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pdf

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CAGHP06620
资源大小:37.2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513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pdf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防治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a) 勘查报告、设计文件、图纸会审纪要(记录)、设计变更单、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技术洽商记录 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b)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防治工程测量放线图及其签证单。 d 防护网和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料、钢丝绳、卸扣、绳卡等)出厂合格证、场地材料抽检报 告、试验报告(冲击试验和盐雾试验等)。 e) 锚杆的各种承载力第三方试验报告和锚杆抗拔试验等现场检测报告。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和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g) 基坑、基槽、锚孔验槽报告。 h) 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各种施工记录。 i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验收记录。 k) 峻工图及峻工报告(含安装产品与定型产品一致性说明),工报告编制提纲见附录N。 1) 业主或邀请第三方单位出的监测报告(包括全施工期及完工一个水文年或经历了一个雨 季)。

应急处置、防护工程维修等。 9.1.2防护效果的检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和特殊时期的专项检查

实验楼室外管道铺设施工组织设计立急处置、防护工程维修

9.2防护效果检查与监测

9.2.1日常检查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9.3险情预警与应急处置

应及时报送。 9.3.2工程管护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工程险情应急处置机制。在接到预警报告后,工程 管护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系统,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崩塌危岩落石发生情况、柔 生防护网变形破坏情况,对危岩落石及时组织清理,对防护网应及时修补、更换,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危岩落石地质灾害柔性防护网工程的勘查设计与施工

9.3.2工程管护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工程险情应急处置机制。在接到预警报告后,工程

T/CAGHP066—2019

在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运行中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检查、修复和加固。工程质 修期之外,由工程管护单位负责运行中工程质量缺陷检查、修复和加固。 3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柔性防护系统的相关构件应进行修补或更换。 a)当钢丝绳单股破断、整绳破断或严重扭曲、弯曲、挤压变形、磨蚀甚至断丝的钢丝数量达到 10%以上时,必须更换钢丝绳。 b 当钢筋锚杆锚头段弯曲超过15°或有可见裂纹存在时,则必须更换钢筋锚杆,当锚杆拔出超 过3cm,或者因锚杆处岩土体跨塌、冲刷等引起锚固段暴露长度超过10cm时,必须更换锚 杆。 当链式绞织网发生断丝、严重扭曲或弯曲、明显的机械损伤痕迹、端头打结分离时,必须更 换整根波纹丝或绞线。 d 当环形网的网环钢丝发生严重扭曲、弯曲或断丝时,必须更换该网环,当需要更换的网环数 超过10个时,宜考虑更换整张网片。当网环内有钢丝从约束件中滑出或钢丝束的约束件 脱落,则应用钢丝绳夹予以固定。 e 当钢丝绳网有3根或以上钢丝发生损伤或破坏时,应考虑更换所在绳段,当更换涉及3个 或以上网孔时,则必须更换整张网片,当十字卡扣脱落、破坏,或3个及以上卡扣处钢丝绳 发生超过1cm的滑动,则必须更换整张网片。 f 当发现销轴松动、脱落等现象时,必须重新拧紧或补足已缺失的卸扣; 名 当构件因锈蚀而有效承载断面减小达到10%以上时,应更换相关构件。但部分特殊构件 更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一张钢丝绳网内有5个以上的十字卡扣出现明显锈蚀时,必须更换整张网片; 2)明显锈蚀的钢丝绳夹必须更换; 3)消能装置的变形吸能主体发生明显锈蚀时,必须更换消能装置。 4 被动系统的修补和维护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防护网上坡侧堆积物的高度超过防护网设计高度的1/4时,应予以清除。 b) 当防护网的有效防护高度减小达到10%以上时,宜重新张拉支撑绳,恢复其设计防护高 度;当有效防护高度减小达到30%以上时,应进行重新张拉支撑绳或防护网。 当消能装置位移释放量达到其最大可释放量的40%以上时,应更换该消能装置。 d 当钢柱弯曲变形角超过15°时,应考虑更换;当钢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销发生严重弯曲,并 影响钢柱转动时应予以更换。 钢柱和基座固定的基础位移超过5cm时,则应根据所在位置的地形和地层条件进行适当

当防护网上坡侧堆积物的高度超过防护网设计高度的1/4时,应予以清除。 b) 当防护网的有效防护高度减小达到10%以上时,宜重新张拉支撑绳,恢复其设计防护高 度;当有效防护高度减小达到30%以上时,应进行重新张拉支撑绳或防护网。 C 当消能装置位移释放量达到其最大可释放量的40%以上时,应更换该消能装置。 d 当钢柱弯曲变形角超过15°时,应考虑更换;当钢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销发生严重弯曲,并 影响钢柱转动时应予以更换。 e 钢柱和基座固定的基础位移超过5cm时,则应根据所在位置的地形和地层条件进行适当 的加固。

9.5.1柔性防护网工程应建立数据库作为基础平台,将所有防护网工程的基本信息采用计算机进 行存储和管理。 9.5.2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危岩落石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基本信息;防护网特征、各类监 测预警数据、灾害发生信息、损失情况、维修清理记录等。

T/CAGHP066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

A.1.1危岩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荷载为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 A.1.2危岩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工况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形,各工况考虑的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 规定: a) 工况1,现状工况:考虑自重和裂隙水压力,对坠落式危岩不考虑裂隙水压力。 b)工况2,暴雨工况:考虑自重和暴雨时裂隙水压力。 c)工况3,地震工况:考虑自重、现状时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对坠落式危岩不考虑裂隙水压

2.1危岩的稳定性应根据危岩范围、规模、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 比法进行定性判断。当危岩破坏模式难以确定时,应同时进行各种可能破坏模式的危岩稳 算。 2.2危岩稳定性计算中,裂隙水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V=wha (A.1)

式中: V—裂隙水压力(kN/m); ——水的重度,取10kN/m²; 裂隙充水高度(m),对于危岩后缘裂隙排水不畅的,在现状时按实际调查取值,在暴雨时 可取裂隙深度的1/3~2/3。 2.3危岩稳定性计算中,地震力方向可视为水平,地震力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一地震力(kN/m); W. 一危岩自重(kN/m); S. 一地震系数,取0.05。

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式(图A.1)应符合下列

式中: V——裂隙水压力(kN/m),根据不同工况按式(A.1)计算; Q地震力(kN/m),根据式(A.2)计算

Wsina+Qcosa

一危岩稳定性系数; 后缘裂隙内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聚力标准值按长 度加权的平均值,未贯通段内聚力标准值取岩石内聚力标准值的0.4; 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 滑块滑面长度; 滑面倾角()。

a)由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按下式计算(图A.2) 危岩重心在倾覆点之外时:

危岩重心在倾覆点之内时

图A.1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型

式中: h一一后缘裂隙深度(m); H一一后缘裂缝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 危岩重心到倾覆点之间的距离(m); 6一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 ho一危岩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m); fik——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数确定; 危岩与基座接触面倾角(°); β一后缘裂隙倾角()。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部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按式(A.6)计算(图A

图A.2倾倒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岩体抗拉控制

fi·b"+w.a +bcosp)

3倾倒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型(底部岩体抗拉控

.2.6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后缘有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危岩按下列二式计算,稳定性系数取两种计算结果中的较小值 (图A.4),

式中: S 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依据潜在破坏面形态取值,一般取1/16~1/12,当潜在破坏面为 矩形时可取1/16; ao危岩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m); b。一危岩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m):

T/CAGHP066—2019

fik——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2的折减系数确定; 危岩内聚力标准值(kPa); 危岩内摩擦角标准值(°)。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4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有陡倾裂随

b)对后缘无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危岩按下列二式计算 结果中的较

b)对后缘无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危岩按下列二式计算,稳定性系数取两种计 (图 A.5)。

H。一一危岩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m); fik——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系数确定。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H。一危岩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m); fik——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系数确定。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A.5坠落式危岩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无陡倾

T/CAGHP066—2019A.3危岩稳定性评价A.3.1危岩稳定状态应根据稳定系按表A.1确定。表A.1危岩稳定状态危岩稳定状态危岩稳定性系数F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滑塌式危岩F<1. 01.0≤F<1.3F≥1.3危岩类型倾倒式危岩F<1. 01.0≤F<1.5F≥1.5坠落式危岩F<1. 01.0≤F<1.5F≥1.5A. 3. 2当某一工况危岩稳定系数大于或等于安全系数时,危岩在该工况下的稳定性可视为满足要求。A.3. 3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根据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和危岩类型,按表A.2确定。表A.2危岩加固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建议危岩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危岩类型一级二级三级工况1、工况2工况3工况1、工况2工况3工况1、工况2工况3滑移式危岩1. 401. 151. 301. 101.201. 05倾倒式危岩1. 501. 201. 401. 151. 301.10坠落式危岩1. 601. 251. 501. 201. 401. 1536

B.1崩塌危岩落石冲击力

崩塌危岩落石冲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垂直向: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危岩落石计算分析方法

qxmax ~qYmax 分别为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分布荷载(kPa); G一危岩落石质量(t); k、k.—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具体取值详见表B.1; 拉梅系数(kN/m²),建议取1000; H一一危岩落石至碰撞点高度(m); h 结构缓冲土层厚度(m); 冲击力缓冲土层扩散角(°),按式(B.3)计算; 冲击力缓冲土层内摩擦角(°); ? β一冲击力人射角(); R一一危岩落石等效半径高度(m)。 当危岩落石沿坡面滚动时,冲击力人射角β取坡面与缓冲层顶 皮面弹跳时,冲击力人射角β取危岩落石坠人缓冲层时速度方向 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可按表B.1取值

T/CAGHP 0662019

T/CAGHP 0662019

表B.1法向恢复系数k.和切向恢复系数k,取值

B.2危岩落石弹跳运动轨迹

a)危岩落石最大弹跳高度由下式确定

(u;'sinβ)2 Hmax=s·tanα+ (B. 4) 2g (B. 5) g '=Vi(kacosα)"+(k,sinα) (B. 6) U:=V+(+gt)? (B. 7) B=6 (B. 8) =arctan( (B. 9) 式中: Hmax—危岩落石最大弹跳高度(m); 危岩落石弹跳最高点距离起跳点的水平距离(m); U 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反弹速度(m/s); U; 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入射速度(m/s); Uax 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z轴的初速度(m/s); oy 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y轴的初速度(m/s);

式中: Hmax危岩落石最大弹跳高度(m); 危岩落石弹跳最高点距离起跳点的水平距离(m) U 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反弹速度(m/s); U; 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入射速度(m/s); Uax 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轴的初速度(m/s); Uoy 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y轴的初速度(m/s);

重力加速度(m/s); 危岩落石坠落时间(s),由坠落初速度及具体地形按自由落体的公式试算得出; ks、k.—一岩块法向恢复系数与切向恢复系数由表B.2确定; 斜坡坡角(); β一危岩落石运动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危岩落石反弹方向与坡面的夹角()。

表B.2岩块恢复系数

b)危岩落石最大滚落距离由下式确定

Vi=k,U;sina 式中: tanPa——滚动阻力系数,可由表B.3确定; U:"——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沿坡面的反弹速度,即初始滚动速度(m/s); 危岩落石碰撞坡面的人射速度(m/s); k.一岩块切向恢复系数,由表B.2求得;

表B.3岩块滚动阻力系数

T/CAGHP0662019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勘查工作方案编制提纲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勘查工作方案编制提纲

包括任务由来、勘查目的与任务、勘查区位置交通、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等。 危岩落石的基本特征 2.1危岩落石分布范围 2.2危岩落石历史与危害 2.3危岩落石形成的地质条件 包括斜坡地形及植被、斜坡地层岩性、斜坡地质构造等。 2.4诱发危岩失稳的因素分析 包括地震活动、降雨和河流冲刷、爆破和工程震动、风化与卸荷等。 2.5危岩稳定性和危岩落石运动初步分析 2.5.1危岩稳定性分析 2.5.2危岩落石运动分析 防护方案初步建议 3.1既有防治工程概况 3.2防护方案初步建议 包括治理思路和方案、拟建防护工程布置。 勘查工作布置 4.1勘查工作依据 4.2勘查工作布置与技术要求 包括地质调查、地形测量、勘查、试验等。 4.2.1地质调查 4.2.2地形测量 4.2.3勘查 4.2.4试验 4.3勘查工作量 勘查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1 勘查工作进度计划 5.2 勘查人员配备 5.3 勘查设备配置 40

5.4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5.4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7.1勘查报告编制主要内容和要求

T/CAGHP 0662019

1)平面布置图:危岩落石区勘查工作布置图、拟设防护工程区布置图等 2)剖面布置图:危岩落石区纵剖面图、典型危岩勘查工作布置剖面图等 3) 钻孔结构的理想地质设计图 4)槽探及井探的理想地质展示设计图

T/CAGHP066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包括任务由来、勘查目的与任务、勘查区位置交通、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设计与实际完 量、勘查工作质量评述等

2.1危岩落石分区 2.2危岩落石历史调查 2.3危岩落石形成的地质条件 2.3.1斜坡地形及植被 2.3.2斜坡地层岩性 2.3.3斜坡地质构造 2.4危岩危险性和危岩落石危害性分析 2.5诱发危岩失稳的因素分析 包括区域地震活动、降雨和河流冲刷、爆破和工程震动、风化与卸荷等。 2.6危岩落石的失稳破坏地质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零星脱落、坡面翻滚几种情形中的主要模式进行 详细描述分析,其他可适度简写。 危岩稳定性和危岩落石运动分析 3.1危岩稳定性分析 包括危岩失稳破坏地质模式、分析方法和参数确定、危岩稳定性评价等。 3.2危岩落石运动预测分析 3.2.1历史危岩落石运动路径 3.2.2危岩落石块度及运动路径分析 3.2.3危岩落石运动参数计算及预测评价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与防治方案建议 4.1既有防治工程效果评述 4.2防治工程目标及总体治理思路 4.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4.4防治方案建议

2.1危岩落石分区 2.2危岩落石历史调查 2.3危岩落石形成的地质条件 2.3.1斜坡地形及植被 2.3.2斜坡地层岩性 2.3.3斜坡地质构造 2.4危岩危险性和危岩落石危害性分析 2.5诱发危岩失稳的因素分析 包括区域地震活动、降雨和河流冲刷、爆破和工程震动、风化与卸荷等。 2.6危岩落石的失稳破坏地质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零星脱落、坡面翻滚几种情形中的主要模式进行 细描述分析,其他可适度简写。

3危岩稳定性和危岩落石运动分析

危岩稳定性和危岩落石运动分析 3.1危岩稳定性分析 包括危岩失稳破坏地质模式、分析方法和参数确定、危岩稳定性评价等。 3.2危岩落石运动预测分析 3.2.1历史危岩落石运动路径 3.2.2危岩落石块度及运动路径分析 3.2.3危岩落石运动参数计算及预测评价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与防治方案建议 4.1既有防治工程效果评述 4.2防治工程目标及总体治理思路 4.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4.4防治方案建议

5拟设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8.1结论 8.2建议

T/CAGHP 0662019

1)平面图:危岩落石与防护区工程地质平面图(全区域1:500~1:2000,拟采取工程区 1:100~1:500) 2) 剖面图:包含危岩落石区工程地质纵面图与沿防护网工程地质剖面图等(1:500~ 1:2000,重点危岩1:50~1:100) 3 危岩落石工程地质立面图(1:500~1:2000,重点危岩1:501:100) 4 钻孔综合柱状图(1:50~1:100,可选) 5)槽探及井探地质展示图(1:50~1:200)

1) 危岩落石调查图表 2) 现场试验记录及综合成果图表(可选) 3) 试验与测试报告 4) 遥感解译专题报告(可选) 5) 勘查影像资料 实他附件 1) 勘查任务书或委托书 2) 勘查成果内审意见书 3) 勘查资质证书 4)勘查工作方案

T/CAGHP066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柔性防护网各类型号适用性选型表

表E柔性防护网各类型号适用性选型表

1.1柔性防护网常用原材料与构件主要包括以

T/CAGHP 0662019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柔性防护网常用原材料与构件

a) 钢丝、钢丝绳。 b) 锚杆、锚垫板。 C 由钢丝绳制成的支撑绳、拉锚绳和缝合绳等。 高强度钢丝网、绞索网、环形网和钢丝绳网等起主要承载作用的柔性网(本规范简称承载柔 性网或柔性网),以及网孔尺寸较小的普通钢丝编织网(本规范简称格栅网)。 e) 被动防护网专用的钢柱、基座、消能装置。 绳夹、卸扣、螺栓、螺母、节点卡扣等用以实现构件间连接或作为构件组成部分的连接件和 紧固件。 2 常用的承载柔性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 高强度钢丝网:用高强度钢丝制成的扁螺旋网丝逐根链式绞织而成的柔性网。 b) 绞索网:用高强度钢绞线制成的扁螺旋网索逐根链式绞织而成的柔性网,包括长菱形和正 方形网孔两类。 c) 环形网:用高强度钢丝盘绕成环并相互套接而成的柔性网。 d)钢丝绳网.用钢丝绳交叉 只并在交叉节点处用节点卡扣固定而成的柔性网

E.2部分常用原材料的承载特性要求

钢丝绳应符合《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 天性防护网两性收中的技不: 交应至少包括钢丝绳的公称直径、公称抗拉强度,必要时还应包括钢丝绳的结构形式。目前常用钢 丝绳技术要求如下: a)公称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770MPa。 b)直径10mm以下的钢丝绳宜采用6×7+IWS结构形式,直径10mm~12mm的钢丝绳宜 采用6×7+IWS或6×19+IWS结构形式,直径12mm以上的钢丝绳宜采用6×19+ IWS、6×19+IWR或6X36WS+IWR结构形式。钢丝绳锚杆亦可采用股数较少的其他结 构形式钢丝绳

a)高强度钢丝网、绞索网、环形网等所用钢丝应符合《制绳用钢丝》(YB/T 钢丝的规定,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应至少包括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抗拉强 度。常用的钢丝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mm、公称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770MPa。 b)格栅网用钢丝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5294)的规定,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中的

T/CAGHP066—2019表F.3常用钢丝绳网技术要求钢丝绳公称抗网孔边长网片规格(mXm)及其网孔排列数网型直径拉强度/mm/mm/MPa4 X44 X 34 × 25 X35 X45 X 55 X6DO/08/3003009 ×510×710X×9DO/08/250250一14X914×1114×1314X1581 770DO/08/20020017×1117×1417×1617×22DO/08/15015023X1423X1923X2423X27注:除表中要求外,网绳交叉节点处的抗错动拉力和抗脱落拉力分别不应小于5kN和10kN。b)常与承载柔性网配合使用的格栅网,设计计算中一般不考虑承载能力,其技术要求应至少包括制网用钢丝的技术要求和网孔尺寸。F. 3. 2锚杆和锚垫板a)柔性防护网用锚杆包括钢筋锚杆和与各类支撑绳和拉锚绳相连的柔性锚杆,其中柔性锚杆包括由单根钢丝绳弯折而成的钢丝绳锚杆和由钢丝绳柔性锚头与锚固段钢筋杆体连接而成的复合式柔性锚杆两类结构形式。b)柔性锚杆的技术要求除应包括F.2.1或F.2.3第1款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锚杆结构形式和长度,且两类柔性锚杆的锚头环套处均应嵌套套环或套管。钢筋锚杆的技术要求除应包括F.2.3第1款的内容外,还包括锚杆长度,由普通螺纹钢筋制成的锚杆还应包括连接螺纹段长度和螺纹规格。d)地层难以成孔时,可采用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替代钢筋锚杆,其技术要求应至少包括锚杆长度、杆体截面规格与材料特性。e)梅花形锚固网的钢筋锚杆通常与带扣爪的菱形锚垫板配套安装,其技术要求应至少包括锚垫板的儿何尺寸和板材厚度F.3.3钢柱及其基座被动防护网用钢柱的技术要求除应包括F.2.3第2款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钢柱及其基座的构造形式、几何尺寸。F.3.4消能装置消能装置的技术要求应至少包括其最大有效工作荷载、最大有效位移释放量,以及全程工作范围内的能量吸收能力等工作特性。仅当结构加工工艺影响可忽略不计时,才可采用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等效替代其工作特性技术要求。F.4防腐蚀措施与使用年限F.4.1防腐蚀措施a)除临时防护工程和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材质类构件外,柔性防护网所用金属材料与构件均应采取适当的防腐蚀措施。47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柔性网环链破断拉力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环链破断拉, 丝网、绞系网环形网用钢丝 线的成网性能与制网工艺质量,以保证柔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每组试样数量为3个环链试样,每个试样包含两个相互套接的网孔单元(图G.1)。其原材 礼几何形状、网孔间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应与制网时相同,或从成品网片中切取部分网孔后力 ,网孔尺寸宜与相应的柔性网网孔尺寸相同。仅当试验机的容留空间有限时,可采用不小于 网孔尺寸25%的比例缩小试样网孔尺寸

图G.1环链破断拉力试样及试验方法示意图

试验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 审直全破环,加载圆杆直 卜于试样用钢丝、绞索或钢丝束

G.4.1测取开始加载直至试样破坏过程中的最大拉力值作为单件受试试样的环链破断拉力测定 结果。三件试样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相应柔性网的环链破断拉力试验结果。 G.4.2符合性检验时宜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判定:环链破断拉力试验结果不应小于其公称值,单件 试样的环链破断拉力最低值不应小于相应公称值的95%,否则应双倍取样进行复验。若复验结果 仍不符合该要求,则判定相应的柔性网不合格,

H.1消能装置静力性能检测试验

H. 1. 1 试验目的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柔性防护系统消能装置性能试验方法

最大有效位移释放量,以及全程工作范围内 能量吸收能力综合检验其工作特性,以保证被动防护网在遭受危岩落石冲击时消能装置能够正常发 挥作用,并具有足够的过载保护功能

H.1.2消能装置类型

鉴于不同类型消能装置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的差异性,本附录采用以下两种分类方式: a 按消能装置工作时变形吸能主体的端部加载方式分为单端加载消能装置和两端加载消能 装置。前者仅一端受载,另一端为自由端,反力点在两端之间,如目前常用的U形消能装 置;后者在工作时两端同时受载,如目前常用的减压环。 按消能装置工作荷载随位移释放量的变化特征分为恒载消能装置和变载消能装置。前者 荷载不随位移变化或仅发生较小的起伏变化,如目前常用的U形消能装置;后者荷载随位 移明显变化,如目前常用的减压环

每组试样数量为两件,并按其连接方式准备好与拉力试验机的连接端。当试验机的容留空间有 限时,单端加载的恒载消能装置可适当切除其变形吸能柱体自由端的一部分

试验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将消能装置试样安装到试验机上,施加拉力到系统稳定后将拉力回 ;以不大于2kN/s的加载速率施加拉力,记录荷载和位移释放量至试验暂时停止或结束。不同类 消能装置的试验暂时停止或结束条件如下: a)当试样不能再释放位移或所释放位移已达到其公称最大有效位移释放量,或拉力持续增大 并超过其公称最大有效工作荷载时,结束试验。 对于恒载消能装置,当拉力趋于稳定或相对于中间值仅有不超过5%的变化,且试样已释 放位移量不小于20cm时,可结束试验。 c) 消能装置破坏失效时,结束试验。 d 当试验机的容留空间有限,试验尚未达到前述结束条件而试验机又不能继续拉伸时,可暂 时停止试验。将不影响消能装置后续工作特性,或仅起荷载传递作用的已发生位移释放段 部分切除后,再次安装并重复前述过程进行拉伸试验,即整个试验允许分段拉伸完成

H.1.5试验结果与判定

H.2消能装置动力性能检测试验

H. 2. 1一般要求

a)此试验目的是获取消能装置在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启动荷载、最大变形长度、最大峰值载荷 及能量吸收能力。 此试验方法可适用消能装置批次检验、型式试验、产品定型和出厂检验

试样数量为3件,每个试样两端伸出的连接钢丝绳长度应保持一致,每次试验前后应测量 试样及连接钢丝绳的总长度(精确至10mm)。 b) 试样两端应采用铝合金压制接头,并应符合《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GB/T6946)中的相 关规定。

a 试验时,试样与悬挂固定端之间应布设拉力传感器,试样另一端则与冲击试块相连。 b) 选取合适的冲击试块提升至一定高度,释放冲击试块使其自由下落,从而启动与之相连的 消能装置试样,并记录试验过程中试样内的拉力值。利用大型反力墙进行该试验时,如图 H.2所示。 c)记录试验中的相关数据

图H.2冲击试验过程示

孟家沟南水北调箱梁现浇施工方案T/CAGHP 0662019

H.3紧固件抗错动力和抗脱落拉力试验

图H.3消能装置的试验数据

参照《铁路边坡柔性被动防护产品危岩落 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TB/T3449)执行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常用主动防护网的结构构成与适用条件

某行政学院落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I常用主动防护网的结构构成与适用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