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81.10-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10部分:系统试验规程.pdf

DLT 1981.10-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10部分:系统试验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52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981.10-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10部分:系统试验规程.pdf

ICS29.240.99 CCS F 21

中华人大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

DL/T1981.102020

环保分类管理名录2018(完整)DL/T 1981.102020

Unifiedpowerflowcontroller Part 10: System test specifications

DL/T1981.102020

DL/T1981.102020

DL/T1981.102020

统一潮流控制器 第10部分:系统试验规程

自用丁 本文件。 3.1 分系统试验subsystemtest 在完成分系统中所有单体设备安装调试的基础上,对分系统整组功能和性能进行现场检查的 试验。 3.2

系统试验systemtest 在完成分系统试验后,将成套设备或系统接入电网,在运行电压下对其规定功能、性能进行现场

系统试验systemtest 在完成分系统试验后,将成套设备或系统接入电网,在运行电压下对其规定功能、性能进行现场

DL/T 1981.102020

DL/T1981.102020

4.1UPFC在投入运行之前应进行系统试验,系统试验应在UPFC的设备试验及分系统试验元成开验 收合格后实施。 4.2系统试验应参考工程技术规范、设计图纸、设备说明书,并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 4.3在系统试验过程中,应对反映UPFC设备性能及电网运行的稳态数据、动态数据和暂态数据等进 行跟踪监测。UPFC设备功能和性能指标均应满足技术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4.4UPFC系统试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表1规定的试验项目,对于某些UPFC工程所要求的特殊功能 性能,可根据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增加相应项目。

表1UPFC系统试验项目

DL/T1981.102020

4.5系统试验完成后应开展UPFC试运行

5.1.1已完成UPFC系统试验对电网运行方式要求分析、影响校核及设备过电压、过电流水平计算。 5.1.2调试期间的电网电压调节范围、线路功率调节范围及稳定限额已按电网运行要求制定,相关试 验暂停条件已明确。 5.1.3已编制完整的系统试验方案及相关测试方案,明确了系统试验项目、试验内容及安全措施 要求。 5.1.4已完成电网背景电能质量指标及UPFC站内背景电磁骚扰强度、噪声强度测量。

5.2UPFC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2.1UPFC系统已完成分系统试验,并全部验收合格,相关主设备(见附录A)应具备带电条件,换 流阀水冷系统已具备投运条件,有关记录齐全完整。 5.2.2待试验区域的接地线已全部拆除,箱柜已关好并上锁;不满足带电要求的施工临时设施已全部 拆除,待试验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已有明显隔离、安全标识。 5.2.3 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等安装齐全,正确整定。 5.2.4 UPFC站内与相关电网调度部门之间的通信畅通。 5.2.5 站内控制、保护(包括通道)、测量、监控、计量等装置安装齐全,正确整定,设备已正确标识 调度命名和编号。 5.2.6 6UPFC及相关设备的控制保护系统已按调度下达定值正确整定并投运。 5.2.7 监控系统运行正常,不应出现影响系统试验的告警信号。 5.2.8 站内消防设施齐全,并已通过验收。 5.2.9 站内辅助电源系统投入运行。 5.2.10 照明、暖通、防潮、视频等设施按设计要求安装试验完毕,已投入正常使用。 5.2.11 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下的不带电顺序控制试验已完成,且结果合格。 5.2.12 不带电保护跳闸试验已完成,所有跳闸回路正确。

5.3电网侧应具备的条件

5.3.1电网运行方式已经按照系统试验方案调整完毕。 5.3.2 UPFC串联接入的线路及其相关的保护已经启动投运。 5.3.3 UPFC并联侧接入系统已带电或具备带电条件。 5.3.4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已按调度下达定值正确整定,并投入。

DL/T1981.102020

6.1.1在UPFC一次设备未带电、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下,在盘柜前/后门正前方20cm处,在开门和关 门两种状态下,手持站内通信对讲机/手机通话,对讲机发射的功率在3W~5W范围内。任何二次设 备不应出现误动和异常。 6.1.2在UPFC一次设备未带电、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下,可利用隔离开关切/合距离控制室最近的交流 空母线,测量有关二次传导回路于扰电压或电流。任何二次设备不应出现误动和异常。

6.2.1.1 试验条件

试验应具备如下条件: a)并联变压器交接试验已完成,结果满足GB50150的要求; b)并联变压器分接头处于阀侧额定电压挡位; c)并联变压器冷却系统正常运行; d)并联变压器阀侧断路器及其两侧隔离开关处于分闸位置。

6.2.1.2试验要求

并联变压器充电投切次数不应少于5次,其中第一次充电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前次断电到 次充电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15min。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测量投、切空载并联变压器试验过程中励磁涌流和操作过电压,励磁涌流峰值和操作过电压应 在预期的限制值之内,并联变压器相关保护不应误动作; b) 充电试验后并联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测试按GB50150和DL/T722的规定进行,测 试结果应满足要求; c)并联变压器分接头挡位、冷却风扇启动应符合设计要求; d)油箱表面温度分布及引线接头温度测量按DL/T664进行,测量结果应满足要求; e)噪声测量结果应满足GB/T1094.10及GB/T1094.101要求; f)并联变压器电压相序应正确。

利用并联换流器输出的无功功率进行并联变压器负载试验,并完成控制保护系统带负荷校验 并联变压器运行情况。试验可结合换流器STATCOM运行方式下的稳态控制试验进行。

6.2.3分接头控制试验

6.3串联变压器启动试验

6.3.1.1试验条件

DL/T1981.102020

6.3.1.2试验要求

6.3.2.2试验要求

6.3.3阀侧旁路运行试验

6.3.3.1试验条件

试验应具备如下条件: a)串联变压器带电试验已完成,且结果合格; b)串联变压器网侧、阀侧旁路开关均处于合闸位置; c)串联变压器网侧绕组与线路连接。

6.3.3.2试验要求

DL/T1981.102020

不应小于30min。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测量网侧旁路开关分合过程电磁暂态分量,考核串联变压器绝缘; b)串联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测试按GB50150和DL/T722进行,测试结果应满足要求: c)油箱表面的温度分布及引线接头温度测量按DL/T664进行,测量结果应满足要求; d)利用线路负荷电流对相关控制保护在附录B所示的串联变压器区测点进行带负荷校验。

6.4.1并联换流器交流侧充电试验

6.4.1.1试验条件

试验应具备如下条件: a)换流器及水冷系统交接试验已完成,结果满足DL/T1513、GB/T30425及相关标准要求; b)水冷系统运行正常,内冷水电导率在合格范围内; c)换流器启动电阻投入; d)并联换流器交流侧连接、直流侧隔离。

6.4.1.2 试验要求

可连接至并联侧交流系统的换流器,通过并联变压器阀侧断路器进行换流器充电,充电次数不应 少于2次,其中,换流器第一次带电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前次断电到下次充电的时间间隔不宜 小于15min,或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换流器充电联锁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b)换流器交流侧电压相序及幅值应正确 c) 换流器阀控系统应能正常工作,预检功能正确,回报子模块电压和状态信号应正确; d)直流侧电压极性和采样正确,经预定充电时间,子模块电压、直流电压应达到设计或技术规范 要求; e) 换流器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换流器相关保护不应误动作,如有异常或故障应能正确报警,保 护应正确动作; 换流器充电应无异常电磁暂态过程,换流器充电电流峰值、桥臂电流和操作过电压等应在预期 限制值之内; g)启动电阻应无过热,温升应符合设计要求。

6.4.2串联换流器直流侧充电试验

6.4.2.1试验条件

试验应具备如下条件: a)换流器及水冷系统交接试验已完成,结果满足DL/T1513、GB/T30425及相关标准要求; b)水冷系统运行正常,内冷水电导率在合格范围内; c)换流器启动电阻投入; d)并联换流器交流侧、直流侧均连接,且交流侧充电试验已完成,且结果正确; e)串联换流器直流侧连接,交流侧与电网隔离。

6.4.2.2试验要求

对于UPFC串联换流器,应由并联换流器通过直流侧进行充电试验,具体要求如下

DL/T1981.102020

通过合上并联变压器阀侧断路器对并联换流器充电,串联换流器由并联换流器通过直流侧充 电,充电次数不应少于2次,其中,换流器第一次带电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前次断电 到下次带电的时间间隔不宜小于15min,或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1)换流器充电联锁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2)换流器阀控系统应能正常工作,预检功能正确,回报子模块电压和状态信号应正确; 3)直流侧电压极性和采样应正确,在预定充电时间后,子模块电压和直流电压应满足设计或 技术规范要求; 4)换流器控制系统能正常工作,换流器相关保护不应误动作,如有异常或故障应能正确报 警,保护正确动作; 5)串联换流器直流侧充电功能正常; 6)充电试验中应无异常的电磁暂态过程,换流器充电电流峰值、桥臂电流和操作过电压等应 在预期的限制值之内; 7)启动电阻应无过热,温升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多个串联换流器共用一个并联换流器的多端UPFC,应分别进行单个串联换流器直流侧充 电的试验以及多个串联换流器直流侧同时充电的试验

6.4.3充电触发试验

换流器充电完成后,以给定电压参考波形作为调制波解锁换流器,使换流器进行空载输出。试验 要求如下: a)对于并联换流器,交流侧充电完成后,将并联换流器与交流系统隔离,解锁换流器,不少于5 个周期后闭锁换流器。 b)对于串联换流器,在换流器交流侧隔离或者串联变压器网侧与交流系统隔离的情况下,直流侧 充电完成后,解锁换流器,不少于5个周期后闭锁换流器。 c)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1)解锁过程中,换流器控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所有控制保护设备不应出现误动和异常;如 有异常或故障应能正确报警,保护正确动作。 2)换流器交流侧电压波形、相角差、相序及幅值应正确,无缺电平情况,空载输出电压波形 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换流器阀组触发相序、控制保护系统锁相环节应正确。 4)换流器控制系统应能补偿数据处理延时,控制系统延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补偿控制 系统数据处理延时所引起的相角差

6.5STATCOM运行方式试验

6.5.1初始运行试验

6.5.1.1短时解锁试验

在STATCOM运行方式下,换流器采用无功功率控制模式,无功功率输出按零功率设定,对换流 器进行短时解锁,解锁次数不宜少于3次,最长解锁时间不宜大于10s,其中第一次解锁时间不宜大 于10mS。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换流器解锁和闭锁时序正确,系统运行稳定: b)换流器解锁进入稳态后直流电压、调制比等参数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DL/T 1981.102020

DL/T 1981.102020

)换流器解锁期间应无异常电压、电流,监控后台应无告警信号及保护动作信号。

6.5.1.2 启停试验

a)手动解锁换流器,并持续运行15min,系统直流电压应平稳上升至额定值,子模块电压应符 合设计要求。 b)手动闭锁该换流器,系统直流电压应平稳下降至不控整流水平,子模块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c)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1)换流器解锁、闭锁时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系统应无异常电压、电流,直流电压、子模块电压应平稳变化。 3)控制系统应无异常告警信号,相关控制保护不应误动作;如有异常或故障应能正确报警 保护应正确动作。 4)阀厅、直流场设备应无放电现象,换流阀避雷器及直流场避雷器不应动作。

6.5.1.3紧急停运试验

STATCOM运行状态下,手动启动紧急停运,检查换流器闭锁时序正确,并联侧交流断路器跳闸

6.5.1.4控制系统手动切换试验

STATCOM运行状态下,手动切换控制系统主值状态与备用状态,两套控制系统切换功能应 十要求,切换过程中不应对直流电压、功率产生影响,切换后系统应稳定运行。

6.5.2稳态控制试验

NY/T 3438.1-2019标准下载6.5.2.1无功功率控制试验

换流器控制模式设置为无功功率控制,依次设置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参考值为从零到额定值之间 数个典型值,以设定的升降速率进行无功功率升降,每阶段保持15min。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记录运行参数,包括: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无功功率、并联变压器分接头挡位、桥臂电流、 直流电压、调制比等,运行参数应与设计值相符。 b)监测UPFC接入点的电能质量指标。 c)无功功率升/降过程应平稳,并达到参考值稳定运行,直流电压及子模块电压稳定。 d 并联侧无功功率与设定参考值间的稳态误差不宜超过土1%,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C.2;平均升 降速率与设定参考值间的误差不宜超过土5%,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C.3;或上述误差满足技术 规范要求。

6.5.2.2电压控制试验

直, 以设定的升降速率进行电压升降,每阶段保持15min。试验中进行如下检查: a)记录运行参数,包括: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无功功率、并联变压器分接头挡位、桥臂电流、 直流电压、调制比等,运行参数应与设计值相符。 b)监测换流器接入点的电能质量指标。 c)电压按照设定速率平稳升/降,并达到参考值稳定运行,直流电压及子模块电压稳定。 d)并联侧交流电压与设定参考值间的稳态误差不宜超过±1%,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C.2;平均升

DL/T1981.102020

降速率与设定参考值间的误差不宜超过土5%师范学院抗滑桩施工组织设计,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C.3;或上述误差满足拉 规范要求。

6.5.2.3控制模式切换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