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795-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指南.pdf

DB63/T 1795-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3/T 1795-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6005
下载资源

DB63/T 1795-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795-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指南.pdf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原则、范围、要求、流程、资料整理及分析、撰写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普查。

DB63/T1795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应严格遵守客观、公正、科学、合法、完整、准确、可靠的原则; 利用气象、统计、土地、水利、教育、医疗、民宗、民政等部门信息,实地走访调查收集信 息相结合的原则; 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符合经济、适用、安全有效、误差范围小GTCC-001-2018 铁路贯通地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原则。

DB63/T17952020

5.2.1应对普查对象性质、位置、地理环境、场所类型、防雷装置现状、防雷装置检测情况、历史雷 灾等。 5.2.2 应对建筑单体数量、人员数量,防雷避险场所等进行详细普查。 5.2.3 应使用仪器测试普查对象面积、高度、经纬度、海拔高度,所用仪器要求参见附录A。 5.2.4 应对普查对象所在乡镇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GDP等数据进行普查,精确到乡镇。 5.2.5应对普查对象所在地的闪电监测数据进行普查,精确到县(市)、行委。 5.2.6应对普查对象的雷电灾害应急演练、防雷安全执法检查、防雷安全管理、防雷安全知识培训等 内容进行普查。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问卷调查法。按照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基本信息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表B.1),对易燃易爆场 所、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旅游景区及宗教场所、专业工程、矿区等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获取资 料; 一实地调查法。通过到普查单位进行实地勘察、测试、咨询、调查等形式获取雷电灾害风险信 息; 闪电监测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法。采用科学技术手段从闪电监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 识别和提取、加工、分析获取雷电灾害风险信息; 统计分析法。对采集的雷电灾害风险信息通过专家评估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整理 剔除无关信息,并按照县域分别建立普查档案; 对全省各县的历史雷电灾情进行统计,对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

6.1.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相关的雷电、水文、土地利用、雷电灾情等资料均采用近

1.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相关的雷电、水文、土地利用、雷电灾情等资料均采用近5a以来的资

DB63/T17952020

6.1.2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按基准年份收集。无法收集基准年份数据,应以收集与基准年份接近的最 新数据代替。 6.1.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应取自于测绘部门具有审图号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地理信息 数据,包括土地面积、人口数据、地形地貌信息,细化到乡镇边界。 6.1.4应对普查区域内的闪电资料(地闪强度、地闪密度、闪电日数)进行普查,剔除小于2kA和大 于200kA的雷电流监测数据、本区域外监测数据及重复的闪电数据。 6.1.5地形图或数字地形图、地质图、河网密度图、土地利用图应采用1:50000分辨率或更高精度的 数字地图。 6.1.6详细收集历史雷电灾情数据(包括人畜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建(构)筑物损坏情况、直 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情况),常年易遭受雷击的部位、防雷装置检测等数据。 6.1.7应当保证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和结论正确性、所提出的雷电防御对策措施具有针对性、适用 性与可操作性

6.2.1经纬度、海拔高度、普查对象面积等数据应当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准。 6.2.2应测试各普查单位所在区域内的土壤电阻率数据,土壤电阻率测试方法见附录C。

3.1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灾害隐患点位置、基础设施和工程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收集或实地 取最新资料。 3.2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应记载变化情况。

6.4各类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记录样表

6.4.1必填普查记录样表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必须要填写的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基本信息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表B.1; 工程性措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表B.2; 非工程性措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防雷装置检测情况普查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闪电监测数据普查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5; 雷电灾害损失情况普查记录样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6。

6.4.2选填普查记录样表

不同类型场所情况普查记录样表,根据不同普查单位选填相应内容,参见附录B中的表B.7,

7.1按照普查内容进行初步调研,制定数据采集方案及人员分工。 7.2基于GIS技术完成雷电易发区域区划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区域边界核查确定 7.3根据普查内容、数据采集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质量核查、录入、复核、汇交。 7.4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步骤,见图1。

7.1按照普查内容进行初步调研,制定数据采集方案及人员分工。 7.2基于GIS技术完成雷电易发区域区划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区域边界核查确定。 7.3根据普查内容、数据采集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质量核查、录入、复核、汇交。 7.4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步骤,见图1。

DB63/T17952020

图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流程

8.1.1应将6.4所列的普查记录表、影像资料及其他各相关信息等数据资料,首先按照行政区域类别 进行分类,再次按照易燃易爆场所、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专业工程、旅游景区和宗教场所、其它普查 对象等行业类别进行分类。 8.1.2应逐项审查普查资料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对填写不完整、记录有误的资料不予采用。 8.1.3根据雷电灾害普查现场防雷装置状况,结合防雷装置检测结果,分析雷电灾害风险大小,结合 现场普查情况、现行防雷技术规范要求等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防护措施。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参见附录D。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见附录E。

DB63/T17952020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通道12(L1码); 更新率:1HZ; 首次捕获时间:40S; 协议:NMEA(GGAGSA GSV RMC); 精度: 5 m~10 m

采用如下两种类型的尺子: 一钢卷尺,包括: ·自卷式或制动式,测量范围在5m~10m; ·摇卷式或摇卷架式,测量范围在0m~50m; 游标卡尺全长0m~150mm,分度值为0.02mm。

采用如下两种类型的尺子: 一钢卷尺,包括: ·自卷式或制动式,测量范围在5m~10m; ·摇卷式或摇卷架式,测量范围在0m~50m; 游标卡尺全长0m~150mm,分度值为0.02mm。

A.2. 2激光测距仪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测量范围:0m~500m; 测量时间:距离测量0s~4s; 跟踪测量0s~1s。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度盘分划:360°; 最小刻度值:1"; 补偿范围:土2; 安装误差:±3"

A.3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

DB63/T1795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雷电穴害风险普查仪器和设备的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像素:大于2560X1920PPI; 等效焦距:38mm~114mm。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静像素:大于1920X1080PPI; 光学变焦:10倍; 焦距:44.7mm~447mm

A. 3.3 录音笔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录音时间:大于144h; 存储容量:不少于2 GB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量程:415mm/16in; 最大容许误差:(2.5+4L)um/(0.0001+0.000004L)in; 最大垂直误差:10um/<0.0004in; 分辨率:0.0001mm/0.001mm/0.01mm; 最大移动速度:0.5m/s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量程:415mm/16in; 最大容许误差:(2.5+4L)um/(0.0001+0.000004L)in; 最大垂直误差:10um/<0.0004in; 分辨率:0.0001mm/0.001mm/0.01mm; 最大移动速度:0.5m/s。

A.5土壤电阻率测试仪

符合如下性能要求: 量程:0.02m~200.0Qm,分辨力为0.1Qm; 量程:200.0Qm~6000.02Qm,分辨力为1.0Qm; 测试频率电压:128Hz,<40V 耐压:AC1.5kv50Hz1min。

DB63/T17952020

DB63/T17952020

表B.1至表B.7给出了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基本信息记录样表、工程性措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 非工程性措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记录样表、防雷装置检测情况普查记录样表、闪电监测数据普 样表、雷电灾害损失情况普查记录样表、不同类型场所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记录样表的样式。

表B.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基本信息记录样表

DB63/T17952020

表B.2工程性措施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样表

DB63/T1795—2020表B.4防雷装置检测情况普查记录样表填表字段单位记录填表说明单位名称接受普查单位是否处在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床、地下水出口处、山坡、山脚下、地理位置河边、湖边、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是否高算孤立使用性质易燃易爆、市政工程地址精确到门牌号普查时间格式为年月日防雷装置检测单位防雷装置检测周期选填项防雷装置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范防雷装置整改情况经度格式为度分秒纬度格式为度分秒海拔高度m人区域内所有人员,包括流动人口数人员固定资产万元选填项,若隐患点涉及危险危险品名称品,填写主要种类名称地方标准信用文字说明防雷减灾措施情况防雷减灾措施备注资料来源普查人(签名)普查时间至少2名人员签字复核人(签名)复核时间时间格式为X年×月×日普查单位盖章12

DB63/T17952020

麦B.5闪电监测数据普查记录样表

DB63/T17952020

表B.6雷电灾害损失情况普查记录样表

DB63/T17952020

表B.7不同场所类型情况普查样表

DB63/T17952020

四级法,布线如图C.1所示,4个测试电极位于同一深度的一条直 线上,测得的土壤视在电阻率按公式B.1计算:

p = 2元aU /I = 2元aR

图C.1四极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p = 2πa(a + b)R / b

DB63/T17952020

图C.2四极非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cm的圆钢或乙25mm×乙25mm×乙4mm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被测场地土壤中的电流场的深度及被测土壤的深度,与极间距离有密切关系。当被测场地的面积 较大时,极间距离a也相应地增大。 在各电极间距时得出的一组数据即为各视在主壤电阻率,以该数据与间距的关系绘成曲线,即可判 断该地区是否存在多种土壤层或是否有岩石层,还可判断其各自的电阻率和深度。 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a,求得视在土壤电阻率p与极间距离a之间 的关系曲线p=f(a),极间距离的取值可为5m、10m、15m、20m、30m、40m等,最大的极间距离am 般不宜小于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当布线空间路径有限时,可酌情减少,但至少达到最大对角线 的12/3

DB63/T17952020

层次分析法是把一个复杂系统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分解为若干个有序层次,每一层次中的元素具有大 致相等的地位,并且每一层与上一层次的某个指标和下一层次的若干指标有着一定的联系,每一层次之 间按照隶属关系,组建成一个有序的地界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层次结构模型中,根据客观事实的判断, 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数字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然后 利用向量的计算方法得出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组合计算所有层次的相 对权重系数,得到每个最底层指标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权重系数。其分析步骤为: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实际需要,玉树州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过程中,层次分析模型分共分 为3层:第一层为区分雷电灾害大小的目标层,第二层为影响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大小的指标层(准则层), 第三层为分析对象的目标层; 一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指标,本层次与之有 关的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的比较。依据选用的评估指标和层次模型,建立判断矩阵T,见式D.1:

根据Saaty标度法,矩阵中各项bi表示该项所对应的b;比b,的重要程度,如表D.1所示。取值相 表示两者重要性之比介于所列参考值之间,取值相应倒数表示两者之间的不重要程度。

表D.1两两比较赋值表

DB63/T17952020

图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

DB63/T17952020

图E.2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雇页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见表E.1。

售风险普查报告见表E.1

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DB63/T17952020

表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DB63/T17952020

表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表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表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DB63/T17952020

表E.1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TAF-WG4-AS0016-V1.0.0:2018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测试方法.pdfDB63/T1795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