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SEA 002-2020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pdf

T/GSEA 002-2020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54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GSEA 002-2020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pdf

T/GSEA002—2020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 发布

I/GSEA002—2020

I/GSEA002—2020

JG/T 503-2016标准下载T/GSEA0022020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的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及设计输出的形式、光伏方阵设 计、电气设计、监控系统设计、消防设计、防雷设计和安全防护设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项目 的经营/投资、采购、运维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带储能、聚光、跟踪、双面发电功能及BIPV形式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T/GSEA002—2020

4.1应充分获得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建立信息文件档案,信息文件除法规及强 制标准外主要包含: a)当地电力系统的要求; b)顾客合同的要求; c)项目场地的实际情况。 4.2应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与核算,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 4.3系统各部分设计方案应满足对应T/GSEA001一2020对该部分的功能、性能的要求。 4.4设计的系统方案应能明确清晰表达系统的完整性,应以表格、公式、图纸、图形等组成,输出满 足功能的说明书、结构图、原理图、线路图等。 4.5 设计的图纸、图形应协调统一,满足GB/T18229、GB/T14665和GB/T50786的相关要求。 4.6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a)避开经常受到悬浮物或腐蚀性气体严重污染的区域; b)不应影响所在建筑的采光、通风、排水、防水、伸缩变形等功能,且不应引起建筑物的能耗增 加: c)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后,应考虑相邻建筑物的日照要求; d)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后不应超出所在建筑或所在建筑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并不影响所在 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4.7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宜考虑可回收性设计。 4.8未设置进入屋面的通道时,应设置检修楼梯,可选用金属爬梯、旋转楼梯等

I/GSEA002—2020

D.1 应获得拟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屋面的结构设计、 结构材料、耐久性、安装部位的构造及强度等技 术资料。 5.2 应对拟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屋面结构的特性参数进行复核、验算和确认,所增加的荷载由光伏发

5.3 应进行光伏方阵总体设计,根据设计依据分析和设计参数的确认,给出初步的方案,内容至少包 括下列要点:

a)主要支架结构的材料; b)支架结构形式; c)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区域及方位; d)各栋建筑物安装光伏组件类型和装机容量; e)系统总装机容量; f)其他设计要求说明。

a)主要支架结构的材料; b)支架结构形式; c)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区域及方位; d)各栋建筑物安装光伏组件类型和装机容量; e)系统总装机容量; f)其他设计要求说明。

5.4光伏组件选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满足合同要求; b) 满足使用寿命的要求; c) 满足经济合理性要求。

a.) 满足合同要求; b) 满足使用寿命的要求; C 满足经济合理性要求。

建筑的采光功能; b) M3 建筑的通风功能; c)建筑的排水功能; d)建筑的伸缩变形功能; e)当破坏所在建筑防水功能时,应做防水、密封处理,处理后应满足所在建筑的防水要求。 5.5.5光伏方阵与电气设计结合应考虑: a)光伏子方阵中光伏组件数量宜考虑光伏组串数,以便于布线: b)各类管线、线槽、电气设备等的安装与设置。 5.5.6应设置合理的安装、维护通道,通道宽宜大于等于500mm。 5.5.7当光伏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距离屋面边缘<1500mm,且女儿墙低于300mm时,应设置围栏 围栏高度不低于900mm。

5.5.8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

5.9应设置清洗设施,单个清洗点的辐射半径宜在15m~20m,最低水压不宜小于0.07MPa, 宜大于0.35MPa。

支架结构设计时,其形式和材料应考虑以下因素: a) 1 技术可行性一一合理设计支架结构的形式,材料方便加工,易于采购; O) 2 经济合理性一一性价比选材; C) 施工便利性一一支架结构形式方便现场施工; ?① 安全性一一防风、防震、防雷、防火等对人身安全、财产、环境的影响、

I/GSEA002—2020

I/GSEA002—2020

5.6.2 文架结秘设计应进行安全可显

5.6.4计算时应考虑:

a) 项目所在地25年一遇最大风压、雪压、温度等荷载; b) 1 在抗震区域还应计入地震作用效应; C) + 大跨度支架钢结构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所在建筑设计年限相同; ? 与建筑结构同时施工的预置理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与所在建筑设计年限相同。 注:风荷载、雪荷载25年的取值参照GB50009。

组合中比较取得: a)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 b)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 c)标准组合。 5.6.6支架结构的防腐设计应满足系统25年使用寿命要求,可用但不限于以下技术: a) 合理选用材料,如钢材、铝材、不锈钢、合金钢等; b) 采取相应防腐措施,如电镀、热镀、涂防腐漆等。

5.7光伏支架基座设计

5.7.1混凝土屋面基座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5.7.1混凝土屋面基

6.1电气设计信息输入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前,应对所在建筑配电系统现状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下列技 术信息: a)月 所在建筑电气一次图、所在建筑配电房设备布局图等配电情况; b) 所在建筑电气电缆井、电缆沟图纸; c)光伏组件布置总平面图、各建筑光伏组件布置平面图; d) )所在建筑电力用户用电现状或用电规划情况: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前,应对所在建筑配电系统现状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下列技 术信息: a)月 所在建筑电气一次图、所在建筑配电房设备布局图等配电情况; b)所在建筑电气电缆井、电缆沟图纸; c)光伏组件布置总平面图、各建筑光伏组件布置平面图; d) )所在建筑电力用户用电现状或用电规划情况;

I/GSEA002—2020

6.2.1总体设计时,完成系统规模和接入形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a)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容量; b)所在建筑配电系统用户用电容量及电压等级; c)月 所在建筑配电系统一次系统构成; d)所在建筑配电系统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等的布置情况。 6.2.2系统规模和接入形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容量和电压等级应与所在建筑配电系统匹配; b)低压并网时,并网接入容量不宜超出上级变压器容量的85%; c)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应确保所在建筑的供电功能的完整; d) 1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不应超出所在建筑配电网电力承载能力,并保持所在建筑配电网稳 定性; e)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能质量应满足GB/T12326、GB/T12325、GB/T14549、GB/T15543 的要求。 参加以下植式。

6.3.1应进行光伏组件选型设计,确定光伏组件型号,考虑下列因素: a)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应满足合同要求,宜选用转换效率较高的产品; b)光伏组件衰减率,晶硅光伏组件衰减率首年不高于2.5%,25年总衰减率不高于20%;薄膜 光伏组件衰减率首年不高于5%,25年内总衰减率不高于20%; C) 经济合理。 6.3.2如合同另有要求,按合同确定光伏组件型号。

进行变流设计,本标准选用逆变器实现变流功能 标准所涉及的变流是指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I/GSEA002—2020

如技术可行,可选用其他方法实现变流

2 1 宜优先选用组串式逆变器; b) 1 宜优先选用具备灭弧功能的逆变器; C) 1 宜选用中国效率较高的产品; 2 系统接入电压为低压时,额定输出电压应与并网接入电压一致;系统接入电压为高压时,优先 选择额定输出电压480V及以上逆变器; e) 1 额定容量应与接入该逆变器的光伏组件容量相匹配; f) 11 最大功率跟踪工作电压应与接入该逆变器的光伏组串设计相匹配; g) 1 谐波含量不超过5%; h) 1 具有通讯功能,且通讯接口协议可开放; 心 2 当系统接入电压等级为35kV及以上时,根据电力部门的要求,宜具备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 越或零电压穿越功能。 4.3逆变器的安装布置应满足6.10要求。 4.4逆变器直流输入、交流输出电缆选型、及电缆布线应满足6.11要求。

6.5.1应进行光伏组串设计,确定光伏组串数,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同一光伏组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 b)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应在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内; c)光伏组串的最大开路电压不能超过光伏组件昼间环境极限低温下光伏组件最大系统电压及逆 变器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 d)车 输入逆变器的光伏组串峰值功率不宜超过逆变器最大输入功率。 6.5.2光伏组串的串联数按式(1)和式(2)进行计算:

式中: K,一一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统; K、一一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统; N一一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t一一光伏组件昼间环境极限低温(℃); t一一光伏组件昼间环境极限高温(°℃); Vdcmax一一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 : “一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I/GSEA002—2020

6.1 直流汇流设计应根据逆变器接入回路的设置情况及光伏组串回路数确定,可选用下列方式 a) 1 组串直接接入逆变器汇流; 6 2 直流汇流箱汇流; C) 直流汇流箱和直流配电装置两级汇流; d) 其他直流配电装置汇流。

6.6.2直流汇流箱设计

6.2.1需设置直流汇流箱的情况有: a) 单台逆变器直流输入回路数不足以接入光伏组串回路数; b)逆变器直流侧不具备过流保护或防雷功能。 6.2.2直流汇流箱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车 输入回路均应具备过流保护和监测功能; b) 1 输出回路应具备过流保护及防雷功能; C) 1 室内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20,室外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54。

b) 输出回路应具备防雷功能; c)直流配电装置与逆变器非相邻布置时,输出回路应具备过流保护功能; d)室内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20,室外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54。 6.6.4直流汇流装置的安装布置应满足6.10要求。 6.6.5直流汇流装置输入、输出电缆选型及电缆布线应满足6.11要求,

6.7.1交流汇流设计应根据布线需求及线损要求确定,可选用下列方式: a)交流汇流箱汇流; b) 1 交流汇流柜汇流; c)交流汇流箱和交流汇流柜两级汇流; d)其他交流汇流装置汇流。 6.7.2交流汇流装置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2 电压等级应与并网接入电压等级相匹配; b) 输入回路均应具备过流保护功能; C) 输出回路应具备过流保护和防雷功能; d) 1 室内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20煤气发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室外布置时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IP54。

I/GSEA002—2020

I/GSEA002—2020

6.7.3交流汇流装置的安装布置应满足6.10要求。 6.7.4交流汇流装置输入、输出电缆选型及电缆布线应满足6.11要求。

a)电力部门要求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需经隔离变压器与电网隔离; b) 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压与并网接入点电压等级不一致。 5.8.2变压器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变压器高低压侧额定电压分别与并网电压和逆变器额定交流输出电压一致; b)如当地电力部门无要求,变压器额定容量应大于接入此变压器的逆变器额定容量之和; c)室内安装时宜选用干式变压器SCB10以上等级; d)室外安装时应选用箱式变压器,宜选用干式变压器; e)根据逆变器性能要求,设计双分裂变压器、双绕组变压器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变压器; f)联接组别可选用: 1)低压并网时,Yn,d11型; 2)高压并网时,Dy11型。 6.8.3变压器的安装布置应满足6.10要求。 6.8.4变压器输入、输出电缆选型及电缆布线应满足6.11要求,

马鞍山秀山新区医院一期医疗综合楼工程电气施工方案.doc6.9并网计量装置设计

a 1 并网回路应设置可视断点的电气元件; b) )并网回路应具备防雷功能; C) 1. 计量装置应满足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光伏发电电能计量点(关口)应设在光伏发电与电网的产权分界处,产权分界处按国家有 关规定确定; 2)产权分界点处不适宜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关口计量点由光伏发电业主与电网企业协商确 定; 3)1 计量装置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DL/T448的相关规定; 4) 通过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的光伏发电,同一计量点应安装同型号、同规格、准确度 相同的主、副电能表各一套,主、副表应有明确标志; d) 1 计量装置应设置独立计量室,并应铅封处理; e) 1 应满足当地电力部门的其他要求,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1)光伏发电站应配置电能质量实时监测设备,所装设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应满足GB/T19862 的要求。当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光伏发电站应安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 确保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合格; 2)光伏发电站应具备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存储功能,对于10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发电站,应 具备实时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功能; 3)通过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的光伏发电的公共连接点应装设满足GB/T19862要求的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应至少保存一年,必要时可供电网企业调 用。 3并网计量装置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I/GSEA002—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