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496-201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规程

T/CECS 496-201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S 49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90 MB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199994
下载资源

T/CECS 49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496-201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规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

污泥庆氧消化系统 29 3.1 一般规定 (29 3.2 工艺设计 (30) 3.3 池体构造 (31 3.4 管道布置 (33) 3.5 污泥搅拌 (34) 3.6 污泥加热 (35 沼气收集与处理系统 (37 4. 1 沼气收集与储存 (37 4.2沼气处理与利用 (39 4.3 安全设计 (41 沼液收集与处理系统 (42 5.1 沼液收集 (42 5.2 沼液处理与利用 (42) 5 施工与验收 44 6.1 施工 (44 6.2 调试 44 6.3验收 运行与维护 (46) 7.2污泥厌氧消化系统 (46) 7.4沼液收集与处理系统 (49)

系统 (29) (30) (31) (33) (34) (35)

3.1.1污泥泥质分析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物 理性质包括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密度、流动性和可塑性等:化学性 质包括总氮、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碱度、挥发性脂肪酸 oH值等:卫生学指标包括大肠杆菌、细菌、蛔虫卵等。 3.1.2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情况将直接影响污泥厌氧消化运行 效果·如污水预处理中的除渣、除砂效果将对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产 生直接影响。尤其初次沉淀池污泥更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污 泥中的砂粒和纤维等物质,实现对管道、阀门、泵体和厌氧消化池 的保护,消除或减轻堵塞、缠绕、磨损、沉积等现象。 沉砂池一般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的砂粒 设计,在沉砂池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污泥中不含粒径大于0.2mm 的砂粒。细小杂物及纤维毛发对污泥消化并不构成潜在危害,有 潜替在危害的是较长、较结实、不易断的纤维绳索之类的杂物,现行 国家标准《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GB/T51063规定,各种原 料经预处理后,不得含有直径或长度大于40mm的固体悬浮物 本规程也规定污泥预处理后不宜含有长度大于40mm的纤维。 3.1.3设置初次沉淀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剩余污泥的碳氮比为 5:1左右,有机物分解率低、分解速度慢,气体产生量较少,单独 进行厌氧消化比较困难;而初沉污泥的碳氮比为10:1左右,是 种易被产甲烷菌利用的基质,气体产生量较大。因此,规定剩余污 泥宜与初沉污泥合并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化学污泥指污水深度处 理产生的污泥

5:1左右,有机物分解率低、分解速度慢,气体产生量较少,单独 进行厌氧消化比较困难;而初沉污泥的碳氮比为10:1左右,是 种易被产甲烷菌利用的基质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气体产生量较大。因此,规定剩余污 泥宜与初沉污泥合并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化学污泥指污水深度处 理产生的污泥。

化池的数量不应少于两座,对于少数小型项目也可仅设置一座消 化设施,以免单池体积过小。为便于厌氧消化池的切换,并调节部 分容量共享,规定每座消化池可将一部分污泥转移到另一座消化 池。 3.1.5为便于管理和减少通风装置的数量,相关设备宜集中布 置,室内应设通风设施。

置,室内应设通风设施。

3.2.1进行厌氧消化的污泥一般包括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有时 还包括化学污泥。应根据不同污泥的泥量、泥质,计算确定设计规 模。

.2.2为保证污泥厌氧消化效果、效率,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

的消化时间宜控制在20d30d

化是指污泥在同一个厌氧消化池中完成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两级 厌氧消化将整个消化过程分为两级,第一级消化池加热、搅拌和收 集沼气;第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第一级消化后的余热继 续消化,其主要功能是浓缩污泥和排除上清液。 在不延长总消化时间的前提下,两级厌氧消化对有机固体的 分解率并无提高。一般由于第二级的静置沉降和不加热,提高了 厌氧消化污泥的浓度,减少了污泥脱水的规模和投资,但随着污泥 脱水技术的发展,厌氧消化污泥浓度对脱水设施影响减小,污泥庆厌 氧消化多采用单级。

.2.5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采月

重力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在96%~98%之间,厌氧消化池挥发性 固体容积负荷宜采用0.6kgVS/(m².d)~1.5kgVS/(m².d);采 用机械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在94%~96%之间,厌氧消化池挥发 性固体容积负荷为0.9kgVS/(m²:d)~2.3kgVS/(m.d),规定 不宜大于2.3kgVS/(m3·d)。考虑到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不仅

和浓缩方式有关,同时也与原污泥性质有关,因此规定根据消化池 进泥的含水率选择消化池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

3.2.6有机物降解率是指通过厌氧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被降解 去除的百分比,可按下式计算。

去除的百分比,可按下式计算。

VSR= (QXpXw) Q, X p. Xw

式中:VSR— 有机物降解率(%); 进料污泥体积流量(m/d); Q 出料污泥体积流量(m"/d); P 进料混合液污泥浓度(kg/m): Pa 出料混合液污泥浓度(kg/m); 3 进料污泥有机物含量(干基)(%) 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规定,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中有机物降解率应大于40%;现行国 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污泥消化后挥发性固 体去除率应大于40%;美国EPAPART503规定,污泥厌氧消化 后可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大于38%,若未达到该要求,则继续通过 实验室试验进行判定。考虑到我国污泥有机物含量普遍较低,且 由于泥质的季节性变化,有机物降解率也呈现一定的波动,较难稳 定达到大于40%的要求。因此规定有机物降解率宜为35%~ 45%,较符合实际情况。 沼气产气率可以根据厌氧消化的动力学方程来估计,一般为 0. 75Nm/kgVSS去除~1.10Nm*/kgVSS除。

3.1污泥厌氧消化池池形应具有工艺条件好、防止沉淀、没有 区、混合良好、易去除浮渣和泡沫等特点。卵形消化池在德国和 日本采用较多,我国也有卵形消化池

卵形消化池和传统圆柱形消化池的综合比较见表1。高径比 大的圆柱形消化池具有与卵形消化池相似的优点,因此也推荐采 用。

表1卵形消化池和传统圆柱形消化池综合比较

3.3.2为便于池底排泥和满足上部集气、清除浮渣的要求,卵形 消化池池体上、下锥体母线与水平面夹角宜取45°。根据国内和 国外已建工程的统计,卵形消化池的高度与最大内径之比宜为 1.50~1.75。从结构方面考虑,结合已建工程,规定卵形消化池的 最大内径不宜大于25m。 3.3.3污泥庆厌氧消化池的池盖、池壁和池底等主体结构层的外侧 专汉里保润海小 AE9E5

池内形成正压或负压。浮动盖式消化池一般不需设计气柜,适用 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消化,以及高径比较小的池形,国外采用 较多,缺点是泡沫严重时会产生倾斜。因此规定厌氧消化池可采 用固定盖池顶.也可采用浮动盖池顶,设计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集气罩收集沼气后通过沼气管路输送,应设冷凝器、阻火器 等。集气罩内可安装消泡喷嘴,去除消化池内可能产生的泡沫。 安全阀可采用水封式安全阀。观察窗用于观测消化池内池面的工 况,应采用双层结构,并安装内部水刷和观测灯,便于操作人员在 消化池运行时对池内的情况进行观察。消泡装置应采用旋转式喷 嘴,用于去除消化池内泡沫和浮渣层。 污泥属于非牛顿流体,在搅拌间歇,污泥粘度升高,污泥中的 气体上升速度变慢,气体滞留在污泥中导致污泥体积膨胀。一 气体快速释放,易造成污泥外溢和沼气泄漏,因此在设计时宜预留 定的膨胀空间。按照国外设计经验,膨胀空间的容积宜占总有 效容积的3%~5%。 3.36为了维持污泥厌氧消化池的设计容积设计中应设置人孔

3.3.6为了维持污泥厌氧消化池的设计容积.设计中应设置

3.4.1污泥会在管路中淤积,设计须考虑管道的清洗或冲洗,管

3.4.1污泥会在管路中淤积,设计须考虑管道的清洗或冲洗,管 道布置应保留合理间距,易于采用清理污泥管道的专用设备进行 清理。

对于两个以上污泥厌氧消化池的系统·消化池之间宜设置连 通管,同时由于管道种类繁杂、空间位置局限等因素,管道布置建 议采用地下综合管廊

3.4.2美国处理标准规定.厌氧消化池应设置多个污泥进口,其

立置应使污泥短流最小化:消化池中央液面上方至少设置一个达

型厌氧消化池容积在2500m以下,一般设置一根进泥管。厌氧 消化池污泥液面上方进泥有助于搅拌均匀和破碎液面浮渣,下方 进泥有助于液位的稳定。因此规定厌氧消化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设置多个进泥口,泥位上方应至少设置一个进泥口,具体根据消 化池容积确定。

4.3在污泥厌氧消化池不同液位设置出泥口,可改变消化池内 液位,并改变消化池有效容积、消化时间和内部压力。应用可调 代溢流口,可调整溢流管出泥的高度

3.4.3在污泥厌氧消化池不同液位设置出泥口,可改变消化

3.4.4在厌氧消化池的不同液位设置污泥循环管,便于选择

池顶,最少为两个,管口位置一个在消化池中部,一个在池边。因 此规定应至少设置两个取样管。

3.4.6为了减少污泥管道外表面的热损失,应敷设保温结

3.4.7污泥厌氧消化池溢流或表面排渣管排渣时,均有可能发

沼气外泄,设在室内(指经常有人活动或值守的房间或设备间内, 不包括户外专用于排渣、溢流的井室)存在爆炸风险,危及人身安 全。水封的作用是减少沼气泄漏,并避免空气进入厌氧消化池影 响消化条件。

3.5.1污泥厌氧消化池内的污泥搅拌方式包括机械搅拌、沼气搅 拌和泵循环搅拌。机械搅拌应用最为普遍;沼气搅拌具有无机械 磨损、搅拌力大、不受液面变化影响的特点,但其运行管理复杂,能 耗高,安全性较差;泵循环搅拌只适合于较小的带漏斗形底和锥形 页盖的常规消化池,对于较大的消化池搅拌效果较差,常与其他搅 伴方式结合使用。卵形消化池独特的形状使其易于选择简单的机 械搅拌方式,国内外大 械搅拌

3.5.2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每

将全池污泥完全搅拌(循环)的次数不宜少于3次,依据是参照间 歇搅拌的常规做法(5h~10h搅拌一次),每日搅拌(循环)次数不 少于3次相当于至少每8h完全搅拌一次。 间歇搅拌时,规定每次搅拌的时间不宜大于循环周期的一半 (按每日3次考虑,相当于每次搅拌时间小于4h),主要是考虑设 备配置和操作的合理性。如果规定时间太短,设备投资增加太多; 如果规定时间太长,接近循环周期时,间歇搅拌就失去了意义。 3.5.3采用能正反向转动的搅拌器,可防止污泥中的纤维等杂物 缠绕浆板,当消化池内设置导流筒时,通过调节搅拌器转向可使污 泥在导流筒内向上或向下混合流动,改善搅拌效果。因此规定搅

备配置和操作的合理性。如果规定时间太短,设备投资增加太多; 如果规定时间太长,接近循环周期时,间歇搅拌就失去了意义。 3.5.3采用能正反向转动的搅拌器,可防止污泥中的纤维等杂物 缠绕浆板,当消化池内设置导流筒时,通过调节搅拌器转向可使污 泥在导流筒内向上或向下混合流动,改善搅拌效果。因此规定搅 拌器应能正反向转动

缠绕浆板,当消化池内设置导流筒时,通过调节搅拌器转向可1 泥在导流筒内向上或向下混合流动,改善搅拌效果。因此规定 拌器应能正反向转动

3.6.1污泥厌氧消化池污泥加热方法主要分为池外加热和池内 加热。池外加热设备费用较高,但因污泥和热水都是强制循环,传 热系数较高,有助于污泥搅拌,易于清扫和修理。池内加热包括热 水循环和蒸汽直接加热两种方式:热水循环热效率较低,循环热水 管外层易结泥壳,进一步降低热传递效率,同时维护困难,已较少 使用;蒸汽直接加热的热效率较高,设备投资省,操作简单,局部污 泥虽有过热现象,会使厌氧菌暂时受到抑制,但能立即恢复代谢作 用,不会造成微生物作用的降低。 近年来设计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大多采用池外热交换方式加 热,有的扩建项目仍沿用了蒸汽直接加热方式,也有采用联合加热 的方法。因此规定污泥厌氧消化池污泥加热宜采用池外热交换或 蒸汽直接加热

3.6.2常用的热交换器包括套管式、管壳式和螺旋板式。

数污水处理厂采用套管式热交换器,其清理工序简单,操作方 ,效果也较理想,换热效率达到95%以上。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具有占地小、热效率高、不易堵塞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也有成功 应用的经验

3.6.3采用蒸汽直接加热时,蒸汽管道在泥面上设止回阀,可防 止污泥倒流入蒸汽管道内。

3.6.3采用蒸汽直接加热时,蒸汽管道在泥面上设止回阀,可防

3.6.4供给污泥厌氧消化池的热量,主要包括使原污泥温度提高 到要求值的耗热量,补充消化池池盖、池壁和池底的热损失,以及 投配和循环管道的热损失。厌氧生物化学反应以及污泥水蒸发为 气体,产耗热量较少,在设计中可不考虑

3.6.5污泥厌氧消化热源尽可能采用余热利用,或采用沼气锅灯

纳 提供,因应急等原因造成能量缺口,可采用外来热源进行补充,因 此应考虑备用热源

3.6.6污泥厌氧消化对温度要求较高,同时具有热负荷变化较

可采取的热平衡自动调节措施包括:热水循环分为多个独立 的热水子系统;在供热端和需热端之间设置水力开关,避免需热端 负荷变化对供热端产生冲击;对热交换器设计独立的热水循环泵 和三向阀,进水水温高时形成内循环,水温低时开启外循环,使温 度传感器实时反映换热器水温,等等

.6.7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以免发生故障或定期检查时完全

锅炉用水水质应符合低压锅炉给水水质标准,当硬度不满足 要求时,应对原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减少原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 原水硬度。 在蒸汽管道中,为了不使分离出的冷凝水倒流,蒸汽管道应按 与蒸汽流动方向同向坡度安装。管内的压力也可用来输送冷凝 水,沿管道应设排除冷凝水的措施。当锅炉停止工作时,蒸汽管内 出现负压,污泥会倒入管内,应设置真空破坏阀。加热管由于温度 升高,发生热膨胀,引起管道伸缩或偏心,应设置伸缩管

4.1.2当空气中含有5%~14%(按体积计)的甲烷时,就可

防止地面沉降对连接部位造成扭曲变形。 沼气管道材质选择应考虑沼气中硫化氢的腐蚀性,尤其是未 净化的沼气中含有较多硫化氢和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后,与硫化氢 结合,易对管道造成腐蚀,因此规定沼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

平衡和缓冲设计原则,在沼气收集与储存管路中设置沼气平衡气 柜,从而避免系统压力波动造成的安全阀水封破封和沼气外溢,确 保厌氧消化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时,为防止大气污染和火灾,并保持整个沼气收集与处理系统压 平衡,多余的沼气应燃烧消耗。由于外燃式燃烧器明火外露,遇 风时易形成火苗或火星飞落,可能导致火灾,故规定燃烧器应采 内燃式。

4.1.6沼气收集与处理系统中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气体流

气体利用设备和沼气燃烧器的压力。

4.2.1去湿和过滤处理指采用水体分离器(过滤器)和沉淀物捕 集器来去除沼气中的水沫和沉淀物。应根据沼气含硫量和用气设 备的要求,设置沼气脱硫装置。脱硫装置应设在沼气进入沼气柜 之前。脱硫作用是降低沼气H,S含量,减少沼气对后续管道和设 备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沼气燃烧产生的烟气对 大气的污染

4.2.2干式脱硫的脱硫剂一股采用氧化铁;湿式脱硫的吸收

为NaOH或Na,CO溶液:生物脱硫是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 氧条件下,通过硫细菌的代谢作用将H,S转化为单质硫。为保 脱硫效果,可采用两种脱硫方法联合使用的方式,如湿式脱硫十 式脱硫工艺等使不同脱硫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十式脱硫工艺等,使不向脱硫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2.3干式脱硫属于精脱硫.适用于处理量小、沼气中H,S浓度 相对较低的情况一般进入干式脱硫系统的初始HS浓度不应高 于1000mg/m²,出气H,S含量可降至20mg/m以下。若沼气中 H,S浓度过高,单独采用干式脱硫易出现超温现象。 常用的干式脱硫塔有固定床式和连续式。相对来说,连续式 干式脱硫塔工艺定量补充置换脱硫剂,可不间断连续运行,因此脱 疏效果较稳定.运行和维护费用较低,安全程度较高,具有一定优 势。 为了提高脱硫剂利用率,脱硫塔最少应设2组,以便交换使 用·阀门及管线的配置应方便串联、并联切换操作。 干式脱硫作用在20℃~40℃时效果最好,一般设计温度为 25℃~35℃.因此规定脱硫装置应设有保温措施。

4.2.3干式脱硫属于精脱硫.适用于处理量小、沼气中

沼气脱硫,可处理的HS浓度范围从50mg/m*到50gm, 率可达到90%以上。一般采用填充式喷淋洗净方式.沼气从

塔底部进入,上部排出:喷淋液则从脱硫塔顶部喷出,与沼气逆向 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喷淋液的消耗导致系统效率下降,应设计喷淋液自动补充系 统,通过监测pH值,自动补充新药液,以维持喷淋液的除H,S能 力。 湿式脱硫会产生废液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特定反应条件下,全部或部分除去二氧化碳、氨、氮氧化物和硅氧 烷等多种杂质,可使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90%以上。沼气纯化方 法包括吸收法、变压吸附法、低温冷凝法和膜分离方法,方法比较 如表2所示,其中吸收法和变压吸附法技术成熟度较高,较为常 用,低温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由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等原因应用 较少

表2常见沼气提纯技术比较

合利用。目前沼气主要是在污水处理厂内进行综合利用,包括用 于沼气锅炉的加热、沼气发电和驱动鼓风机等。当沼气提纯达到 天然气品质后,可输送至汽车加气站用作汽车燃料,也可并人燃气 管网或装罐用作民用燃气或工业燃气。

4.3.1地面应采用不发火地面,若采用绝缘材料做整体面层,应 采取防静电措施。

3.2电气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如全部采用防爆

4.3.2电气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如全部采用防爆

房、阀门控制间、管道层等,这些场所均存在沼气泄漏的可能,因此 规定电气设计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此规定应安装甲烷气体检测报警 装置,并在报警的同时切断进气、开启排风机,避免产生爆炸性混 合气体。

4.3.6为避免空气进入污泥厌氧消化池和沼气收集与处理系

防止过高正压或负压造成的破坏,厌氧消化池和沼气收集与处理 系统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过压安全阀、负压防止阀 过高正压或负压检测、报警装置,放空、排泥和排水阀应采用双阀 等)。

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定。

5.1.1美国标准规定,沼液排放管最小直径6.0英寸(150mm)。 根据我国《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沼液排放管的最小管径为75mm, 考虑到沼液中含有杂质易造成排放管的堵塞,本规程规定沼液排 放管的最小管径为150mm。 5.1.2沼液排放管弯头处是鸟粪石等沉积物积累的易发处,为保 特沼液排放管的畅通,应在沼液收集始端设置集渣设施,并尽量减 小饰送山恋目

5.1.2沼液排放管弯头处是鸟粪石等沉积物积累的易发处,为保 特沼液排放管的畅通,应在沼液收集始端设置集渣设施,并尽量减 少管道中弯头的数量。

5.2.1沼液经预处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单元,适用

5.2.1沼液经预处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单元,适用 于自有污泥厌氧消化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可采用脱氮除磷技 术,以减轻沼液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冲击。沼液单独处理达 标排放,适用于独立的污泥厌氧消化工程或者外来污泥比重较大 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排放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和《污水排人城镇下 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的有关规定执行。

外,依据美国EPA推荐技术,可利用污泥厌氧消化后的高氨象 衣度沼液为原料培养硝化菌,并将硝化菌投加到好氧反应池,可半 亏水处理系统的硝化能力提高约10%

.2.3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液若不能输送至现有污水处理厂

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6.1.2各分项工程应在施工

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互检),所有隐蔽工程应进行隐蔽验收

6.1.5、6.1.6为满足污泥厌氧消化池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不 水、不漏气的设计要求,消化池完工后,每座池必须做满水和气 密性试验。第一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其余两次注水为设计 水深的1/4,每次注水后,应观测池体的沉降量,当沉降速率不大 于0.1mm/d,方可继续注水。满水试验合格标准按照现行行业标 准《污水处理卵形消化池工程技术规程》CJJ161的有关规定

0.2.1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调试应按单机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和通 尼联动调试的顺序进行,完成前一阶段的调试并通过性能检测后: 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调试。各调试阶段前,均应编制调试方案,明 确调试进度安排和性能检测项目

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调试。各调试阶段前,均应编制调试方案,明 确调试进度安排和性能检测项目。 6.2.2系统联动调试在清水条件下进行,污泥庆厌氧消化系统和沼 液收集与处理系统可采用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进行联动调 试沼气收集与处理系统可采用空气进行联动调试。 管道阀门的渗漏包括外漏和内漏。阀门若存在内漏,将导致 运行时消化池进、排泥都不均匀,使工艺控制紊乱。因此规定应检 查管道阀门的严密性

6.2.2系统联动调试在清水条件下进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和沼

6.2.2系统联动调试在清水条件下进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

管道阀门的渗漏包括外漏和内漏。阀门若存在内漏,将导致 运行时消化池进、排泥都不均匀,使工艺控制紊乱。因此规定应检 查管道阀门的严密性,

6.2.3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4%(体积比)范围内时,遇到

6.2.3空气中的中统含量任57 ,迪到 明火或700℃以上热源即发生爆炸。在消化池气相、沼气管道和 沼气柜中.随厌氧消化污泥培养,甲烷在系统中的浓度逐渐上升, 必然经过5%~14%的爆炸区域。因此规定宜在培养厌氧消化污 泥之前进行氮气置换

6.2.4消化池启动可分为直接启动和添加接种污泥启

式。一般采用直接启动,启动时注满水、加热至设计温度、投加原 污泥,由于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培养需要时间,有机物去除和产 气能力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需要逐步提高进泥负荷。原 亏泥投加量一般为满负荷的20%.之后逐步增加到设计负荷,启 动周期一般为2~3个月。通过添加接种污泥可缩短消化系统的 启动时间.接种污泥量宜为消化池容积的10%。当所需要的接种 亏泥量较大时,可采用直接启动或分组添加接种污泥启动的方式

6.3.2污泥厌氧消化工程峻工验收前·应进行试运行,保证 稳定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6.3.3试运行期结束后,应进行运行测试。取样分析应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7.2.1连续稳定进出料控制是消化池运行负荷控制的重要环节

浓度、体积及污泥组分突变会影响抑制消化性能 进泥可采用容积法计量投泥,排泥可采用溢流方式或者液位 计控制排泥量。控制进泥量和排泥量,一是为了满足污泥浓度要 求,二是为了达到进排泥量相同。当排泥量大于进泥量时,消化池 液位下降,池内出现负压状态,当负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损坏负 压安全阀,空气进入池内降低甲烷浓度,甚至存在爆炸的危险。当 排泥量小于进泥量时,消化池液位上升,会导致污泥溢出或压力安 全阀破坏环。 同时,需要控制投加污泥的组分,例如碳氮比、pH值以及有 机物含量等。由于污水处理排泥量和污泥性质存在一定季节性变 化,作为后端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也需要总结相应规律,确定不同 季节的进泥方案,以减少冲击负荷,提高处理效率。 7.2.2产甲烷菌对温度的波动非常敏感,一般应将厌氧消化池内 的温度波动控制在土2℃以内。若消化液温度偏低或偏高(尤其是 温度急剧变化时),均会导致消化效果降低。以下原因可能会导致 消化液温度波动: (1)加热量不足或过高。进泥次数或一次进泥量发生变化 致使加热系统负荷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消化液温度发生波动。此 时应调整进泥周期和每次进泥量; (2)搅拌不均匀,导致污泥局部温度偏高或偏低。此时应调 整搅拌方式,保证均匀的搅拌混合。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会导致消化池内产生负压,应及时予以解 快:排泥量大于进泥量,此时应加强进、排泥量控制:排气量大于产 气量,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减少排气量;沼气搅拌设施漏气,此时 应对沼气搅拌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会导致消化池内气压升高,应及时予以解 决:进泥量大于排泥量,导致消化池液位升高,进而致使气相压力 增大,此时应加强进、排泥量控制,保持消化池液位的稳定;产气量 大于用气量,而大量的持续的剩余沼气无去向时,会导致消化池 的气相压力增大,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增大用气量;由于某种原 因导致沼气管路阻力增大时,会使消化池气压增大,此时需分析 气管阻力增大的原因,并及时予以排除。

决:进泥量大于排泥量,导致消化池液位升高:进而致使气相压力 增大,此时应加强进、排泥量控制:保持消化池液位的稳定:产气量 大于用气量,而大量的持续的剩余沼气又无去向时,会导致消化池 的气相压力增大,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增大用气量由于某种原 因导致沼气管路阻力增大时,会使消化池气压增大,此时需分析沼 气管阻力增大的原因,并及时予以排除。 7.2.4进泥中含有油脂和漂浮物,可能在消化池内形成很厚的浮 渣层,浮渣逐渐增厚变硬,不仅使热效率降低,同时严重影响污泥 搅拌混合和沼气的收集。加强污水处理阶段对油脂和漂浮物的分 离处理,可以从源头上消除消化池内形成浮渣的因素。此外,由于 悬浮物在静止状态容易互相聚集并粘附在一起,所以适当的污泥 混合搅拌也可以防止浮渣的形成。 一旦浮渣形成,可采用下列方法破碎浮渣: (1)在消化池内安装螺旋浆式破碎机,将浮渣打碎; (2)将进泥或搅拌用的循环污泥喷到浮渣层,以打碎浮渣·并 且使污泥保持浸润状态防止形成浮渣。

7.2.4进泥中含有油脂和漂浮物,可能在消化池内形成很厚

7.2.5当污泥厌氧消化池泡沫严重时,会充满整个气室并进入沼

地底积砂太多,会缩小有效池容.影响消化效果;若池顶液面积累 浮渣太多,则会阻碍沼气自液面向气室转移。如果运行时间不长, 积渣积砂就很多则应检查污水处理中格栅和沉砂池的除污效果, 加强对污水预处理环节的工艺控制和维护管理

污泥庆厌氧消化池排空周期由运行方式、污泥种类等条件决定, 般运行5年~10年应排空一次。如果消化池主要管道、阀门堵 塞,或者浮渣太厚且不能采用一般方法解决,或者消化池内部设备 发生严重故障,也应排空消化池进行清理和检修。消化池排空时 进行气体置换,避免池内甲烷含量经过5%~14%的爆炸区域。 727良好的搅拌可以提供均勾的厌氧消化环境,是获得高效厌

一般运行5年~10年应排空一次。如果消化池主要管道、阀门堵 塞,或者浮渣太厚且不能采用一般方法解决,或者消化池内部设备 发生严重故障,也应排空消化池进行清理和检修。消化池排空时 进行气体置换,避免池内甲烷含量经过5%~14%的爆炸区域。 7.2.7良好的搅拌可以提供均匀的厌氧消化环境,是获得高效厌 氧消化的前提。消化池搅拌时,通常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底部排 泥时不宜搅拌:二是当消化池内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应停止搅拌。 7.2.8对采用机械搅拌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在运行期间,应监控 搅拌器电机的电流变化;对采用沼气搅拌的消化池,在产气量不足 或在消化池启动期间,应采取辅助措施进行搅拌

.2.8对采用机械搅拌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在运行期间,应监

7.2.9对污泥搅拌设备进行维护及检修的内容包括:

(1)反转机械搅拌器以甩掉缠绕的杂物; (2)检查搅拌轴穿顶板处的气密性; (3)对消化池内搅拌设施进行防腐处理: (4)及时紧固搅拌设备各连接部位的螺栓: (5)检查清扫搅拌设施的配电装置; (6)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对搅拌设施的附属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

.2.10热水锅炉投运前,应对锅炉和配套设施设备进行以下

(1)检查锅炉外观是否完好,附属零件装置是否齐全; (2)检查锅炉的给水设备、循环水泵等附属设备是否运转正 常; (3)检查气路是否有泄漏现象; (4)检查锅炉的出水管路、循环管路、排污管道是否正常,各阀 门是否可靠,无其是各个排污阀门是否都处于关闭位置; (5)检查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表和安全阀是否 齐全可靠;

(6)检查锅炉控制电柜是否正常,并在运行的锅炉电气控制柜 上悬挂运行标志。 热水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锅炉各承压部件和安全 附件是否正常。为防止锅炉安全阀阀芯和底座粘住,每周应对安 全阀进行一次手动或自动的排放试验;压力表存水弯管每月应至少 进行一次冲洗检查;排污应在低负荷工况下进行,每班至少一次

7.2.12蒸汽锅炉应保持正常汽压,运行压力不得超过规

安全阀应进行定期校验和定期手动放汽(水)试验,不得擅 拆卸封印或改变整定压力,发现安全阀失灵或异常DB37T 5177-2020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pdf,应立即上报 经检查检修后,重新封印,

(1)各加热设备均应除垢(泥垢和水垢): (2)若泥水热交换器发生堵塞,应利用高压水冲洗或拆开清 洗; (3)清洗或更换污泥加热系统的各种测温装置,校验和检定温 度计、巡检仪等; (4)检修各种闸阀和热交换器密封材料: (5)检查消化池和加热管道的保温效果;如果保温效果不佳 应更换保温材料。

7.4沼液收集与处理系统

7.4.1沼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磷,应定期对沼液管线进行高压反 冲洗,目的是防止形成结晶堵塞管道

冲洗,目的是防止形成结晶堵塞管道

8.0.4火源为防爆区域发生爆炸等危害的前提条件之一,故而预 防火源的出现尤为重要。该区域内应预防的火源包括烟火、硬物 碰撞产生的火花、雷电、静电产生火花和物体表面温度等。 8.0.10按避雷针、线及阀型或管型避雷器等装置的不同种类,分 别进行检修,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部件或装置,及时更换和检修DB34/T 3176-2018 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孔道数控压浆施工技术规程,保 证安全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