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394-2018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DB37/T 3394-2018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39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8.4K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5825
下载资源

DB37/T 339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394-2018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ICS 13.020.01 Z01

B37/T339420

Technicalguideof ConstructedWetlandWaterPurification System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L/T 1766.3-2019 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检修导则 第3部分:转子检修DB37/T 33942018

本指南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指南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张建、谢刚、史会剑、梁爽、武道吉、王洪秀、袁琦、孙丰凯、巩岩、孙海盟 康兴生

DB37/T 33942018

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 水在填料表面以上流动,从湿地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依靠根茎拦截、植物同化吸收以及系统中 微生物的降解等作用,使水质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填料表面以上流动,从湿地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依靠根茎拦截、植物同化吸收以及系统中 降解等作用,使水质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水在填料中流动,从湿地池体一端进入, 沿填料孔隙流向出水端,经填料表面吸附阻截、植物同化 吸收以及系统中微生物的降解等作用,使水质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并对污染物起过滤、阻截、吸附等作用的填充材料,如砂砾、 灰石、页岩、陶粒等,

水力负荷hydraulicloading

DB37/T33942018

再生水 recycled water 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

4.1.1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过程应符合国家及我省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4.1.2工程设计应包括人工湿地类型选择、平面布置设计、集配水系统设计、填料设计、植物配置、 防渗设计和附属设施设计。 4.1.3工程应根据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环境容量、国家及我省现行有关标准、当地水污染治理整体 规划,合理确定出水水质。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汇水区域内人工湿地在进水水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

2.1人工湿地建设规模按日处理能力可分为三类: 小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3000m/d; b)中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3000(含)~10000m/d; c)大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10000m/d

人工湿地建设规模按日处理能力可分为三类: a)小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3000m/d; b)中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3000(含)~10000m/d; c)大型人工湿地的日处理能力≥10000m/d

4. 3工程选址和工艺选型

4.3.1工程选址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水文水利、再生水回用、 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及对地下水水质与土壤的影响等因素,宜优先选择洼地、荒地等 便于利用的土地进行建设

4.3.2工艺选型应根据进水水质、

国素,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佳方案。 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出水口宜合理利用周边闲置土地和坑塘,建设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 工湿地相结合的人工湿地; b) 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可利用土地面积受限时,宜建设潜流人工湿地; 工程建设满足GB50201要求的前提下,宜利用河滩地、闲置坑塘、低洼地、塌陷地等建设表 面流人工湿地:

DB37/T33942018

d)在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附近,宜根据可利用土地类型、河流水质、水量建设人工湿地; 土地面积充裕时,宜建设表面流人工湿地。 4.3.3人工湿地系统由多个湿地单元构成时,可采取并联式、串联式、混合式等组合方式。 4.3.4 当人工湿地进水悬浮物浓度较高时,湿地前端宜设置生态滞留塘、生态砾石床等设施。 4.3.5构筑物布设应紧凑、合理,高程设计应尽量减少土石方调整,

4.4.1人工湿地设计参数要求

表1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4.4.1.2表面流人工湿地需设置一定比例深水区,一般控制在30%以内。 4.4.1.3当表面流人工湿地前端设置潜流人工湿地时,水力负荷可放宽至0.5m/(m·d)。 4.4.1.4潜流人工湿地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构成,多个处理单元并联时,各单元面积宜平均分布 并保证配水均匀。

4.4.2集配水系统设计要求

4.4.2.1人工湿地宜采用穿孔管、集(配)水管、集(配)水堰等装置保证集、配水均匀。 4.4.2.2穿孔管长度应与人工湿地单元宽度基本一致。管孔密度应均匀,管孔间距不宜超过人工湿地 单元宽度的10%。 4.4.2.3穿孔管周围应选用粒径大于穿孔管孔径的填料,并保证较大孔隙率,不宜超过50%。 4.4.2.4集、配水及进、出水管应考虑防冻设计。 4.4.2.5人工湿地应设置排空阀等排空设施。 4.4.2.6人工湿地可设置溢流堰、可调管道及闸阀等水位调节设施。 4.4.2.7人工湿地出水量较大且跌落较高时,应设置消能、防冲刷设施。 4.4.2.8 人工湿地总排水管进入地表水体时,应采取防止地表水体高水位倒灌的措施

4.4.3填料设计要求

DB37/T33942018

4.4.3.1填料应选择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比表面积较大、稳定性良好并具有合适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 的填充物。 4.4.3.2填料选择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QX/T 491-2019 地基电离层闪烁观测规范,应兼顾当地资源条件,选用砾石、碎石、火山岩、陶粒、 佛石、石英砂、石灰石、矿渣、炉渣等材料。 4.4.3.3填料充填应平整,且保持不低于35%的孔隙率。潜流人工湿地建成后试运行期填料孔隙率宜 控制在35%~50%

4.4.4植物配置要求

4.4.4.1应优先选用移栽后成活率高、耐污去污能力强、耐寒性好的芦弟、香蒲、蒲、莲、睡莲、 草、狐尾藻、黄花鸢尾、水葱等本地植物。 4.4.4.2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尤其要避免选择空心莲子草、凤眼莲、水盾草等外来 入侵物种。 4.4.4.3应根据人工湿地水深合理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根据季节合理配植不同生 长期的水生植物。 4.4.4.4应根据植物种类与工艺类型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挺水植物宜为(9~25)株/m,浮叶植物宜 为(3~9)株/m,沉水植物宜为(20~45)株/m。

4. 4. 5防渗设计要求

4.4.5.1表面流人工湿地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土壤渗透系数,采取必要防渗设计。

4.4.5.2防渗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施工、经济、工期等因素。 4.4.5.3防渗层下方基础层应平整、压实、无裂缝、无松土,表面应无积水、石块、树根和尖锐杂物。 人工湿地开挖时应保持原土层,并于原土层上采取防渗措施,

应在湿地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6)m/s; 土层渗透 系数不大于(10~6)m/s,且厚度大于500mm时,可不另做防渗,但需对该黏土层进行渗透 能力检测,确保防渗效果; b 防渗层应足够坚固DB13(J)T210-2016: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规程,防止植物根系穿透破坏: C 防渗材料采用聚乙烯膜时,应由专业人员用专业设备进行焊接; 防渗层完工后应进行渗透实验,

4.4.6附属设施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