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07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节水技术规范.pdf

DL/T 207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节水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295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07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节水技术规范.pdf

g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recircu thermalpowerplants

DL/T 2076 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冀研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学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启盘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甘肃发电有限 公司、神华国神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电 力控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新茹、刘志强、葛红花、王虎、宋战兵、刘君伟、王锋涛、马书强、 高枫、顾毅康、涛、夏晓磊、曹存存、于金山、郭包生、龙潇、杨永恒、杨一鹏。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冀研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学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启盘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甘肃发电有限 公司、神华国神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电 力控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新茹、刘志强、葛红花、王虎、宋战兵、刘君伟、王锋涛、马书强、 高枫、顾毅康、辜涛、夏晓磊、曹存存、于金山、郭包生、龙潇、杨永恒、杨一鹏。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郑州清华园1号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00761)

DL/T 207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节水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节约用水的一般要求、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作为补充水的散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632 2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 GB/T18175 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 GB/T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T31329 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规范 GB/T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2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50660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1027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 DL/T1052 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DL/T1116 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性能评价 DL/T5046 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 DL5068 3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 DL/T5483 火力发电厂再生水深度处理设计规范 DL/T5513发电厂节水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节水watersaving 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加强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改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 率,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水资源。 3.2 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dynamicsimulationtestofscaleandcorrosioninhibitor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常压饱和蒸汽加热模拟换热器,模拟循环冷却水现场的流速、水质、流态、 换热材质和强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浓缩倍数、pH值、电导率值、药剂添加浓度等主要工艺参数, 综合评定缓蚀和阻垢性能的方法

法fluorescencemetho

将阻垢缓蚀剂与荧光剂按一定比例投加到循环冷却水中,通过荧光监测传感器测量循环冷却水中 荧光剂浓度,按比例换算成阻垢缓蚀剂浓度的方法。

4.1火力发电厂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成熟可靠的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循环冷却系统 的耗水量。 4.2循环冷却水节水主要通过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实现,具体措施包括水质稳定处理、循环冷却 水深度处理、提高自动检测水平以及加强管理等。 4.3循环冷却水设计应符合GB/T31329、GB/T50050、GB50660、DL/T5046、DL5068、DL/T5513 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采取循环冷却水的综合利用技术措施,配置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装设在线水量计 量和水质监测仪器,实现用水和排水实时监测管控。 4.4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式、水处理药剂的选择以及运行控制参数的确定,应通过阻垢缓蚀剂动态模 拟试验确定。 4阳级融

4.6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 a)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经处理后应符合GB/T31329的要求。 b)再生水直接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指标应符合GB/T50050、GB/T19923的规定或根 据试验进行确定,其中补充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宜不大于30mg/L,氯离子、钙 硬度和总碱度指标应根据凝汽器管材质、循环冷却水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和极限碳酸盐碱 度确定。 c)采用电厂生活污水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经处理后应不低于GB/T19923的要求。 4.7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a)在采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作为补充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其水质控制指标应符合 DL5068的要求。 b)在采用海水作为补充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其水质控制指标宜通过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 确定,也可参照DL5068的要求控制。 c)循环冷却水异养菌总数不宜大于1×10°CFU/mL,生物黏泥量不宜大于3mL/m²。 4.8循环冷却水处理评价要求: a)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3.0×10m²·K/W。 b)铜合金和不锈钢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0.005mm/a,不锈钢管和钛管耐局部腐蚀性能应 结合点蚀试验等确定。

5.1.1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源条件、水量、水质平衡、环保要 求、循环冷却水系统材质等因素,并经过阻垢缓蚀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必要时进行动态模拟试 验确定。在满足阻垢缓蚀要求下,应尽量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浓缩倍数计算可参见附录A。 5.1.2循环冷却水提高浓缩倍数应确保各用水系统的运行安全,循环冷却水结垢倾向判断的方法可参 见附录B。 5.1.3循环冷却水提高浓缩倍数后,若悬浮物、氨氮、含盐量等关键指标明显超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 水质指标,且有系统腐蚀、堵塞、结垢风险时,可设置循环冷却水旁流处理系统。

DL /T 2076 2019

5.2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剂处理

5.2.1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性能及评价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和循环冷却水系统材质,按GB/T16632和 GB/T18175的要求确定。 5.2.2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性能筛选及评价应包括以下试验内容: a)极限碳酸盐硬度选择试验、极限浓缩倍数选择试验、阻垢缓蚀剂浓度选择试验; b)杀菌剂效果及其对阻垢缓蚀剂的性能影响试验; c)缓蚀性能试验(材质为不锈钢时,应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试验); d)运行控制的分析项目(氯离子、硬度、碱度、电导率、pH值等)及其控制要求。

c)缓蚀性能试验(材质为不锈钢时,应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试验); d)运行控制的分析项目(氯离子、硬度、碱度、电导率、pH值等)及其控制要求。 5.2.3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剂配方应通过动态模拟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动态模拟试验应考虑

5.2.3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剂配 检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动态模拟试验应考虑

5.2.3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剂配方应通过动态模拟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动态模拟试验应考虑

5.2.3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剂配方应通过动态模拟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动态模拟试验应

a)补充水水质; b)污垢热阻值; c)腐蚀速率; d)浓缩倍数; e)换热设备材质; f)换热设备端差; g)换热器进出口水温; h)换热设备内水流速: i)药剂的稳定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5.2.4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的选择应根据冷却方式、冷却水量、水质条件、生物种类、换热设备材质 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宜交替使用氧化型杀菌剂和非氧化型杀菌剂。 5.2.5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性能评价方法应符合DL/T1116的要求,杀菌剂筛选及评价应包含以下试 验内容: a)杀菌剂的杀菌效率试验; b)杀菌剂的浓度选择试验; c)阻垢缓蚀剂对杀菌剂的杀菌性能影响试验。 5.2.6循环冷却水用氧化型杀菌剂宜采用次氯酸钠、液氯、氯锭、二氧化氯等,投加方式及投加量宜

)次氯酸钠、氯锭或液氯宜采用连续投加, ,也可采用冲击投加。连续投加时, 中余氯为0.1mg/L~0.5mg/L:冲击投加时,宜每天投加1次3次,每次投加时宜控制水中

余氯为0.5mg/L~1.0mg/L,保持2h~3h。 b)二氧化氯宜连续投加,宜控制循环冷却水中二氧化氯加入量为0.5mg/L。 5.2.7循环冷却水用非氧化型杀菌剂宜采用季铵盐、异噻唑啉酮等,非氧化型杀菌剂宜具备高效、低 毒、广谱、pH值适用范围宽、与阻垢剂和缓蚀剂不相互干扰、易于降解、使生物黏泥易于剥离等性能。 5.2.8循环冷却水黏泥剥离剂宜定期投加。 5.2.9加酸量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的运行参数、控制指标以及补充水的水质确定,加酸量应控制循环冷 却水的碳酸盐硬度小于极限碳酸盐硬度。

5.4.1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处理可采取补充水全部或部分处理措施,处理水量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的水质 和处理工艺计算确定。 5.4.2当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硬度与总碱度比值大于1时,弱酸树脂周期出水平均碱度宜控制在 0.5mmol/L,失效碱度宜控制在1.5mmol/L~3.0mmol/L;当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硬度与总碱度比值小 于等于1时,弱酸树脂周期出水平均硬度宜控制在0.3mmol/L,失效硬度宜控制在1mmol/L。 5.4.3采用弱酸树脂处理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宜优先处理循环冷却水排水。

5.5.1循环冷却水排水采用膜处理工艺除盐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1 循环冷却水排水来用膜处理工艺除益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a)应根据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要求,通过模拟试验确定预处理工艺; b)进入膜系统前,宜对冷却水排水实施沉淀或者酸化处理; c)预处理工艺宜设置两级过滤处理; d)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电性应与反渗透阻垢剂一致,并控制助凝剂的用量。 5.5.2采用反渗透作为循环冷却水除盐处理工艺时,进水水质应符合DL5068的要求。在25℃运行条 件下,第一级反渗透装置运行3年内宜满足96%~97%的脱盐率、60%~80%的回收率要求;第二级反 渗透装置宜满足90%95%的脱盐率、85%~90%的回收率要求。采用高压反渗透作为循环冷却水除盐 处理工艺时,在25℃运行条件下,脱盐率宜满足96%~97%、回收率宜满足大于等于80%的要求。

DL/T2076—2019

5.5.3采用超滤作为循环冷却水排水预处理工艺时,压力式超滤膜进水浊度宜小于5NTU,浸没式超滤 膜进水浊度应以膜的技术参数为准。 5.5.4循环冷却水排水采用压力式超滤作为预处理工艺时,宜采用错流过滤。 5.5.5超滤装置的自用水率应根据来水水质及膜的技术参数进行确定,宜符合以下要求: a)压力式超/微滤不大于10%; b)浸没式超/微滤不大于5%。

5.6循环冷却水的自动检测

5.6.1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和排水应配置流量表,补充水阀和排水阀宜设置为调节阀。 5.6.2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应配置在线电导率表、pH值表等,必要时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可配 置在线浊度表,循环冷却水可配置在线总磷表和在线碱度表。连续加氯型杀菌剂的循环冷却水宜安装 在线余氯表。 5.6.3采用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宜配置在线总磷表。 5.6.4循环冷却水低磷或无磷配方阻垢缓蚀剂在线检测可采用荧光法等。 5.6.5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安装在线腐蚀结垢监测装置和在线检测控制装置,通过分析水质指标自动调 节加药量、补充水量和排水量。 5.6.6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宜根据在线检测仪表或装置实现连续自动加药,无法自动加药的机组, 加药浓度计算可参照附录D。 5.6.7循环冷却水系统加酸装置应实现自动调节,加酸宜连续均匀。

5.7减少水汽损失的技术措施

5.7.1循环冷却水塔的风吹损失水率宜符合DL/T1052的要求,风吹损失水率测试方法参照DL/T102 的规定,蒸发损失水率及风吹损失水率按GB/T50102计算。 5.7.2循环冷却水排水管宜从凝汽器下游引接,并加装调节阀和流量孔板进行调节和计量。循环冷却 水补水点应宜设置在循环冷却水泵前池入口附近。溢流口应设置在相对补水点远端。 5.7.3循环冷却水塔应装设高效除水器,应通过调整布水方式、填料类型和填充方式等优化流场强化 换热效果。填料底部至集水池间宜装设挡风隔板,集水池周围应设回水台。 5.7.4在有热源的地区,循环冷却水系统可采用热泵等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蒸发损失。 5.7.5循环冷却水量应根据水源水温、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及机组负荷进行优化调节。

5.8.1当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源、水处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水处理药剂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开展循 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对循环冷却水处理运行工况及水质控制指标进行复核试验,并根 据变更后工况及用水参数修订循环冷却水的监督指标。 5.8.2循环冷却水加药系统设备应定期检修、维护,减少“跑、冒、滴、漏”,确保加药设备运行 可靠。 5.8.3水质计量检测仪表应定期维护与校验,确保计量准确可靠。 5.8.4机组检修期间,应检查循环冷却水水侧换热器表面(必要时抽管检查),根据换热器表面结垢和 腐蚀情况,调整循环冷却水处理工况或工艺。 5.8.5应建立循环冷却水台账管理制度,用水台账应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准。 5.8.6应定期记录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量、循环水量、排水量、凝汽器真空度和端差等参数,并计算 监督浓缩倍数,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也可通过电导率计算。 5.8.7应定期监督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硬度、碱度、氯离子、磷、pH值、浊度和COD等。

DL /T 2076 2019

5.8.8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应定期进行水质全分析,每季度不应少于一次。 5.8.9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排水宜采用连续运行方式,同时应加强水位监控。 5.8.10循环冷却水在运行过程中,应采用胶球清洗等技术保持冷却水管表面清洁。胶球系统投运时间 每天应不低于4h,收球率应不低于90%,投球数量应不低于凝汽器一个流程管道根数的10%。 5.8.11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定期清洗或冲洗。循环冷却水塔应定期清理淤泥、冲洗或更换填料,提高循 环冷却水的清洁度。 5.8.12循环冷却水节水工艺的选择宜尽量减少工艺过程中带入的含盐量。

式中: 2 蒸发损失水量,m/h; 2 风吹损失水量,m/h; Qw 排污损失水量,m/h; ? 开式循环冷却系统的浓缩倍数; Cx 循环冷却水中的某种离子的含量或者含盐量,mg/L; Ch 补充水中的某种离子的含量或者含盐量,mg/L。

式中: 2 蒸发损失水量,m/h; 2 风吹损失水量,m/h: 2w 排污损失水量,m/h; ? 开式循环冷却系统的浓缩倍数; Cx 循环冷却水中的某种离子的含量或者含盐量,mg/L; Co 补充水中的某种离子的含量或者含盐量,mg/L。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浓缩倍数计算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浓缩倍数计算

发、排水、风吹泄漏损失关系,可按照式(A.1

(A.1) 91 =2,+0+=Cx (A.2) 9. +Q. CB

DL/T2076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循环冷却水结垢判断的计算

B.1氯离子浓缩倍数与碱度浓缩倍数的差值可按照式(B.1)计算

AA——氯离子浓缩倍数与碱度浓缩倍数的差1 [CIx]——循环冷却水中CI浓度,mg/L; [CIB]——循环冷却水补充水中CI浓度,mg/L; Ax一 一循环冷却水的总碱度,mmol/L; A.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总碱度DLT 845.3-2019标准下载,mmol/L 3.2氯离子浓缩倍数与钙离子浓缩倍数的差值可按照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循环冷却水结垢判断的计算

44= [CIx] A [Cl.] A

[CI] [Cat]

AB 氯离子浓缩倍数与钙离子浓缩倍数的差值; [Ca]循环冷却水中Ca2*浓度,mg/L; [Ca]循环冷却水补充水中Ca2*浓度,mg/L。 B.3当△A<0.2,AB<0.2时,可以保证循环冷却水系统不结垢。 B.4△4、AB法适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水质稳定,且不添加氯系杀菌剂的水质,两种方法均不适用 于旁流弱酸、旁流石灰处理工艺。 B.5A法不适用于循环冷却水加酸处理

旁流过滤处理水量可按照式(C.1)计算:

DL/T207620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旁流过滤及软化除盐处理水量计算

Q 一旁流软化或除盐处理水量,m/h; 2 蒸发损失水量,m/h; Qf 风吹损失水量,m/h; Qw 排污损失水量,m/h; Pp 补充水中某物质含量,mg/L; Pm 循环冷却水中某物质允许含量,mg/L; P 旁流处理系统出水中某物质含量DB63/T 1987-2021 干拌水泥碎石桩施工技术规范.pdf,mg/L ? 旁流处理系统自耗水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