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pdf

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1020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4484
下载资源

NB/T 10209-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pdf

NB/T102092019

3道路纵坡不宜小于0.3%。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 堑路段,道路纵坡采用平坡或小于0.3%时,边沟应进行纵向排 水设计。

XXXX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5.3.2坡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不应小于40m。 2 道路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3道路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表5.3.2规定的纵 皮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宜大于3%,条件 受限制时不应大于5%,其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定。

表5.3.2道路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极限值”为条件

.3.3道路纵坡变化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 线长度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

注:1“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极限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 的值。 2叶片采用平板半挂车、塔筒采用低底板半挂车运输时,应根据运输尺寸进 行校验。

5.4.1平面线形设计应满足下列

NB/T102092019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 2 应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 两同向圆曲线间直线过短时,应调整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线形。 4 两反向圆曲线间直线过短时,应调整为S形曲线线形

1纵断面线形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 2连续下坡路段的纵坡设计,除应符合不同纵坡值最大坡 长规定外,还应考虑下坡方向的行驶安全。 路线平面采用小 坡值不宜

大于5.5%,条件受限时不应大于8%。

5.4.3线形组合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相互组合的 设计。 2平面、纵断面的线形组合设计原则宜相互对应。当平曲 线、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其相互对应程度应较严格;随着平曲 线、竖曲线半径的同时增大,其对应程度可适当放宽;当平曲 线、竖曲线半径均较大时,可不严格相互对应

1平面交叉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道路规划、地形、地物 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2相交道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线或较大半 径的曲线。

NB/T102092019 3由干线道路同一分岔点所分出的支线道路,不宜超过两 条。分岔的支线道路与风电机组设备运输方向宜采用较小的 角度。 4平面交叉处纵断面应平缓,并符合视觉所需的最小竖曲 线半径值。 5两相交道路共有部分的立面形式应同时调整两道路的横 断面以满足平顺要求。 6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基、路面排水应流畅。 7 平面交叉处应设置标志牌,视距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反 光镜。 5.5.2 风电场工程道路与公路、铁路、管线等交叉应满足下列 要求: 1 与铁路、高速公路等封闭性交通路线交叉时应采用立体 交叉。 2与各级非封闭公路、乡村道路等交叉时宜采用平面交叉。 3与石油、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种管线交叉时,道路距 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及防护要求应满足对应行业的标准规定

NB/T10209—2019

6.1.1路基设计之前应收集沿线水文、气象、地震、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勘察试验 工作,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 参数。改建道路设计时,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 6.1.2路基设计应根据风电场工程道路分类、使用要求及收集 的前期资料,结合施工方法和当地经验,提出设计方案。 6.1.3路基设计应考虑气候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等因素,选 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 6.1.4路基设计应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设置完善 的排水系统或防冻害设施,以及必要的路基防护工程。 6.1.5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道,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 护支挡工程,并妥善处理废弃方,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 毁沿线构筑物、农田、房屋等。 6.1.6路基填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的相关要求。 6.1.7土石方调配设计应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土、集中弃土

6.1.6路基填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6.1.7土石方调配设计应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土、集中弃土、

6.1.8路基工程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6.2.1风电场工程道路应按特种轴载计算路基工作区深度,确 定路床厚度。

NB/T102092019

6.2.2路床填料应均匀,其最小加州承载比(CBR)满足上路 床不应低于5%,下路床不应低于3%。

1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2压实度不应低于94%,当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 路面时其压实度不应低于95%。 3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6.2.4路床处理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 加固材料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 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

6.3.1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 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 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应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床 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3路堤填料最小CBR值,上路堤不应低于3%,下路堤不 应低于2%。当填料CBR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 定材料处理。 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应直接 作为路堤填料。 5浸水路堤、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宜选用渗水性良好的 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选用细粒土填筑时,可采用石 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处置。

93%,下路堤压实度不应低于

NB/T102092019

性质、边坡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路堤边坡坡 率不宜陡于表6.3.3的规定值。 2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 3修筑在地面横坡陡于1:5的山坡上的路堤,应将原地面 挖成台阶,其宽度不宜小于2m。 4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和陡坡路堤,边坡形式坡率 应根据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路基边坡高度、填料性质等,结合 经济与环保因素,经稳定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工点设计。断 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路基稳定分析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O的相关规定执行。

表6.3.3路堤边坡坡率

注:用大于25cm的石块填筑路堤且边坡采用干砌时,其边坡坡率应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

6.3.4陡坡上的半挖半填路基,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可采用护 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 不足时,可设置挡土墙。

6.3.5护肩路基的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

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 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加固。

NB/T10209—2019

6.3.6风电场工程道路采用砌石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砌筑,内侧填石。 2砌石顶宽不应小于0.8m,基底面应向内倾斜,砌石高 度不宜超过15m。砌石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6.3.6的规定值

表6.3.6砌石边坡坡率

6.4.1路堑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土石类别及其结 构、边坡高度、工程地质条件、排水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等,结 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当地质条件良好且土质均匀,路堑边坡坡率可采用表 6.4.1的规定值。

表6.4.1路堑边坡坡率

注:1非均质土层,路堑边坡可采用适应于各土层稳定的折线形。 2边坡高度较大时,表中数据宜取缓值。 3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NB/T10209—2019

2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 基设计规范》JTGD30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点设计。 6.4.2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质、岩石性质和稳 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边沟外侧宜设置碎落台,其 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其宽度 不宜小于2.0m。

6.4.3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应设置地表排水

6.5.1风电场工程道路路基应根据当地水文、气象、地形地质 条件、筑路材料分布、道路性质、使用要求等,采取工程防护和 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防冲刷要求时应设置浆砌石或水泥混凝土骨架;对植物不易生长 或过陡的边坡,可采用抹面、喷浆、捶面、勾缝以及砌筑边坡渗 沟、护坡、护墙等措施;对完整性较好、稳定的硬质岩石边坡, 可不做防护。

6.5.3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设置在稳定的边坡上。当路基利

5.3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设置在稳定的边坡上。当路基稳定 不足时,应设置支挡加固工程

6.5.4沿河路基受水流冲刷时,应根据河流特性、水流性质、 河道地貌、地质等因素,结合路基位置综合比较确定防护 措施。

6.5.5在地面横坡较陡地段,当修筑路堤有顺基底及基底

5.5在地面横坡较陡地段,当修筑路堤有顺基底及基底下软

弱层滑动可能,或开挖路堑有滑动可能时,应设置挡土墙或采取 其他加固措施。

6.5.6挡土墙设计应根据路基横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和地

载能力,结合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及工程投资进行技术经济比 较,合理确定挡土墙类型、位置、起点、长度和高度。

NB/T102092019

6.6.1风电场工程道路应根据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及 桥隧、风电机组安装平台设置情况,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防排疏结合、保护环境的原则,设计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防 排水系统。

.6.2边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 地形地质条件、对路侧安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和施工方法 确定。 2土质边沟可采用梯形或三角形;石质边沟、砌体边沟可 采用梯形、矩形或三角形;水泥混凝土边沟可采用U形、梯形 矩形或三角形。 3梯形、U形和矩形边沟底部内侧宽度不宜小于40cm 深度不宜小于40cm;干旱地区边沟宽度和深度均可采用30cm。 4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 5冲刷较大或易产生路基病害时,应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6.6.3截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 基的路堑坡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 布设。 2截水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结合设置位置、排水量、地 形及边坡情况确定。截水沟可采用梯形或矩形,底部宽度可采用 50cm~60cm,深度可采用40cm~60cm。 3截水沟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 4截水沟内的水应排到路基范围以外,不宜引入路堑边沟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需要通过边沟排泄时,应采取防路基冲刷或淤 塞边沟措施。 5截水沟应进行防渗加固,冲刷较大时还应采取防冲刷加

6.6.4排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

NB/T102092019

1排水沟断面形式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排水沟可采 用梯形和矩形,其尺寸应按排水流量计算确定。 2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与其他排水设施的连 接应顺畅。 3冲刷较大或易产生路基病害时,应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6.6.5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或强度时,应根据地下水类型、含 水层埋藏深度、地层的渗透性等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拦 截、引排、疏干、降低等措施,地下排水设施应与地表排水设施 相协调。地下排水设施形式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隔离层、排 水垫层、暗沟、渗沟等措施。 2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存在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仰斜式 排水孔、渗井等措施。

6.7.1取王场、弃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路段所需取土或弃方 数量,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土地、环境 保护等要求,统一规划设计。

6.7.2取土场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取土场不应影响路基边坡稳定。 2 取土场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土质和坡高确定。 6.7.3弃土场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规范》GB51018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弃土场不应影响路基边坡稳定。 2弃土场宜选择在低洼处的荒地或坡地。在保证排水的情 况下,宜将土堆摊平利用。 3弃土场内侧坡脚至路堑坡顶之间应根据土质和边坡高度

NB/T102092019

保留一定的距离,宜取2m~5m。 4弃土场边坡坡率应根据土质和堆土高度综合确定,顶面 应设置不小于2%的横坡。 6.7.4取土场和弃土场应采取排水、防护支挡和绿化等措施

6.8.1风电场工程道路路基拓宽设计前,应查明既有道路和拓 宽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填料性质以及路基的稳定情况等。 6.8.2经查明既有路基无明显损坏且强度及稳定性满足改造要 求时,应全部利用;当部分损坏或不满足改建要求时,可加固利 用、改建或拆除重建。

6.8.3路基拓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拓宽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既有路堤相同,且符合要求 的填料。 2拓宽既有路堤时,应在既有路堤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 度不应小于1.0m;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m时,可采取超宽 填筑或翻挖既有路堤等工程措施。 3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小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NB/T10209—2019

7.1.1风电场工程道路路面应根据风电场工程道路的性质、使 用要求、运输任务、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施工方式和养护条件 等进行设计。

7.1.1风电场工程道路路面应根据风电场工程道路的性质、使 用要求、运输任务、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施工方式和养护条件 等进行设计。 7.1.2路面材料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7.1.3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应根据道路功能及用途确定。路面 等级及面层类型可按表7.1.3划分

等级及面层类型可按表7.1.3划分

表7.1.3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

7.2.1路面结构可分为单层、双层和多层三种型式。双层路面 应包括面层和基层,多层路面宜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

NB/T102092019

7.2.2路面结构宜采用双层路面结构,地质条件较好地段可采 用单层路面结构,采用高级、次高级路面结构时应采用多层路面 结构。

7.2.2路面结构宜采用双层路面结构,地质条件较好地段可采 用单层路面结构,采用高级、次高级路面结构时应采用多层路面 结构。 7.2.3路面横断面型式(图7.2.3)宜采用槽式横断面,当采 用级配碎石、级配砾石路面及低等级路面时可采用全铺式横 断面。

用级配碎石、级配砾石路面及低等级路面时可采用全铺式横 断面。

图7.2.3路面横断面型式 1一路面:2一路肩:3一路基

7.2.4路拱横坡应根据路面等级及路面类型确定,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风电场工程道路宜采用双向路拱横坡。采用高级路面 次高级路面时路拱横坡应取1.5%2%;采用中级路面时路拱 横坡应取2%~3%;采用低级路面时路拱横坡应取3%4%。 多雨或降雨强度较大地区宜取高值,干旱地区宜取低值。 2当采用单向直线型路拱时,路拱坡度宜采用1%~3%

7.3.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时各类结构层宜按材料回弹模量自上 而下递减进行组合,层间结合应紧密。 7.3.2当采用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时,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O和《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 7.3.3当采用中级路面、低级路面设计时,面层设计宜符合下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 7.3.3当采用中级路面、低级路面设计时,面层设计宜符合下 列规定:

7.3.3当采用中级路面、低级路面设计时,面层设计宜符合下

石、级配碎石、级配砾石面层厚

NB/T102092019

30cm,当地质条件较好时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0cm

14cm~20cm,宜铺砌在砂或其他透水性材料的垫层上。 3粒料加固土路面,利用当地砂砾、未筛分碎石等材料加 固土路面,厚度宜为10cm~20cm,不另设磨耗层。 4泥结碎石、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等面层宜设置磨耗层 磨耗层宜采用砂砾、细石,厚度宜为2cm~3cm 7.3.4当采用中级路面、低级路面时,基层设计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基层的宽度可与面层同宽。 2石灰土、碎石灰土、砾石灰土等可用于路面基层,厚度 宜为10cm30cm。 3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天然砂砾等作为路面基层时,厚 度宜为15cm~20cm。 4散铺块石、片石、卵石作为路面基层时,单层铺筑厚度 宜为12cm~18cm。石料最天尺寸不应大于层厚的80%。 7.3.5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易发生冻胀翻浆的路段宣设置垫层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较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垫层材料宜采 用不含土和有机杂质的砂或砂砾,厚度宜为15cm~20cm

7.4.1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类型时,面层材料 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Q 或《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有关规定。 7.4.2路面基层可采用砂、片石、大块碎石、大块砾石等材料。 砂应采用粗砂或中砂,片石及大块碎石、大块砾石的石料硬度应 高于4级,颗粒最大尺寸不应超过压实厚度的90%。

7.4.3作为面层材料的碎石、砾石,针片状颗粒状含量不应走

NB/T102092019

7.4.4天然混合料宜接近级配要求,泥结碎石路面材料可采用

7.4.4天然混合料宜接近级配要求,泥结碎石路面材料可采用 天然碎石或人工碎石。 7.4.5泥结碎石路面黏土的塑性指数宜采用10~20,用量宜采 用15%~20%;天然混合料黏土的塑性指数宜采用8~15,用量 宜采用15%~25%。

NB/T102092019

8.0.1桥梁、隧道应根据风电场工程道路的性质、使用要求和 发展需要,按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要求设计;必要时应进 行永久和临时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方案。 8.0.2涵洞应根据水文、地形、地质条件进行设计,并应满足 道路排水系统及农田排灌的需要。 8.0.3桥梁、涵洞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 用规范》JTGD6O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 计规范》JTG3362的相关规定。 8.0.4隧道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O的相关规定。 8.0.5涵洞可分为管涵、盖板涵、箱涵等型式,涵洞孔径、跨 径应符合表8.0.5的规定。

表8.0.5涵洞孔径、跨径

8.0.6涵洞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0.50m、0.60m、0.75m的孔径适用于无淤积地区的灌 溉渠,排洪涵洞跨径不宜小于1.00m。 2涵洞长度大于15m且小于等于30m时,其内径或净高 不宜小于1.0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其内 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 高不宜小于1.50m。

NB/T102092019

3圆管涵涵底纵坡不宜大于3%,盖板涵、箱涵涵底纵坡 不宜大于5%。当涵底纵坡天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 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洞身及基础应分 段做成阶梯形,前后两节涵洞盖板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其厚度的 1/4。 4涵洞进、出口应采取防冲刷及消能措施。 5置于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根据涵洞的涵底纵坡及地基 土情况,每隔4m~6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高路堤路基边缘以 下的洞身及基础每隔适当距离应设置沉降缝;旧涵洞接长时,应 在新旧接头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采用弹性不透水材料填塞。 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6路线转角大于90°,曲线半径较小,弯道前纵坡大于 4%,且坡长在200m内又无其他涵洞时,在弯道附近宜设置涵 洞;路线由大于5%的坡段过渡到小于3%的坡段,在此200m 内无其他涵洞时,在变坡点附近宜设置涵洞。 7平原微丘区道路经过天然河沟、人工渠道位置,以及长 期积水的低洼地段时应设置涵洞。

9.1.1风电场工程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应根据道路交通运 输需要进行设计。 9.1.2风电场工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包括交通标志、护栏 避险车道等。

9.2.1 交通标志的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道路交叉口应设置指示标志或警示标志。 2视距不良、急弯、陡坡、高路堤、地形险峻等路段应设 置警示标志。 3严重积雪和强风影响路段,以及漫水桥、过水路面路段 均应设置警示标志。 4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道路前进方向的行车道上方或右侧。 9.2.2护栏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侧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塔、危险品储 藏仓库时应设置护栏。 2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时应设置护栏。 3路侧有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1.5m以上水域时 应设置护栏。 4柱式护栏外侧至路肩边缘的距离宜采用25cm~50cm。 5 墙式护栏应建在挡土墙顶、岩石或坚实基础上。 9.2.3.避险车道应设置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缓 冲等设施。

NB/T102092019

NB/T102092019

9.2.4视距不满足要求的弯道外侧应设置凸面镜。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的有关规定

NB/T102092019

A.0.1采用半挂车运输设备时,道路圆曲线加宽(图A.0.1) 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日A.0.1半挂车运输时道路圆曲线加宽

2若将外侧扫尾范围计入路面宽度范围,道路圆曲线加宽 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B/T102092019

NB/T102092019

A.0.2采用后轮转向车运输设备时,道路圆曲线加宽(图

1不考内侧侵占、外侧扫尾,道路圆曲线加宽值应按 列公式计算:

2若将外侧扫尾范围计入路面宽度范围,道路圆曲线加宽 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B/T10209—2019

NB/T10209—2019

图A.0.2后轮转向车运输时道路圆曲

3若将内侧侵占范围计入路面宽度范围,道路圆曲线加宽 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若将内侧侵占、外侧扫尾同时计入路面宽度范围,道路 圆曲线加宽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6=461+6s1+6s2

NB/T10209—2019

NB/T10209—2019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NB/T102092019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

NB/T10209—20 条文说明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NB/T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NB/T10209一2019,经国家能 源局2019年6月4日以第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我国风电场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 规、技术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 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 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NB/T102092019

NB/T 102092019

3.1.2场内道路指自进场道路通向各风电机组位置,并与各机 位的吊装场地相连接的道路。施工期道路指施工期设备运输车 辆、施工车辆通行的风电场场区内道路。检修道路指运营期检修 车辆通行的风电场场区内道路。 本规范中技术指标取值依据施工期叶片、塔筒、机舱及主变 等重大件设备的运输要求确定。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19版)3.2设计车辆及设计荷载

3.2.1风电场建设期设备运输过程中,风电机组的塔筒、叶片、 机舱、轮毂及变压器等均属于大件、重件,其运输车辆的通过条 件决定了运输道路的技术指标。现在风电场大都选择单机容量大 于或等于1.5MW的机组,单个叶片长度一般介于45m~70m甚 至更长,单节的塔筒长度一般介于18m~30m,塔筒最大直径 4.5m~5m。实际多采用牵引车结合长轴距半挂车的车辆运输: 为克服运输困难,近些年开发出叶片专用举升运输车、塔筒专用 低平板运输车、伸缩抽拉半挂车、后轮转向运输车等多种专用运 输车辆。运输时,车辆及大件设备对空间的要求及动力性能决定 了道路设计各项主要指标的选取。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采用的设计车辆以社会运输车辆和特殊 运输车辆相结合的车型,以适应建设期及运营期的需要。由于风 电设备运输车辆种类繁多,而对设计指标取值起决定因素的主要 是叶片、塔筒运输时最为困难的通过条件,故设计车辆采用常规 叶片、塔筒的运输车辆。具体工程设计时与实际运输车辆进行比

NB/T10209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