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EPI 39-2021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T/CAEPI 39-2021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EPI 39-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53831
下载资源

T/CAEPI 39-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EPI 39-2021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ICS13.080 Z.05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

Technicalguid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roundwater pollution at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sites

商场大楼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毕业设计Technicalguid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roundwater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 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10 封场与长期监测 .1/ 附录A(资料性)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适用性 附录B(资料性)多指标决策排序法筛选流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和 指导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要求、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预防、修复 与风险管控、封场与长期监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吉林大学、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广贺、赵倩、张芳、王文峰、赵勇胜、陈坚、朱岗辉、曹红英、文一、侯德 义、李淼、张旭、刘伟江、李书鹏、廖晓勇、杨杰、刘波、陈梅。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1年11月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管理,由起草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 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管理部门(北京市西城区扣 钟北里甲4楼,邮编100037)。 请注意本棕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利的责任

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污 染预防、修复与风险管控、封场和长期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在产和关闭搬迁场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治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 污染地块勘探技术指南 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活动污染

《废弃井封井回填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20】72号) 《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20】72号) 《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环办标征函【2018】50号)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2017】67号)

HJ6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石油化工企业petrochemicalenterprise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的企业。 3. 2 场地污染调查siteinvestigation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3.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基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分析污染风险的暴露途径,评估环境污染风险或危害水平。 3.4

HJ6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石油化工企业petrochemicalenterprise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的企业。 3. 2 场地污染调查siteinvestigation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3.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基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分析污染风险的暴露途径,评估环境污染风险或危害水平。

地下水污染预防groundwaterpollutionprev

5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5. 1调查范围和基本要求

图1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程序

调查范围包括场地地面环境和地下环境,调查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探明调查区地面与地下设施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情况、完好状态; b)确定地下水污染源类型、空间分布与负荷,明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c)确定调查场地污染物组成、赋存形态、含量水平与空间分布,界定地下水污染范围。

5.2地面环境调查内容

地面环境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构筑物类型与结构、生产历史; b)原辅材料及其储存场所和防护措施; c)生产产品种类及中间产物; d)产生的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方式; e) 曾发生的跑冒滴漏、污染泄漏事故及处置方式; f)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情况; g)周边敏感受体分布及其影响

5.3地下环境调查内容

地下环境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地下储存罐、管网和检查井结构、布局与防渗措施; b)各种液体输送管道及雨、污水排放系统分布与运行状态,管网腐蚀泄漏状况; c)地基、地下水井、渗坑、渗井、废液池等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分布与状态

5.4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方法和内容

4.1地面环境调查可选择模拟方法、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水文地质试验或在钻孔内设置原位 器、探头等方法。

5.4.2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地层类型、渗透性、结构、岩性、厚度、空隙类型与分布、水力性质及其参 数,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指标等地层特性; b)地下水位及其理深,地下水流向、流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等地下水流场特征; c)地下水补给源类型与补给方式、地下水流通道、径流方式与流速,地下水排泄方式: d)包气带入渗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持水度、弥散度等地下水动力学 参数。

5.5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调查方法和内容

5.5.1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可疑污染物和污染源、潜在受体等的位置。场地勘探调查点应 布设在疑似污染泄漏源或风险源处。如果场地设施影响取样点的布设,土壤取样点可在疑似污染源的四 周近距离布设,地下水取样点宜近距离布设在疑似污染源的下游。勘探技术的选择参照T/CAEPI14执 行,调查布点原则和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参照HJ25.1执行。 5.5.2调查过程中应确定特征污染物吸附系数、阻滞因子、降解速率、扩散系数、弥散度等参数;可 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吸附、阻滞、降解等参数,综合判断污染源的类型、空间位置与范围。 5.5.3应按照丰水、枯水期分别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判断地下水污染的季节性影响和动态变化;应 基于污染源特征及污染物输出通量,评估污染源负荷。 5.5.4绘制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的剖面、平面、三维空间及浓度等值线图,并绘制包气带土壤污染物构 成与浓度平面、剖面等值线图,确定地下水污染羽范围、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的 关系。 5.5.5采用土壤气监测井成井技术,建立土壤气监测井群,定期采集土壤气样品;通过分析测试,确

定气态污染物(VOCs)组分构成、浓度水平,作为非水相液体(NAPLs)分布情况的分析依据,确定 地下介质中NAPLs类型与分布范围。土壤气监测井成井技术参照DB11/T1278执行

5.5.6在产企业场地调查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应根据在产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功能区划、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结合废物处置、泄漏 事故发生等情况,初步确定采样布点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 b)存在地下构筑物的重点区域调查,应根据地面环境、地下管网、储罐等初步踏勘情况,结合地 球物理勘探技术,初步确定地下储罐、管道、废物处置场分布,是否存在泄漏,初步判别地层和地下水 污染的可能性;宜利用钻探等技术,对疑似泄漏位置进行采样调查,验证地面踏勘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的调查结果;通过资料收集、地面环境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等调查分析技术,确定重点区域地层 介质类型、结构与岩性特征,划定地下水重点污染区段、范围和程度; c)一般区域调查主要针对泄漏风险区域,通过资料收集、地面环境调查,采用随机布点方式布设 采样点,利用钻探方式,调查一般泄漏风险区地层介质性质、地下水污染状况

5.6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5.6.1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步骤包括

a)根据初步调查资料,分析泄漏风险源; b)初步筛查和确定污染场地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及其风险级别; c)判定为低风险等级的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应实施预防和监测;判定为中、高风险等级的在产 企业场地地下水,应参照HJ25.1开展详细场地调查,并参照HJ25.3进行污染风险评估 d)已完成关闭搬迁的企业场地,均应参照HJ25.3开展污染风险评估。

5.6.2在产企业场地风险分级方法和步骤包括

式中: S—场地风险分级总分; S 场地土壤得分; Sow 场地地下水得分,

式中: S 场地风险分级总分; Ss 场地土壤得分; Sw 场地地下水得分。

1在产企业场地风险分

6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

产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升

6. 1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

6.2地下水污染防渗技术要求

6.2.1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防渗工程所在装置区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 程度,分析不同防渗技术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确定适宜的防渗技术,按照GB/T50934、GB18597、GB 18598、GB18599规定要求开展装置区防渗工程设计。 6.2.2应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对在产企业场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提出不同功能区的具体防渗技术要求。 6.2.3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等级划分及相应的防渗技术要求基于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天然包气带防污 性能及污染物类型确定,见表2。具体防渗工程设计要求参见《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

表2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

6.2.4防渗材料及施工工艺应符合健康、安全、环保的要求。其中污染防治区内的装置区宜采用刚性 防渗结构或复合防渗结构,抗渗混凝土表层的抗渗涂层宜采用无机防渗涂层材料。针对刚性防渗层接缝 处等污染物易泄漏的薄弱环节,应采取有效防渗处理。 6.2.5防渗工程结束后,应检测防渗效果。可参照表3选择适合的渗漏检测方法对装置区开展渗漏量 检测,若渗漏量检测结果满足要求,则认为防渗工程满足要求,

表3装置区渗漏点检测技术汇总表

6.3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监测

6.3.1监测并布设原则包括

a)可根据重点区域内部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布设; b)应布设在重点设施周边并尽量接近重点设施,尽量接近重点区域内污染隐患较大的重点设施: 具体参照《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要求执行; c)对防渗工程的效果进行监测,监测井的布设参照《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的要 求执行; d)应遵循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惠与二次污染的原则; e)企业周边地下水的监测点位布设,参照HJ819一2017的要求进行;

6.3. 2监测指标包括:

6.3.3监测频次为:

a)在产企业的自行监测原则上不低于1次/年 b)防渗工程施工完毕后1个水文年内,应每月监测1次;判定防渗工程达到防渗效果后2个 内,宜每年监测3次,即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各一次:后续按HJ164一2020要求开展常规

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工作程序如图2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修复和风险管控目标等条件,确定修复和管控目标: b)通过优化污染场地概念模型,进一步确认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要求,更新地块概念模型 c)工作程序包括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筛选、技术方案制定、设计施工、运行监测、效果评 估五个环节; d)利用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和模拟分析等方法,筛选和确定适宜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GB/T 26217-2019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压测量装置,评估 比选,确定最优技术方案,开展修复和风险管控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监测及长期监测 e)开展地下水修复、风险管控工程效果评估,确认是否达到修复、风险管控目标: f)制度控制包括限制地块使用方式、限制地下水利用方式、通知和公告地块潜在风险、制定限制 进入或使用条例等措施,多种制度控制措施可同时使用

7.2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目标确定

7.2.1目标污染物、目标值和范围确定

图2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工作程序

亏染物、且标值和范围。

7.2.2污染含水层体积估算

酒店及公寓地下室施工方案7.2.2.1污染含水层面积估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a)污染含水层面积可采用水平投影面积确定: b)对于单一污染物,以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基础,以修复与风险管控目标值为基准,并适当外扩作 为估算污染范围; c)对于复合型污染,应将每种目标污染物范围进行叠加,以估算污染范围; d)可采用专业软件估算总污染含水层面积。 7.2.2.2污染含水层体积估算应考虑以下情况: 单层含水层及单一污染单元的场地,可按式(2)进行估算;多层含水层或多个污染单元的场地 可按式(3)进行估筒

单层含水层及单一污染单元的场地,可按式(2)进行估算;多层含水层或多个污染单元的场 按式(3)进行估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