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220-2021 电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仪器化压痕法检测技术规程.pdf

DLT 2220-2021 电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仪器化压痕法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2220-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5460
下载资源

DLT 2220-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220-2021 电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仪器化压痕法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 77.040.10 CCS F 22

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

DL/T22202021

SL252-2000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条文说明0L/T2220202

电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仪器化压痕法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stru ndentationmethodfortesting mechanicalpropertiesofmetalmaterialsinpowerstations

DL/T2220—2021

DL/T2220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大唐锅炉压力 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湘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 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沧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春秋阳光科技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先龙、常青、段鹏、王家庆、孙明成、梁军、唐丽英、张国栋、杨湘伟、 杜晋峰、梁世容、蒋云、许学龙、杨朝、王松、刘俊健。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大唐锅炉压力 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湘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 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沧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春秋阳光科技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先龙、常青、段鹏、王家庆、孙明成、梁军、唐丽英、张国栋、杨湘伟、 杜晋峰、梁世容、蒋云、许学龙、杨朝、王松、刘俊健。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2220202

电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仪器化压痕法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仪器化压痕法对电站部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的部件为管道、集箱、受热面管、容器、轴、紧固件、铸锻件、机架等,适用的 荷范围为2 N~3kN。

本文件中力学性能测试所用到的符号和说明见表

表1力学性能测试的符号和说明

DL/T 22202021

DL/T 22202021

DL/T 22202021

DL/T22202021

图2最大测试载荷下球形压头压痕示意图

检测人员应按DL/T931的规定,取得力学性能II级以上技术证书,且经过仪器化压痕检测方法的 专门技术培训并合格。

7.1.1检测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压头、载荷和深度测量装置及夹具等。要求如下: a)驱动装置可对试件施加连续载荷,载荷误差范围宜在土1.0%以内。 b)球形压头宜选用碳化钨硬质合金,压头直径宜采用0.5mm、1mm、2.5mm;维氏压头宜采用 金刚石正棱锥体压头。 c)检测设备能够连续采集和存储检测过程中的载荷、压痕深度数据。 d)夹具可采取底座、磁铁、链条等对测试件进行固定及位置调整。 7.1.2设备的校准按照GB/T21838.2执行。

2.1试件表面与压头接触区域不应有影响检测的氧化物、润滑剂等异物 2.2试件厚度不应小于压痕深度的10倍及压痕直径的3倍的较大值。

.3.1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宜为10℃~35℃,应相对稳定,温度波动幅度不超过士10℃。 7.3.2避免或减少冲击、振动和电磁于扰等对检测结果不利的因素。

件应被牢固支撑,测试面法线与加载方向夹角不

压痕位置与试件边缘或相邻压痕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见表2。

DL/T22202021

每次检测时都应设置载荷与压痕深度曲线的零点,零点设置的不确定度不宜超过最大 的1%。

试验循环采用控制压痕深度的方法。最大的压入比为0.6,压痕深度增加和减少速率均不天 于5μm/s,压痕深度保持时间不小于0.5s,载荷卸载率为50%70%,载荷的加载和卸载次数均不小 于15次,试验曲线如图3所示。一般单个检测区域内,进行3次~5次检测。检测点之间距离满足8.2 的要求。

图3压痕法测定的拉伸性能试验曲线

按照附录A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电站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见附录B,小于或等于M30的高 栓连接副的机械性能和硬度见附录C。

a)检测管道、集箱、容器等部件的母材和焊缝时,可根据管件或筒节的规格大小在环向、轴向上 等分设置检测点。测试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时,应进行抛光、腐蚀以区分不同区域。

c)检测紧固件时,应选择光杆部位。 d)检测轴类部件时,应选择端部,且在圆周方向等分设置检测点。

DL/T22202021

检测区域表面应打磨见金属光泽,使用不低于600目砂纸处理,必要时抛光

a)夹具与检测设备固定应满足8.1的要求。 b)管道、集箱、容器等部件检测时一般选用链条固定,见附录D。当外径较大(≥500mm) 时,也可选用曲面磁铁。检测设备底座与部件无法完全接触时,可使用垫铁。 c)铸锻件检测一般选用曲面磁铁固定;条件满足时,也可使用链条固定。 d)水冷壁检测时可选用曲面磁铁固定。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管宜选用专用夹具,如V形夹 具,见附录D。 e)紧固件检测时宜选用V形夹具,紧固件直径过小不满足夹具要求时,可使用垫片。 f)轴类部件、塔架可选用链条或曲面磁铁固定,

按照8.4进行检测。

DL/T 22202021

A.1确定接触半径a和接触面积

附录A (规范性) 压痕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附录A (规范性) 压痕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采用卸载曲线计算接触深度,即

h。 一未考虑堆积/沉降影响的接触深度; hmax 一最大压深: 弹性压深,采用公式(A.3)计算弹性压深。

.............

h是卸载曲线的切线与深度轴的交点(见图A.1),の是压头形状系数,考虑了卸载时接触面积的

在计算接触半径和接触面积时,考虑材料堆积/沉降的修正办法,即

GB 55007-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书签).pdfc2 a*2 4+n 4 ± 1

式中: —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 R—压头半径; 4 接触面积的半径; a —未经修正的接触半径。

A.2确定表征应力和表征应变

日兰施组一标).pdf根据公式(A.6)计算表征应变ε.:

tan一接触边缘的剪切应变; 一与材料无关的常数,推荐α=0.14。 在完全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根据公式(A.7)计算表征应力α.:

DL/T2220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