位计,油位计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标注多条油面线

5.2.4气体绝缘变压器结构要求

DL/T848.32019

气体式绝缘变压器除一般结构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装有气压表或密度计: b)有适当的气室分隔; c)每个气室装有防爆泄压装置; d)每个气室装有充气阀门: e)需与GIS口对口连接而无外露高压导体时,有局部放电校准脉冲的接入结构: f)不宜采用瓷绝缘套管。

5.3.1允许运行时间

无局放试验变的允许运行时间应根据使用需求,由用户与制造厂家协商决定。 如无特别需求,可按如下要求执行: a)在额定容量及额定电压下,正常使用条件下,允许连续运行1h; b)再次在额定容量及额定电压下运行1h的最小间隔时间为4h; c)在0.8倍额定电压和0.8倍额定电流下,允许连续运行2h: d)在1/2额定电压和2/3额定电流下,允许连续运行。

在正常使用条件和额定容量运行情况下,对油浸式无局放试验变各绕组的温升限值不应超过 65K。海拔超过1000m的温升校正值按GB/T1094.2的规定。 对气体绝缘无局放试验变,绕组包覆绝缘材料耐热等级为E级或B级时,对应的温升限值不超过 75K或80K。

5.3.3绝缘水平及要求

无局放试验变的绝缘水平及要求如下: a)单级无局放试验变高压绕组、低压绕组、测量绕组电气绝缘强度按表1及表2规定,串级式无 局放试验变按分级方式参照执行:

试验时间t=(120×额定频率)/试验频率于(s),但不得小于15s。

表2低压绕组、测量绕组

b)各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R60不小于1000MQ2; c)变压器油介电强度不小于50kV; d)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tano,90℃)不大于0.5%; e)六氟化硫气体式绝缘无局放试验变气体湿度不大于200μL/L; f)使用于海拔高于1000m的油浸式及六氟化硫气体式绝缘无局放试验变,其外绝缘要求参照GB/I 1094.3的要求。

5.3.4局部放电性能要求

无局放试验变的局部放电性能要求如下: a)应在额定电压下考核无局放试验变的局部放电性能,考核时间60min; b)按被试品局部放电试验要求不同,无局放试验变局部放电性能分为A、B两类:在考核电压 下,A类无局放试验变局部放电视在放电量不大于3pC,B类无局放试验变局部放电视在放电 量不大于10pC。 注:A类无局放试验变适用于局部放电量要求值不大于20pC的被试品的局部放电试验;B类无局放试验变适用于 局部放电量要求值大于20pC的被试品的局部放电试验。

5.3.5其他性能要求

无局放试验变的其他性能要求如下: a)单台无局放试验变的短路阻抗百分数为4%~12%,串级式无局放试验变的短路阻抗百分数不 应大于18%,单台和串级式无局放试验变空载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0%。 6 制造厂应在企业标准或技术条件中提出无局放试验变的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短路阻抗百分 数、负载损耗和额定电压比规定值。制造厂也可与用户协商提出这些参数的协议值。 c)无局放试验变的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短路阻抗百分数、负载损耗、额定电压比的允许偏差不 应超过表3的规定。

表3其他性能参数及要求

d)输入额定频率范围内正弦波时,无局放试验变额定输出电压波形成两个平波相同的近似正弦 波,且峰值和均方根值(有效值)之比不应超出√2±0.07。 e)50kV750kV级无局放试验变宜有监测电压的测量绕组,其额定电压比一般采用1/500、 1/1000,也可与用户协商确定。 f)油浸式无局放试验变应进行50kPa气压(绝缘筒壳式应进行20kPa气压)的密封试验。试验 时间12h,残压不低于所施加压的70%,无渗漏,无永久变形。 g)穴氟化硫气体式绝缘无局放试验变气箱应能承受残压小于13.3Pa(绝对压力)的全真空试验 和满足GB/T7674规定型式试验压力值的水压机械强度试验。 h)六氟化硫气体式绝缘无局放试验变制造厂应提出密封技术条件,其年漏气率不大于0.5%。

所使用的组件应符合其相应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有条件的无局放试验变高压绕组出线 装末屏接地装置。

除环境试验外,无局放试验变的试验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环境温度:20℃±10℃; 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目测方法检查,应满足5.2的要求。

6.3电压比及绕组联结组标号检定

5012006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满足5.3.5c)自

应按照JB/T501—2006规定进行。

市政热力外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5绝缘电阻Rn测量

.6变压器油介电强度及介质损耗因数tano测量

应按照JB/T501—2006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分别满足5.3.3c)和5.3.3d)的要求

6.7六氟化硫气体湿度测量

应按照JB/T5012006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满足5.3.3a)的要求。

应按照JB/T501一2006规定进行某商城施工组织设计,测量结果应满足5.3.3a)的要求。

6.10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