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WS 0003—202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pdf

TCAWS 0003—202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553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WS 0003—202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pdf

ICS13.200 CCS C 78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安全生产

Standardiz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for cooperative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 in cement kilns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发布

重庆某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T/CAWS0003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4.1原则 4.2建立和保持 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方针目标 5.1.2机构设置.…. 5.1.3全员参与 5.1.4安全文化建设· 5.2资质和资格 5.2.1企业资质.. 5.2.2 人员资格 5.3制度建设 5.4教育培训… 5.5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5.5.1风险分级管控 5.5.2隐患排查治理 5.6标志标识 5.6.1固体废物标志 5.6.2 安全标识 5.7作业安全 5.7.1危险作业和审批· 5.7.2分栋作业…. 5.7.3运输作业 5.7.4预处理作业…· 5.8职业健康· 5.8.1 基本要求· 5.8.2 危害因素告知· 5.8.3 检测与评价.. 5.8.4 职业健康标识· 5.8.5 危害项目申报· 5.9设备设施

5.9.1危险废物暂存库 5.9.2 预处理车间.· 5.9.3 化验室药品库管理 5.9. 4 危险废物接收系统· 5.9.5 SMP处置系统 5.9.6 无机污泥处置系统 ..12 5. 9.7 废液处置系统· 5.9.8 飞灰处置系统 ·13 5.9.9 特种设备· 5.9.10 消防设备 13 5.9.11 安全设施· 5.9.12 设备设施检维修· [4 5.9.13 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 5.10 预警预测 5. 11 相关方 5.12 事故应急· 15 5.12.1 应急救援组织· 15 5.12.2 应急预案· 5.12.3 应急物资配备和使用· 5.12.4 应急演练和训练· 16 5.13自评改进· 录A(资料性)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工艺流程. .17 A.1主体工程和设备 A.2配套工程 A.3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 老文献

T/CAWS000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海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海创环 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代阳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尧柏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曲阳金隅水 泥有限公司、江苏杰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大明、万长宝、章邦志、刘飞、汤鹏、梁文学、刘庆平、刘静元、李榛、宋 德帅、周安错、徐金军、刘磊、张雪中、戴玥、戴文燕、刘憬、宗燕燕、王雪、李佳、王伟、徐晓龙、 王强、李永帅、孔沛、郑勇。

T/CAWS00032022

本文件规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从危险废物进厂的技术要求,描述了贮存、预处理至利 用水泥熟料生产线处置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日 文件。 GB2893(所有部分)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836.15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 GB405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20936.2 爆炸性环境用气体探测器第2部分:可燃气体和氧气探测器白 维护 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30485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39800.2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50634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 GB 50577 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AQ303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

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 9011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HJ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 204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JT/T617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规则 SH/T 3043 石油化工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泥窑协同处置coordinateddisposalofcementkiln 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 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危险废物hazardouswaste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 体废物。

预处理车间pretreatmentshop 为了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入窑(磨)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干燥、破碎、筛分、配伍、中和 混合、输送等前期处理过程的车间。

SMP系统SMPsystem

T/CAWS00032022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宜遵循“安全第一,稳定运行,助力协同处置资源化”的方针,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排除隐患、化解风险和防治职业危害为基础,建立 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营造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标准化、高质 量管理迈进。通过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企业按照本文件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自主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 特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5. 1.1 方针目标

5.1.1.1安全生产方针

1.1.1.1企业应遵循以人为本、风险管控、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并为实现安 方针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1.1.2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应涵盖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事故预防、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的承 现企业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并随企业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5.1.1.2安全、职业健康年度目标

5.1.1.2.1安全、职业健康年度目标的确定,应基于安全生产方针、现状评估的结果和其他内外部要 求,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目标应可测量、可操作,并应考虑: 责任目标; 一责任对象; 一一主要职责; 一一目标奖惩。 5.1.1.2.2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职业健康年度目标,并形成文件向所有员工发布、贯彻、实施; 将企业年度目标分解到各级组织,包括各个管理部门、车间、班组、员工;针对目标实现,逐级、层层 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签订安全承诺书, 5.1.1.2.3各级组织结合年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每季度验证目标及计划完 成情况,形成奖惩记录

5. 1. 2. 1管理职责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 责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5.1.2.2安全生产投入

5.1.2.2.1企业应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和使用台账, 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宜参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相关

规定提取,并为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5.1.2.2.2企业应购置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5. 1. 3 全员参与

贝的职贝, 建立职责履行的定期评估和考核机制。 5.1.3.2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并保存管理痕迹,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5.1.4安全文化建设

5.1.4.1企业应按照AQ/T9004的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教引导全体从业人员领会并贯彻落 实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防治工作理念。 5.1.4.2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适用、公认且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实现由“要我安全” 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扭转,杜绝“三违”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5.1.4.3企业应详细规划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特点地开展安全文化创 建工作。

5.2.1.1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的规定,依法取得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5.2.1.2企业涉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规范开展建设项目安全、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工作。 注: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 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5.2.1.1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5.2.2.1企业应至少有1名具备水泥工艺专业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 5.2.2.2企业应至少有1名具备化学与化工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5.2.2.3企业应至少有3名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5.2.2.4 企业应至少有3名具有3年及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技术人员。

注:人员资格要求见《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

5.3.1企业应采取有效途径,及时获取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 他要求,建立档案,及时更新,并传达到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5.3.2企业应根据其风险和作业性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规章制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职业健康目标及指标管理; 教音培训管理

安全、职业健康目标及指标管理: 教育培训管理: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T/CAWS00032022

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应急管理; 危险作业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管理; 准入及配伍安全管理; 储坑及暂存库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奖惩及事故责任追究制;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 岗位达标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变更管理; 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安全合理化建议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 设备上锁挂牌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安全风险公告管理; 外来人员及施工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 事故调查与报告管理; 安全承诺管理等。 3.3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 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应包括: 作业流程; 风险分析; 安全要点; 严禁事项; 应急措施等内容。 3.4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且层次清晰,控制有效。 3.5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布前,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在新技术、新 料、新工艺、新设备投用前应对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专项评估并重新修订,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 。对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发放到相关岗位和从业人员中,并应执行。 3.6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 ,并保存评审记录。

作业流程; 风险分析; 安全要点; 严禁事项; 应急措施等内容。 5.3.4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且层次清晰,控制有效。 5.3.5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布前,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在新技术、新 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投用前应对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专项评估并重新修订,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 性。对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发放到相关岗位和从业人员中,并应执行。 5.3.6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 新,并保存评审记录

别订培训计划,编制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应充分考虑: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的结果; 技术发展和工艺、设备变更的需要; 一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方的要求

新进人员进厂“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新进人员需进行公司(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 教育,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应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证书,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 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16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主要培训内容:应当接受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基本知识,本单位职业 健康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劳动防护 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权利与义务等培训。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 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参加统一的安全培训考试并经 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4.3转岗和复工培训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一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时,需接受车间和班组的二级转岗安全培训: 一一因病假、产假、待岗等原因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需接受车间和班组的二级复工安全培训; 一因工伤休工,伤愈复工重新上岗时,需接受车间和班组的二级伤愈复工安全培训。 5.4.4进入生产、施工等作业场地的承包商、供应商的从业人员: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前,由作业现场 所在的单位开展专项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培训记录;业主单位要核实相关人员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 并将其纳入公司统一管理。 5.4.5参观、学习、交流等外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告知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安全规定、可能 接触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应急与防范等知识。 5.4.6企业涉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投用时,应当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门的“四新” 安全培训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待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岗位。 5.4.7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应满足相关法规和能力的需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存 所有培训记录,并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注:企业安全培训要求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5.5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5.5.1.1企业应形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方法的文件。 5.5.1.2企业应组织不同层面的从业人员参与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辨识。危险源的 辨识范围,包括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基础设备设施等方面。 5.5.1.3风险识别通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险分析(PHA)、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符合GB/T13861的规定,风险分析的结果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T/CAWS00032022

5.5.1.4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依据风险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难易 程度等因素,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以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为基本原则,可分为重大风险(I级)、 较大风险(II级)、一般风险(I级)、低风险(IV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对危 金源及其风险进行分级、分色管理。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成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 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 “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

消除; 一替代; 一工程控制措施; 一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一一个体防护。 5.5.1.7企业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确定的控制措施需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建立危险源、重大 危险源档案记录。企业应将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包括受其影响的相关方), 重大危险源向应急管理及主管部门备案。 5.5.1.8企业应落实变更管理制度,对组织机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发生变化的进行管 理。变更工作的开展,应符合规定的审批流程和验收程序,对产生的新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

5.5.2隐患排查治理

5. 5. 2. 1隐患排查

5.5.2.1.1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惠排查治理制度,落实全员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 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开展专项和综合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形成闭环管理。 5.5.2.1.2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频次,对于重大风险区域(I级)应落 实实时监控;对于较天风险区域(I1级)应每班检查1次(每天不低于2次);对于一般风险区域( 级)每天检查1次;对于低风险区域(IV级)每周检查1次。 5.5.2.1.3企业应制定隐惠排查计划,排查的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内容,排查 的类型可以是以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等方式开展,并建立分 级管控的隐患档案。相关方的隐患排查情况要报送至本企业备案,纳入企业统一管理。

5.5.2.2隐患治理

5.5.2.2.1安全检查遵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原则,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 实隐患治理工作。对于重大隐患,应采取相关环节、相关设备的局部或全部停机,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 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隐患产生原因、危险程度、整改难易程度,明确治理目标,制定整改方案。 对于一般隐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企业(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应立即采取 措施予以消除。 5.5.2.2.2企业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应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按照作业规范,制定相应的检查流程,落实 劳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5.2.2.3企业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 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应急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企业主 要负责人签字。

5.5.2.3验收和评估

5.5.2.3.1隐惠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验收。涉及重大隐惠治理的,有条件的企业应 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委托有资质 的专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 5.5.2.3.2企业应如实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将隐患排查内容和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公布,

5.6.1固体废物标志

5.6.1.1企业应按照规定在贮存区域和处置车间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 物”标志。其中,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15562.2的规定,张贴位置应位于 安全、职业健康等标识牌的最前位置。

5.6.1.1企业应按照规定在贮存区域和处置车间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 物”标志。其中,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15562.2的规定,张贴位置应位于 安全、职业健康等标识牌的最前位置。 5.6.1.2单独贮存危险废物的区域或仓库货物应分类堆放,在危险废物堆放点显著位置单独设置“危 险废物”标志,无法安装在墙面或栅栏上,可设置移动柱式标志牌。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上应张贴危险 废物标签,标签的样式应符合GB18597的规定。企业应定期对固体废物标志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 好有效。

宁阳县八仙桥经济开发区某大道施工组织设计5. 6. 2 安全标识

5.6.2.1企业应设置能够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色,在设施基座、墙角以及高出地面10cm以上的凸起障 碍设置防撞安全色带,安全色的使用应符合GB2893(所有部分)的规定。企业厂区的裸露管道应根据 输送介质的种类粉刷不同颜色的管道色,管道色的设置应符合SH/T3043的规定。 5.6.2.2企业在存在安全风险的和有必要提醒人员注意安全的区、工地、车间、特定区域空间等入 口,设备、环境等局部场所显著位置,根据风险特性设置“安全标识牌”,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5.6.2.3企业在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由安全色、边框、以图像为主要特征的图形符号或 文字构成的标志,用以表达与消防有关的安全信息,消防标志的选择和制作应符合GB13495.1的规定。 消防标志牌的设置应符合GB15630的要求。 5.6.2.4生产类建(构)筑物的入口醒目位置,根据其功能设置建(构)筑物标识牌。设备标识应为 双重编号,由设备名称和设备编号组成。设备本体或设备附近醒目位置设置设备标识牌,设备标识内容 应是唯一的,功能、用途完全相同的设备,其设备名称应保持相同,采用编号加以区别。生产工艺中所 涉及的阀门均应设置阀门标识。 5.6.2.5企业厂区各车辆行驶或行人的交通道路、,区、设备间等需要提醒交通安全信息的位置,设 置“交通标志”,交通标识的设置应符合GB5768的要求。厂区道路、广场、车间内需要设置交通标线, 对人流、车流进行引导和划分,在转弯处及厂区生产区域设置限速标志,在穿越电缆桥架或其他管廊下 方的道路设置限高、限宽标志。 5.6.2.6安全标志牌的设置包括“警告”“禁止”“指令”“提示”标志,图形的选择应符合对应区 域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标志牌的排序按照安全色“黄、红、蓝、绿”色序,由左至右、自上而下的 顺序排列,安全标识牌的图形选用应与文字辅助标志相对应,应符合GB2893(所有部分)、GB2894 的规定。 5627企

.7.1危险作业和审批

5.7.1.1企业应符合GB30871的规定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对动火作业、登高作

7.1.1企业应符合GB30871的规定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CJJ/T 312-2020标准下载,对动火作业、登高作业、吊装作业

T/CAWS00032022

板抽堵作业等危险作业组织管理,辨识现场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强化对作业范围内物料、工器具、 设备设施、通道、人员、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及生产工艺的管控。 5.7.1.2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实行定置化管理,确保现场干净整洁。高处、危险区域动火、吊装、有 限空间等作业,应落实作业审批管理,安排专人现场监护,督促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5.7.1.3对作业前、作业申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制定详细有效的安全技术方案,采取能量 隔离措施,配备符合GB39800.1和GB39800.2规定的个体防护用品,不应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参与相应 的危险作业,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5.7.1.4存在交叉作业的,各作业单位(班组)都应办理作业审批,采取安全措施,指定专人监护和 协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