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911-20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DB42/T 911-20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064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911-20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9.1.1在滑坡体进行削方减载时应对削坡的后壁及两侧的稳定性及可能存在的危害性进行评估,不能 因滑坡减载而导致后壁形成临空面产生次生滑坡。在削方施工前,应查明滑体后壁及滑体周边影响范围 内的岩土性质、结构特征及周边环境状况,对削方减载施工进行评估,确保削方施工的安全稳定性。 .1.2危岩体削方与滑坡减载工程都是危险程度较大的作业,危岩体削方常需爆破施工,危险程度更 高,制定详细的专项的安全防护方案是必要的

9.2.6对于大中型爆破工程,必须由具有爆破施工资质的企业来完成,必须具有相关部门核发的《爆 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爆破从业人员应持有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爆 破员证、安全员证和保管员证,并按核定的作业级别、作业范围持证上岗。 爆破专项方案一般包括:爆破施工方案、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安全技术措施、保护和监测 措施以及应急救援预案。方案经所在辖区公安局批准后,方可进行爆破作业。

4.6当对开挖坡面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时,为了减少超挖及对边坡的扰动,机械开挖必须预留0. 3m保护层,人工开挖至设计坡面,

10.1.1挡土墙有地基承载力、抗倾覆、抗滑移、墙体强度及排水等问题,大量存在施工质量不好、破 损等问题,以至墙体倒塌、损毁的实例不在少数。 0.1.3挡主墙地基必须保证稳定,即挡主墙地基不处于滑移区,也不处在变形区。 10.1.5开挖或加固后的挡土墙地基应由监理单位组织业主、勘查、设计等单位共同验槽。验槽达到设 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挡土墙的施工。 10.1.10墙后填土直接影响侧向土压力的大小,一般选用内摩擦角大的填料,其透水性强、侧向土压力 不大,而淤泥、耕植土、膨胀土等软弱有害岩土体作为墙后填料,不易碾压密实,产生变形后,雨水的

T/CCIAT0010-2019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岗位职业标准及条文说明DB42/T 9112013

参人进一步降低土体抗剪强度, 0.1.11进行墙后回填土施工时,空间狭窄,难以使用大型碾压设备,采用小型机械时,分层厚度不宜

10.2.1风化石自身抗压强度低,而且易风化、剥蚀,风化后物理力学指标降低,影响砌体结构的稳定 性,卵石表面形状呈不规则的圆形,既不利于砌筑,也不利于砂浆与砌石之间的紧密结合,因此本条对 彻体材料做了限制。 10.2.7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因砌筑方法不当而产生空洞、通缝及砂浆不饱满等质量通病,采用座浆法 彻筑,砂浆饱满,块石错缝搭砌

10.3.3基槽开挖后易形成高边坡,在暴雨冲刷、坡顶堆载等情况下易产生塌方等边坡失稳现象,对挡 土墙施工人员及机具设备造成威胁,因此宜分段开挖、分段流水作业施工。 0.3.4基槽遭受水浸泡,会降低基槽的地基承载力,挡土墙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墙身会产生裂缝,影 结构安全。 10.3.9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会发生离析、泌水的现象,通常须采用 串筒、溜槽、导管等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泌水。 0.3.12混凝土拆模过早会造成结构物缺棱掉角。在挡土墙结构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进行回填, 因过早承担墙后土压力和碾压荷载,会造成混凝土挡土墙开裂

.4.6加筋土的填料采用砾类主、砂类土、粉煤灰土、灰土及其它稳定土,可以增加填料与筋材 力,增强填料与筋材的整体性,提高加筋土挡土墙的稳定性。 .4.7本条主要是规定如何分层摊铺和压实加筋土填料,提出施工机具在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 意事项,以免损坏筋材和面板,并确保填土压实度

11.1.1~11.1.11护坡工程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进行边坡 坡面防护,或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锚固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 边坡格构护坡技术具有布置灵活、格构形式多样、截面调整方便、与坡面密贴、可随坡就势等显著 优点。并且框格内视情况可挂网(钢筋网、铁丝网或土工网)、植草、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也可用现 烧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板进行加固。 格构的常用形式有4种: 1、方型:指顺边坡倾向和沿边坡走向设置方格状格构。格构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0 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5.0m(见图1); 2、菱形:沿平整边坡坡面斜向设置格构。格构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0m,对于现浇钢筋 混凝土格构应小于5.0m(见图2); 3、人字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混凝土梁或浆砌块石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人字型浆砌块石拱 或钢筋混凝土拱。格构横向或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0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 于4.5 m (见图3):

4、弧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浆砌块石或钢筋混凝主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弧型浆砌块石拱或 钢筋混凝土拱。格构横向或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0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 4.5m(见图4)。

11.1.7护坡工程总体上应自上而下分级开挖施工,在同一级坡面上锚固工程宜自上而下施工,坡面混 凝土及砌石结构工程应自下而上施工。

11.2喷射混凝士施工

11.2.1坡面混凝土喷射应分底层和面层,先喷底层混凝土,然后进行坡面钢筋网的绑扎,后再喷射面 层,这样做可以有效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锈蚀。 11.2.3采用机械开挖后的边坡需用人工进行修整,确保边坡面的平整度。 11.2.4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不宜大于250mm。喷射的混凝土面板沿边坡走向 每20m~25m的长度分段设置竖向伸缩缝。 11.2.9按照图纸要求编扎钢筋网,保证钢筋网眼和直径均符合要求,钢筋接头宜用焊接,由于编网是 随开挖分层进行,因此,上、下层的竖向钢筋须用焊接接头,以保证钢筋网的受力整体性。 锚杆头是与竖向、水平加强筋和钢筋网连接的关键部位,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连接。从坡面由里向外 的顺序是:钢筋网→竖向加强筋一→水平加强筋→锚杆头锁定筋。 11.2.11喷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配合比施喷,当采用两次施喷时,第一次喷射厚度以不完全覆盖钢筋网 (以便第二次施喷时有部分钢筋网与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层连接),第二次施喷的时间,是在加强钢筋和 锚杆头焊接完成后进行。作业面的喷射顺序应是自下而上,既是从开挖层底部开始向上施喷,这样可 防止喷射混凝土自重态吊于上层锚杆,增加上一层锚杆荷载,无其是当上层锚杆注浆和喷射混凝土尚 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要尽量避免喷射混凝土自上而下的喷射操作方式。

11.3混凝士格构护坡施工

.3.1~11.3.11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的坡面应平整,坡度一般不大于70°。当边坡高度大 时,应设置马道。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同样有方形、菱形、人字型和弧型四种型式。方型和菱形格构水平间距均应小 于5.0m,人字型和弧型格构水平间距均应小于4.5m。为了保证格构的稳定性,可根据岩土体结构和 强度在格构节点设置锚杆,全粘结灌浆。若岩土体较为破碎和易溜滑时,可采用锚管加固,全粘结灌浆, 注浆压力一般为0.5MPa~1.0MPa

11.4.1砌石护坡格构分为方型、菱型、人字型和弧型四种型式。各种型式格构水平间距均应小于3.0m 浆砌块石采用的断面高×宽一般不小于300mm×200mm。浆砌块石格构边坡坡面应平整,坡度一般小 于30°。不论是浆砌块石格构还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均应每隔10m~20m宽度设置伸缩缝,缝宽 2cm~3cm,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同时为了美化环境和防护表层边坡,在格构间应培土和植草 树。

12.1.2截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或变形体后缘最远处裂缝5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平面上依地形而定, 多呈“人”字形展布。沟底比降无特殊要求,以顺利排除拦截地表水为原则。根据外围坡体结构,截水沟 迎水面需设置泄水孔,截面宜为矩形。 12.1.7排(截)水沟地基的地质条件、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基槽开挖后,均应进行施工验槽。若 基槽开挖中发现岩、土质与设计勘测资料不符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由有关单位共同处理,由设计单 位提出变更设计或对地基进行处理。 12.1.9排(截)水沟体两侧回填土的质量是保证排(截)水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控制其质量, 并在顶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排(截)水沟道。回填土应在排(截)水沟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 上进行,应分层夯填,分层厚度应为300mm。

12.2.1排(截)水沟施工前应具备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查资料;

1、岩王工程勘查资料; 2、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须达到的标准。

12.2.2基槽开挖及基底处理

1、排(截)水沟基槽,宜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中表11.2.3推荐的 边坡值放坡开挖; 2、排(截)水沟基底有松软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应尽量挖除,并采取换土回填、碾压(夯压)密 实的处理措施,以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3、排(截)水沟的地基若采取夯压加固处理,采取的方法、设备以及施工参数均应符合设计和相 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12.2.3填方地基处理要求

3、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 收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

12. 2. 4 岩质基础开控

排(截)水沟基槽开挖过程中遇大块岩石或岩质地基时,可进行人工刻凿和风镐凿除。当需要采取 爆破施工作业,应视施工场地周边环境选择相应的爆破手段,即当爆破点位于人口建筑密集区且常规爆 破不能保证其安全的地段以及爆破振动易诱发边坡失稳地段,应采用静态爆破作业,其余地段则可采用 浅眼松动爆破后挖除。 12.2.5排水沟平面线如设置弯道,由于水流离心力和冲击波的作用,将对沟道迎水面一侧的冲刷破坏 加剧,还将造成弯道内外侧横向水面差,流态十分不利,应尽量避免。 12.2.6本条规定了有利干急流槽消能和防冲的措施。

12.2.8排水沟砌筑施工要求

1、排水沟与集水并、消能并等存在基底标高不同,基础高低台的合理搭接,对保证基础砌体的整 体性至关重要。从受力角度考虑,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与荷载、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故本条规定,对有 高低台的基础,应从低处砌起,在设计无要求时,也对高低台的搭接长度做了规定; 2、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可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从而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变形性能。

12.2.10排水沟砌片、块石要求

1、浆砌块(片)石体、混凝土预制块应当采用座浆法砌筑。砌筑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 切筑前应清除干净。在铺砂浆之前,石料应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积水。砌筑时, 应先铺砂浆后砌筑,铺浆厚度一般为20mm~35mm,较大的空隙应用碎石填塞,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 决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石块(混凝土预制块)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 稳定; 2、块(片)石砌体的灰缝厚度: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0mm;细料石砌体、混凝土预制块不宜大 于30mm; 3、沟道分段位置的设置与沉降缝或伸缩缝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沟体的稳固性和施工便利性。 2.2.11为使块(片)石基础与地基或基础垫层粘结紧密,保证传力均匀和石块平稳,故提出砌筑块(片) 石基础时的第一皮石块应选用较大块(片)石,座浆并将大面向下。 2.2.13排水沟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20m,伸缩缝处沟底应设齿前墙,伸缩缝内应设止水 或反滤盲沟或同时采用。

12.3地下排水工程施工

12.3.1排水隧洞衬砌要求及洞口处理

1、排水隧洞洞周衬砌回填应在砌体或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施工。回填措施有衬砌背后注 浆、回填浆砌片石、片石混凝土、混凝土并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等。一般在顶拱中心角90°~120°以内, 进行回填灌浆,其他部位视衬砌封堵情况决定。回填灌浆的范围、孔距、排距、灌浆压力及浆液浓度等, 应根据衬砌的形式、隧洞的工作条件及施工方法等分析决定: 2、为确保洞底底板整体稳定且有较好的防渗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和集料级配应经试验确定,必要 时还可使用防水混凝土或掺加密实性外加剂。底板宜采取一次浇筑混凝土成形工艺。当底板混凝土半幅 浇筑时,应做好接缝处防水处理; 3、洞口应在开工的初期完成,地质不良的洞口必须加固。洞口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洞门 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同时施工;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

合洞口施工,同步完成。

12.3.2排水隧洞外倾0.5%,便于将洞内收集的地下水顺畅及时地排出滑坡体。 12.3.3隧洞开挖,在岩石地层中应用最多的是钻孔爆破法。用钻爆法开挖,主要的掘进方式有: 1、全断面掘进法,整个开挖断面一次钻孔爆破,开挖成型,全面推进。在地质条件和施工条 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全断面掘进法; 2、导洞法,先开挖断面的一部分作为导洞,再逐次扩大开挖隧洞的整个断面。这是在隧洞断 面较大,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段,由于地质条件或施工条件,采用全断面开挖有困难时,以人工或 小型机械为主的一种施工方法。预测可能开挖引起隧洞涝水,并做好涝水预防处理方案。导洞断面 不宜过大,以能适应装碴、出碴运输、风水管路安装和施工安全为度。导洞可增加开挖爆破时的自 由面,有利于探明隧洞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为洞内通风和排水创造条件。根据地质条件、地 下水情况、隧洞长度和施工条件,确定采用下导洞、上导洞或中心导洞等。导洞并挖后,扩挖可以 在导洞全长挖完之后进行,也可以和导洞开挖平行作业: 3、分部开挖法,在围岩稳定性较差,一般需要支护的情况下,开挖大断面的隧洞时,可先开 挖一部分断面,及时做好支护,然后再逐次扩大开挖。钻爆法开挖隧洞,通常从第一序钻孔开始, 经过装药、爆破、通风散烟、出渣等工序,到开始第二序钻孔,作为一个隧洞开挖作业循环。尽量 设法压缩作业循环时间,以加快掘进速度。 12.3.4对于不稳定地层,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

12.3.2排水隧洞外倾0.5%,便于将洞内收集的地下水顺畅及时地排出滑坡体。 12.3.3隧洞开挖,在岩石地层中应用最多的是钻孔爆破法。用钻爆法开挖,主要的掘进方式有: 1、全断面掘进法,整个开挖断面一次钻孔爆破,开挖成型,全面推进。在地质条件和施工条 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全断面掘进法; 2、导洞法,先开挖断面的一部分作为导洞,再逐次扩大开挖隧洞的整个断面。这是在隧洞断 面较大,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段,由于地质条件或施工条件,采用全断面开挖有困难时,以人工或 小型机械为主的一种施工方法。预测可能开挖引起隧洞涝水,并做好涝水预防处理方案。导洞断面 不宜过大,以能适应装渣、出渣运输、风水管路安装和施工安全为度。导洞可增加开挖爆破时的自 由面,有利于探明隧洞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为洞内通风和排水创造条件。根据地质条件、地 下水情况、隧洞长度和施工条件,确定采用下导洞、上导洞或中心导洞等。导洞并挖后,扩挖可以 在导洞全长挖完之后进行,也可以和导洞开挖平行作业: 3、分部开挖法,在围岩稳定性较差,一般需要支护的情况下,开挖大断面的隧洞时,可先开 挖一部分断面,及时做好支护,然后再逐次扩大开挖。钻爆法开挖隧洞,通常从第一序钻孔开始, 经过装药、爆破、通风散烟、出碴等工序,到开始第二序钻孔,作为一个隧洞开挖作业循环。尽量 设法压缩作业循环时间,以加快掘进速度。 12.3.4对于不稳定地层,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 开挖推进,同时做好未开挖洞段的地质预报工作,为开挖支护提供有用的信息。 12.3.5在特别软弱或大量涌水的地层中开挖隧洞处理方法: 1、在富水、涌水地层中开挖隧洞,应采用超前地质钻探或其他探测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 方地质、地下水情况,采取超前钻孔排水或注浆堵水等措施,引导或封闭地下水。在软弱破碎围岩中进 行隧洞掘进,开挖前需对前方岩土体采取超前支护、注浆加固等辅助措施。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技术, 是通过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纵向向前倾斜安设注浆管,并注入浆液,达到超前加固围岩和止水的目的, 司时小导管还可起到超前管棚预支护作用。管棚超前支护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软弱围岩申进行隧 道掘进的新技术。管棚法最早是作为隧道施工的一种辅助方法,在软岩隧道施工中穿越破碎带、松散带、 软弱地层,涌水、涌砂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预理超前管棚做顶板及侧壁支撑,为后续的隧道并挖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且施工快、安全性高、工期短.被认为是隧道施工中解决冒顶最有效最合理的施工方 法。在富水软弱破碎地层中,隧洞掘进循环进尺宜为0.5m~1.0m; 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洞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 2)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 工安全。 3、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洞的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复合式衬砌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施作时间; 2)整体式衬砌施工应紧跟开挖工序,及时封闭; 3)仰拱应及早施作,形成封闭衬砌。 12.3.7本条是对隧洞衬砌进行浇砌施工的要求。沿隧洞轴线的浇砌分段长度,应根据浇砌能力和温度 收缩等因素分析确定,分段长度可采用6m~12m。衬砌结构的环向缝不得错开。 12.3.8支撑盲沟,是一种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的工程设施。适用于滑动面埋藏不深,滑坡体有大量积 水,或地下水分布层次较多、难于在上部截除的滑坡,可考虑采用修建盲沟的办法来进行治理。支撑盲 沟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动方向有地下水露头处,从滑坡脚部向上修筑。有时在上部分岔成支沟,支沟方 可与滑动方向成30°~45°交角。支撑首沟的宽度根据抗滑需要、沟深和便于施工的原则来确定,一般 采用2m~4m。盲沟基底应砌筑在滑动面以下0.5m的稳定地层中,一般修成2%~4%的排水纵坡。如

果滑坡推力牧天,可考 12.3.9说明: 1、支撑盲沟基础上设置牙石凸样,有助于盲沟稳固地埋入滑动面下的地层中,从而更好地发挥支 撑效果。盲沟纵坡较陡处,牙石凸间隔应较小; 2、填筑片石填料时,应确保盲沟有足够的过水断面积,选择合适规格的片石非常重要; 3、沟壁砂砾石反滤层厚度不宜过小,否则容易造成渗流水路的堵塞,故规定不应小于150mm

12.4.1排(截)水沟的布置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有明确的规定,在排(截)水沟施工前进行本条规定的 各项检查,确保排(截)水沟完成后排(截)水功能的发挥。

12. 4. 3说明:

1、排(截)水沟是由片(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和砂浆砌筑而成,其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设计要 求,砌筑原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石材、混凝土预制块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 合设计要求; 2、砂浆饱满程度和勾缝的密实度,将直接影响排(截)水沟砌体的力学性能、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能的好坏。因此,本条对排(截)水沟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和勾缝质量进行了规定。

1、排(截)水沟体两侧的回填土和沉降缝、排水孔等辅助设施以及设计的防渗措施,具有保障排 (截)水沟正常运行和使用年限的重要作用,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和施工; 2、砌体抹面具有防渗、保护砌体和增加美观的作用,因此要求外观顺直,无裂缝、空鼓现象。 2.4.5、12.4.10说明:观感质量检查和评价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验评工作,是全面评价一个分部、 子分部、单位工程的外观及使用功能和质量,促进施工过程的管理、成品保护,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重要手段。观感质量验收不单纯是对工程外表质量进行检查,同时也是对部分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 所作的一次全面检查。排水沟在防治工程中是出问题较多的,主要是坡面水进不了沟和沟道断、裂集中 参漏,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投入少、设计简单,而恰恰沿沟道线岩土都在随程变化。 2.4.7~12.4.8排水隧洞的布置应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下水面并将滑体内的水体排出为目的,隧洞的 中线、高程,开挖的断面形状、几何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渗井(孔)和仰斜排水井(孔)是综合考虑 也质、水文条件及排水系统的整体要求布置的,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4.9隧洞衬砌具有保持围岩稳定、满足防渗要求,防止水流冲刷以及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对围 岩的破坏作用,故对衬砌石 切体的质量做出规定

13泥石流拦挡坝排导槽停淤场施工

.1.1本条规定是为了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遇突发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雨季,寒冷气候区 而发生泥石流也较多,施工期避开这些不利季节,有利于工程顺利进行。 1.2踏勘和调查须重点解决下列三个问题,

1、注意泥石流突发所造成的影响,编制有效的防灾避灾预案; 2、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合理设置废弃物堆放场地; 3、注意安全施工的问题,施工人员生活区应布置在泥石流危险区之外,施工材料、设备等宜 避开危险区。

DB42/T 9112013

13.1.3对于特定的泥石流沟,松散固体物源增加及降雨量的突增,是激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施工 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信息法施工,以形成及时预警机制,保障施工安全。 13.1.4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防治工程施工完成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未遇泥石流,因此防治 工程的耐久性十分重要。 13.1.7当地已形成的植被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防水固砂有较好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对泥石流防 治工程较为重要,工程施工清除的杂物应分类堆放,对不能使用的部分予以妥善处理,以免形成新的泥 石流固体物源。 13.1.8除一般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外,此条强调施工中的避险,曾有发生施工期间暴发泥石流冲毁 已建部分工程设施、材料、机械设备的案例

13.2.1拦挡坝是修建在泥石流形成区申下游或流通区内沟谷的一种横断沟床的永久性建筑物,是泥石 流防治中的一种骨干工程。拦挡坝分为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两种,拦挡坝可用片石、混凝土、石笼、土 等材料砌筑,格栅坝可用钢轨、钢绳、粗钢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筑成。 拦挡坝具有以下功能: 1、拦渣滞流,调节泥石流下泄流量和固体物质粒径及总量,减小泥石流冲刷和冲击力; 2、降低河床坡降,减缓泥石流流速,抑制泥石流发育和暴发规模; 3、利用回淤效应,稳定斜坡和沟谷; 4、调节泥石流流向。 拦挡坝一般多设在弯道的下游侧面,避开泥石流的直冲方向,以充分发挥弯道的消能作用;为保障 下游安全,在同一个沟段内建造的拦挡坝不应少于3座,每座坝的调节能力不宜大于1/3;拦挡坝背水 面宜垂直,泄水口宜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磨性,坝体应设排水孔,拦挡坝下游应设消能设施,其结构型 式如下图:

实体重力坝是以拦蓄山洪泥石流沟道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重力坝将泥石流中

1是以拦蓄山洪泥石流沟道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重力坝将泥石流中的固

格栅坝类型繁多,从受力特性分,有刚性 格栅坝;从结构形状分,有平面型和立体型 两种;从建材分,有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按结构型式与构造分类,格栅坝包括在实体重力坝上开切口 或布置过流格栅而形成的切口坝、缝隙坝、梁式坝、梳齿坝、耙式坝、筛子坝和由杆件系统(立柱、错 索和框架等)组成的格子坝、网格坝和桩林等

13. 2. 25桩林

在间歇发生、暴发频率较低的泥石流沟道中下游,或含有巨大漂砾、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沟口,利 用树谷坊、型钢、钢管桩、钢筋混凝土桩林横断沟道,拦阻泥石流中粗大固体物质和漂木,造成连锁 亭积,使凶猛的泥石流失去威势和破坏力,从而达到减少泥石流危害的目的。泥石流活动停止后,将淤 积物清除,使库内容量恢复,等待阻拦下一次泥石流物质。 桩柱抗力应按最大格栅坝设计容量进行设计、施工和动静荷载抗力检测。对格栅应按规范进行抗拉 试验和检测,必要时宜做耐冲试验,

13.3.1排导槽工程是为了减免山洪及泥石流危害,修筑在荒溪冲积扇或侵蚀沟口的排导措施,主要包 括导流堤、急流槽和束流堤三个部分。导流堤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向,也改善流速;急流槽的主 要作用是改善流速;束流堤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流向,防止漫流。一般将导流堤与急流槽组成排导槽,以 改善泥石流在冲积扇上的流势和流向。导流堤与束流堤组成束导堤,以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危害。排导 槽作用: 1、调整流路,使山洪、泥石流按照设计的方向流动; 2、改造沟槽,利用山洪及泥石流自身的能量增大输沙能力,将泥沙输送到适当地点,防止泥沙淤 积危害; 3、改善沟槽纵坡,调节山洪及泥石流流速,控制山洪及泥石流的淤积或冲刷作用。 13.3.5排导槽侧墙和槽底采用的浆砌石护砌,应满足最大泥石流冲击强度。

13.4.1停淤场是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措施之一,地形地势比较重要,堆积扇两侧的凹地或沟道中下游 宽谷中的低滩地,这类地段一般能提供较大的停淤库容。 13.4.2停淤场工程是由一系列的分项工程组成,目的是改变泥石流流向,将其引至设计地段停淤。停 於场内的拦坝和导流坝的布置,应根据泥石流规模、地形等条件确定。拦坝的高度一般为2m~5m。 体可直接利用泥石流冲积物,也可就地开挖主石筑坝,坝临停淤场面应铺干砌石。对冲刷严重或受泥 石流直接冲击的坝,宜采用混凝土、浆砌石。 13.4.4导流堤与泥石流接触面是受泥石流冲蚀强烈部位,因此应设斜坡式的工防护面层。为了避免 堤基被淘脚,此条对堤基埋深进行了规定。

14岩溶与采空区填筑注浆及灌注桩施工

14.1.1岩溶地面塌陷治理,包括陷坑和土洞、岩溶洞穴的处置;采空区地面沉陷与塌陷治理,包括 沉陷区与塌陷坑和采空区的处置。武汉市陆家街岩溶地面塌陷采用水泥砂浆高压旋喷在基岩面形成水平 惟幕的方法治理,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采用承重阻滑键体工程治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矿山采 空区处置,为控制顶板岩层错动,目前多采用胶结法充填,以保证充填体凝固后对顶板岩层的支撑能力。

外流外渗的空间或通道及渗流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3.4本条明确通过压水试验确定注浆施工中的一些参数,确保注浆加固质量和方便检测注浆后的效 。 14.3.9采空区充填注浆的注浆量大,如大冶铜绿山矿山充填注浆时一个孔一次注浆量超过2000m3, 人施工经济角度考虑,采用水泥混合料能大量节省成本,利用矿碴、尾矿库料与水泥混合,其混合料与 水泥比可达7,大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合料的固结强度要求达到2MPa,基于2MPa是材料塑脆性的界限 值。 4.3.14防渗惟幕注浆可用于地下水的防水惟幕,在采空区充填注浆时也可形成充填注浆惟幕,首先 主注浆区的外边界形成幕,防止注浆液外渗至加固区之外,然后再进行惟幕内区的注浆。 4.3.20注浆前,应对设计的注浆区在注浆时有无外渗通道进行判别,并相应采取调整注浆体稠度、 主浆压力、灌注方式以及惟幕灌注等进行处理,注浆过程中应按规范进行留存浆液结石体样进行试验, 必要时采用物探方法进行充 读性及其强度的检测

14.4岩溶区灌注桩施工

14.4.6护筒的直径级差一般不小于15mm,最内层护筒的长度应从需处理的最下一个溶洞底面直接 申至地面。多层护筒在清孔后可进行水下切割,保留最外层护筒,护筒切割后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 护筒“直径级差”和“跟进层数”的确定 简的震动锤的能力而定。

14.5.2岩溶及采空区注浆加固检测可以采用物探手段,包括:面波检测、声波检测,地质雷达以及地 质CT等。

15.1微型抗滑桩施工

15.1.1~15.1.2微型抗滑桩直径目前没有明确定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按桩径将桩分成三 类:小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和大直径桩,小直径桩Φ≤250mm。本规程之所以将直径Φ≤350mm确定为 微型抗滑桩主要是从施工设备的施工能力考虑的,该直径的桩可用地质勘察钻机施工,设备轻巧,易于 般迁。超过该直径的桩则需要较大型的工程钻机,不宜用于微型桩。微型抗滑桩进行滑坡治理的机理主 要还是利用抗滑桩截面的抗剪能力阻止滑坡滑移,即起抗滑键作用。微型抗滑桩仅适用于滑坡厚度不超 过10m的小型土质或岩质滑坡。 15.1.3钻孔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是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条形桩基沿轴向方向和群桩基 出的中间桩的要求的最大偏差确定的。 15.1.4风动潜孔锤钻进是首选的钻进工艺,主要是为了消除冲洗液钻探用水对滑坡的影响。水是滑坡 骨动的润滑剂,如果钻孔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渗入滑坡的滑带中,极易造成滑坡滑移,故强调采用风 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另外,滑坡多发生于山坡地区,水源本身就相对缺之,使用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可 解决缺水问题,实现无水钻进。但风动潜孔锤钻进的缺点是设备多较笨重,钻进成本也相对较高,不能 规定必须用风动潜孔锤钻进,也可采用冲洗液回转钻进,但前提条件是要使用优质泥浆钻进,采用优质 泥浆可减少冲洗介质的漏失量,减少钻进用水对滑坡的影响,特别是粘粒含量较多的土质滑坡,采用优 质泥浆的冲洗液回转钻进技术是可行的。 对于钻孔的轴线偏差,引用的是《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IGI87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I94

DB42/T 9112013

规定的桩基轴线偏差值略大。对钻孔轴线偏差适当放宽是可行的,因为用于抗滑的微型桩主要是利用桩 的截面抗剪作用,而桩基是利用桩的垂直抗压作用,两者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深度和孔径的偏差规定 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要高,原因如前所述。 15.1.5滑带土本身比较薄,钢筋笼接头避开滑带是可行的。钢筋笼接头的部位往往是比较薄弱的部位 抗剪强度相对较低,而滑坡在滑带土附近剪切,是要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剪强度,所以接头不能放在滑带 土附近。 15.1.6用钢管替代钢筋笼,最好是无缝钢管,但成本太高,不经济,用直焊缝钢管替代钢筋笼,要求 其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还可相对降低成本,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15.1.7微型抗滑桩的钢筋笼(或钢管)比较轻,不必采用专用吊车,借助钻机塔吊即可完成钢筋笼下 置工作。采用混凝土垫块的作用是确保钢筋笼(或钢管)的外壁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笼(或 钢管)锈蚀。另外,不宜选择钢支架。钢支架与主筋(或钢管外壁)相连,钢支架锈蚀后就有可能继续 秀蚀钢筋笼主筋(或钢管),使抗滑桩的抗剪切作用失效。 15.1.8孔内注浆管在进行孔内注浆时要求边注边拔,重复利用。硬质PVC塑料管或水管比较耐用。 规定要求注浆管内径不得小于25mm,经过多个注浆工程实践证明,注浆管内径过小易造成堵塞,特 别是注水泥砂浆时。 15.1.9水泥浆的结石强度与其水灰比成反比,为了提高孔内充填浆材的强度,应尽量降低水泥浆的水 灰比。但水灰比过小,则浆液过稠,流动性差,不利于泵送。最合适的水灰比宜在0.45~0.55之间。 15.1.10注浆自下而上主要是为了使水泥浆液较好地替代孔内泥浆,即使是干孔也须自下而上地灌浆, 以免孔内空气产生架桥现象。边注浆边拔孔内注浆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注浆管被浆液凝固于孔内而无法 拔出,造成浪费

15.2钻孔后压浆抗滑群桩施工

是以劈裂和挤密作用为主,所以浆液的浓度不宜太大,水灰比应适当提高,一般取0.75~1.0比较合适。 水灰比太大,结石体强度就相对降低,水灰比太小,劈裂作用的范围也相对较小。 15.2.13在进行后压力注浆施工时,如果地层的渗透系数较小,注浆量与注浆压力成正比,流量过大, 玉力过高,既易造成注浆设备磨损,文不易使劈裂注浆影响到较远范围,因此,应适当控制注浆流量, 增加注浆压力,使其加固范围增大,提高注浆效果。 15.2.14超高压是与一般桩后压浆压力注浆的不同点,注浆压力可达10MPa以上,甚至20MPa、30 MPa等,因此要求耐压管道及压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5.2.15后压浆注浆时确定施工顺序是确保注浆范围控制在需要加固的滑坡体滑带附近,减少浆液在 骨坡体外围的渗入量,同时,还考虑到注浆时对滑坡体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后注浆施工时,在注入的浆 夜未结石以前是对滑坡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得连续天量注浆,应跳孔注浆,每注一序孔后,待 其固结3d后再进行二序孔注浆,直至注浆完成。 15.2.16在注浆施工时加强对滑坡的位移变形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应有专人持续观测,一旦发生 持续性位移变化,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工,撤出施工现场,并立即疏散滑坡体下面的危及范围内 的所有人员。

17.1.1单位工程:在治理工程项目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或独立运行能力,可以单独作为

工程。 分部工程:在单位工程中,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或根据施工任务划分的工程。 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按同期施工作业区、段、层、块等划分,通过若干工序完成的或由几个 工种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控制的基本工程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大小不一,复杂程度各异,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划分。 17.1.2重要的中间工程和隐蔽工程直接关系到对地质体的认识或结构的受力,进行验收时要求业主、 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共同参加确认,以下所列应属此类: 1、抗滑桩工程:滑带识别与确认、终孔验收、钢筋制安隐蔽工程验收等; 2、预应力锚索:锚索终孔验收、锚索体隐蔽工程验收等; 3、削方减载与回填施工:削方验收(包括削方范围、厚度、削方后坡面地形地质等)、回填验收(回 填体范围、厚度、坡度、回填料及压实度等); 4、挡土墙:挡土墙基槽开挖验收; 5、护坡工程:锚杆及钢筋网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格构钢筋制安隐蔽工程验收等; 6、其他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应由几方共同参加验收的重要中间工程或隐蔽工程

.2.2工程峻工验收时,提交 ,混凝土试块和砭 块石、钢筋接头等试验、混凝土酉

18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

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关键岗位作业人员培训简明教程(装配工).pdf18.1环境保护措施

18.1.1应争取给地质灾害施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前期做好与村民、村、镇组织等的协 重要。应积极宣传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管理办法,争取当地民众的支 程顺利组织实施。

重要。应积极宣传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管理办法,争取当地民众的支持,便于工 程顺利组织实施。 18.1.8爆破作业不得在晚上进行,一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二是爆破振动扰民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18.1.9关于施工弃土的堆放,首先应与业主单位协调堆放的地点,办理临时征地及青苗赔偿,然后, 要评估堆放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松散弃土遇暴雨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弃土边坡滑对下方的 危害等,如有坏境地质问题,则应在事前采取应对措施,不能随意乱倒乱弃。 18.1.14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已有。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 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 文物的指示。

18.2.2本条强调施工组织设计应对危险源进行识别,预先制定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 18.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较常见,加强现场用电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临时用电 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专业电工不 准进行电工作业; 2、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 其悬挂高度及线距应符合安全规定,并应架在专用电杆上; 3、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2,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 近旁应悬挂“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4、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 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5、配电箱要能防火、防雨、箱内不得存入杂物并应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6、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穿过行车道时,应套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 使用; 7、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应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专人 着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8、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得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 必须挂设时要安设绝缘支承物。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36V的安全电压。严禁个人乱拉、乱 接照明灯或其他电器。 18.2.9~18.2.14是针对抗滑桩施工安全。 抗滑桩提升机械臂长应能使吊斗居井中部的规定,是因施工经常发生吊斗提升时,如果靠边太近, 容易挂住护壁,这时上面操作工不知情,如果反应不及时或操作不当进行强拉,将可能发生拉翻并口提 升机,形成坠井砸人事故。 桩井开挖装料提升时,装料斗经常旋转,若装料不均匀或过满,可能产生侧翻或掉块,形成砸人事 故。 桩井内筋制安施工人员及混凝土振动棒手相当于在高空作业,戴安全帽、挂安全绳是基本要求。 18.2.15本条指削坡施工,上下方不得同时作业,以免上方滚石伤及下方作业人员。

一18.2.22指在地面塌陷区或采空区洞内施工时,均要有预防在施工中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意 监测CJJ/T 283-2018标准下载,避免为其所伤。

18.2.21~18.2.22指在地面塌陷区或采空区洞内施工时,均要有预防在施工中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意 识,进行监测,避免为其所伤。

19.1~19.2均强调对支挡工程的保护,并不得改变设计受力条件。 19.3挡土墙出现裂缝常见有人为撞、地基不均匀沉降、附加超载等原因,必须维修。 19.5本条指排水孔堵塞后,坡体地下水压力超过设计,易引发边坡破坏。 19.10地表排水沟易受流土、杂物堵塞,需进行及时清除疏通。 9.11 泥石流拦挡坝坝前淤积将降低拦蓄功效,应及时清除。 19.12柔性防护网运行一定时间,可能产生锈蚀损坏,应加以维修或更换。 9.13坡体绿化植物因其生长特性及水土适应性等原因,在初期成活率可能不高,因此应加强养护。 19.14工程运行后,监测设施是监测灾害体变形、反馈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加以保护。滑坡的声 则管运行期可作为测斜管,归县马家沟滑坡发生大变形,抗滑桩位移量较大,在需要通过声测管测量 桩体深部变形情况时,声测管已损坏,因此保护监测设施士分必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